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精品教案

发布时间:2017-02-09  编辑:飞艺 手机版

  《安塞腰鼓》是我国著名作家刘成章的一篇抒情散文。它为我们展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再现了“安塞腰鼓”的冲天激情和生命力的张扬。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

  2、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反复的作用。

  3、感受生命的律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理解排比、反复的作用,精读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2、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教学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由节日习俗的表演方式导入文本。

  2、指导学生互助完成课后生字词。

  二、走进陕北,把握背景:

  1、走近作者。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刘成章“出道”很早:还在上高一时,他的一束新诗(共九首)就被选入了省青年作者的“诗选”之中──就这样,他戴着“诗人”的桂冠而初涉文坛。以后他又由“诗人”变为“词人”,迷上了歌词写作;再后来他成了专业剧作者。他转向写“散文”乃是“新时期”以后的事,都到了1982年(此时他已满45岁),正所谓“人到中年”了,他却开始“中年变法”:从此“专写散文”了!他这种自“诗”起步,而“歌词”,而“戏剧”,最后落脚于“散文”的创作轨迹,铸就和成全了他。“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就“写陕北”来说,怕谁也写不过刘成章了。他写陕北,追求“土”(即民族化和地方色彩):有诗意的土,有灵性的土,向“信天游”靠拢。这就攫住了陕北的“魂”,也显出了他散文的“精气神儿”!

  2、走近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 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用“ …… 的安塞腰鼓”对其进行评价。

  (中心句:好一个安塞腰鼓 评价: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剽悍威武的安塞腰鼓;刚劲激昂的安塞腰鼓;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铿锵有力的安塞腰鼓。)

  &、文章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

  好一个安塞腰

  绮丽

  舞姿

  腰

  击鼓

  后生

  腰

  宏伟

  场面

  腰

  雄壮

  声响

  腰

  2、摘读文本,探寻美点。

  (1)分组朗读,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看看主要有那些美?

  明确:诗意美。如:

  可以通过排诗行的方法来体会。如: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又如:

  “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等等。

  (2)可以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或者通过判断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体会。如:排比、反复手法的运用。

  明确:语言美。

  ①排比的运用。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脚步;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②反复的运用。如:“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四、拓展延伸,仿写句子:

  1、请仿照给出的例句格式,完成句子。例句: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仿句:这(鼓声、笛声、琴声、歌声等),

  使 使 使 。

  (例如:这歌声,使紧张的空气立即变得轻松了,使彻骨的寒风立即变得柔和了,使昏暗的世界立即变得阳光了。)

  2、思考:文中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请你想想,为什么?(提示:①安塞腰鼓的特点;②黄土高原的特点;③江南的特点)

  (明确: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它是黄土高原所孕育的粗犷充沛的原始生命力的宣泄,它的奇伟磅礴不加雕饰的风格也正与黄土高原雄浑、厚重、朴实相匹配。是黄土高原孕育了安塞腰鼓,安塞腰鼓也直属于黄土高原这块厚土。而江南秀润美丽有余,粗犷厚重不足,它更适于孕育江南儿女的轻歌曼舞。)

  五、教师小结:

  本文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六、布置作业:

  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把它背诵下来,并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对其进行评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