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筏子》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17 09:00:2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筏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筏子》教学设计

  1、了解作者,熟悉生字、词。

  2、了解黄河的常识,通过艄公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理解作者阐明的道理。

  3、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的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语句、词语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导语)

  黄河文化的兴起与内涵源远流长,物华天宝。奔腾万里的黄河以她那博大的胸怀,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生灵,创造出一段段历史的辉煌。以致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二.简介作者

  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京华小品》《袁鹰散文选》等。他的散文作品善于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比、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

  三.读课文,解决字词

  四.再读课文,体会本文赞美了什么?

  本文赞美了征服自然的人类,赞美了包括艄公、乘客在内的“黄河的主人们”的勇敢、沉着、智慧和毅力,也赞美了黄河的雄浑气势和自然的伟力。

  五.熟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分析课文

  1.文章写黄河的大、深、急,分别用哪些景物衬托?

  (1)大水车羊皮筏子

  (2)人的心情

  2.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所有的篇幅奉献给了兰州的一种原始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这是为什么?

  (1)地域的特点,富有人文精神和趣味

  (2)引出艄公,用筏子的小、险体现人物的精神

  3.艄公这一形象是怎样的?----------他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之上,如履平地,是黄河的主人(勇敢、智慧、镇静、机智)(抒情)

  4.黄河的险险在何处?夷、平地又是怎样的?你从文中哪些句子中看出的?

  5.作者说艄公是值得景仰和赞颂的,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只凭天不怕地不怕的大胆冲劲是不行的,要战胜凶险、征服自然还得沉着、细心、机智和毅力。(议论)

  三.本文除了衬托以外,还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对比:羊皮筏子体积小与承载的人多物重形成对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胆与皮筏上的.乘客从容谈笑形成对比。

  衬托:正衬:大水车----黄河的大

  反衬:岸上人提心吊胆-----乘客从容笑谈

  筏子之小---------------水车之大

  黄河之凶险-------------筏子之渺小

  正衬、正衬错杂:小小浪头吞噬筏子,既正衬

  了黄河的凶险,又反衬了征服自然的人

  总体构思的衬托:黄河衬托出筏子,由筏子衬托“黄河的主人”

  总之,这一连串的衬托、对比使全文结构紧密,文脉贯连。

  四.讨论

  1.文中哪句话最深刻?从全文看这句话仅仅是对艄公的赞美吗?

  2.本文导课时老师讲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篇有关黄河的文章,学完本文了,你觉得此文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与黄河有没有关系?

  五.作业

  1.文段中有两组对比,请你说说哪两处运用了对比

  参:羊皮筏子体积小与承载的人多物重形成对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胆与皮筏上的乘客从容谈笑形成对比。

  2.这两组对比为了突出什么?对艄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参:突出羊皮筏子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航行是十分凶险的;如此凶险的航行,却让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那样心闲气定,这全是艄公的功劳,越是凶险越能反衬出艄公的英雄本色。

  3.对比往往会使人、物的特点更鲜明,请你用对比写一个片段,表现家人、同学、事物的不同特点

【《筏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筏子》教学设计04-02

《谜语》教学设计02-23

《春》 教学设计12-11

边城教学设计09-26

宽容教学设计09-25

《祝福》教学设计12-11

《过秦论》教学设计11-02

《劝学》教学设计10-29

《登高》教学设计10-17

故乡教学设计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