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时间:2022-10-28 20:06:42 五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通用1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通用13篇)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1

  复习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生字词语,并能正确默写。

  3.能用“尤其”、“启示”、“滴水穿石”造句。

  4.照样子填空:“为了……我们可以……”

  5.巩固练习4中的题目,复习省略号的几种用法。

  6.复习例文《和书籍交朋友》,会写板报稿。

  复习重点:

  1.认读生字词语,并能正确默写。

  2.照样子写词语、写句子。

  3.会用“尤其”、“启示”、“滴水穿石”造句。

  4.掌握省略号的几种用法。

  5.复习例文《和书籍交朋友》,会写板报稿。

  复习时间:

  二教时

  复习过程:

  一、生字词语

  1.认读生字词语。

  2.听写词语。

  申请铭记效率情况持之以恒

  青睐码头锻炼兴趣炉火纯青

  二、照样子分别写几个词语。

  1.绿油油:

  2.飘飘悠悠:

  3.学习学习:

  4.热气腾腾:

  5.翩翩起舞:

  三、句

  1.照样子写句子。

  ①复习练习4第3题。

  ②做练习册第55页第四题。

  2.造句。

  ①尤其

  ②启示

  ③滴水穿石

  3.照样子填空。

  为了提高读书效率,我们可以订一个读书计划。

  开阔眼界,

  四、省略号的用法.

  1.复习练习4第4题。

  2.教师强调省略号的几种用法:

  ①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

  ②表示说话时语气的断断续续。

  3.完成练习册第56页第六题。

  六、写一板报稿

  1.填空:板报稿的标题要(),幅要(),语言要(),还要写上作者的名字。

  2.说写一板报稿。(见学生各自的)

  第四单元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enqingmingjixiaoluqingkuangchizhiyiheng

  ()()()()()

  qinglaimatouduanlianxingquluhuochunqing

  ()()()()()

  二、照样子分别写几个词语。

  1.绿油油:

  2.飘飘悠悠:

  3.学习学习:

  4.热气腾腾:

  5.翩翩起舞:

  三、把句子写具体。

  1.看了《火烧圆明园》,爷爷说:“落后就要挨打呀!”

  看了《火烧圆明园》,爷爷说:

  “落后就要挨打呀!”

  2.姑妈说:“对岸就是我们的祖国。”

  姑妈说:“对岸就是我们的祖国。”

  3.张老师说:“你发烧了,休息一会儿吧?”

  张老师说:“你发烧了,休息一会儿吧?”

  四、造句。

  1.尤其——

  2.启示——

  3.滴水穿石——

  五、写出下面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1.桂林的山姿态奇特,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巨象,有的像

  骆驼……

  这句话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2.小冬边划着水,边喘着粗气对大伙儿嚷着:“我……我总

  算……会……会游泳了!”

  这句话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六

  1.填空:板报稿的标题要(),幅要(),语言要()。

  2.学写一板报稿。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节。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降、润、罚、扬、臂、赏、碰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闰——润臂——劈虫——触角——触

  B、换偏旁以及的字:汤——烫壁——臂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润湿突然原野互相狂欢急急忙忙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原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节诗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节诗的内容。

  第一节: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节: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变放假了。

  第三节: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以上,冲了出来。

  第四节: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节。

  A、老师范读。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

  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

  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D、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节。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它们变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节。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哗啦啦地响”一句的?

  “蕾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变穿了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衣裳”的?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节。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

  “那儿”是指哪儿?

  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在作者看来,蛤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拉哪个度、感悟、想象。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一节。

  板书设计:

  花的学校

  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

  花孩子: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真可爱

  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教学准备:

  有关泰戈尔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某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十课《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质疑。

  2、听课文朗读录音,认真听生字的发音。

  3、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4、学习词语库中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

  1、同桌合作读文。

  2、汇报朗读,点评。

  3、全班齐读,熟悉课文。

  四、学写生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8个生字,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2、指导几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润”字里面没有点;

  “罚”下面一个言字旁,一个立刀旁;

  “互”的不顺要注意。

  3、认真书写,强调书写的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展示作业。

  五、课堂小结:

  你读了话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画一幅花的学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2、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回答,说话练习:

  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样子呢?

  3、你在学校里最开心、最快乐是什么时候?

  讨论交流,进行说话练习。

  4、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

  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把上节课布置大家画的花的学校展示出来。

  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校”。

  2、点评学生绘画。选择一段配画朗读。

  3、指导背诵第一小节。

  四、介绍作者,推荐阅读:

  1、介绍作者泰戈尔。

  自由阅读信息窗的内容。

  2、推荐阅读《泰戈尔作品集》。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有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我们以后也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植物,相信大家也会写得很有趣。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2、把学生画的花的学校在教室的墙壁上展出。

  3、课后阅读泰戈尔的作品。

  板书设计:

  10花的学校

  跳舞狂欢

  花孩子 冲出来 美丽、活泼、可爱、调皮

  急急匆匆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等5个生字。掌握“假”这个多音字。会写“落、荒、笛”等13个生字。认读“湿润、荒野、簌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荒笛罚假裳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荒—谎

  B、换偏旁记忆的字:笛—油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湿润:潮湿润泽。

  荒野:荒凉的原野。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段(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段(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段(第7自然段~第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人类探索海底世界凭借的工具,了解奇异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鲸、礁、伺”等6个生字,自选和积累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海底世界的奇异和美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大海的画面,学生仔细观赏。

  2、同学们,浩瀚的大海总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你们想知道神秘的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现在就让我们去探索美丽奇异的海底世界!(板书课题)

  (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明确任务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要求认识的字。

  2、读文前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自由读文前提示,读后交流,提示告诉了我们学习本文要了解哪些内容?

  3、请几名同学分自然段接读课文。看文章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4、读后交流。

  (1)人们潜海用的工具;

  (2)海底的生物;

  (3)海底的美丽景色。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人类是借助哪些工具探索海底世界的?

  大海是美丽而神秘的,它深不可测,可自古以来,人们对探海就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人类是怎样来探索海底世界的呢?

  1、小组内自学第一部分(1、2自然段)。

  2、汇报交流。

  (1)最初、后来、近代的潜水工具都有哪些?(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2)从这些潜水工具的研究过程中,你能看出什么?(看出人们渴望探究海底世界。)

  (二)学习第二部分(3自然段)。

  走进五光十色的海底世界,我们会看见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海洋生物。

  1、学生自由读文,初步了解海洋生物。(板书:海洋生物)

  2、课件出示海洋生物,引导学生图文对照观赏海洋生物。

  3、深入认识海洋生物。

  (1)抓住生物特点,认识海洋生物。

  ①通过阅读和观察,你们喜欢这些海洋生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②作者在描写这些海洋生物时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再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根据“纤细、庞大、高贵、婆娑、伺机、狡猾、笨重、慢条斯理”等词语,了解各种生物的特点。

  (3)老师引导学生读好排比句。

  (4)排比句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生物的丰富,这么多的海洋生物能用什么样的词来概括?(各种各样)

  (5)作者先告诉我们海底生物的品种多之后,举例说明有哪些,这样写就是总分的写法。下面老师读总起的句子,同学们读分述的句子,注意用不同的语气读出不同的海洋生物的特点。

  (抓住描写海洋生物特点的词语,可将各种海洋生物的形状特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能够在读出形的同时也能读出情来。)

  (三)学习第三部分(4自然段)。

  丰富的海洋生物给海底带来了无限的活力,海底的迷人景色一定会让你心旷神怡。(出示课件:海底世界美景,板书:海底美景)

  1、学生自由读文。想一想,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海底世界的五彩缤纷和绮丽神奇的?

  2、学生汇报交流。(珊瑚和鱼群)

  3、再读课文,填空。

  珊瑚的颜色( ),形状( ),把海底点缀得像( );鱼群穿梭( ),上下( ),变幻( ),蔚为壮观。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5、说一说你还见过海底哪些美丽的景色?

  (让学生自主学习,分层次阅读。通过读一读,赏一赏;读一读,想一想;读一读,填一填等方式加深对海底景色的印象,让学生品尝自主学习带来的快乐。)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我们饱览了丰富的海洋生物,欣赏了美丽的珊瑚和鱼群,让我们带着探索海底世界的热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2、课文用两个问句总结全文,会给我们留下怎么样的思考?

  四、合作识字,自主积累

  1、组内交流、合作识字。

  2、认读生字卡。

  3、摘记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五、总结延伸,鼓励读书

  海底世界是神秘的、诱人的,这节课我们所了解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等你们有了渊博的知识就能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为了更好地了解海底世界,大家课后可以找《海洋深处的秘密》《海底两万里》两本书来读一读。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1、初步学会收集、、汇报、交流信息

  2、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交流家庭信息记录表,指导学生把调查修改规范,能对记录进行简单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3、培养学生的收集探索能力、整合所有资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材料准备

  设计思路

  让学生通过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学会收集、、汇报、交流信息,培养学生的收集探索能力、整合所有资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感受信息与我们的关系密切。

  一、课前准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后面附有调查表样

  2、做好调查,填写好调查表。

  二、教学过程

  导入:利用络实现的现代化信息传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很大,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巨大的方便。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只要我们留心,就可以找到不少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课前我让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记录表,调查一下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并填好记录表,你们都调查记录好了吗?

  三、说说调查的过程

  1、下面就来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比如:有的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汇总等。

  2、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

  四、交流调查的结果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

  五、分析调查结果

  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教师可进行实例分析,后面附有调查表样

  调查后的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生活。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

  (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爸爸喜欢体育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

  (3)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上不方便。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相同吗等。

  (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如: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如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等。

  优点:感受信息与我们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收集探索能力、整合所有资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缺点:学生互相学习能力不足。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读准“跳跃欢吠、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等一些词语的读音;通过查字典了解“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这些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

  2、能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小狗的活动线索,并在熟读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以此为线索简要复述课文讲述的一件事。

  3、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重点

  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检查预习导入新课理清脉络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1)“信任”什么意思?(相信而敢于托付。)

  2)课文主要写了谁信任谁?

  小结:桃园主人信任客人;客人信任主人,双方互相信任。

  板书:信任

  桃园主人客人

  双方是怎样信任?信任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一起学习课文。

  齐读课题。

  学习2——6节

  出示填空: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几只竹篮,篮下()一张纸条,上面():“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自己采,然后把钱()箱子里,祝您愉快!

  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板书:让客人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钱

  “我们”一到桃园就感受到了主人对“我们”的信任,偌大一个果园不见主人踪影,是热情好客的小狗代替主人招呼客人。板书:小狗热情好客

  板书:等待到来

  撒腿领路

  带回原地

  热情道别

  读读2——6节,找出最能体现主人信任客人的一句句子。(第2节第3句句子)

  给“尽管”换词,理解词意。(尽管——只管)

  a.把“我们”当作朋友;b让“我们”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钱;c信任“我们”

  抓住小狗热情好客的句子,体会“主人怎样信任客人”

  快速默读读2——7节,划出小狗招呼客人的句子

  用词组概括小狗是怎样招呼客人的。

  借助词组连起来说说小狗是怎样代主人招呼客人的。

  通过复述,进一步体会“桃园主人信任客人”。

  以读代讲

  当我们来到屋前看到主人的纸条,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被信任的愉悦,在被信任的同时,我们也给予了对方信任,我们跟着小狗

  正因为有彼此的信任,“我们”才能感受到亲手摘桃的愉悦——

  当我们摘完桃子,不忘纸条上的托付,尽管一旁没人,钱箱旁只躺着——

  板书:“我们”如数付钱

  小结:信任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它是相互的。信任更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只有大家都真诚相待,都信守诚信原则,才能体验到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板书: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被信任的愉悦

  钻进果林,只见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随机理解“根深叶茂”、“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的意思。

  我立即向一棵大桃树跑去,先生跑向另一棵。我们沉浸在亲手摘果实的欢愉中

  一只大花猫,我们却守信地如数付钱。看着大花猫,我对丈夫开玩笑说——“你认为它会数钱吗?”丈夫也淘气地回答——“也许会学会的。”这种无人在一旁看管的摘桃、付钱方式,让人感到自己得到他人的尊重,心情轻松愉悦,连话语中也多了几分幽默。

  创设情境

  复述事情

  如果“我”和丈夫回到家,会怎样告诉家人由信任带来的有趣的摘桃经历?借助板书复述事情。

  学习

  第8节

  出示:我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想:

  齐读

  “我”为什么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这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根据提示,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8

  1.认识“仞、岳”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第一单元我们学到了三首古诗,分别是什么呢?(生答)这三首古诗,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但是,你可曾想过,在这种和平宁静生活的背后,有边关塞外无数将士在浴血奋战。(我们把表现这些内容的诗,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9课《古诗三首》。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齐读三首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出示生字词)着重指导。

  (1)学生交流识字,轮流读词,师正音。

  (2)注意区分形近字“摩”和“磨”。

  3.分小组再次齐读三首古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读完三首古诗,再与前面我们所学的三首关于童年的古诗相比较,你感受到了什么?(没有轻松愉快的感觉,语言比较严肃,注重环境描写。)

  2.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从军行》,看看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吧!

  (1)(出示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王昌龄。

  (2)齐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题“从军行”,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3)(齐读古诗第一、二句)我们知道,这是一首边塞诗,诗的第一、二句,集中写了边塞之景,诗中描写了哪些边塞的景物呢?(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奇丽壮阔,苍凉雄浑)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讨论探究:抓住重点词“暗”“孤”)这两句诗突出了什么呢?(环境恶劣;战争惨烈;戍边将士的孤立无援)现在我们已经抓住了这两句的主要情感,谁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青海湖上空连绵不断的乌云使大雪山都变暗了,从这座孤城可以远远望见玉门关。)

  (4)如果你是戍边将士,此刻你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想些什么?(快点回家)那么,诗中的将士又在想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齐读第三、四句)第三句主要写了什么?(战士身经百战,连铁甲战衣都磨破了。)然而,即使战争如此惨烈,他们还是在心中暗暗发誓——(不破楼兰终不还),不打败敌人,誓不返回家乡。突出了戍边将士为了保家卫国,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在大敌当前时决心奋战到底的豪情壮志。

  四、小结。

  诗人在描写战争时,先描绘边塞风光以渲染战争气氛,再集中概括戍边战士长期战斗的艰苦生活及誓死破敌的豪情。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将士们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试着背诵这首诗吧!

  从军行壮志豪情

  誓死破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军行》,在那奇丽壮阔的边塞风光中,感受到了戍边将士誓死破敌的决心和爱国热情。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背诵这首诗,体会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豪情壮志。

  2.接下来我们要来学习另外一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1.(出示资料)了解诗人陆游。

  2.齐读古诗,结合注释初步理解内容。

  3.这首诗的诗题很长,它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时间:秋夜将晓。地点:篱门外。事情:迎凉有感——一阵凉风吹来,心中产生一阵伤感。)所以简单来说,题目交代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景?(漫长的黄河向东流入大海,巍峨的华山直上云天。)从句式上看,你发现这两句诗有什么特点?(句式一致。)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对偶)。除此之外,这两句诗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

  2.这两句诗写了奇伟壮丽的山河,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美丽。然而,如此大好河山,却沦于敌手,于是诗人笔锋一转,写下(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结合注释,说说你的理解。(宋朝遗民对着这样的河山也只能伤心欲绝,满怀希望地望着南方,盼望南宋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如此一年又一年。)

  3.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人民的伤心欲绝?(泪尽)大好河山,沃土千里,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生活)。然而,他们的愿望却一次次落空,这是多么令人心碎啊!

  4.自由读诗,体会其中的情感,并背诵全诗。

  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诗,一首写了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另一首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现在,我们来学习最后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看看这首诗又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吧。(板书课题)

  2.(出示资料)了解诗人杜甫。

  3.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

  (出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763年春天。755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叛,史称“安史之乱”。763年,“安史之乱”结束。流落梓州、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听到叛乱已平的消息,想到终于可以返回日思夜想的家乡,不禁满怀欣喜。于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4.反复诵读,感悟诗情。

  (1)感悟“悲喜交集”。

  由于“安史之乱”,杜甫被迫流落他乡,艰苦备尝。而这时突然传来捷报,诗人回想自己漂泊辛苦和黎民疾苦,不禁“涕泪满衣裳”,这是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让我们试着体会这种情感,再读诗歌。

  (2)探寻“喜欲狂”。

  师:诗人的“喜欲狂”表现在哪里?

  生1:他“漫卷诗书”,胡乱地将书籍一卷,再也无心伏案读书了。

  师:杜甫是一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读书人,这么爱读书的人现在竟无心读书了,这是多么反常的举动啊。从他这种反常的表现中,能感受到诗人的“喜欲狂”。

  生2:从“放歌”“纵酒”,也可以看出他“喜欲狂”。

  师:杜甫当时已经52岁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既要尽情歌唱,又要开怀畅饮,真是“喜欲狂”呀!

  师:诗人是为何事、何人而“喜”呢?

  生1:他为战争结束了,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而喜。

  生2:他为老百姓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而喜。

  师:他为战乱平息、国家安定而喜;他为老百姓不再流离失所,终于可以安居乐业而喜。在这“喜”中包含着他浓浓的爱国之情和忧国忧民之情。

  五、小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看到了古代边关的烽烟四起,感受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体会到了诗人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忧国忧民

  失望悲愤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悲喜交集

  爱国之情

  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和感受古诗的内容,在学最后一首诗时,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内容并体会情感,做到读思结合。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采用“总分总”的行文结构,过渡句承上启下的连接,使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尾连贯。全文共11节,分四段。第一段(第1节)写了秦兵马俑的价值和出土的地方。第二段(第2节)用详实的数据、点面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第三段(第3——10节)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第四段(第11节)写了秦兵马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

  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资料的搜集。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2、思考:秦兵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指名交流。

  三、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为了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文的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说说游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四、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1、 听写词语

  2、 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威武凝重

  骑兵俑勇猛善战

  兵车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6、齐读课文第11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三、归纳小结。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本文是国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朴实、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其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方法,赞美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本文条理清楚,语言平实,描写细致,第二到第三自然段详细描写了金字塔的特点和古埃及劳动人民的不朽智慧。这两段文字语言精确,说明方法多样,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是怎样写的,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反复朗读品味。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 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 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二、 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3、指导学生书写。

  三、 再读课文、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1、 师:古老神秘的埃及大地,扑朔迷离的金字塔建筑,同学们读了课文有什么疑问?或者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引导整理质疑问题

  2、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你能不能仔细读读每个自然段,针对个自然段的内容试着提一两个问题吗?

  第一自然段:金字塔座落在哪?什么样子?

  第二自然段:金字塔为何而建?为什么叫金字塔?

  第三自然段:

  a、金字塔有多少座?最大的是哪座?

  b、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c、金字塔的结构怎么样?

  第四自然段:造金字塔的石头是怎样搬运的?

  第五自然段:造金字塔的石头是怎样垒起来的?

  第六自然段:金字塔有什么意义?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金字塔全景图,问:能运用图中的词语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金字塔吗?

  (出示词语:角锥形建筑物 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举世闻名,进行描述。)

  2、看到这样巍然屹立的金字塔,你们的心中有什么疑问呢?

  (如:有什么特点?怎么建成的?为什么而建?等。)相机板书有关问题。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要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去探索金字塔的奥秘。

  二、合作学习,研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过渡:学习了第二自然段,又使我们加深了对金字塔的了解,那课文的第三节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汇报: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结合资料,个人汇报:

  (高146米,相当于40层大厦: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数字,板书:数字;朗读指导:我们的综合楼只有四层,你想一想,当你站在比综合楼高出十倍的40层大厦下看这座大厦的楼顶的.时候,你怎样看?你会怎么想?同样,站在胡夫金字塔下呢?把它的高读出来,把你的惊叹表达出来。)绕一周走一公里:体会到到金字塔底面积很大,用数学来说明;

  指导朗读,你知道绕我们学校走一圈多少米吗?算一算,绕金字塔走一圈相当于绕学校走几圈?)

  (231万块,平均每块2.5吨,石头之多,石头之重,三分之一米宽的石路,可以绕地球一圈,要六十万个车皮,如果把这些车皮连起来,也快要绕地球一圈了,把你的不可思议,惊讶不已表达出来。)

  砌合得很紧密,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是怎样结合的?(将石块打磨得十分平整,然后叠放在一起,中间没用任何水泥类粘结物。这样堆砌起来的金字塔牢固吗?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你知道吗?为了保证金字塔永远不倒,古埃及人没用一颗钉子,没用一根木料。因为钉子时间长了会生锈,木料时间长了会腐朽。整座金字塔都是用这些巨石构建的。)

  经常10万人,30年:我们镇约有四万人,你想想十万人是多少?据记载,当年,每3个月便换一批人,每批十万,估计一下整整30年,要多少人?联系上文说说为什么要用这么多人呢?)

  小结:这一小节中罗列了许多数据,也把金字塔与其他事物作了比较,更有形象生动的描写,让我们牢牢地记住了金字塔的特点。

  3、引读第3节。思考:分析这些数据,通过这样的比较,再加上具体形象的描述,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交流。(宏伟、精巧;智慧、勤劳;奴隶、剥削)

  4、练习:把句子补充完整。

  万里长城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

  胡夫金字塔的建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

  我们学校的多功能报告厅很大。

  三、过渡:这么多这么重的石块,这么宏伟这么精巧的金字塔,3000年前的古埃及人民是如何建造的呢?

  学生汇报:

  生1: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民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看他们——(介绍书上的方法,边读边用画图来表示;)

  生2:当时没有起重机,没有汽车,没有石厂、机器……埃及人民就是这样,用无数的肩膀和无数的手把一块块巨石搬运过来,并砌成金字塔。多么了不起啊!

  生3:请看,这是我画的建造金字塔的场面,是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画的。(出示图画)

  学生汇报:

  生1:“这些金字塔矗立在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让我明白了它历史悠久,体现了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生2:这又与课文的开头呼应,理解了它所以“傲对碧空”!

  生3:我想对埃及人民说:你们是伟大的,令人崇敬的!

  四、课后练笔:

  我国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收集了一些有关长城的资料,请同学们学习本课写法,写

  一篇介绍长城的。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

  再读一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现在你能给课文划分段落了吗?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介绍“音乐之都”的地理位置。

  第二至四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具体叙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东西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第五至六自然段为第三部分,介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代表宏伟壮观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

  课文第二、三部分是重点,它们充分说明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及其在世界乐坛上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4、能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教学重点:

  作者是从那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教学难点:

  作者怎样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音乐之都”就座落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之中,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在开始学习本文之初,我们有不少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把维也纳叫作音乐之都?这一堂课,我们一起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二、自学

  1、 自学要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将你读懂的内容设计成问题。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 请学生当老师,向大家提问题,教师板书:

  媒体出示: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3)为什么说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为什么把维也纳歌剧院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三、通过网站,独立解决问题,抓住重点体会

  1、根据上面问题再读课本,要求从书上找到答案。

  2、谁提的问题谁找人回答。

  3、指导体会重点,实施语文训练:

  A——①回答第一个问题,板书:古典音乐的摇篮

  ②同学们发现第一句话与后面几个句子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放在自然段开头,突出要写的主要内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哪几个自然段也是这样写的?

  ④你能谈谈你所理解的“摇篮”吗?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古典音乐的摇篮?

  ⑤媒体出示:照样子,写句子: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少年宫是的摇篮。是的摇篮。是。

  ⑥齐读。

  小结:这一节写了音乐大师在维也纳的创作生涯来体现了维也纳的确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B——①回答第二个问题:板书: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②网站出示:欣赏维也纳风光。

  ③抓住“到处、就连……也”等引读课文。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欣赏到了维也纳这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独特风光。

  C——①回答第三个问题板书:离不开音乐

  ②齐读课文。

  小结:维也纳人真的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③你喜欢刚才我们学习的哪一节就读。

  总结:这里作者从三个方面来写了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音乐之都,仅仅如此吗?

  不!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创建于1869年的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五、六自然段

  学习第五节

  1、默读第五自然段,用简洁的词语记下自己读某句或几句话之后的感受。

  2、交流、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

  歌剧院大(追问:哪些词句体现)——抓住数字读好相关的几句话。

  歌剧院金碧辉煌(追问二)作者连用四个“金色”体现金碧辉煌——练读

  历史悠久——1869年板书: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3、出示网站上的歌剧院,欣赏

  小结:国家歌剧院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璀璨的明珠,其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它让音乐之都更美。

  4、齐读本小节,通过朗读体现出这座音乐之城的伟大与奇妙。

  学习第六节

  1、引读第6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汇报:音乐会规模大、规格高、演出水平高等。

  小结:我们知道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全世界的影响。国家歌剧院给“音乐之都”维也纳戴上了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名声远扬。

  三、回归整体

  1、齐读全文,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2、总结:这篇课文作者怀着赞叹的心情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光彩夺目,令我们无限向往。

  四、课文延伸

  1、课外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的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请每个同学设计一个中心句,然后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

  板书设计:

  音乐之都维也纳

  古典音乐的摇篮

  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12

  教学要求:

  1、鼓励学生走近山川河流,“行万里路”,领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无限风采。

  2、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诗意的思考,从而发出由衷的赞叹。

  3、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按参观或游览的顺序,有选择地进行介绍和描写,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4、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智慧的敬仰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习作准备

  在本次习作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名人游记,并从内容和思路上做适当的记录和摘抄。

  推荐:福克纳-《日本素描》;卡夫卡-《族途札记》;夏多布里昂-《金字塔感言》

  阅读要求:

  1,把你觉得作家描写最传神、最细致的部分反复朗读,并摘抄。

  2,选择其中的两篇,就的思路做一个提纲式的记录。

  二、赏析部分作品

  1、同学们,我们最近一段时间阅读了不少的名人游记,有哪些收获呢?

  2、请同学们从自己所读的作品中选择一篇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1) 在小组里交流。

  (2) 大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师生共同阅读习作例文。

  (1)是围绕哪句话展开描写的?号称“中华一绝”的龟山汉墓,就开凿在这只“大乌龟”肚子里。

  (2)读了,你感觉到了“绝”吗?为什么?

  (3)小作者重点写了哪些部分?是怎样抓住一个“绝”字来介绍和描写的呢?

  三、指导练笔

  1、同学们,你参观、游览过哪些地方?请学习例文的写法,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老师相信在我们如此丰富的积累的基础上,同学们的习作也一定是精彩纷呈的!

  2、指导学生写提纲。

  提纲要求:

  (1)列出写作的顺序。

  (2)在提纲中反映出重点部分。

  (3)一些精彩语言。

  3、交流写作提纲。

  (1)在小组内交流,小组成员互提修改意见。

  (2)小组推荐在大组交流、汇报。

  1、学生练写习作。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继续习作。

  二、学生修改,最后誊写。

  1.老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讨论比较,从中获益。

  2.学生自查自改,

  3.学生誊写。

  练习4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板块,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的习惯,了解有些病句就是由于错用、漏用标点所致。

  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学习欣赏自然美,学习写景的用词和方法,积累词句,丰富文化知识,加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在介绍时有条理、有选择、有重点地叙述。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句子,看看这个句子可能会有几种意思。

  (2)通过阅读,说出这个句子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意思。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出现句子意思表述不明确的原因。

  (4)学生给句子加标点。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小芳的日记。

  (2)学生试着改日记加标点。

  (3)指名读出自己所加的标点,说出理由。

  (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句意表述的明确,注意标点的使用。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讲明出处与阅读要点)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这个片段描绘大明湖、千佛山的景色,文字精彩大哪些地方?

  (4)指名回答上面问题。

  (5)小结:一边读一边体会色彩、光影的变化对写景的作用。

  3、练习

  (1)根据上面的方法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分角色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埃及的金字塔》。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矗立、埃及、智慧”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二、教学第四题

  1、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世界名城的资料。

  (2)让学生就其中的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世界名城,找寻它的雅号与城市特点之间的密切关系,有侧重的准备材料。

  2、审题。

  (1)复习《音乐之都维也纳》。

  (2)学生说出上文在介绍时的方法和特点。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练习的要求:学会在介绍时有条理、有选择、有重点地叙述。

  1、练习。

  (1)学生分组,在小组里介绍各自感兴趣的城市。

  (2)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

  (3)全班同学评议:介绍的哪些地方讲得精彩?

  2、反馈。

  三、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亚、赤。

  2、指导。

  (1) 学生读贴,小结写好“亚、赤”的要点。

  (2) 教师范写,讲解“亚、赤”的结构特点和写法,以及在米字格的位置。

  3、练习。

  4、反馈。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13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共有四篇课文,两篇讲读课文:《再见了,亲人》、《桥》;两篇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梦想的力量》,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是自己感动的词句。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的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5.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4.领悟表达的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四、编排特点

  1.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2.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

  五、教学安排

  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4课时,回顾与拓展2课时。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06-30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12-03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第四单元复习教案05-02

初二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试题03-21

求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02-14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试题03-2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课件03-01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04-10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试题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