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九年级上《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01 11:06:35 九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人教版九年级上《范进中举》教学设计(通用10篇)

  《范进中举》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他那喜极而疯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这个士人的丑恶灵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欢迎参考阅读!

人教版九年级上《范进中举》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九年级上《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 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 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

  3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4 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理解其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

  2 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理解其作用。

  教学难点:

  1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2 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理解其作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有句古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封建社会,读书人终日苦读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小说《范进中举》会带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吴敬梓:字敏轩,号文木老人,出生于科甲鼎盛的缙绅世家。父亲死后,发生了亲族冲入家中抢夺财产的事件,这件事刺激了吴敬梓,使他看起了封建社会家族伦理道德的丑恶本质,也认识了缙绅人物的虚伪面目,作为叛逆者,他故意挥霍遗产,很快将田产、房产消耗光了,后移家南京,开始卖文生涯,过着简单贫困的生活,直到最后客死在扬州旅次。

  《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表面上写明代生活,实际上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它揭露了科举制度下士人丑恶的灵魂,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所谓风雅名士的虚伪卑劣,揭露了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不堪救药,城乡人民被黑暗社会扭曲的灵魂,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同时也赞美了下层人民的善良和美德,表明了作者善恶分明的态度。

  三、解读题目了解明清的科举制度

  童试:秀才 起点

  乡试:举人 解元

  会试:贡生 会员

  殿试:进士 状元

  四、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1、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小说可以分为哪两部分?

  提示:抓住范进生活的转折点。

  中举前 中举后

  2、中举前、中举后各写了哪些事?用四字短语概括。

  中举前: 屠户贺喜 范进借钱 范进卖鸡

  中举后: 范进发疯 屠户治疯 乡绅拜访

  3、用一个成语形容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

  天壤之别 天翻地覆

  五、探究思考 重点突破

  1、作者运用什么写作手法,从哪些方面具体表现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

  提示:常见的写作手法有:对比、衬托、欲扬先抑、伏笔等。从生活条件、别人对他的态度、他对别人的态度几方面考虑。

  对比手法

  生活境况:中举前----住茅草棚,吃小饭菜,不知猪油味,全家饿了两三天,母亲饿得看不见,只好把唯一的母鸡拿到集上卖。

  (1)中举后----邻居拿鸡蛋,送白酒,胡屠户送肉、送钱。张乡绅送银赠房。

  社会地位:中举前----被丈人骂做“现世宝”、“癞蛤蟆”、“尖嘴猴腮”、“不三不四”,一口唾到脸上。

  (2)中举后----众人称他“范老爷”,“文曲星”,胡屠户称他“贤婿老爷”夸他才学高、品貌好、相貌体面。张乡绅拜会,与他称兄道弟。

  处事态度:中举前----甘受屈辱 唯唯连声

  中举后----对张乡绅阿谀逢迎,对胡屠户势利虚伪。

  2、详细描写这种变化的目的是什么?

  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这是封建社会读书人改变个人命运的唯一途径,正因如此,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才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利禄,可见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毒害已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

  六、质疑释疑深入探讨

  1、范进既然中举了,为什么还会发疯呢?

  表象-----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

  根本-----与范进所处的社会环境、地位、遭遇有密切的关系,中举意味着贫困屈辱、心酸生活的结束,功名富贵的降临,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全部改变,因此才会乐极生悲,喜极而疯。

  2、你认为这篇小说是悲剧还是喜剧?

  喜剧:因为中举改变了范进的个人命运,是对他有利的,而范进发疯,屠户治疯的情节,又饱含讽刺意味,这符合喜剧的

  内涵:揭露和嘲笑现实中丑恶事物或落后现象。

  悲剧:封建科举制度腐蚀了范进的灵魂,范进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和自由,这无疑是可悲的。

  小结:范进中举这件事,如果仅从表面上看,是个喜剧,但是从本质上看,却是一个莫大的悲剧。一个人把一生的时间都浪费在科举考场中,考上了,成为统治者的帮凶,考不上,便是一个没有一技之长,连谋生都困难的废物。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在当时还是普遍存在的。科举制度下的读书人,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沦为统治阶级的奴才,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国家和民族的悲剧。

  七、创新思维个性解读

  揣摩范进中举后的心理活动。

  甲:想我范进年过半百,屈辱半生,终于熬到云开雾散,金榜题名,也算苦尽甘来了。今后我再也不必低三下四、唯唯诺诺,看别人的脸色度日了,我定要把以前所受的苦用各种方式补偿出来,否则的话,我这辈子算白过了,就太对不起自己了。

  乙:“皇天不负苦心人”啊!范进从心底发出一声长叹,想我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多岁,不知考了多少回。屡考屡败,屡败屡考,今天总算熬到头了,从今往后,老娘和媳妇也不必再跟我吃苦挨饿了,我再也不用看别人的白眼了,走路时也能在众乡邻面前直起腰了,只要花些心思,用不了多久,我范进也能像张乡绅一样富甲一方了!

  丙:有道是“十年寒窗苦,货于帝王家”。我范进却是三十多载寒窗,直考到满头华发,才榜上有名。虽大器晚成,但也算可喜可贺了。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是那个穷秀才了,我的身份是范老爷,我将和张乡绅平起平坐,看谁还敢小瞧我!胡屠户啊,以后见面,低头哈腰的可就是你了,想到这,范进脸上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眼角的皱纹也更深了。

  总结:对范进中举后心理的揣摩,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即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对人性的扭曲。“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治国安邦、回报社会,而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充满了功利性,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哀,更是国家、社会、民族的悲哀!

  课后小结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吴敬梓:清代小说家,《儒林外史》

  2、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

  中举前:屠户贺喜 范进借钱 范进卖鸡

  中举后:范进发疯 屠户治疯 乡绅拜访

  2、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理解其作用。

  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对人性的扭曲。失去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

  九年级上《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一、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二、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与今天口语的差异。

  三、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危害。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对作者,作品及课文内容的简短的介绍,导入学习

  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1400余年。《儒林外史》是我国及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全书的故事情节虽有主干,但有一个中心贯穿全书,那就是反对封建科举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度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揭露了“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反映了当时社会事态的炎凉。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是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主人公范进是个读书之人,生活极为贫困。他从20岁就开始应考,一直等到54岁。在这30多年中他经历了20多次的应考。整整考了35年,54岁才考中秀才又进了一个举人进士。(科举分极:书生→秀才→举人→状元等)。中举以后,范进怎么样了呢?阅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及“注释”,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内容基本情节

  本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中举谦和中举后两部分。为了更具体的了解文章内容,我们逐层概括一下文章的内容。

  ⑴ 范进中了秀才,丈人胡屠户到家里贺喜。

  ⑵ 范进要去参加乡试,想胡屠户借钱,被骂个“狗血喷头”。瞒丈人前去应考。

  ⑶ 发榜之日,家里已几天没饭吃,范进到集上卖鸡换粮食。

  ⑷ 范进中举,喜极而昏,救醒后又发起了疯经直走到集上耍疯。

  ⑸ 从集上被寻回家,曾做过知县的张乡绅又送房子又赠金子。

  2、结合具体描写(典型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品味人物形象:

  ⑴ 范进:

  ① 引导学生在书上划出自己以为的范进中举后的最精彩的描写,读一读,谈出自己的理解。

  ② 以范进不看便罢……一直到集上去了“为典型描写,集体讨论,理解,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人物的心理”,思考讨论题:这段文字写了范进中举后的疯态,这是精彩的描写之一,你认为好在哪儿,揭示了人物怎样的心态?

  总体理解明确:

  这段文字从人物的形态、动作、语言,神情等方面,生动形象,细致地刻画了中举后的疯态,栩栩如生。这充分说明范进见到报帖时的内心的高兴是无法控制的,感情的冲动使他失去了理智,他几十年苦苦挣扎,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朝到手,他几十年贫困的生涯从此结束,他情不自禁的喜发疯,又悲,可笑。

  ③ 抓住动词,琢磨意味,

  A、为什么范进见到报帖,用了“看”和“念”两个动作?

  B、看完以后为什么又用了“拍”和“笑”来描写范进的神态,动作。

  C、喜极而昏,醒来后为什么又不由分说的往门外飞“跑”?

  D、“踹、挣,跌,”表现了什么心态?完全失去理智,得意忘形,疯劲十足。

  明确:

  A、几十年的苦苦追求,对突如其来的喜讯,不敢相信,如在梦幻之中,“美”“念”一遍才确信是真的。

  B、狂喜变态,旁若无人,失去理智,要向社会的宣布自己的成功。

  C、意味着他疯得不知东西南北。

  ④ 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范进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除此以外,范进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从文中找出依据来。

  ⑤ 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及意义。

  交流明确:

  范进:大半生贫困潦倒,逆来顺变,沉迷于功名富贵的下层读书人的形象。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灵魂的不可救药的腐蚀和毒害。

  ⑥ 讨论: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

  (答案不拘一格,言之有理既可。)

  ⑵ 其他人物:

  范进中举以后,胡屠户,众乡邻以及张乡绅对他的态度各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众生相?

  ① 胡屠户:文中胡屠户说的,骂的,训斥的,夸口的,奉承的,恭维的话占了很大的篇幅,通过语言描写,把一个市侩形象活生生的勾画、出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了指导学生从书上找出几处语句前后对比,加以理解。

  如:“现世宝”“尖嘴猴腮” “贤婿”“老爷”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才学又高”

  “撒抛尿自己照照” “天上的星宿”

  “一付大肠,一瓶酒” “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② 归纳理解:

  胡屠户的表现:前倨后恭:是一个典型的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市侩形象。

  ⑶ 张乡绅:

  中举前不屑一顾,中举后竭力拉拢,主动贺喜,叙“世好”,赠金,送房。

  道貌岸然,老奸巨猾

  ⑷ 众乡邻。

  中举前漠不关心,中举后人心帮忙(略)

  小结:可见封建科举的流毒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从他们身上足见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这也是当时社会的缩影。

  3、深入分析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

  思考:有阅读经验的人往往善于从优秀作品中的描写中了解社会。作品中看似闲笔的地方,往往大有深意。作者描写范进中举的疯态及前后不同境遇,我们对范进生活的社会有哪些了解?

  ⑴ 封建科举制度使落第者贫困潦倒,使及第者飞黄腾达。

  ⑵ 科举制度毒化了整个社会,把一般人的灵魂扭曲得不成样子。

  ⑶ 封建官僚不仅享有巨大的特权,而且贪 污腐 败,读书人一旦爬上去,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便诱使读书人一心追求功名利

  4、引出小说主题:范进中举前后状况的变化,反映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以及在这种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关系和世态的炎凉。

  5、指导学生就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本文的艺术特征:

  ⑴ 用人物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性格,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人物的形象,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⑵ 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

  ① 范进中举惊喜发疯,运用夸张的手法,但不失真。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描写,具有尖辣的讽刺效果。

  ② 对比手法主要用于描写胡屠户这个人物。作者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两种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他的性格。使他的性格跃然纸上。对他的对比的描写又产生了巨大的讽刺的效果。

  九年级上《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 了解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2. 了解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3. 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人物动作、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

  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人物动作、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了解历史背景来更迅速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

  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是对知识分子的迫害可谓是登峰造极。曾是选拔英才的科举制度,到了清代已成为禁锢知识分子的精神枷锁。满怀对科举制度的无比憎恨,吴敬梓写下了《儒林外史》。

  课堂实录

  一、介绍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1.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便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二、初读课文,积累生字、生词。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预习,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绾(wǎn) 带挈(qiè) 行事(háng) 腆着(tiǎn) 啐(cuì)

  讳(huì) 不省人事(xǐng) 商酌(zhuó) 星宿(xiù)

  桑梓:家乡。

  体统:规矩。

  央及:恳请,请托。

  见教:指教。

  何消:不必,不用。

  三、速读课文,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本题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技巧。】

  提示:说清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示例:穷书生范进中了秀才,胡屠户来贺喜;本想借钱去乡试,却遭到丈人臭骂。范进瞒了丈人去乡试,没想到金榜题名,一下喜极而疯。屠户将范进打醒,张乡绅来拜见。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旨在让学生了明确本文的结构及人物形象。】

  1.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小说可分成哪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中举前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第二部分(3—12):中举后喜得发疯及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2.说说中举前、中举后各写了哪些事?用四字短语概括。

  屠户贺喜、范进借钱、范进发疯、屠户治疯、乡绅拜访。

  3.胡屠户可笑在哪里?找出课文句子来回答,并归类。

  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一一“贤婿老爷”。

  对范进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一一“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贺礼:“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一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动作:“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一一“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那手早颤起来”,“干思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对女儿婚姻的态度:“倒运”,“累了我多少”,“可怜可怜”—女儿像有些福气。

  4.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l)语言描写, ( 2)动作描写,

  胡屠户的表现可用前倨后恭四个字来概括。

  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言行前倨后恭的表现:(先傲慢而后恭谦)

  胡屠户两次贺喜的表演,同一地点,对同一对象,评价截然不同。前面是说“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后来“现世宝”成了举人,成了老爷,语言立刻变化,说“……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

  中举前后在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完全两样。中举前,范进去向胡屠户借盘费,“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凶神似的”样子简直令人发指。中举后’“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这一打一骂相映成趣,讽刺鞭挞何等深刻,胡屠户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胡屠户一听张老爷驾到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反衬封建统治者平常凌驾于平民百姓之上的那种咄咄逼人的气焰。)

  5.小说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胡屠户的性格?并概括胡屠户的性格特征。

  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胡屠户欺贫爱富、嗜钱如命、趋炎附势、贪财虚伪的市侩性格。

  课后小结

  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各色人物趋炎附势、阿谀逢迎的丑态跃然纸上。他们对权贵阿谀奉承,对寒士白眼相加,由此可见,读书人中举后便可享富贵、受尊敬,不中举则被人贱视,因此读书人便以读书来求取功名,从而形成了功利的社会风气。范进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

  九年级上《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1、探讨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2、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协作交流能力;

  3、写作模仿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教学难点】

  如何在小说中运用讽刺艺术(通过对比、夸张的手法达到讽刺效果)。

  【电教手段】

  计算机网络教学,学生和教师在网络机房进行学习(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探讨)。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集体责任感、交流创新能力。

  【课件制作】

  素材搜集来自互联网和教学参考资料,DreamWeaver MX 制作网络课件。

  使用软件工具还包括:WORD、ASP、FLASH5.0、FireWork MX、CUTEFTP。

  【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机房(校园网宽带接入国际互联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封建科举制度简介,作者吴敬梓简介。

  二、明确任务

  1、探求小说讽刺艺术的表现手法。

  2、根据学习过程的提问,讨论问题并做出结论。

  3、模仿讽刺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写一段讽刺小作品。

  三、协作学习

  1、思考问题,形成小组观点,并用 BBS 交流。

  2、形成各自结论作品。

  为了完成任务,同学们需要经历哪些过程?请仔细看下面的步骤,并按要求一步步进行。

  ⑴ 分好三人小组(课前已经完成)。

  ⑵ 小组成员阅读《范进中举》文章中,5~9自然段。思考:小说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是什么?(讨论,把小组的结论写下来。)

  示例:我们小组认为,……

  ⑶ 故事欣赏(《范进中举》的图片故事)。

  ⑷ 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胡屠户又有怎样的变化?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来体现这种变化的?(阅读课文,并作出总结,写下来。)

  ⑸ 在“自由阅读”资料中任意选择一篇讽刺小说阅读,思考:小说中运用了什么方法来体现讽刺效果?(学习建议:选择一篇小说,仔细阅读,分析其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达到了讽刺的效果,小组成员讨论,并写下你们的结论。)

  教师在网络课件中列出如下资料:

  《国王说再来一次》──马克·吐温(美国)(短篇)

  《官场现形记》节选──李宝嘉(清朝)(中篇)

  《报 应》 ──佚名(现代讽刺小说)(短篇)

  示例:我们小组认为,小说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

  ⑹ 小说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究竟是什么?请做出总结。

  ⑺ 创作并讨论。模仿并运用小说讽刺手法,小组创作一段讽刺小作品。最后到讨论区发布小组结论和作品,和同学们交流。

  四、探讨交流,给出评价

  小组成员在 BBS 上根据各个小组的发言,评价各个小组的作品。

  教师在课堂上给出总结性评价。

  课后,根据小组的课堂表现、发言记录、课件中“评价标准”给优秀小组鼓励。

  九年级上《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背景】

  自科举制度开始,读书人便有了强烈的读书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挑灯夜战为光宗耀组,读书人忙得不亦乐乎。随着封建专制的不断强化和日趋酷烈,科举制度堕落成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自由和创造精神的桎梏。范进中举发疯,就充分暴露了封建专制的黑暗和对国家民族的残害。

  范进发疯是必然的。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会对鲜明乡形象的人物语言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六下深刻印象,会认识猥琐而悲哀的范进、粗俗市侩的胡屠户、以及张乡绅众乡邻等各自不同的人物形象。学习本文,我们既要认清封建社会的黑暗与陈腐,又要看到我们所出社会的光明和幸福。摆正我们的进取心态,高扬自己的理想大旗,创造出属于自己也属于社会的幸福乐园。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全社会的毒害,使自己受到启迪和教育。

  【方法、手段】

  跳读、精读、讨论(结合课件)。

  【主要过程】

  1、介绍封建科举制度,导入新课。

  2、快速浏览课文,捕捉文中信息。

  3、赏读细节,品味人物性格。

  4、评价范进及其科考历程。

  5、想像范进中举后的语言、神态。

  6、小结。

  7、作业。

  【课堂教学设计如下】

  师: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古代大凡能求得功名必须苦读后经科考后才能成为“人上人”,有哪位同学来介绍介绍古代的科考制度?

  生:很麻烦,先初试取得资格,再乡试、会试而殿试。

  师:的确。但仍有不少读书人对此趋之若骛。让我们今天看看本课中大喜大悲的人物:范进。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并将自己觉得好笑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生快速浏览,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你觉得哪一处最好笑,说一说再想想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生:笑范进的猥琐,笑胡屠户的粗鄙。

  师:作者只是要笑范进、胡屠户吗?

  生:不是。是要我们认清当时的社会制度对人的摧残和迫害。这都是社会造成的。

  师:对。这正是本文的主旨。作者通过夸张的手法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和鞭挞,反映了他愤世嫉俗的感情。那我们来讨论讨论范进这个人物吧。

  生:他很可悲,考到50多岁,在一棵树上吊死,实在不可取。

  生:他也让人敬佩,他十年寒窗苦读,家里又不支持他,无经济来源还坚持到最后,终达目标。

  师:请大家把范进、胡屠户、张乡绅所说的话分三组仿一仿,中间再结合点人物的动作、表情等。

  (过程略。)

  师:现在我们来讨论讨论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语言、动作?各个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生:范进中举是悲哀,他会成为封建统治忠实的维护者。

  生:胡屠户说话虽尖酸刻薄,但他是长辈,说话难听了些,目的是为了激励范进。这是在教育孩子。不过手段方式不好。

  生:我家长可不这样教育孩子。

  生:胡屠户是一个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小人。

  师:大家再想想,范进中举后会有什么样的言行心态?

  生:跷二郎腿、钓一支香烟、写文章……

  生:会体察民情,为百姓做点实事……

  师:大家说的都不错。请发挥想象把它写下来。

  (学生写,老师巡视。)

  师:大家写的下课交上来。现在同学们能说说自己读书的目的吗?

  生:学以成才,报答父母。

  生:考大学,将来为国服务。

  生:出人头地,做事方便。

  师:好。通过本课学习,大家收获不少:认识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本质,也知道描画人物的方法,还明白了读书的目的。希望我们大家摆好心态去奋发努力,为将来成为新时代的人才而奋斗。

  【教学反思】

  “教师非谓滔滔不绝地说,学生默默聆听,而在于引导启迪。”老师要改变角色,学生在平等、自主中浑然不绝地感受知识的甘甜,悄然实现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升华,从而在感兴趣的方法中自主学习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所以,注重调动学生自由自主的参与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范进中举》的作者在其作品中还表现了一定的思想情感。因而我必须引导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摆正读书的心态,让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受到熏陶。注重情感与思想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

  本课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两个问题上大胆叙说,培养了学生对人事物的看法,树立了优良的读书观,同时也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

  也存在缺点。如学生练笔仓促,说明本人在课堂上对此类问题投放的时间过少,也就是还不够重视课堂上的训练。今后一定加强改观。

  九年级上《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深入剖析人物内心活动,了解小说主题;

  2、探究小说的喜剧性与悲剧性,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表演和讨论等方式来分析探究人物内心世界,了解小说主题;

  2、结合现实生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同时树立正确的读书观与价值观。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于小说的学习已经不陌生了,对于故事情节的梳理、人物形象的分析、写作手法的探究也是驾轻就熟。但虽然他们的认知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情感世界也很丰富,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可是对小说的主题挖掘上还是有所欠缺,不能认识范进及范进那个时代的悲剧性。而且九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中考,这是决定前途命运的时候,那种无助与渺茫感使一部分同学对学习产生了懈怠,因此有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对人物内心的剖析,了解小说主题;

  2、结合社会现状分析范进的心理活动

  难点:小说的悲剧性与喜剧性的探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本节课文内容

  范进中了举人,高兴得疯了,他的丑态在作者的描述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位既可怜又可悲的人物形象。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人物的心灵,了解小说所要表现的主题。(板书课题)

  二、走进范进,了解人物内心世界

  1、当范进看到报帖时,他说了一句:“噫!好了!我中了!”为什么说“中了”就“好了”呢?在这一瞬间,范进想了些什么,你能说出他的内心活动吗?

  (先请学生说一说,然后让学生演一演,模仿范进的口吻,以第一人称来演出人物的内心独白)

  2、范进的“疯”病治好了,他就有官做了,试想一下,他会如何做官?

  (请深入范进的灵魂,代他说说他的“为官”之路)

  三、合作交流,探究小说主题思想

  4、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就是把无价值的东西展示给人看。”那么,范进中举是悲剧还是喜剧?他“中了”真的“好了”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明确: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喜剧,理由是:

  (1)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都运用了夸张手法;

  (2)揭露了当时士人热中功名的丑恶灵魂和市侩的趋炎附势的嘴脸;

  (3)范进终于清醒过来,结局圆满。

  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悲剧,从人物命运的角度说这是一场悲剧,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的框架内,扼杀他的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5、文章着重刻画范进的癫狂丑态及众生相,是什么目的?

  (明确:是作家对腐朽的科举制度以及深受其毒害的范进、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的无情揭露和讽刺,抨击和鞭挞,轻蔑和否定,是作家愤世嫉俗的感情。)

  6、小结:疯了的范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清醒后的范进。他时来运转,得到众人的簇拥,得到了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而且,他的灵魂已经扭曲,他会变本加厉,把这些年的贫穷和屈辱加聚在老百姓身上,会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走狗。这才是最荒谬的。这样的现实、这样的社会、这样的制度、这样的人生、这样的民族心态,这不仅仅是范进一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民族的悲剧。一个民族的知识分子,应该是这个民族思想上的灵魂,这个灵魂被窒息扼杀,这个民族也就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

  四、拓展延伸,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那么,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你觉得怎样读书才算是真正的“好”,你想给范进一点忠告吗?请以“范进,让我告诉你”为开头,写一段话,奉劝范进该如何读书、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写一段话,来谈谈自己的读书观、人生观)

  (师:是的,读书不应该是为了一己私利,为了谋求荣华富贵,而应该让情操得到陶冶,修养得以提高,让视野得到拓展,才能得以增加,能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亲爱的同学们,希望你们会读书、读好书,成为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

  五、布置作业,课后深入思考探索

  1、小练笔:假如范进没有中举,他该怎么办?请发挥想象,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2、课后阅读鲁迅的《孔乙己》,将范进与孔乙己比较,探究人物形象的异同。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第三课时,第一二节课了解了故事情节、分析了人物形象、把握写作手法。此节课通过对范进的内心活动的剖析,来探究作品的主题,期望挖掘更多更深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正确的读书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中了’就‘好了’”?让学生揣摩范进的内心活动,再通过范进的“为官”之路的分析,看到他被扭曲的灵魂,再探讨“‘中了’真的‘好了’吗?”来分析范进中举的喜剧性与悲剧性,揭示小说主题,抨击、鞭挞封建科举制度对于个人、社会、民族的悲剧性。在拓展延伸环节,又问,如何读书才是真正的“好”?自然过渡到当今社会我们如何读书,如何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方面的认识。这样一线贯穿,思路很明确,而且层层深入,帮助学生很好的了解文章思想内涵,并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课上,我采用了说和写结合的活动方式,说有表演内心独白,有合作探究与交流;写分课内练笔与课外练笔。这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分析探究中获得收获。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们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在树立正确的读书观上,学生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分别从读书的目的与价值上来发表看法,并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认为读书是为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是为了增长见识、拓宽视野,读书不应该死读书,要培养能力,要为社会做出贡献、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些健康、积极的观点,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读书观与人生观价值观。

  九年级上《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篇7

  教学主题:

  赏析古代白话小说之讽刺艺术

  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文主要内容是范进中举前后主要人物范进的变化对比、胡屠户对待范进的不同态度的'叙写,表现当时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及社会的深远影响,世态人情,揭示其腐朽。对比与夸张充分讽刺了人物与社会。

  教学对象及特点:学生对科举一知半解,主要是金榜题名等知识,前面学的《故乡》提到过中举,而对科举的负面毒害了解不多。对小说三要素掌握较好,但独立分析的能力较差,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基本滨握,对比手法在《故乡》中能理解,在本文要让学生能运用。讽刺手法艺术是小说的一种重要特色,要在阅读与分析及表演中体会。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识及基础知识

  2、理清情节概括大意,领会理解作者运用对比夸张讽刺刻画人物形象。

  3、充分认识到科举制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封建社会世态炎凉,珍爱当下美好。

  教学重难点:

  目标2、3

  教学方法:

  课件填表对比、赛读与课本剧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人生三大幸事之一:金榜题名及相关的故事引入本课教学

  二、预习展示

  先让学生展示,引导学生从二个方面展示:一是常识与生字生词;二是主要内容即故事概括

  三、整体感知

  1、让学生先速读,再交流,再说一说

  2、以中举为线索,理清故事清节

  四、赏析人物

  侧重于人物的夸张与对比的理解与运用

  对比填表:范进胡屠户

  表格略

  五、精彩重现

  情节:范进中举发疯

  先找出,个人读,以小组为单位赛读

  此片断课本剧表演以小组为单位比赛

  六、类文拓展

  练习册《周进中举》

  七、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回顾重难点,放一放“电影”

  2、写一写课后“读读写写”

  九年级上《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篇8

  1、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作者,熟悉课文情节,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对比,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学生能总结本文的主题,并教会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3、学会运用人物动作、语言、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高,学生语文考试合格率高,但是仍然有一些学生比较懒惰,自觉性差,教学时采取简约的教学方法,达到训练学生能力的目的。

  3、重点难点

  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学生能总结本文的主题,并教会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2、学会运用人物动作、语言、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语言导入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但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他的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吴敬梓的小说《范进中举》。

  活动2【测试】自学检测

  1、介绍作者,之后完成练习册2题。齐读三遍,注意识记。

  2、给下列加点横线的字注音作揖()带挈()腼腆()星宿()商酌兀自()长亲()桑梓()忌讳()

  3、解释下列词语,并在括弧里注音带挈:提携。倒运:倒霉。腆着:挺着。央及:恳求。舍与:施舍给,赏给。商酌:商量,考虑。桑梓:家乡叙功:评功

  4、本文分几部分?请归纳段意(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

  5、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复述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请四名学生叙述)

  活动3【导入】自主探究,导学达标

  1、小说的中心事件是什么?(范进中举) 2、围绕这个中心事件,作者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写了哪两个时间段的情况?(中举前和中举后)

  3、分析人物形象

  (1)这篇小说都写了哪些人物?(请学生回答)

  (2)众多的人物中,想一想谁是小说的主人公?

  活动4【导入】精彩赏析

  (1)范进是作者浓墨重彩刻画的一个人,你认为文章中关于范进的描写中,哪个情节最精彩?明确:范进喜极而疯

  (2)作者是怎样刻画的?(小组合作解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几层?试归纳。

  第一层写昏厥,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描写,用“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嗷’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好了”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第二层写疯跑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几个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

  第三层写跌倒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第四层写疯走上集“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范进的疯态。请一名学生找出范进中举喜极发疯的表现的动词,说说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学生动笔做题,教师巡回指导,之后,学生展示。之后教师归纳,教给方法。(四层法即手法描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有什么好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描写了范进在受尽百般屈辱后突然听到中举消息后,喜悦至极发疯,可笑癫狂的场景,表现了范进热衷功名富贵,利欲熏心的性格特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精神的毒害,批判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5、从以上变化对比和具体分析中,可以看出范进是个怎么样的人?学生动笔归纳。师生探究明确: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沉迷仕途,热衷功名富贵,利欲熏心,总是习惯的“唯唯连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中举后,他判若两人,圆滑世故,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耽误了大好年华。

  6、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师生共同探究得出: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滚滚来。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精神的毒害,批判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活动5【练习】训练提升

  训练提升:学生完成练习册题目3、4、5、6,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做练习。

  活动6【讲授】小结

  封建科举制使落第者贫困潦倒,同时也使及第者飞黄腾达,范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封建科举制任意摆布读书人的命运,造就了一大批精神空虚、人格沦丧的人,甚至毒化了整个社会,一个缺乏良知与真诚支撑的社会是令人恐怖的,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的人物的性格、命运注定是扭曲的,这或许就是范进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的社会认识价值所在。下节课,我们将分析胡屠户、张乡绅的人物形象,并探究对比手法运用的好处。

  活动7【作业】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第七题。

  九年级上《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比较阅读,从比较中欣赏文学作品,感知艺术形象。

  2、了解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的艺术。

  能力目标:

  1、以培养自读能力为主,训练学生运用'比较法'进行分析的能力。

  2、采用引伸法,让学生变换思维角度,培养他们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思想及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有进一步了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范进中举》是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这是一个小说教学单元。本文承接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是又一篇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残害的名著。节选自《儒林外史》,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角有更深的了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欣赏、感知艺术形象。为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运用'比较法'阅读分析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境遇,分析重要人物范进和胡屠户的人物形象。

  2、难点:理解范进发疯的原因及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三)教材处理:

  这篇文章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在一课时教完,学生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而不容易着眼于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不断发展兴趣,领会本文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长课文尤其要注意精讲,讲求适当的取舍。本文的关键在'中'字上,要抓住这一关节点生发开来,以收'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重点分析范进和胡屠户两个人物,并注意处理好与《孔乙己》一文的比较阅读。

  三、教学模式程序:

  (一)模式:学生主动参与型

  (二)程序:

  1、通过与《孔乙己》的比较引入对《范进中举》的学习,利用电脑课件简介《儒林外史》有作者吴敬梓。(5分钟)

  2、利用电脑课件展示比较阅读图表,重点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境遇和胡屠户对他的不同态度,了解夸张、对比手法在本文中具体运用所达到的强烈的讽刺效果,并运用电脑课件对人物形象进行归纳总结。(20分钟)

  3、采用引伸法,让学生假想孔乙己中举后将会出现的情景,既训练了口头表述能力,又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10分钟)

  4、利用电脑课件对全文的写作特色及中心进行归纳总结。(5分钟)

  5、布置作业,进行巩固训练。(5分钟)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采用学生主动手参与型教学模式,训练运用'比较法

  '进行分析的能力。在教师适当的引导、点拔下,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讨论来共同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效果反馈及学生素质培养情况预想

  1、以学生主动参与型教学方式授课,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主主动性,并较好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解答问题的能力。

  2、练习口头改写,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习惯,树立联系,全面看问题的辩证观点。

  六、板书设计:

  范进 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

  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

  胡屠户 欺贫爱富,趋炎附势

  九年级上《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材分析

  《范进中举》是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中的一篇自读课文。《范进中举》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真实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这篇文章运用了多种手法成功的刻画了范进、胡屠户等形象,是学生学习如何描写人物的好范文。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三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自己搜集资料并借助资料自学一些课文内容。但作文水平低。

  三.教法分析

  《范进中举》之前有教读课《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安琪的礼物》,学生学完这三篇教读课后,能够对小说的特点有所理解,所以能运用已学知识比较独立地阅读课文,并初步学会知识迁移。

  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用导(教师导)、讲(学生讲)、议(众人议)、移(知识迁移)的教学模式。如果全由老师讲课,学生就会先有了一个定式思维,认为老师的都是对的,就不敢质疑不敢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但让学生先预习,再讲自己预习的收获和心得或预习时的疑问,其他的同学通过讨论可以发表与他不同的看法或解答他的疑难。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也常常有激烈的辩论,学生对所学也有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发表看法,没有标准答案。

  因为是自读课,所以文章内容的细致分析不会是重点,而人物形象如何刻画,我们如何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才是本课要点。

  四.教学目标

  1.能自己搜集资料,运用学过的小说知识基本读懂课文;

  2.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意见。

  3.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知识迁移,学习如何写一个人。

  五.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能自己基本读懂课文;

  2.学会如何描写人物。

  六.解决办法

  教师作好引导,让学生有一个自己学习的方向,并且教会学生归纳知识,懂得从课文吸收方法并应用于写作。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平台。

  九.教学步骤

  (一)布置自学:

  1.自己搜集资料,借助资料并根据小说的特点,自读《范进中举》,读完后想想:

  A.读完这篇课文,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B.你认为文章刻画得最成功的是哪个人物?

  C.阅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疑问?或者有什么知识你想了解但无从了解?

  请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以备课堂上拿出来讨论。

  (二)导(即教师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吗?(科举。)对了,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一朝成名天下知。然而,很多人数十年苦读依旧美梦落空,有的人能美梦成真,从此踏上富贵之路,也有的人为科举演出了一出出悲喜剧。今天我们来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让我们一起看看范进究竟命运如何?范进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三)讲(请学生把自己预习时的心得体会或疑问讲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师:

  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这篇课文,也把一些感受与心得或疑问记录下来了,请几个同学来给我们讲讲。

  (四)

  议(让同学大胆发表自己意见,是疑问的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帮助他解决,是感受的请同学们议一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辩一辩。)

  同学们议完后,教师归纳小结并引导学生想深一点。

  出示幻灯片:

  问:

  1.为什么范进会对科举如此痴迷?中举后又为什么会疯了?

  (因为一旦中举,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境况,功名富贵马上就会到来。前一刻范进还无米下锅,马上就说他中了举,几十年朝思慕想的功名富贵到手了,时间太短而变化太大,所以范进会疯了。)

  2.如果你是与范进同年代的读书人,你会像他一样去考科举吗?

  3.你怎么看封建社会的科举?你又怎么看现在的高考?两者之间有区别吗?

  (这两道题不要求有标准答案,是开放性题,只要求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移(知识迁移)

  从文章出发

  1.小说描写的年代距今已有接近三百年,为什么我们仍然对《范进中举》如此感兴趣?为什么我们似乎亲眼见到了范进、胡屠户?

  (因为课文写得好,尤其是人物,刻画得很成功。)

  2.请谈谈课文刻画人物所用的方法。

  (主要用了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也用了对比手法,尤其是胡屠户,还用了夸张、讽刺手法。)

  2.迁移到课外。

  出示幻灯片:

  下面的话,出自哪篇课文,是出自哪个人物之口?

  “那么,我对你说,讯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又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约瑟夫,去叫他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师:同学们,你们一下子就能答出来,证明作者描写的这些人物给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可是,你可以写一个人,不出现他的名字而让人猜出他是谁吗?

  出示幻灯片:

  请学习《范进中举》中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用几句话写一写身边的同学,请不要出现所写同学的名字。(可以是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

  写完之后,请一些同学把自己写的短文读出来,让其他同学猜猜写的是谁,猜中的证明写得不错,同学猜不中的,小作者可要加把劲练习写作。

  (五)教师小结并布置作业

  作业:请运用课堂上学习的写作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题目自拟,要求600字以上,夹叙夹议,要求有描写方法和具体事例,要写出人物的特点。

【九年级上《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04-03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11-15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模板11-07

语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04-11

九年级上《范进中举》教学设计12-02

《范进中举》人物分析教学设计04-06

初中课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11-11

范进中举教学反思11-15

《范进中举》教学教案12-02

《范进中举》教学反思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