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课文《更衣记》教案

发布时间:2017-11-28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教学目标:

  一、了解我国的服饰文化

  二、了解作者对服装日新月异变化的简介

  三、体会张爱玲散文的深层意蕴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的服饰文化

  2.了解作者对服装日新月异变化的简介

  教学难点:

  体会张爱玲散文的深层意蕴

  教学方法:

  文体引导——小组合作——课堂交流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文本研习

  1、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探讨如下问题:

  (1)课文3—6节中,介绍了清代服饰哪些特点,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特点:没有什么时装可言,流行着极度宽大的衫裤,有一种四平八稳的沉着气象;对于穿着有着严格的规律,仅有姑娘的“昭君套”,为阴森的冬月添上点色彩。

  社会现实:世界迂缓、安静、齐整,等级制度森严,思想禁锢,社会少有活力。

  (2)课文第7节中说“对于细节的过分的注意,为这一时期的服装的要点”,这反映了时人什么样的心态?

  明确:反映了中国有闲阶级一贯的态度:不停地另生枝节,放恣,不讲理,在不相干的事物上浪费了精力。

  (3)清代末年,服装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各反映了时代什么特点?请结合课文具体阐述。

  明确:(1)服装变小、变紧,(以女装而言,袄子套在身上像刀鞘,紧身背心使女人看上去像一缕诗魂,铅笔一般瘦的裤管给人“一种伶仃无告的感觉”;)

  时代特点:政治动乱,社会不靖,社会处于一种“过渡时代”,百姓生活“颠连困苦”。

  二、深层研究

  1、民国初年的服饰有哪些变化,各说明了什么样的社会现状?

  时装上也显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

  社会现实:民国初建立,有一时期似乎各方面都有浮面的清明气象。

  大部分的灵感是得自西方的。舶来晶不分皂白地被接受,可见一斑。

  社会现实:西方思想与文化涌入中国,人们全盘接受,崇洋媚外。

  短袄的下摆忽而圆,忽而尖,忽而六角形。

  社会现实:军阀来来去去,马蹄后飞抄走石,跟着他们自己的官员、政府、法律,跌跌绊绊赶上去的时候,也同样地千变万化。

  2、作者对于时装的日新月异有见解?

  时装的日新月异并不一定表现活泼的精神与新颖的思想。恰巧相反,它可以代表呆滞;由于其他活动范围内的失败,所有的创造力都流人衣服的区域里去。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

  4、在张爱玲笔下,女子的时装始终与政治时事相连,请分析下面几句话所体现的女子的地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1)高得与鼻尖平行的硬领,像缅甸的一层层叠至尺来高的金属顶圈一般,逼迫女人们伸长了脖子。

  (2)这一次的高领却是圆筒式的,紧抵着下颇,肌肉尚未松弛的姑娘们也生了双下巴。

  (3)直挺挺的衣领远远隔开了女神似的头与下面的丰柔的肉身。这儿有讽刺,有绝望后的狂笑。

  女子服装的改变始终与时政变化相连,反映女性从衣饰到身体,从身体到生存和自由,始终处于男权目光的审视下,处于被鉴赏与被监管地位。

  因为时政变化始终是在男性作用下的结果,男性话语在其中占主导地位。

  三、课外拓展

  阅读张爱玲的散文《洋人看京戏及其他》体会文字后面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