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30 16:40:5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通过朗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让学生感受美,领略美。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朗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让学生感受美,领略美。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以话题“我眼中的冬天”为话题,聊聊冬天给学生的感受。找准机会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并顺势介绍有关老舍的文学常识。

  二、初读感知“美”

  1.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是美的,同学们读读看你从哪里发现了美?(学生会从文章各个地方找出“美”,拿来和同学交流)

  2.你能用美丽的.声音,向我们传达美吗?

  (教师启发、引导,并积极表扬)

  三、再读聚焦“美”

  3.同学们,你们觉得最美的是哪一段?(学生大部分会回答“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4.让我们齐读这一段。(让学生熟悉这一段)

  5.教师范读这一段,配乐读出美感。(教师引读,将学生带入情境)

  四、三读朗诵“美”

  6.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做标记,具体指导。(要做到细致而有效,如用﹏号表示声音的延长等)

  7.学生自由练读。(根据标记提示,注意轻重缓急、语气感情)

  8.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评价,教师指导。在这一环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我从 读出了 ,因为 。”(必要情况下,教师可以具体指导一两句)

  9.学生再次练读,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五、朗读擂台赛

  10.教师公布擂台赛具体规则。(找裁判,以学生掌声高低为准,最后能站在讲台上的同学获胜)

  11.参赛学生朗读,教师配乐,其他学生评价。

  六、板书设计(略)

  七、沉思画出美

  课下再读这段,将你心中的美画出来吧。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抓住了一个“美”字,让学生在美丽的世界里走了一遭。这节课重点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感知语言的能力,达成了预设目标,学生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品析精彩语言,体味优美意境。

  2、能力目标: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有条理地描写景物和移步换景的手法。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精彩语言,体味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移步换景的描写景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展示大明湖、千佛山等济南特有风景,引用清代诗人刘凤诰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导入课题。

  二、检查预习。

  (一)夯实基础,展示多媒体让学生正确的读加点字的音,然后口头解释词语。

  ① 济南( ) 伦敦( ) 镶( ) 水藻( )贮蓄( ) 发髻( ) 澄清( ) 着落( ) 看护( )

  ②解词: 设若———

  水墨画———

  贮蓄———

  空灵———

  响晴———

  (二)学生展示自己所查阅的关于老舍的生平及代表作品的资料。①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②师生交流:教师做重点补充,学生把重点记录。

  三、整体感知。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思考:①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济南的冬天?

  ②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讨论解决,教师指导总结。

  四、美文细品。

  速读课文,利用圈点标注法画出你认为生动的句子,仔细体会,并说说你的.理由。(从修辞手法、遣词造句、色彩、手法的虚实等方面着手)

  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教师引导、总结。

  五、移步换景的手法。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概括本文的写作手法,如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景,虚实结合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第三段,思考: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矮松、山尖、山色、薄雪。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然后告诉学生随着观察者观察点的不同,所写的景物也随着变化这就叫做“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六、反馈练习。

  假设你要给一个从没有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从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些精彩的片段,选取一个简略讲讲。

  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可以检验学生对文中重点段落的掌握情况。学生先在组内展示,然后每组推举出一名学生回答。

  七、布置作业。

  以《……秋天》为题写一篇500字的作文。要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抓住景物的特点,利用各种所学手法,用生动形象的笔墨进行描写。注意将景物写活,做到情景交融。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自学“自读提示”。二人小组,彼此谈谈对本文作者还有哪些了解。

  二、阅读课文,边读边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注在课文中字的上面。

  奇迹( ) 济( )南 伦敦( )

  暖和( ) 着( )落 慈( )善

  髻儿( ) 看( )护 镶( )上

  肌肤( ) 露( )出 狭( )窄

  宽敞( ) 水藻( ) 贮( )蓄

  澄( )清 地毯( )

  三、根据下面的结构的示意表,划分文章结构,并把每部分的要点,概括地写在文旁的空白处。

  3.小雪点染后的山色

  ①山松上的.雪——树尖上的白雪——像日本看护妇

  ②山尖上的雪——给蓝天镶上银边

  ③山坡上的雪——穿上带水纹的花衣

  山腰上的雪被阳光斜射——好像害了羞

  ④小村庄房顶上的雪——小水墨画

  4.贮满水藻的水

  ①冒着点热气

  ②水藻更绿

  ③与晴空辉映像块蓝水晶

  五、二人小组讨论文后练习·

  六、二人小组朗读全文。

  七、背诵第3段。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4

  方案一

  教学目的: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

  教学重点:教学中要体现抓住景物特征和景的变化进行描写这个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有关词语,特别是形容词的学习;模仿本文写法,练写短文《家乡的冬天》。

  课型:自读课。启发式,讲练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板书:济南的冬天(写景散文)老舍

  2、简介作者。

  (二)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板书重点词。

  (三)学生查字典。查好的同学上黑板注音。

  (四)讲析第1自然段。采取由一般到特殊的提问方式。

  1、你对冬天的景色进行过观察吗?冬天的气候特点有哪些?

  2、济南冬天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3、写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要讲到北平、伦敦的冬天和热带地方呢?

  教师小结:经过一番比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个结论。点出“气候温晴”这一特点。板书:气候温晴

  (五)讲析第2自然段。

  1、提出下刻问题。(1)济南的冬天为什么是温晴的?(特殊地形引出“有山有水”这一特点,并板书。)(2)为什么要写济南人的感觉:“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使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比较映衬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暖和)

  2学生齐读一、二自然段。

  (六)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1、2启然段。

  2、写出“慈善”“宽敞”“澄清”三个词的反义词,并造句。

  3、预习第3自然段,画出你认为用得贴切的形容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课外作业。

  (二)讲析3、4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3、4自然段。

  2、提问:济南的冬天除了天气温晴、有山有水这两个特点外,作者说,这还算不上济南冬天的最大特色,你可以总结出这个特色吗?(小雪胜景)板书。这个胜景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幻灯打出表格,学生可在书中找答案。答案写于另片上,或把答案盖住。待学生回答后再亮出答案。)

  描写对象

  特征

  是否用了修辞格

  静态写动

  抒情句及表达的感情

  树

  矮松

  越发青黑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受不住大雪,那些小山太秀气。

  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小山的关爱,情和景融在一起了。

  树尖上

  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比喻

  山

  山尖

  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

  一道白一道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比喻

  花衣好象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到更美的山的肌肤

  山腰

  日落时,微黄的阳光斜射山腰,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露出点粉色

  拟人

  3、讲述答案时应侧重意境的领会,让学生仿佛看见那种美景,不要止于文字上的答案。

  4、学生朗读第3、4自然段。

  (三)讲析第5自然段。

  1、教师朗读第5自然段。

  2、提问:济南有山有水,上面写了山的美,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用四个字概括这里水的特点。(水藻真绿)板书。绿到什么程度?(“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这里用了“拿”和“不忍”,你认为有什么妙处?(使物都带上了人的感情,用了拟人修辞格)。以上作者写出济南冬天的四个特点,把他对济南冬天的爱传递给了我们。

  3、接话竞赛:合上课本,请接话,看谁接得最快、最准。

  ①济南的冬天四大特点是——②强调气候温晴用的方法是——③济南四周的小山像——④小雪胜景像——⑤水藻真绿,绿的程度——

  4、结语:作者写尽济南冬天的特点之后,由分到合,发挥奇特想象,将冬天的济南包在空灵的蓝水晶里,构成一个美的整体。文章到此收笔,让读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5、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四)课堂练习。

  1、板书习作题:家乡的冬天。

  2、教师引导: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家乡的冬天》准备抓住什么特点?

  3、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

  4、教师作综合评价。

  (五)布置课外作业:背诵3、4、5自然段,完成习作《家乡的冬天》。

  方案二

  (一)由教师组织学生预先写厂篇短文《XX的冬天》,然后让学生把习作与课文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写作特色的理解。

  (二)在某一季节,选择本地区某一景点(如山、河、海边、公园等),确定几个观察对象。(如河边的树,河中的船、河水、桥等),围绕着一个中心(如暖晴、景色季节变化等),写一篇短文,要求明确写出学习了课文的何种写法。

  (三)学习运用对比、比喻、拟人(重点学习一种方法亦可)的手法。描写一种景色(不一定写咸完整文章),写成后,把各自的.短文拿出来对照。师生共同讲评。对照中注意加深体会课文中运甩这些手法的妙处,并纠正一些运用不当的错误。

  方案三

  设法让学生自己去剥皮吃桔子,比较法,就是诱导学生自己动手剥的一种好办法。

  (一)课前印发夏丐尊先生写的《白马湖之冬》(见所摘文附录),要求学生将两篇描写冬天的散文对照着读,思考两文的同异点,然后在课堂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归纳。

  相似点:1、文体相似。都是写景抒情散文。2、题材相似。都写冬天。3、两文的“我”都是从彼地来到此地。4、写的景物相似。都写环境的山,都有水,都有暖阳,都有雪。

  不同点:1、气候不同。一暖一冷。2、景物特点不同。风的声,山的态,水的色,人的情都不一样。3、“我”的感受不同。一个久住严寒的北平,又刚从阴冷的伦敦回来,感到无风温晴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一个从热闹的杭州移居到荒凉的湖边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4、着重描述的景物不同。一则重在阳光、小山、雪、水;一则以凛冽的寒风贯通全篇。5、抒发的感情不同。一个抒发的是归国游子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赞美之情。一侧表现出身处严寒他乡,离群索居的知识分子孤独、寂寞的心境。

  通过比较可看出散文在表达上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怎佯取材,怎样结构,怎样造词造句,应根据客观事物的特点,根据自身的独特生活感受,根据主观表达需要来精心进行择取。

  (二)最后落实在练写观察日记上。使学生既练写《白马湖之冬》的白描手法,也学习《济南的冬夭》形象描绘的各种艺术手法。

  附: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5

  教学思想: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白:

  语文学习关键在课外自己很乐意的参与,课堂学习是进行学习的交流和完善。

  学习目标:

  学会择文朗读,并对选文进行质疑、设计问题;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情况。

  学习重点:

  散文的朗读,把握朗读要点。

  学习难点:

  学生自己对选文的质疑、设问。

  学习课时:

  一课时

  学习手段:

  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课题导入。文体、作者。(图一)

  二、说

  你对老舍和其作品了解多少?

  1、老舍曾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被授予“”称号。

  2、下列作品是老舍创作的是()

  A《家》B《子夜》C《四世同堂》D《雷雨》

  3、“虎妞”是老舍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人物。

  三、比(图二)

  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学中的收获,好吗?

  要求:

  1、小组交流

  2、选出代表

  3、综合意见

  4、发表看法

  四、听倾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用你喜欢的`符号、线条划出值得你关注的词或句子,确定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试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练习,自己邀请同学进行点评。

  点评角度:语速语气普通话停顿重音

  六、问(图三)

  就你喜欢的段落质疑或设计问题考考别人,赶快行动!谈(图四)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好吗?

  八、做(图五)

  你愿意围绕所学内容给同学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吗?注意:作业可不能太多呀!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3、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的句子,分析它们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教学重点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的句子,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教学难点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幅对联说的是哪个城市的风光?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清代诗人刘风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见证老舍先生的评判。

  二、老舍及其创作

  1.看课文解释①后补充: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写该文时,作者就在山东济南任教。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听课文朗读,学生边读边圈点,感受课文:题目限制了地方和时令,济南的冬天有什么可写的呢?先看课文,把有关描写济南冬天的词句划出来。

  2.师生互动,评点第一段

  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济南的冬天”的气候特点吗?第一段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补充:统观全文可以看出“温晴”“宝地”两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温晴”偏重特点,“宝地”偏重感觉】

  3.老舍先生主要写了哪些景物来组合成“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画卷?你能根据文中的描述,给每幅画面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吗?

  1、2、

  3、4、

  四、体味美

  1、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说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特点?

  2、推荐一句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说出推荐的理由。

  例: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树尖的雪比作“白花”;二是将树尖顶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比喻贴切得表现了雪后树的'秀

  五、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一)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

  1、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3、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找出相应的例子。

  4、本段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三)吟咏体味第3语段。

  六、小结,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一、复习导入

  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投影显示)如:

  (1)组: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点拨、明确:

  (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训练联想能力,练习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提示: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4.诵读全文。男女同学合读第1语段,男同学读绘写山景的2、3、4语段,女同学读写水色的第5语段。

  三、对比阅读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明敏的读者是否会饶舌地续写“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以抒发胸臆呢?我想,是会的。但老舍先生不会,谁让他是丹青高手呢!

  五、布置作业

  1.以“______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②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基础落实不够扎实。生字词可以让学生多写写。

  以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学中,使文本朗读如何和文本内容联系起来。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7

  (一)说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是一篇景美,情美,语言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从本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来看,学习本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在《春》中所学到的比喻,拟人的修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作品中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据此并结合本单元编排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确定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反复美读,提高学生欣赏品评美文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③体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济南冬天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优美的语言,

  体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难点: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二)说教法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我以审美为突破口,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教学,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按照审美过程的规律,我把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设计成三个大板块,即“课文品读三部曲”: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并在每个板块中引用一句名人名言作为这个环节的“眼”。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美的语言,体会美的情感,领悟美的意境,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辅之以如下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示范品评法,个性化教学法

  (三)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据此并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美文诵读法,画面再现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渔。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课下布置大家找来一幅最美的图画,自己配上一段欣赏画面美的文字,要求尽量多地用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准备课前交流。

  (此环节的设置,用一种新颖,生动的形式解决字词教学,既可以督促学生预习又可以初步训练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导入新课

  大自然多姿多彩,画家用线条色彩描绘,音乐家用音符节奏表现,而文学家却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达。古诗有:“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冬天,在北方人们的眼中一向是寒风凛冽,冰封雪冻,然而在一代艺术大师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被描绘得那么美丽多情,温馨可人,富有诗情画意。那么济南的冬天究竟美在哪里?

  请大家赶快走进《济南的冬天》跟随老舍先生去切身感受一下吧!

  (此环节我用优美的语言创设一种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绪,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立时把学生引入学习本文的情境中。)

  三、品读三部曲之一——发现美

  1、美读课文:即读时一要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读出感情,二要有适当的表情,如读第二段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就要做出含笑的表情。

  (美读把教材的无声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以诵读方式融入语文的音乐美,把学生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毫无阻拦地接受课文内容的感染熏陶。)

  2、展示罗丹名言:“美是处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和自然中去发现美!

  请同学们把你们发现的最美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语段画出来,倾注感情,再次进行美读,读给组内成员听,并推荐代表在班上读给大家听。师生点评。

  (此环节的设置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美读中发现美的语言,体会美的情感,领悟美的意境,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加深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还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3、假如你是导游,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你将分哪几个方面来介绍

  先列讲述提纲,设计一下导游词,然后说给同桌听听,再找三名学生到班上给大家当导游。

  教师适时打出以下提纲供参考:

  先用对比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温情”的特点,阳光朗照下的山,再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最后写济南的水:紧扣“暖”字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以当导游这种活泼的活动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口语交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此环节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整体感知课文是品味妙词佳句的前提,可为下面研读课文奠定基础,抓思路教学能纲举目张。)

  (阅读散文,不仔细地咀嚼语言,就不能真正领会作品的美。欣赏妙词佳句,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我设计的下一个环节是……)

  四、品读三部曲之二——欣赏美

 1、“评析式”品味欣赏

  ①教师评析示范:作者锤炼词语的功力深厚,文中不少凝练形象的词语和精彩动人的比喻句,拟人句值得仔细品味。下面就请同学就你喜欢的段落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老师在课前对自己喜欢的作了一番评析,你们可以参考一下。同学们在评析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一些关键的词语和句子。老师将打印好的“薄雪覆盖小山图”评析分发给学生。

  (本文运用比喻拟人,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可是初一学生年龄小,阅读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体会,理解不到位,这时教师的示范点拨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做出实实在在的楷模,但教师应该主要充当组织引导者,示范点拨者和激发鼓励者的角色,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所以重点应放在下一环节:学生评析交流上。)

  ②学生评析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最深刻最独到的阅读体验写成鉴赏评析的文字,看谁能用特别得体,特别生动,特别详实的语言展示出来。此环节为了避免欣赏语段的重复,把五个段落分给八个组,每组成员完成本组段落评析任务外,还可选其它段落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对作品中感人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一环节是学生自主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课文中多次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肯定能得到学生的青睐,学生在点评交流时,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重点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拟人,比喻写法的好处,如:

  (1)组:甲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除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外,还应引导学生体会到:

  (1)

  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

  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

  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感染,相互吸纳,会营造浓烈的读书氛围。初中学生好胜心很强,为了拿出最好的东西更是用劲心思去理解,品味,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其他学生来讲,能够听到一些不同的理解,可以更加完善自己的思考,同时也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起到激励的作用。)

  2、体验反思:体会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赞美之情的句子。探究“为什么老舍眼中济南最美”

  (本环节要在探究中突破难点,在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找老舍与济南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在小组中把资料交换阅读,学生得知老舍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以致泼洒笔墨,情深意切的依次以济南的马车,洋车,大葱,秋天,冬天,齐大校园等景物,写出了长篇散文《一些印象》。

  通过探索会发现,老舍之所以把济南的冬天写得那么美,是因为他对济南有着深厚的热爱之情,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文章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并做到情景交融,才能让景更美,情更真。并理解体会别林斯基的名言“美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

  五、品读三部曲之三——“创造美”

1、如果你喜欢写作,你可以把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也可以对课前准备的优美画面再次进行描写,注意要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如恰当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寓情于景的写法。

  2、如果你擅长绘画,就画出想象中的济南美景。

  (让学生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内容,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创造美,这种教学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差异,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有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第一题的设计意图: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抒发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感情,与本课开头照应。第二题的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这项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激活学生想象思维,调动了学生的情感,通过一幅幅画面的描画和欣赏,使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动,使他们在和谐愉悦中得到陶冶,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急于次走进文本,对课文去做审美体验与鉴赏。)

  课堂小结: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理解这篇文章的文学知识,掌握这篇文章的生词。

  把课文读好,对作者优美的风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布局、层次、有序”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学好“布局、规划、水平”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新课程介绍:

  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美丽的文章《春天》,感受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感受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可以说,一年中,有无数的事情值得称赞。冬天,人们可能已经看到了白雪覆盖的银白色世界。那么,你住的那个冬天呢?谁能说什么?冬天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关于济南的冬季风景,我们了解到老舍是在济南过冬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在济南学习冬天。(黑板:济南的冬天)

  2、新教授:

  解决问题,介绍作者和作品。

  这是一篇抒情诗,描写美丽的冬季景色,也是一篇优美的文章。作家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是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贫穷的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任北京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师。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白话写作开始了。192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汉语讲师,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他离开英国,回国。先后任齐鲁大学、山东青岛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他从事了抗日文学活动。1946年他去美国演讲。1949年回国后,他担任文化和教育委员会的成员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华文化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Association,北京人民委员和市文化联合会主席。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他写了20多部戏剧,被誉为文艺界的劳动模范。1966年,他去世,享年67岁。

  1930年前后,老舍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他对山东有着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老舍的妻子胡青说,老舍“常常怀念从结婚到抗日战争爆发在山东度过的岁月”。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济南的马车”、“济南的假洋葱车”、“济南的洋葱”、“济南的秋天”、“济南的秋天”、“启达校园”和第七部分为全文的结语。《启达月刊》,第6卷第一期(1931年4月出版)。虽然这篇文章是摘录,但它可以独立编写。

  2、找出课文中的生词,注释和解释它们,并学会使用它们。

  声音清晰:(天空)晴朗无云。文清:这节课讲的是天气设备是极其晴朗、明亮和温和的。

  舒适:安静舒适。

  皮肤:肌肉和皮肤。

  令人惊讶的是:特别的,不寻常的。

  高雅:高雅,小巧玲珑。

  藻类:生长在水中的藻类。

  储存:储存。

  说明:这一课是明亮和透明的。

  空虚:美妙而无限。

  蓝色旺旺:它是明亮的蓝色。

  3、大声朗读课文,课后思考练习。

  4、对课文的不理解提出质疑。

  二世。进口

  1、作家作品介绍。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是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贫穷的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任北京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师。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白话写作开始了。192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汉语讲师,进行文学创作。他1929年离开英国回到中国。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在北方就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宝地,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出示目标,板书课题。)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

  二、出示教学目标:

  1、培养“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2、学习作者从自身感受出发,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三、问题推进,学习新课:

  (一)课文感知

  1、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以下问题:

  ①、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总的感受是什么?

  ②、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2、学习3段写景的方法

  齐读3段思考

  (1)、这段中心句是什么?

  (2)、作者按什么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3)、段中那些动词用得好?那些表示色彩的词用得好?

  2、归纳写景文章的写作特点。(学生边归纳边举例)

  ①细致观察景色,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特征进行描写。

  ②从自身感受出发,融情于景。

  ③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3、学以致用:

  用你学到的写景的方法,以“最妙的是……”开头写一段你家乡最有特点或你最喜爱的景物。

  四、学习清单

  展示习作片段

  五、布置作业:

  请实地观察雅安某处的景物,仿照课文一些写法,写一篇题为《雅安的冬天(春天)》的短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0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课文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济南冬天的特有魅力。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朗读、品味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在合作、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感悟济南冬天的美丽。

  【教学步骤】

  一、课前3分钟说话训练

  1、学生说话。(或演讲,或朗诵,或讲故事,或报道新闻)

  2、学生点评。(或语言,或感情,或体态、或节奏等)

  二、导入新课

  一年可分为几个季节?同学们冬天联想到什么?东山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三、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

  ⑴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整体印象是什么?

  ⑵课文中哪些景物你印象最深的?为什么?

  四、学生自主探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围绕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

  1、讨论,推荐同学发言,在大组(全班范围内)中交流。

  2、教师点拨:

  ⑴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对比的写法。

  ⑵济南的山特点:温暖、可爱、美丽迷人──衬托的写法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⑶济南的水特点:清亮、空灵──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既赞美济南冬天的美丽,同时也无不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美丽景致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3、小结:

  通过刚才的讨论分析,我们感受到老舍先生笔下的冬天济南,她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字里行间到处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五、拓展练习

  1、想一想你看到过的什么地方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模仿《济南的冬天》的一些写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2、配套教材──《济南的冬天》。

  【板书设计】

  无风声

  无雷声

  无毒日

  阳光朗照

  薄雾覆盖

  城外远山

  清水碧绿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1

  一、文本分析

  1、本文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第二课。

  2、本文的内容:作者在文中将济南的冬天与北平的冬天、伦敦的冬天以及热带的冬天作比较,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并通过对济南这座老城的山、水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3、本文的特点:

  (1)语言生动活泼,方言和普通话结合运用。

  (2)细节描写细腻,描写有层次。

  (3)修辞运用丰富。

  (4)感情朴实真挚。

  二、学生分析

  1、学生需要学到的是:运用一种或多种修辞手法,描写具体事物,以表达思想感情。

  2、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基础:

  (1)在认知上,学生已学习了一些赏析散文语言的技巧。

  (2)在情感上,学生能试着感受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3、学生需要用到的学习方法:朗读法、体验法、讨论法等。

  三、目标阐述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2)能分析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赏析文本词句的过程中运用讨论法。

  (2)能在体会作者情感的过程中运用朗读法和体验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喜爱之情。

  (2)能体会作者对济南这座老城的特殊情感。

  (二)教学重点

  1、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2、能分析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

  1、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喜爱之情,能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特殊情感。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过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大家能不能告诉我,济南是中国哪个省份的城市?山东省。山东省属于南方还是北方呢?北方。在你的印象中,北方的冬天是怎样的?……然而,地处北方的济南,它的冬天却别有一番滋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老舍笔下冬天的济南,感受别样的冬日北国世界。

  (二)初读文本,感受济南之冬

  首先,请大家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除济南以外,第一自然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地方?北平、伦敦、热带

  2、这些地方的特点是什么?大风、不见日光(浓雾)、响亮的(毒日)

  3、济南冬天的特点又是什么?温晴(响晴)

  4、这里运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好处是?对比,突出强调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感知,首先能抓住第一自然段的关键点,其次再对本段的内容加以分析和欣赏。)

  在这里,作者的写法比较含蓄,他不直接说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温晴的,而是通过三组对比,写北平的冬天是大风的,伦敦的冬天是不见日光的,热带的冬天是响晴的,然后反衬和突出济南的冬天不刮大风;看得见日光;而且日光是十分温和的。另外,老舍写北平和伦敦时,不直接说“北平几乎天天刮大风”,“伦敦的冬天总是阴沉沉的”,而是以自己独特的感受说“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奇迹”和“怪事”使得语言有一种风趣幽默的色彩。正因为济南冬天的“温晴”,所以老舍称赞它“真得算个宝地”。而“温晴”也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

  (三)精读语句,品味写景之妙

  然而,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济南这座老城的'出奇之处,还在于它的山,它的水。那么济南的山是怎样的呢?我们再有感情地齐读第三自然段。

  1、山的形状是怎样的?围了个圈儿、北边有个缺口

  2、老舍用哪个词形容冬天的小山?他是怎么说的?

  可爱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比喻、拟人)把山比作摇篮,把济南比作熟睡的婴儿。让人觉得十分温馨。正因为这样的地形,所以济南的冬天一点也不寒冷,而是非常温暖的。

  3、为什么要写“人们的脸上是含笑的”?因为“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冬天济南的山给人一种安全感,让人感受到希望。这种希望来自温暖的天气,让人仿佛下一秒就能置身于春天的怀抱。看似不着调的一笔其实是紧紧围绕济南冬天的“温晴”来写的。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本段内容,并引导学生对本段的写作艺术进行欣赏和分析。第三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此花费笔墨的用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虽然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但偶尔也会下点儿小雪吖。再让我我为大家朗读第四自然段,大家来感受一下雪中的山又是怎样的。(教师朗读,学生想象)

  1、最妙的就是下点儿小雪呀。“妙”在哪里?

  山上: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护士)图片欣赏

  (比喻:把树比作看护妇,把雪比作发髻)

  山尖: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想象

  山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比喻,拟人)

  山腰: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粉色和害羞,粉色可能是晚霞)可爱

  小结:写作时比较有层次感,从整体到局部,自上而下。语言虽朴实简单,却容易让读者想象,似乎如同身临其境般。将济南冬天的雪山清晰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2、“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句话体现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赞扬还是批判?以欲扬先抑的口吻去赞扬济南冬日小山的秀美。

  再一起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可爱、俏皮、美丽的感觉,以及作者溢于言表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该部分注重朗读和想象,在朗读和想象中使学生欣赏内容和文字。帮助学生学习修辞手法,以及体会作者的情感。)

  如果这是一幅画卷,作者说这一定是唐代名手画的水墨画。我们看见了温柔的小山,雪白静美的小山,山上卧着小村庄,那水呢?水墨画少不了灵动的水。我们从文章最后一段中找答案,看看老舍是怎样描绘济南的水的。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水有什么特点?不结冰、冒热气、澄清、清亮、蓝汪汪、空灵

  2、还写了哪些东西?怎么写的?水藻(绿、拟人)、垂柳(拟人,侧面写出水的澄清)

  3、最能感染你的是哪一句?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摊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想象一番)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自主对文本进行欣赏。)

  小结:这就是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心中理想的境界。所以他会发出感慨:“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这古老的城市,是济南,也是诗。”大家感受到济南冬日之美了吗?

  (四)再读全篇,理解作者之情

  请大家带着欣赏的眼光,再次自由朗读全文。想一想你从这些文字、这些描写中读出老舍对济南的什么情感。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喜爱、珍惜、赞美……)

  补充背景:老舍1924年赴英国交流学习,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省城,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济南也因此被他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创作的文章,一经发表即引起强烈轰动。文章中处处流露着老舍先生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与赞美,成为先生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作。

  (设计意图:适当进行课外拓展,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反之更能投入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欣赏。)

  (五)作业布置

  借鉴文章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来写,200字以上。

  (设计意图:修辞手法是本篇课文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模仿文本的写作方式进行自我创造,这也是学习成果的一种检测方式。

  五、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朴素笔墨写景抒情,并抓住景物特征来写

  教学重点:抓住景物特征写景,选用恰当比喻,朗读并背诵。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一、让学生谈谈所见过的北方的冬天的印象,再用老舍赞美之词引入

  二、简介老舍

  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三、正字音(见书、课件)

  Jǐ děi zhuó chǎng zhù chéng huó jì zǎo 济南得着落

  宽敞贮蓄澄清暖和髻水藻

  响晴(很晴朗,晴朗无云。)响亮(很明亮)。慈善(温和,合乎人心意。)

  秀气(美丽而柔弱。)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分析

  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济南冬天?

  ——先写异地之冬与济南的冬天对比(天气),再写冬天的济南(济南冬天的山和水),写山分别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

  2、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无风声、无雾响晴、温情)

  3、分析对比作用(三种感受之对比)

  ——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情,“宝地”表达爱济南的感情。

  4、朗读分析第2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及自己对山的感受。

  ——济南冬天的山在阳光照耀下给人感觉特别舒适温暖,作者用“晒、睡、醒”、“小摇篮”为比喻写出小山特别可爱,充满温情。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这段是紧扣“响晴”和“温晴”来写的,并分析形成这种特殊气候的原因是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5、怎样描写人们的感受。

  ——不仅描绘笑容,而且突出心理活动(含笑、冬天慈善)

  6、朗读分析第3段薄雪覆盖的小山,妙在哪里?

  ——作者按空间顺序描绘,用了系列比喻、拟人,把各处细部雪的光、色、态一一展现出来,有层次地写出秀美景色和娇美情态。

  7、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山景?

  ——顶着“白花”的“看护妇”比喻雪光,“带水纹的`花衣”比喻雪色,“山的肌肤”“镶银边”比喻雪态,“露出粉色”“害羞”拟人手法写出雪态。从上到下,如工笔画,描写出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特别的娇柔秀气。“顶、镶、穿、露”动词准确生动。

  8、朗读,注意用较轻声和喜爱欣赏的语调读。

  五小结、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济南城山的特点

  二、分析

  1 朗读分析第4段济南城外远山的特点

  ——写出小山素淡雅致的特点,有如一幅小水墨画。“卧”写出一种恬静安逸的气氛。

  2 济南冬天水的特点(“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可讲讲济南多地下热泉的特点)

  ——第一是暖,不但不结冰,不还冒着热气;二是绿,用绿萍、经水藻、柳影的绿烘托出水的绿,写出水的温暖多情,富于生机;三是活,十分清亮通透蓝汪汪,如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3 作者感情?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直接表达作者喜爱、赞美济南的感情。

  4 小结写作特点

  ——1)善用比喻和拟人,写出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准确而恰到好处,予人美感。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直接抒情,或创设意境,流露深情,或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3)注意色调对比,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写,既有简笔写意画,又有细腻的工笔画。

  4)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唤起读者体验,仿如身临其境

  三、板书

  济南的冬天

  老舍

  一济南的天气

  异地之冬 北平 伦敦 热带

  (对比) 多风 多雾 日光毒,响亮

  (奇迹) (怪事) (害怕)

  济南的冬天 无风声 无雾响晴 温情

  引出 “宝地”(喜爱)

  二冬天的济南

  济南冬天的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适、可爱、充满温情 (小摇篮)

  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 (看护妇、镶银边、穿花衣、害羞)

  城外远山—————素淡、雅致 (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的水:暧——不结冰

  绿——温暖多情,富于生机 (不忍冻)

  活——清亮通透 (空灵的蓝水晶)

  处处围绕“温晴”来写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并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2、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疑,激发兴趣

  朱自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郦道元的笔下,三峡四季,风光旖旎,摇曳多姿;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怎么样呢?他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上帝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

  二、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1、作家作品。

  (1)学生相互交流收集的材料。

  (2)(课件展示)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自舍予,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等,散文清新优美。

  2、关于济南。

  位于山东境内,南面为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有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他们都是“小山”,最高千佛山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其他地方的冬天气候截然不同,城内多泉水,号称“泉城”。

  3、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教师语感的把握。

  (课件展示冬景图)

  4、学生自由读。

  (1)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展示)

  响(xiǎng)晴着(zhuó)落宽敞(chǎng)贮(zhù)蓄

  澄(chéng)清髻(jì)水藻(zǎo)狭(xiá)窄空灵

  (2)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朗读本文方法。如语速较慢、语调柔和、语气亲切、读出喜爱之情等等。

  教师点拨:朗读课文时,脑海中要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

  5、学生展示读,可配乐。

  师生共同体会朗读的情感把握。

  三、整体把握,理清全文脉络

  教师提示阅读方法:粗读,把握基本内容;细读,理解主题,揣摩生动的描写,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述的。

  1、学生默读,思考。

  (1)用一句话概述对全文的总体印象。(可从不同角度)。

  (2)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

  (3)文中具体描绘了那些景物?

  (4)作者对景物怎样描写?

  2、学生合作讨论上面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

  全文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写“响晴”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个画面:阳光下的济南、雪后的山景、济南冬天的水。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进行体会。

  四、创新活动——当一当导游(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根据刚才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要给一个没有到过济南的人介绍济南冬天的特点,你准备怎样解说?请用自己的语言整合济南冬天的主要内容。

  2、小组交流展示。

  3、全班展示,教师点评。

  五、小结

  1、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知。我们明确了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导游活动,加深了我们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与理解。

  2、再次细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断,揣摩、品味。

  第二课时

  一、赏析精彩片断

  1、再次听读课文,感悟语言的艺术,写法的精致。

  思考: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要求学生在书上作旁批,写出自己的见解,喜欢的理由尽可能详细;教师走入学生中指导。)

  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要熟读成诵。如尝试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2、品味语言,揣摩作者平实、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师示例:

  ①“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分析:这一句用与老天爷商量的口气,说明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写法上是创设意境,于字里行间流露真情。

  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紧紧扣住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

  (2)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学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生合作完成。)

  (针对课文第1段。)

  ①开头的特点是什么?(把济南和北平、伦敦进行了对比。)

  ②运用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

  ③怎样抒情?(通过对比,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教师点拨:作者之所以用北平、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国,生活了六年,回国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仅发自肺腑的抒情道:“济南真的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深深的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4)学生默读课文,认真体会以上对课文的感悟、品味。

  3、教师小结。

  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可重点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方法:选词讲究;对比烘托;多用修辞方法;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虚实结合,联想抒情。)

  二、拓展延伸

  1、师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冬天的诗文。

  2、让学生进行和《春》、《三峡》的比较阅读。

  提示:可从语言、内容、写法多角度分析。

  (学生合作分析,教师小结。)

  3、实践。

  (1)小组展示说说家乡冬天的特征。

  (2)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段文字,注意融情于景。

  三、课后作业

  1、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2、编一册有关冬天的诗文集。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

  2.学习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语言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

  3.正确领悟比喻、拟人修辞的使用及效果。

  4.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景法。

  情感目标:

  5.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3.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

  1.领悟比喻、拟人修辞的使用及效果

  2.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感知、概括提炼、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肃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肃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和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其中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

  2.注音

  济(jǐ)南伦敦(dūn)一髻(jì)儿贮(zhù)蓄(xù)水藻(zǎo)着落(zháo)

  看(kān)护薄(báo)雪暖和(huo)镶(xiāng)澄清(chéng)宽敞(chǎng)

  露(lóu)出

  3.解词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温晴:温暖晴朗。

  安适:安静而舒适。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肌肤:肌肉和皮肤。出奇:特别,不寻常。

  秀气:清秀、小巧玲珑。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

  贮蓄:存放。澄清:本课指水清澈见底。

  空灵:美妙无穷无不可捉摸。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让学生注意其中的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学生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课文,教师点评。

  3.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并说出理由。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写景的文章可按“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课文。请你运用这种方法自读课文,找出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述。(温晴)

  (2)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山景、水色)

  划分段落:第一部分:(1)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2-6)细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色。(又分为二层)

  (第3段)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山景 (第4段)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第5段)城外的远山——淡雅;

  水色 (第6段)绿、清、亮

  四、探究质疑

  1.第一自然段作者从什么角度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对比方式。总起全文,为下文的具体描写做铺垫。

  北平(大风)寒济南(无风声)暖

  伦敦(无日)暗济南(响晴)明宝地

  热带(日毒)热济南(温晴)温

  2.这里运用对比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奇迹”、“怪事”、“害怕”、引出赞誉“济南真算个宝地”。文章紧扣这一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3.“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改为“没有风的”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没有风声不等于没有风,只是风小而已。如果改成“没有风”,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由此可见作者的用词是十分准确的。

  五、作业

  1.找出你认为美的句子,读一读,背一背。仔细品味,想想好在哪里。

  2.搜集描写冬天的语句至少一则,古诗词至少三句以上。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具体活动的描写技巧。

  2、能力目标:

  在阅读中分析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和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景中真情。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细致观察的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一草一木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设计理念】

  张扬师生个性,强调阅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重视自主探究,培养审美情感──细致观察,热爱自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在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期间,他曾经写过两篇文章,分别是《济南的秋天》和《济南的冬天》。在《济南的秋天》这篇文章里他曾这样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瑞士是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被称为世界花园,夏日美景宜人,西湖山水更是名闻天下,作者却说济南的冬天足以和夏天的瑞士,春天的西湖想媲美,究竟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让作者如此不遗余力的赞美它,热爱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体味作者笔下如诗如画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

  1、介绍文学常识:

  多媒体展示作者情况: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文创作。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本文写与1930到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

  2、指点学生有感情的分段朗读课文:

  学生点评朗读情况。

  3、把握全文结构:

  文章的第一段写了什么?

  写了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温晴。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出的这一特点?具体是怎样应用的?

  对比手法。用北平对比济南,突出无风声的特点;用伦敦对比济南,突出响晴的特点;用热带对比济南,突出无毒日,温和的特点。

  接下来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济南冬天的呢?

  济南的山和济南的水。

  作者写了哪些情形下的山,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呢?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舒适的特点;薄雪覆盖下的山,小。太秀气的特点;城外远山,小水墨画的特点。

  济南的水有哪些特点?

  温,绿,清。

  4、结合课文结构分析本文的写景顺序:

  扣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里往外,由山到水描写景物。作者以自己的感受通过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扣紧“温晴”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全景,济南冬天的山,济南冬天的水。在写山景时,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再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最后写城外远山,在对山山水水的描写中充分体现了“温晴”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

  1、赏析下面这段话: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写山水之前,用拟人的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的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总体的印象。文章紧扣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既表现济南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而且其中一睡一晒一醒更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表达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体会文中这几个字的妙用: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

  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十分传神的照应了“暖和安适的睡着”。

  3、章描写山水冬景之美的段落中划出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下你喜爱它的原因。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4、出示课件,展示济南冬天山水之美的图片,并配以适当文字描述,引导学生立体体会济南冬天之美。

  四、拓展延伸

  课件展示问题,学生回答:

  1、给下列生字注音:

  暖和()宽敞()地毯()

  狭窄()髻()水藻()

  2、解释加粗词语在下列句中的意思:

  ⑴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⑵慈善的冬天。

  ⑶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

  ⑷那些小山太秀气。

  五、小结本课

  本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语言优美生动,准确传神。

  六、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描述今年潍坊的第一场雪。

  【执教人反思】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动人,用词精练准确的写景抒情散文。老舍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因此准确生动的语言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学习这样一篇文章,在一课时内完成,只能由教师来根据实际选择侧重点。这节课是从整体结构着眼,从体味语言的角度来赏析,这样可以感受语言内容的精彩,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作者的语言美及文章的意境美。这节课很好的体现了“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学习目标均达成,重点突出,各环节的设计比较合理。

  导入部分,意在提起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文。通过描绘瑞士的夏景,西湖的春景,引起学生兴趣,究竟济南这样一个老城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能够如此吸引作者。

  主体部分,有两个重点,难点。一是对课文结构的把握。教师引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同时把握课文结构,通过教师的点拨,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提炼文章结构,领会文章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精巧的写景顺序。二是对课文语言的品味赏析。这里先由老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分析作者语言的生动准确。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教师的引导学会如何品位作者语言。然后教师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划出喜欢的句子并赏析,教师给予恰当的点评,通过学生的自我赏析及教师点评的使所有学生都能体会文章语言之美,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深入体会分析了文章语言。在这里,比较重要的是教师的点评,必须能够对学生的赏析予以概括评价,同时也要向学生展示该段语言的内蕴,教师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及应变能力。我觉得,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这节课,课堂气氛是民主自由的,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以及恰当的语调,为学生营造一种优美温暖的氛围,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体味课文,真正有所收获。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走形式,学生便展示给我们精彩的回答,并得到热烈的掌声,整节课效率较高。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教师创设的课堂氛围虽然优美舒缓,但缺乏课堂高潮,如果能够使学生的情绪更高的调动起来,再活跃一些会更好。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济南的冬天》的教学设计04-07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范文04-08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范文03-20

人教版《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03-21

语文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03-20

公开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08-14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01-25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设计08-14

《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08-20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