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论》导学案附答案【表格式】

发布时间:2017-12-21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留侯论》导学案附答案【表格式】

[目标展示]

1.积累文言现象和重要知识点

2.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及其独到新颖之处。

3.分析文章字贯串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说明思路。

4.体会苏轼史论汪洋恣肆、雄辩有力的特色。


[导学过程]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https://www.ywzx8.com

一、导语:

    《高祖本纪》中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子房”就是张良,是刘邦的军师,为其出谋划策,屡建功业,是东汉的开国元勋。刘邦灭项羽建汉称帝,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大封功臣。高祖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并让张良选择3万户作为封地。张良不敢接受,曰:“我和帝初见面时在留,把我封在留就可以了”,因此张良被称为留侯。

二、解题

    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论,是进献给皇帝以求应试求官的。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向皇帝和考官显示了非凡的才华。

三、初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1、实词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见:通“现”,表现,显露)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折:使……受摧折,使动用法)

郑伯肉袒牵羊以逆(逆:迎接)

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下:居于……之下,谦逊地对待,名词活用为动词)

臣妾于吴者(臣妾:称臣称妾,或充当奴隶)

忍小忿而就大谋(就:成就,完成)

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惊:使……受惊。怒:使……发怒。都是使动用法)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王:立王,称王,名词活用为动词)

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全:成全)

2、虚词

匹夫见辱(见:被)

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卒:通“猝”,突然)

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安:怎么)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方:正)

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特:只)

句践之困于会稽(之:连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乃:竟)

3、一词多义)

过:必有过人之节(超过,超越)

    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错)

怪:其事甚怪(奇怪)

      油然而不怪者(以为……怪异,意动用法)

其:非子房其谁全之?(语气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语气副词,表示揣测,相当于“大概”)

所以:所以微见其意者(用以……的方式)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的原因)

四、再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读完文章,我们发现《留侯论》没有全面评论他的生平和功业,你能说出文中写了留侯的哪些经历吗?

  

 

补充史实: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语在淮阴事中。(韩信已破齐,使人言曰:“齐边楚,权轻,不为假王,恐不能安齐。”汉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为守。”乃遣张良操印绶立韩信为齐王。)

      2、纵观这三件事,我们看到了张良精神成长的过程,由此苏轼创造性概括了张良取得成功的主观方面的根本原因——“能忍”的过人之节。你能简要说说文章是怎样以“忍”字贯串全篇的?

    第一段总领全文,提出论题“忍”字,然后作者先说黄石以“忍”教张良,次证以郑伯和勾践的“能忍”而胜,又以刘邦受张良指教“能忍”而胜再证,反复申论,说明“忍小忿而就大谋”是张良辅佐刘邦灭秦楚、兴汉室的关键所在。

    3、张良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在军事、政治等方面都具有卓越的才能,本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评论这个人物。文中哪些句子能表现作者的独到见解?

    (1)“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指出黄石公并非“鬼怪”,而是人,是“秦之世有隐君子者”,从人事上对“受书圯上”加以合乎情理的解释,从而否定了司马迁的“神怪论”。

    (2)“且其意不在书。”“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司马迁及其后的众多学者,大多认为黄石公意在授书,即传授《太公兵法》,张良熟读兵法,才能“运筹帷幄”,佐高祖以平定天下;苏轼否定了这种看法,认为黄石公的目的是使张良能“忍”。

    (3)“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这是一个全新的观点,一般都认为张良主要是为刘邦出谋划策,辅佐刘邦得天下。

小结: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论述了“忍小忿而就大谋”是张良辅佐刘邦灭秦楚、兴汉室的关键所在。以“忍”贯串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

4.本文还提到了哪些人物?他们又是分别从什么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1)伊尹、太公,荆轲、聂政,郑伯、勾践,项羽、刘邦。

(2)伊尹、太公是从正面,荆轲、聂政是从反面,郑伯、勾践是从正面,项羽是从反面,刘邦既是从正面又是从反面(因为刘邦有能“忍”之时,也有不能“忍”之时,而需张良教之)。由此可知,本文在论证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正反对比。

五、读课文,体会文章特色





  [深化拓展]

 你是如何看苏轼的“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梯度训练]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https://www.ywzx8.com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镌(juān)刻     书卷(juàn)气       卷(juàn)轴     圈(juàn)养 

       B.哈(hǎ)达        哈(hā)气             悄(qiāo)悄     悄(qiǎo)然

       C.企(qǐ)求       祈(qǐ)求        襁(qiǎng)褓    邈(miǎo)远

       D.庇(bì)护       癖(pǐ)好        遒劲(jìng     绸绢(ju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委屈   委曲求全   惦记   掂量     B.清静   耳根清净   含混   内涵

       C.煞车   凶神恶煞   噩梦   恶心     D.颜色   和言悦色   抱歉   歉收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虽然已经物是人非,但二十年前在此离别的情景,总是      心头,挥之不去。

      ②学生宁愿唱社会流行歌曲,也不唱校园歌曲,说明现在学校音乐教育的      和音乐课的歌曲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

      ③经典成为了大众消费文化的装饰,各种各样的电影、电视剧在     地戏说历史、改写经典。

     A.缠绕   缺失   随意                    B.萦绕   缺憾    肆意

     C.萦绕   缺失   肆意                    D.缠绕   缺憾    随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B成都是本博大精深的典籍,人们试图读懂她,但在如此厚重的历史面前,许多人对她的阅读也只能是走马观花。

       C.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D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我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自己才疏学浅,所以只能敬谢不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科学家眼中,沉溺于酒精并不浪漫。研究表明,多巴胺是导致酒精上瘾的关键,这种快感神经递质的分泌,可使人强烈地产生生理和心理满足感。

       B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再次警示人们: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已极大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改变全球民众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至关重要。

       C一个工作不足半年,就利用职权挪用挥霍公款高达950万元之巨的蛀虫,仅被判无期徒刑,难平民愤。

       D227举行的温哥华冬奥会女子1000米速滑比赛中,王濛勇夺冠军称号,并成为首位一人获得三枚冬奥会金牌的中国选手。

二、课内阅读

  1.对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通“猝”,突然。 
  B.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折:教训 
  C.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弊:疲惫,衰败 
  D.非子房其谁(全)之 全:齐全,完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括号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油然而不怪者 
  B.(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是以百战百胜 
  C.必有过人(之)节 且夫有报人之志 
  D.此(其)所挟持者甚大 其事甚怪 
  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忍”与“不忍”不同表现的一组是( ) 
  A.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 
  B.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 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c.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D.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分析了留侯张良能够成就大业,是因为他能够忍住小小的愤怒。第一句“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B.桥上那位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教训张良一次,是因为张良虽才能有余,但却有着不能忍耐的脾气。 
  C.文章认为汉高祖的胜利和楚霸王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忍与不忍之间的差别。而汉高祖能忍耐,正是实施了张良的计策。 
  D.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从“忍”与“不忍”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 
 论述,并通过列举事例指出了“忍”与“不忍”的两种不同的结局。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2)当淮阴破齐而欲白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参考答案

  [导学过程]四、1、寻人刺杀秦王 受书圯上老人 辅佐高祖取胜 说汉王忍韩信

  五、 1、总冒开头,一字立骨 2、选材典型,翻出新意

  3、对比衬托,烘云托月 4、结构严密,文笔曲折

  [梯度训练]一、1.C 祈求 2.D和颜悦色

  3.C(“缠绕”是“纠缠、搅扰”之意,多指不愉快的情绪。“萦绕”是“萦回”之意,与语境相合。缺失:欠缺、不完善;错误、过失、失误。缺撼:不够完美,令人感到遗憾的地方。此处用词义含有“过失、失误”的“缺失”一词最能适合前后语境的要求。肆意: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此处“肆意”从程度上更切合语句前后的意思。)

  4.D( A一挥而就:一挥笔文章就能写成,形容才思敏捷,写字、写文章、画画非常快。与“一切工作”搭配,使用对象错误。B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改为“浮光掠影”,它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C铤而走险:因走投无路而采取冒险行为,用于“酒后驾车”程度过重。)

  5.B (A为语序不当,应为“产生强烈的生理和心理满足感”; C项为“成分赘余”;D项“勇夺……称号”不搭配)

  二、1.D(D中“全”应为成全,其他A、B、C项解释均符合文中语意,为正确项)

  2.C(C中两个“之”均为助词,的。A中两个“而”,前“而”是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就;后“而”是表示修饰关系的连词,可不译。B中两个“以”,前“以”为介词,用;后“以”为介词,因为。D中两个“其”,前“其”为代词,代“天下有大勇者”;后“其”为指示代词,这)

  3.D(D中两个句子能够分别说明“忍”与“不忍”不同表现,符合题干要求。A中前一句能够说明“忍”的表现;后一句是对桥上老人让张良做仆人做的事,张良却顺从一事的评价,不是“不忍”的表现。B中前一句是说富贵人家子弟的表现,与“忍”没有联系;后一句是“不忍”的表现。C中前一句能够说明“忍”的表现;后一句是说秦国的残酷做法,与“不忍”没有联系)

  4.B(B中“有着不能忍耐的脾气”错,从文中材料可知,桥上那位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教训张良,是希望他能够忍住小小的愤怒而成就大业。因此尽管这一选项中其他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是正确的,但从整体来看,这个选项无疑不符合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而题干中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A、C、D三项对文意的概括分析没有错误,答案正应是B)

  5.【分析】第(1)句的关键词为“卒”(突然)、“临”(面临)、“加”(施加)、“挟”(怀有)。第(2)句的关键词为“见”(表现)、“词色”(言语和面色)、“全”(成全)。

  【答案】(1)天下有一种大勇的人,能面临突然而来的意外事件不慌乱,无缘由的侮辱施加于身而不恼怒(即喜怒不反映在表面上),这是因为他心中的抱负远大,志向高远。(2)当韩信打败齐王,想自立为王时,高祖发怒,都表现在言语和面色上。由此看来,高祖也有刚强而不能忍耐的脾气,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的大业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