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7-12-20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对理想的思索

  周国平

  一

  据说,一个人如果在14岁时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40岁时仍是理想主义者,又未免幼稚得可笑。

  我们或许可以引申说,一个民族如果全体都陷入某种理想主义的狂热,当然太天真;如果在它的青年人中竟然也难觅理想主义者,又实在太堕落了。

  由此我又相信,在理想主义普遍遭耻笑的时代,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理想主义者,就必定不是因为幼稚,而是因为精神上的成熟和自觉。

  二

  有两种理想,一种是社会理想,旨在救世和社会改造。另—种是人生理想,旨在自救和个人完善。如果说前者还有一个是否切合社会实际的问题,那么,对于后者来说,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人生理想仅仅关涉个人的灵魂,在任何社会条件下,一个人总是可以追求智慧和美德的。如果你不追求,那只是因为你不想,绝不能以不切实际为由来替自己辩解。

  三

  理想有何用?

  人有灵魂生活和肉身生活。灵魂生活也是人生最真实的组成部分。

  理想便是灵魂生活的寄托。

  所以,就处世来说,如果世道重实利而轻理想,理想主义会显得不合时宜;就做人来说,只要一个人看重灵魂生活,理想主义对他便永远不会过时。

  当然,对于没有灵魂的东西,理想毫无用处。

  四

  我喜欢奥尼尔的剧本《天边外》。它使你感到,一方面,幻想毫无价值,美毫无价值,一个幻想家总是实际生活的失败者,一个美的追求者总是处处碰壁的倒霉鬼;另一方面,对天边外的秘密的幻想,对美的幢憬,仍然是人生的最高价值。那种在实际生活中即使一败涂地还始终如一地保持幻想和憧憬的人,才是真正的幸运儿。

  五

  对于不同的人,世界呈现不同的面貌。在精神贫乏者眼里,世界也是贫乏的。世界的丰富的美是依每个人心灵丰富的程度而开放的。

  对于音盲来说,贝多芬等于不存在。对于画盲来说,毕加索等于不存在。对于只读流行小报的人来说,从荷马到海明威的整个文学宝库等于不存在。对于终年在名利场上奔忙的人来说,大自然的美等于不存在。

  想一想,一生中有多少时候,我们把自己放逐在世界的丰富的美之外了?

  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生活在多么不同的世界上!

  那么,你们还要说对崇高精神生活的追求是无用的吗?

  六

  圣徒是激进的理想主义者,智者是温和的理想主义者。

  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上,一个寻求信仰而不可得的理想主义者会转而寻求智慧的救助,于是成为智者。

  (选自《课外美文》)

  19.简要说明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20.为什么说“那种在实际生活中即使一败涂地还始终如一地保持幻想和憧憬的人,才是真正的幸运儿”?(4分)

  2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说明文中多处运用比较论证的作用。(4分)

  22.本文题目是“对理想的思索”,请谈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理想展开思索的。(6分)

  参考答案:

  19.①第一部分开宗明义提出“一个人能够坚持理想,必定是精神上的成熟和自觉”的观点。(2分)②结构上自然引出下文对理想的层层思索。(2分)

  20.因为“始终如一地保持幻想和憧憬”,就是永远坚持自己的理想。(2分)坚持自己的理想,就能拥有真正的灵魂生活;就能拥有丰富的心灵,体验到世界丰富的美。(2分)因而是“真正的幸运儿”。

  21.①通过人与人、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等比较分析,把抽象的问题阐述得深刻而又具体。(2分)②通过对比,把树立理想的可贵和丢失理想的可悲阐述得更加清楚明白,令人信服。(2分)

  22.①任何时代情况下都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②理想分为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③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意义。④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理想。(每个要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①最近几年有个不大令人愉快的现象:各类文艺作品的评奖中,海外奖项在国内的舆论关注度越来越高,不仅各类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老百姓也拿它当个茶余饭后的谈资,微博、微信上没事儿就剧一剧、聊一聊;而一些国内的奖项却往往门前冷落车马稀,丝毫没有因为“近水楼台”就人气高涨。如果把这种现象简单地看成崇洋媚外之风,恐怕还真是有失偏颇,有人说,这是由于国内一些文艺奖项的权威性、公信力越来越遭到质疑。

  ②权威性、公信力下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老百姓认为应该得奖的没得奖,而有的获奖作品,在老百姓中的呼声并不高,有的作品甚至都闻所未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产生?究其根本,恐怕还是我们的评价体系出了问题——老百姓的口味与专家、评委的标准,越来越成了“两张皮”。

  ③应当说,评奖出现的问题,是对现有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存在缺陷的一种集中反映,而在寻常的文化生产和消费实践中,评价体系呈现出的更多问题则基本上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

  ④一是近年来提及率相当高的“唯票房”“唯收视率”。一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创作者、生产者和提供者,为了经济利益,以哗众取宠的心态,一味追求噱头和话题效应带来的短期经济回报,只要眼下有钱可赚、有利可图,管它审美还是审丑,能捞一笔算一笔;另一种则恰恰与之相反,有的创作者、评论家,把票房、收视率等数字视作万恶之源,一提数字便露出一脸敬而远之的惶恐,仿佛票房和收视率高了,就陷入了低俗、恶俗、媚俗,就是对社会效益、人文精神、艺术价值的亵渎一般。

  ⑤正是以上两种极端的评价方式,形成了两套南辕北辙的话语体系,直接指向文化创作生产的不同方向和路径:在前者的驱动下,文化产品精神文化内涵的缺失在所难免,由此滋生的文化泡沫不容忽视;而后者带来的危害也不可小觑,对票房、收视率的认识偏差,往往使评论的话语和标准偏离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和审美趣味,从而造成创作和评论的孤芳自赏、不接地气。如果两种情况持续发展下去,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市场需求与精英话语各自为政、相互撕裂,长此以往,文化创作生产将失去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指引,社会文化的发展也将受到伤害。

  ⑥对于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的文化产业来说,以收视率和票房为代表的数字化评价标准是不可或缺的,它们具有数字特有的客观、理性的价值,最直观地反映出老百姓的选择与偏好;另一方面,任何数字化的评价标准又都不是万能的,它们必须在更加综合、更加多元的评价标准和方式中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才能对创作生产和文化消费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引导。

  ⑦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和市场的评份标准与方式还太过单一、有失客观,甚至易于走向极端化的评论语境,还无法称之为真正的评价体系。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因为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才有建立和完善的依据。

  (选自《人民日报》,原题《评价和需求不能“两张皮”》,有删改)

  6.下列对“评价体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评价体系”应该兼顾老百姓的口味和专家、评委的标准,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形成“两张皮”。

  B.“评价体系”要想提高国内奖项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唯一的途径是强调“票房”和“收视率”,尊重老百姓的呼声。

  C.“评价体系”应该保护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济利益,即使有些“丑作品”获奖,也在所难免,情有可原。

  D.“评价体系”不应该考虑“票房”和“收视率”,应该看是否体现了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人文精神、艺术价值”。

  7.关于“评价体系出现问题”所带来的危害,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创作者、生产者和提供者眼光短浅,只追求经济利益,导致了精神文化内涵的缺失,形成了文化泡沫。

  B.某些创作者、评论家,极力反对用票房和收视率来衡量文化产品的价值,使一些作品脱离了老百姓的文化需求。

  C.“唯票房”“唯收视率”是错误的,完全否定“票房”和“收视率”也不正确,两者都将导致文化创作走极端,应该加以纠正。

  D.如果继续坚持两种极端的评价方式,就会破坏文化创作的健康发展,激化老百姓和专家、评委之间的矛盾,形成各自为政、相互撕裂的局面。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分析“评价体系”所出现的问题及其带来的危害,阐明了“评价和需求不能‘两张皮’”的观点。

  B.文艺评奖中,出现海外奖项受关注、国内奖项被冷落的现象,主要是“崇洋媚外”“外来和尚会念经”的心态在作怪。

  C.第⑥自然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数字化评价标准的优点,指出数字化评价标准是促进文化产业的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的有效途径。

  D.从当前情况看,我们的评价体系还算不上真正的评价体系,如果如不借鉴海外的评价标准加以纠正和完善,就无法提高国内奖项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参考答案

  6.A(B与原文不符。“唯一的途径”强调了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C与原文不符,为了经济利益也不能让“丑作品”获奖。D与原文意思不符,文中意思是要兼顾“票房”“收视率”和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人文精神、艺术价值”两个方面。)

  7.D(文中说的是“市场需求与精英话语”之间的矛盾,并未说“老百姓与专家评委”之间的矛盾。)

  8.A(B原因是“国内奖项的权威性、公信力”下降。C不是正反论证,同时本段不仅论述了数字化评价标准的的优点,还论述了其不足。D原文中“借鉴海外的评价标准”属于无中生有。)

  D.“评价体系”不应该考虑“票房”和“收视率”,应该看是否体现了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人文精神、艺术价值”。

  7.关于“评价体系出现问题”所带来的危害,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创作者、生产者和提供者眼光短浅,只追求经济利益,导致了精神文化内涵的缺失,形成了文化泡沫。

  B.某些创作者、评论家,极力反对用票房和收视率来衡量文化产品的价值,使一些作品脱离了老百姓的文化需求。

  C.“唯票房”“唯收视率”是错误的,完全否定“票房”和“收视率”也不正确,两者都将导致文化创作走极端,应该加以纠正。

  D.如果继续坚持两种极端的评价方式,就会破坏文化创作的健康发展,激化老百姓和专家、评委之间的矛盾,形成各自为政、相互撕裂的局面。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分析“评价体系”所出现的问题及其带来的危害,阐明了“评价和需求不能‘两张皮’”的观点。

  B.文艺评奖中,出现海外奖项受关注、国内奖项被冷落的现象,主要是“崇洋媚外”“外来和尚会念经”的心态在作怪。

  C.第⑥自然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数字化评价标准的优点,指出数字化评价标准是促进文化产业的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的有效途径。

  D.从当前情况看,我们的评价体系还算不上真正的评价体系,如果如不借鉴海外的评价标准加以纠正和完善,就无法提高国内奖项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