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S版四年级《望洞庭》导学案

时间:2021-08-13 19:26:38 四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语文S版四年级《望洞庭》导学案

  【语文S版四年级《望洞庭》导学案】

  【教学目标】

语文S版四年级《望洞庭》导学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3、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的景色。

  4、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美好意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古诗。(相机评价)

  2、刚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诗。它们只是中国浩瀚诗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诗都是诗人漫游登临写下的见闻感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著名的诗人刘禹锡。

  3、简单介绍作者:

  刘禹锡,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代表作《竹枝词》、《陋室铭》。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提问:你掌握了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你的同桌相互交流学习的方法 。

  2、学习一下生字词:

  正音:和 hè hé huó huò潭、君。磨是多音字,螺是边音。

  3、认真读一读,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

  看看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助同桌。还有哪些诗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大家帮助的。

  4、说一说,你觉得诗中哪些句子写的美妙。你读了有怎样的体会和体验:

  ⑴ 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想象)

  注意:①和的意思是指和谐。②后一句是一个比喻句,让学生了解到未磨之镜,很模糊。而磨过的镜子很光亮,从而体会到洞庭湖的湖面朦胧的意境美。

  ⑵白银盘里一青螺:

  让学生想象一下常见的大白盘子里放一个青螺。结合一下文中的“白银盘”是指的什么?“青螺”有指的什么?之后让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珑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怎样的美丽?

  三、通过我们刚刚的学习,了解到诗中的意境很清新,很安静

  我们来好好读一读,看看怎样能把它读好。(注意重音、停顿)中间可以指导学生,正因为作者对于洞庭山水的热爱,所以笔下的洞庭是那么美丽。

  四、通过学习,相信同学对于洞庭山水一定好奇,出示洞庭山水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一下现实中的洞庭山水

  五、这样的美景,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诗文名篇。

  1、出示:杜甫《登岳阳楼》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让大家读一读,背一背。

  古诗《望洞庭》教学PCK分析

  现行的古诗词教育,让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很无奈。学习了PCK,回过头来看自己这学期曾经执教的一堂古诗课《望洞庭》,我认真地进行了PCK的分析,痛定思痛,我尝试有所保留,有所取舍,从以下几个策略方面进行古诗词教学:

  一、抓住情感焦点,优化意境创设

  古诗词首首脍炙人口、境界高远,蕴涵哲理,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古诗词就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由于诗歌内容的精邃和篇幅的简短,在创作的过程中,它要求表现的语言简洁、含蓄、深邃。因此从表层看诗歌,它往往朴素、简单,从内蕴上看却又奥妙无穷。理解、掌握、融汇作者创作时的意象是提高诗词认识、理解诗词内涵、融合诗词美感的前奏,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如何再现蕴藏在诗词语言表象内的那种情理、音韵呢?

  二、寻觅动情点,优化留白艺术

  课堂教学中的“留白”,我认为指的是留出时间让学生品味、思考,不讲太多!这一点非常重要,诗需要用形象思维,讲究跳脱与留白,否则诗显得过于刻板,索然无味。语义的多维呈现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留白理由。古诗词教学的留白艺术是教师留给学生的无穷的探究之谜和审美享受之源泉。诗词的解读必须建立在个性体验和独特的感悟上,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这就表明,阅读反映学生个性心理的行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如果换个角度切入,有意留下一些解读空白,让一首诗伴随学生的成长而丰满起来,岂不妙哉?而且留白也给了诗以新的生命,这将刺激学生对诗的二次创作作。王尔德曾说过:“作品一半是作者写的,一半是读者写的”正是指出读者的'阅读感悟多样性丰富了诗作。读者的二次创作使诗作有了新的生命和新的意义。因此,我们的诗歌教学应更多关注留白,即有意留下理解赏析的空白,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发挥想象,获得非同一般的快感。这样处理,既满足了留白的要求,又带有悬想的性质,学生的好奇与求知欲望推动着解读向纵深发展。

  三、发掘融合点,优化资源整合。

  学习《望洞庭》后,提出自学要求:这首诗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此时,穿插一些背景材料,这样,让学生比较阅读,学生“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比较阅读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同时,善于发现诗的各种关联并进行分析,会发现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要通过对这些数字的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当然,学习古诗词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情,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有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语文S版四年级《望洞庭》导学案】相关文章:

语文S版《庐山的云雾》导学案06-29

语文S版一下《寄给青蛙的信》导学案04-05

八年级语文S版《背影》优秀导学案03-30

语文S版初一《鲁迅自传》导学案(3课时)04-02

S版三下《鸟儿的侦察报告》导学案05-19

S版五年级语文下《老人与海鸥》导学案04-06

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美丽的规则》导学案04-07

语文S版三年级下《山村的早晨》导学案05-04

二年级语文S版《日月潭》导学案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