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睡了》一等奖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2-16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教材简析

  【课题】

  大海又不是人,怎么会睡了呢?一个“睡”字使大海拟人化了,大海有了人的特点,让人觉得更可亲可爱了。

  【结构分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写喧闹了一天的大海在夜晚渐趋宁静,表现了大海的温柔和可爱。

  全诗分两个部分:前四行写大海睡觉了。“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此时的“不闹”“不笑”,正说明了白天又“闹”又“笑”,这就表明大海像个孩子一样,活泼,好玩,但是她终于累了,要“睡觉了”。

  后四行写大海睡熟了。正是因为白天的玩乐使大海太疲劳了,所以她沉沉睡去,还发出了“鼾声”,显得是那样的平静和无忧无虑。【写作特色】

  1.充满了童心和童趣。

  2.作者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把大海写成一个可爱的孩子,她

  既天真活泼,又温柔安静,仿佛就是我们小朋友中的一员。

  目标预设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田字格里的5个生字,理解“闹、笑抱、背”四个词语所蕴含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和背诵诗歌。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海的温柔和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闹、笑、抱、背”四个词语所蕴含

  的意思。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和背诵诗歌。

  设计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因此,教学本课时,一用对比感知,激发学生的想象。利用多谋体展现白天和夜晚大海的景象,通过画面对比,使学生感受白天和夜晚大海两种不同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二用音乐渲染,营造朗读氛围。在指名学生朗读时,为学生配上轻轻的潮水声,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展现大海的静谧、温柔,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设计思路

  这篇课文是一首优美的小诗,描述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诗歌语言优美,富于想象,但学生真正见过大海的很少,尤其是夜晚的大海,如何引导学生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从而指导学生朗读好这首诗歌呢: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回想一下自己亲眼见过(或在电视上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的情景,再借助现代化的多谋体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夜晚的大海情景,音乐渲染情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般的真切体验,达到景与情的统一与交融。

  课前预习作业

预习内容与要求

1.边看拼音边读句子,读准翘舌音“睡、深、声、着”,读准轻声音“了、的、着、儿、里、星星”。

2.把田字格里的5个生字用“——”划出,两条绿线内的生字用“· ”标出,想一想这些生字能和哪些字交朋友。

3.回忆自己见过的大海或问问家长,白天的大海是什么样的?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情

  1.小朋友,说起大海,你会想到什么样的景象?(板书:大

  海)(引导学生说识字5中学到词语)那你们见过大海吗?白天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学生各抒己见)

  (播放本课课件)师描述:蔚蓝的大海一望无际,大海上几只海鸥在自由自在地飞翔,海风吹来,海面上掀起巨大的海浪,它们你追我赶,互相“闹”着玩呢!那巨大的声音是浪花在欢快地“笑”呢!

  2.小朋友都看到了,白天,风儿闹着,追逐着浪儿,向前奔跑着。夜晚,月亮升上了天空,星星露出了笑脸,大海怎么样了呢?

  板书:(大海)睡了

  3.你们想不想知道大海是怎么睡的吗?(想)那就打开课文认真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播放与课文有关的画面,加上教师的描述,学生很快被吸引住了,轻轻松松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

  二、强化初读,激情

学习内容与要求

   1.检查读生字的情况,重点纠正 “睡、深、声、着”四个生字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小朋友一定想自己读一读了,不过读好儿歌要读准平翘舌音,读准轻声字,遇到难读的字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了。

  2.生自由读。注意停顿。

  风儿/不闹了,

  浪儿/不笑了,

  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那/轻轻的/潮声啊,

  是她/睡熟的/鼾声。

  3.和生字玩游戏。(“抱、背”)师做动作让学生找生字。

  “里”重点讲读音,本音读第三声。在与“外”相对时,读轻声。如:手里、家里、深夜里……

  “她”这个字特指女性的她。

  4.齐读生字。指名读生字。正音。

  5.指名读课文。

  6.同桌互读。

  7.齐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初读课文时,设计了初读四步走,让学生每一次的读有目的和具体要求;每一次读都比前一次提高要求。学生反复练读,把课文读通了,为“精读”作好铺垫。)

  三、品读感悟,入情

  (一)指导学习第一句诗句。

学习内容与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闹”和“笑”的含义。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句诗句。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把第一句诗句的意境画下来,画出大海的风平浪静。

  1.小朋友,读了这首小诗,深夜里的大海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你们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出示第一句诗句。

  风儿/不闹了,

  浪儿/不笑了,

  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讲评。

  4.想象白天大海是怎样“闹”和“笑”的?出示课件。(风很大、浪很高、声音很响。)看着这个画面能说一个词语吗?(惊涛骇浪、波浪滔天、波涛汹涌)

  5.深夜里,大海又是怎样呢?出示课件:夜晚的大海图。

  (夜深了,海面上风平浪静,大海睡觉了。)

  6.教师范读第一句诗句。

  7.学生练读。指名读。

  8.分组比赛读。评讲。

  8.教师边做动作边范读第一句诗句,把“睡觉”这个词读慢、读轻。

  9.让学生说朗读时注意把“睡觉”这个词读慢、读轻。(让学生练读,想象大海睡觉的样子)

  10.和老师打擂台读。鼓励读得好的学生。

  11.配乐齐读。

  总结朗读方法。(读书就像唱歌一样,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只要你用心去体会,就会把课文读好。)

  12.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把第一句诗句的意境画下来,画出大海的风平浪静。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的小孩子阅读经历浅能力差的特点,有必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将学生引入情境,去想象,去体会,去理解,去表演,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再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把第一句诗句的意境画下来,画出大海的风平浪静,使朗读达到语言与画面的融合,情感于情理的结合。)

  (二)学习第二句诗句

学习内容与要求

1.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夜晚大海的美景。

2.理解“抱”和“背”所蕴含的意思。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第二句诗句。

 

  1.出示课件:夜晚的大海图。

  让学生看着图说说图意。(夜晚,海面上传来了轻轻的潮声,月亮和星星挂在天空中,星星一闪一闪的眨着小眼睛,多美呀!瞧,风平浪静的海面上倒映着明月,像是孩子躺在大海妈妈的怀抱里,枕着妈妈的臂弯睡着了;星星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趴在大海妈妈的背上睡着了,大海妈妈哄着自己的孩子睡着了,自己也发出了轻轻的鼾声。)

  2.读一读课文中是怎样写大海妈妈睡熟的?出示第二句诗句。

  她抱着/明月,

  她背着/星星,

  那/轻轻的/潮声啊,

  是她/睡熟的/鼾声。

  自由读诗句。要求把大海妈妈对孩子的爱读出来。

  3.文中的“她”指谁?(大海妈妈)

  4.指名读诗句。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5.范读后两行诗句,要用柔柔的、轻轻的声音读诗句。

  6.练读,同桌互读,女生读。

  7.配乐指名读第二句诗句。

  8.配乐齐读第二句诗句。

  (设计意图:学习第二句时先让学生看大海的夜景图,让学生理解月亮和星星是倒映在大海里,大海妈妈把他们当作孩子一样抱着、背着,哄孩子睡觉。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这样的迁移,既突破了朗读的难点,又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指导写字,赏美

  1.出示生字卡片。(“她”和“里”)

  2.自学生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实际生字。

  先说说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5.展示优作。

  (设计意图:在教学生字时,先引导学生观察,再说发现,然后教师示范指导书写,这样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分层作业

  ★ 1.课堂作业: 抄写“她、里”两遍,会口头组词。

  ★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给爸爸妈妈听。

  ★★3.请根据诗句的意思,把“夜晚的大海”图画下来。

  ★ ★★4.请你仿照课文编一段《大海醒了》的诗句。

  (设计意图:这一练习的设计注意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生生活的结合以及和其它课程的融合,让学生在饶有兴趣中完成并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