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家》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17 19:58:3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家》教学设计

  《家》是语文版新课标教材九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写起,运用三个层层递进的比喻,揭示了“家”的真谛,传达了他对“家”的哲学思考。教学过程是“探究课文,领悟‘家’之蕴”、“体味‘家’之情”,着力为学生构建探究的平台。在教学中能够激活学生真切的联想和想象,调动他们的体验和情感,从而使他们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建构新的思想链条,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

  (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1、了解当代作家周国平:并能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提高阅读水平。

  2、在不断地设疑解疑过程中,理解作者对家的三个比喻及其观点

  3、对“家”有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自己爱家爱亲人的人类情感,学会珍惜家庭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三个比喻句的含义,引导学生探求“家”的真谛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关于家的哲学思考。

  2、体会本文极具哲理性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创设情景、调动体验策略:本文的设计从生活视频出发,进而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家的眷恋之情,集中体现了对家的一种哲学性思考。

  2、平等对话、论式教学策略: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全班或小组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切磋,学生在群体思考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

  3、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阅读文本,观看视频、图片,思考讨论,把发现和认知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4、吟诵美读策略:本课有全文的面式师生合作读,有片段的块式学生个别读,还有自选句的点式小组展示读。在轻重徐疾中,在抑扬顿挫中,在浅唱低吟中,把理解认识融为一体,产生思想的共鸣。

  四、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生准备:

  收集中外有关“家”的文学作品和相关论述,收集对本课的评论文章。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音乐和图片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音乐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三、情感对接

  四、余味悠长

  五、小结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音乐《我想有个家》。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我想有个家》。那么,家是什么呢?

  师:说得真好啊!是呀,家,是妈妈的牵挂和唠叨,是爸爸的叹息和瞩望;家,是爷爷胡子里长满的故事,是奶奶皱纹里饱含的沧桑。我们怎么能不爱它呢?家,它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大家想不想知道是怎样揭示“家”的真谛的呢?现在就让我们和大作家周国平一起去徜徉《家》的世界吧,与这位作家进行一次人生的对话。

  师: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初步感受了周国平的《家》,下面请同学带着自己对家的认识和体验,再看课文,思考:作者把人生比作什么?作者认为“家”是什么?它带给了人们怎样的感受?

  师:肯定并指导(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人生——漂流家船港湾岸)

  师:为什么作者说“家是一只船”呢?(屏幕显示船的图片及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一部分,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指导并做肯定回答。并启发学生什么样的家才是一个“好”家呢?

  师:(屏幕显示两位老人的图片)请看大屏幕上的两位老人,命运与共,相濡以沫。有这样的好伴侣,这样的好家,即使生活道路上遇到再多的风雨坎坷,又有何惧?这就是一个家。

  师:下面哪位同学说说第三部分的内容?

  师:你认为这一段中表达了作者对家的什么样的感情?

  师:从人生的起始到终结来看,家是永远的岸———沟通现实世界和天堂世界的岸,它既是每个人登临人生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个人离开现实人生的离别之岸。

  师:文中,作者先是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湾、岸。想一想,这几个比喻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师(小结):也就是说前面的比喻是后面比喻的前提,后面的比喻是前面比喻的深化,特别是关于家的第三个比喻,是前两个比喻的极致和升华。家为人类提供了登上世界的起始之站,又提供了一个离开现实世界的离别之站。(把板书勾连成船形)“家是什么?”不同年龄、身份、阅历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回答。

  师:引导学生对“家”有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自己爱家爱亲人的情感,学会珍惜家庭生活,增强家庭责任感。

  师:是的,在古人的心中家就那朵寒梅,那一轮明月,那剪落的灯花。

  (学生在《回家》的音乐声中朗读屏幕显示的文字)

  师(音乐声中):和很多同学一样,老师也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家里有我温柔贤惠的妻子,有我天真可爱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她们,她们也深深地爱着我。我们这只小船,已在风雨中驶过多年的航程。在我心中,家是妻子无微不至的体贴,家是儿子得寸进尺的撒娇。我们今天用心品味了周国平的《家》,同学们对家一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那么请你们来谈一谈:在你们的心中,家是什么?

  “家”是人们很熟悉的名词,以此为题的文章也有很多,而且各有千秋。周国平这篇散文从三个层面写出了自己对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周国平的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生:家,是妈妈是爸爸,是妈妈的牵挂和唠叨,是爸爸的叹息和瞩望

  生:家是妈妈爸爸的命运与共,相濡以沫。

  生:家是我的喜怒哀乐,是弟弟妹妹的吵闹声。

  生:把人生比作漂流,把家比作船、港湾、岸。

  生:给我温暖、幸福、快乐。

  生:作者把人生比作漂流,对于在岁月之河中漂泊的人来说,家是船。

  生:好家是一家平凡地生活。生:好家是蜗牛的家,很小,但很安全。

  生:好家是快乐的幸福。

  生:家是永远的岸。

  生: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生:是作者对过着平凡生活,回到家中人们的祝福。

  生:讨论。

  生:讨论(古诗文中表达诗人对家感情的诗句)例如: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等。

  生:讨论(我们对家的感受)例如:汽车、加油站、终点站。又如:导演、主持人、观众等。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音乐《我想有个家》,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什么是家。

  利用幻灯片,让学生感受到人生是一种漂流,家是船,是港湾,家是岸,引起学生对家的共鸣。

  利用船的图片,让学生意识到船是渔民的家,进而引发了家对于漂泊人生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的思考,很自然得到“家是一只船”的感悟。

  利用两位老人的图片,让学生感悟到命运与共,相濡以沫。有这样的好伴侣,就是个好家,有这样的好家,即使生活道路上遇到再多的风雨坎坷,又有何惧?这就是一个好家。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音乐《回家》,让学生领悟到每个人对家都有特殊的感受。

  六、教学评价设计

  在本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讨论、课堂发言等给予及时的评价、引导和总结。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评价本文教学:

  1、平等对话: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课文对话,领悟‘家’之蕴”、“与自我对话,体味‘家’之情”,着力为学生构建对话的平台。

  2、调动体验:从温情导入到抒情式的收束,从“带着自己的认识和体验”的听读要求到“结合自己的体验谈理解”的赏析提示,从深情款款谈自己的示范到轻拢慢捻的有意点拨勾连,都是为了激活学生真切的联想和想象,调动他们的体验和情感,从而使他们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建构新的思想链条,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3、合作探究:在师生共赏第一层次后,第二、三层次尝试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4、吟诵美读:本课有全文的面式师生合作读,有片段的块式学生个别读,还有自选句的点式小组展示读。

  七、课后反思

  《家》是语文版新课标教材九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写起,运用三个层层递进的比喻,揭示了“家”的真谛,传达了他对“家”的哲学思考。教学过程是“探究课文,领悟‘家’之蕴”、“体味‘家’之情”,着力为学生构建探究的平台。

  在教学中能够激活学生真切的联想和想象,调动他们的体验和情感,从而使他们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建构新的思想链条,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学过程是师生探究文本的过程。“探究课文,领悟‘家’之蕴”、“体味‘家’之情”,着力为学生构建探究的平台。教学中具体呈现的每一个教学细节,教师深情讲述自己对家的真切感受,把自己也作为课程的一部分,真诚地袒露给学生,这不仅让他们深受感染,其实带给他们更多的应是“平等”的理念———人格的平等,思想的平等。为了促进学生互动探究学习,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互动探究学习为基本形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学习的乐趣,让课堂充满创造活力为最高境界。

  教学中能够激活学生真切的联想和想象,调动他们的体验和情感,从而使他们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建构新的思想链条,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家》优质教学设计04-25

《共同的家》教学设计12-08

《我儿子一家》教学设计12-15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03-27

小学语文家优秀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07-08

九年级语文下册《家》教学设计范例03-05

一年级语文《家》教学设计12-23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5-16

莫泊桑《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及反思03-27

一年级上册《共同的家》教学设计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