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老北京的小胡同》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02 08:30:18 七年级 我要投稿

《老北京的小胡同》教学设计汇总

  《老北京的小胡同》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老北京的小胡同》教学设计汇总

  1理解作者对老北京胡同的情感;了解感受文章传达出的老北京的胡同文化;理解作者关于保留胡同的观点。

  2 品味语言,力求形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学情分析:

  首先要读这篇文章的基本是生长在南方的孩子,对北方的风土人情比较陌生,加上时代变迁,对于老北京的风俗世情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但实际上孩子们对市井生活一定也有体会,希望可以唤起体验;其次,对于初一的学生的语言阅读量而言,有些词语可能会产生阅读困难,如:仲夏夜之梦、胡同的名字等,需要提示预习解决语言困难,仍不能解决的要给予解释引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介萧乾并检查预习

  2看图片,根据阅读感觉说说图片与文章描写的胡同的不同。(不能反应的话给时间读课文)

  明确:文章中的胡同里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声有色、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的。

  二、解读课文

  1 这种声色是谁眼中的印象?为什么他对北京的胡同有这样深刻的印象?可以用原文的话回答。

  明确:萧乾,因为:“我是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的;我认识世界是从这里开始的;我是在羊管胡同出生的;我开始懂事是在褡裢坑;我母亲死在菊儿胡同;母亲去世后,我半工半读:织地毯送牛奶,短不了走街串巷;我这辈子只有17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

  关键词句:每当、仲夏夜之梦、只有、在那牌子下面拍了一张。

  2 所以作者对胡同的情感是?用原文的话回答。

  明确: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转悠。(魂牵梦绕……)

  关键词:可是、不论、总是、转悠

  3 “梦境”,我们在文学作品里经常读到,我们说它既可以只夜晚实在的梦,也可以指白日梦,即某种回忆或某个画面的呈现。比如《梦江南》作者想起的江南画面是——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总之梦是最能体现一个人最深切的生命体验的。那么作者的梦境如何呢?文章有没有写到?哪些自然段?

  明确:5——10自然段

  4你在这个“梦”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学生朗读课文)

  听到:叫卖声:芹菜拉请教、江米小枣年糕、锯盆锯碗、理发师摩擦音叉的颤音(也是一种吆喝)

  蛤蟆骨朵儿大田螺蛳、莲蓬凉粉、炒栗子香喷喷粘糊糊、烤白薯真热火

  硬面——饽饽、

  讨饭声:行好的——老爷——太(哎)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

  夜行者唱戏:“一马离了”“苏三离了洪洞县”

  蛐蛐、金钟、油葫芦的叫声……

  看到:卖菜挑子里是碧绿的菜,还带着水珠,车子上诱人的年糕,各种买卖人悠闲的不急不缓的样子。行乞者懒洋洋地等待施舍……

  一个穷孩子用黄土和模子刻饽饽(两几个钱)、自爱蓝天下放风筝(大摇大摆)、

  在苇塘里捉蛤蟆、在坟堆旁逮蛐蛐、在给你管子里的虫子喂水喂毛豆……

  5这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活生生的市井生活图画——自足、悠闲、快乐!(再朗读课文)

  6 作者写了这么多并没有告诉我们老北京的胡同的样子,你能在文章中找到一点儿依据说说它的样子吗?

  明确:有点像上海的弄堂。但又有不同,因为“弄堂里见不到阳光。北京胡同里的平房,多么破也不缺乏阳光。

  7 接下来的一段文章似乎是写跑题了,作者说道了其他国家的胡同?用意是什么?

  伦敦和慕尼黑的古城对待胡同的态度:舍得加固,可真舍不得拆

  新加坡对待胡同的态度:城市现代化搞猛了,失去了很多胡同,只保留了“牛车水”

  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对于北京胡同留存的担忧和保留胡同文化的愿望)

  8 文章读到这我们回头看标题“老北京的小胡同”

  老——曾经的,已经过去的时间,现在一定已发生了变化。

  小——北京胡同的特点,窄小的、贫民的、市井的。

  因为时光已逝,因为那里曾经生活着那样一些活生生的生命,因为它独特的京腔京味,北京的.小胡同成了作者萧乾灵魂沉浸的梦,当然也会成为很多曾在胡同中生活的人的梦,又何尝不是我们这些没能在其中生活但同样向往和感受的梦呢?所以保留胡同已经成为更多人的呼声!

  9 课堂或课后反馈

  A 的老北京的小胡同(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个或几个形容词)

  B“我” 老北京的小胡同(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个动词)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想达到这样几个目的:

  1 读文章时同学们能够把语言转换成形象,并在再读文章时对语言有老朋友至少是熟人的感觉。(如果你还觉得像个还未谋面的陌生人一定要告诉我)2 对老北京的小胡同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兴趣。3 有一两处描写你能特别有感受并有欣赏或仿写的愿望。

  请同学们课后再读课文并进行反思,并把思考的结果写在作业本上反馈给我。

  四、作业

  1 再读课文,并在以上三方面给我反馈

  2 抄写词语,并完成课后阅读和积累题。

  《老北京的小胡同》教学设计二

  导入:

  播放视频《北京胡同水墨画》,胡同是北京城的一大特色,北京胡同绝不仅是交通的街道,它更是北京老百姓生活的场所,那么作家萧乾笔下的北京胡同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北京的小胡同》。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中的字词:褡裢 萦绕 转悠 黏糊糊 徐缓 饽饽 逮蛐蛐 狮城等;

  2、 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选材的角度,了解作者回忆中老北京小胡同生活的特点;

  3、 把握作者对老北京小胡同难以割舍的恋乡情怀以及保护胡同、保护文化传统的愿望,养

  成对于胡同等传统物质文化的科学的价值观;

  4、 培养学生在散文中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抒发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作者对老北京小胡同难以割舍的恋乡情怀以及保护胡同、保护文化传统的愿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散文中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抒发情感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学

  褡裢 萦绕 转悠 黏糊糊 徐缓 饽饽 逮蛐蛐 狮城 仲夏

  二、交流与指导

  1、导入

  播放视频《北京胡同水墨画》,营造理解课文感情的情境;

  胡同是北京城的一大特色,它形成于元朝。北京胡同绝不仅是交通的街道,它更是北京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变的大舞台。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蕴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好像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人们各种生活的印记。那么作家萧乾笔下的北京胡同是怎样的,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北京的小胡同》

  2、交流与指导具体过程。

  请同学默读文章,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

  (生大部分找到胡同叫卖声或儿时游戏的部分。)

  师:(以叫卖声为例)说说你喜欢的这个句子说的是什么内容?

  ——夜乞者的乞讨声。

  师:夜乞者是在哪里乞讨?——小胡同里。

  作者还有没有写小胡同里的其他声音?请找出来。

  ——各种叫卖声。

  师:生齐读5到8段的内容,那么这几段的内容我们可以怎样概括?——胡同里的各种声音。(板书)

  作者在写胡同里的声音时第一句话写了“胡同里从早到晚都是一阕动人的交响乐”,这个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胡同什么特点?

  ——这句话把胡同里的叫卖声比作交响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交响乐具有声音宏大、演奏乐器多,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但又悦耳动听,此起彼伏的特点,小胡同里的叫卖声从早到晚此起彼伏不间断,各种叫卖声融汇在一起,声音丰富,并且听起来和谐动听,因此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来小胡同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丰富和谐的特点。

  师:作者写小胡同的声音是怎样的方式来记叙的?——回忆。

  除了回忆小胡同的里各种声音,作者还回忆了什么事情?

  ——玩具、捉蛐蛐、放风筝等。

  玩具、捉蛐、放风筝都是小孩子的什么生活?——游戏生活、

  因此这几段我们可以概括为?

  ——回忆儿时的游戏生活。(板书)

  师:第10段最后一句话“穷孩子也能用秫秸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这句话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大摇大摆”使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风筝飞起时摇摇晃晃的样子,也表现出了作者兴奋与满足的心情。

  师:齐读9、10段内容,体会作者回忆中儿时的游戏生活是怎样的?

  ——有趣、安宁。

  师:文中5至10节是作者在回忆小胡同生活的两个方面,各种声音和儿时游戏,那么作者与小胡同有怎样的关系?请大家自读课文1至4节。

  师:作者为何对小胡同生活的这些细节如此熟悉?

  ——作者在这里出生、长大并认识世界。

  师:课文1至4节是怎样的结构关系?

  ——总分。第一小节总写作者与小胡同的关系——在这儿出生、长大并认识世界。第2、3、4小节分别分写我出生的地方、长大的地方和开始走南闯北。

  师:现在我们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内容。文章1-4节写了“我”与小胡同的关系,在5-10节分别回忆了小胡同里的各种声音和儿时游戏生活,文章似乎已经完整,那11 、12和13节在写什么内容呢?能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把北京的小胡同与其他城市类似的建筑作比较。在“边吃边想着老北京的豆浆油炸果”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老北京小胡同的想念和留恋。(学生第一次一般读不出来保护北京胡同的这层情感,在梳理完写作角度与抒情方式后再来点拨。)

  师:文章最后这三段可以说是作者在直接抒发感情,从“想”、“舍不得”这些字词上就可以看出来。那文章中有没有其他地方也有这样直接抒情的句子?抒发的又是怎样的感情?请找出来。

  ——(1)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

  ——(2)??又在《俘虏》中写过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 ——(3)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萦绕着那几条小胡同转悠。

  这三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老北京小胡同的思念、怀念,体现出了作者难以割舍的恋乡情怀。

  师:再来看文章的写作思路。作者在前4节叙述了与小胡同的关系,在叙述中又有直接抒情的句子,接下来5至10节选取两个角度回忆了小胡同的生活,回忆的内容与前面抒发的思乡、恋乡感情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作者用细致入微的观察选取了两个胡同生活常见的内容,选材的细致与角度体现了作者对小胡同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他把平凡的叫卖声、儿时游戏生活描写得丰富又有趣,足见他对故乡小胡同的感情之深。回忆的内容是对前面直接抒情的延续和深入,通过细致的描写让读者对作者的这种感情体会更加深刻。因此,在抒发感情的作文中,除了直接抒

  情外,深入细致地描写更能表达出作者的感情,使读者的印象更深刻。

  师:现在我们再来整理一下全文的脉络,1-4节写作者与小胡同的关系同时抒发恋乡之情,5-10回忆小胡同里的生活,11-13节通过对比抒发对故乡的怀念、留恋。再仔细读11-13节,看看是否只是表达了思念留恋之情。

  生:从最后一段“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可以看出还表达了作者希望保留北京胡同。

  师:只是保留北京的胡同吗?看看12段“伦敦英格兰银行旁边就有一条窄窄的“针鼻巷”,??他们舍得加固,可真舍不得拆。新加坡的城市现代化就搞猛了。??幸而他们还保留了一条“牛车水。”如果只是希望能保留北京胡同,那作者说“伦敦舍不得拆‘针鼻巷’”,评价新加坡城市现代化搞猛了又有什么用意呢?

  ——以“胡同”为代表的城市传统建筑是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重要的传统文化,作者希望这种传统文化能得到保护而不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味地加以拆除。文章最后两段除了抒发作者的恋乡情怀以外还表达了对北京大肆拆除胡同做法的遗憾和希望保留传统文化的愿望。

  三、课堂反馈

  说说我国还有哪些传统物质文化,你认识应该怎样对待它们?

  四、小结

  本文通过叙述与老北京小胡同的关系,回忆了小胡同里的各种声音和儿时的游戏生活,表达了作者难以割舍的恋乡情怀,以及希望保留以胡同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愿望。

  教学反思:

  在新杨中学任教几个星期以来,在了解了学情和教材的基础上经过摸索找到了一些教学规律,能够更多地将自己的教学想法融入到课堂中去。本课教学的设计是在阅读教参了解重难点之后完全独立设计的,当自己一字一句打完这篇教案时颇有成就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推进比较顺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重点。不足之处在于难点的教学时间分配不够,教师讲解过多,学生没能真正体会。本课将教学的难点设计为“培养学生在散文中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抒发情感的能力”,初衷是出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懂得如何通过描写来抒发情感,希望能以阅读带动写作,但没有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下次上这篇课文我会增加课堂仿写的环节,甚至作为一个课时的安排。

【《老北京的小胡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老北京的小胡同》教案11-25

《老北京的小胡同》教案设计(附反思)03-25

初中语文《老北京的小胡同》散文解题技巧04-14

《老北京的春节》的教学设计04-07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4-02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11-25

难忘故乡的小胡同大胡同散文05-25

难忘故乡的小胡同大胡同的散文05-04

《胡同文化》新教学设计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