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月下独酌》表格式教案

发布时间:2017-02-13  编辑:飞艺 手机版

  【教材分析】

  《月下独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组诗。共四首。其中第一首最著名。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此诗充分表达了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的胸襟。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教学目标】

  1、通过词句理解,感知本首诗的主要内容

  2、通过朗读感受整首诗的意境,通过品读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3、体会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诗歌思想内容

  2、难点: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以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1、背诵《静夜思》,此诗是诗人26岁时在扬州所做,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篇。时隔数年之后又是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这一回诗人又在月下做了些什么呢?这回他又借助明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一起走进李白的《月下独酌》。

2、解题“月下独酌”引出“独”字的解释。

(1)提炼信息:时间、地点、事件;

(2)解释“独”字:一人与孤独;

 

1、背诵、回答老师的问题。

 

 

 

 

 

 

 

2、思考、提炼信息、质疑

先引起共鸣,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诗文教学。

 

诵读诗歌

感受意境

 

1、自由朗读诗文标注停顿和重音,并结合书下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背景音乐)

 

2、学生配乐朗诵

3、齐读全诗,感受整首诗的意境。

1、学生边读边划出停顿、重音并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配乐朗诵

3、配乐齐读

感受诗歌的意境,拉近学生与诗歌的距离。

 

 

 

 

研读诗歌

理解诗意

1、围绕“独”字,谈谈你的阅读感受,诗人孤独吗?

(先自己阅读,再小组讨论,之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追问:在整个独酌的过程中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点拨:“独”的情感变化:遗憾—失望——无奈)

2、再请刚才朗读的同学再来配乐朗诵,看看能不能读出诗人的孤独之情。

 

1、品读圈划,抓住关键词:“独酌、分散”等词语进行分析、理解、讨论交流

朗读、体会

 

 

2、有感情的朗读、感受

培养学生提炼信息能力,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走进诗文,体会诗人情感。

引入资料

体会情感

1、诗人为何一个人在月下独酌?

(交代创作背景)

2、在这样的前提下“独酌”,酒中又会浸着怎样的滋味呢?

3、真是这种借酒消愁情感吗?

(引入李白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以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加深对李白的了解。)

(点拨:诗人并非无伴饮酒,而是周围没有值得与之共饮的朋友。既然没有同道之人索性独饮,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豪举更体现出诗人是甘于孤独的。

总结:“独”字包含:一人之独无友之独甘于孤独)

4、现在,再来体会一下诗歌的最后两句体会一下诗人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点拨:一个遭受贬谪且无同伴相陪的失意之人,并未一蹶不振反而能自得其乐并写出这样优美脱俗的诗句,这种豁达乐观的态度的确让人钦佩,也更值得我们学习。)

5、观看图片,听老师的配乐朗诵,再来体会一下诗人的内心世界。

1、回答、聆听

 

2、体会、回答

 

 

3、思考、聆听

 

 

 

 

 

 

 

 

 

 

 

 

 

 

 

4、思考、聆听

 

 

 

 

 

 

 

 

 

5、齐读、感受

通过对诗人的了解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

作业布置

1、    找找李白描写月亮的诗句,想想李白为何对月亮情有独钟?

2、    选择喜欢的诗句扩写一段话。

3、    背诵诗歌

任选其二完成

多项选择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节省时间的同时给与他们更多的选择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