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时间:2022-05-27 15:26:55 七年级 我要投稿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通用11篇)

  课件辅助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更是一种独特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通用11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负数的引入和意义

  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为了表示半小时、四元八角七分、……,我们需用到分数1/2和小数4.87、……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生活再现

  观察章前图再讨论问题:

  1、在图中你发现你还不很熟悉的数字了吗?

  2、凭你的经验,你能解释这些陌生数字的意义吗?

  3、请体验陌生的数字的用处,再思考一下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见过这些陌生的数字。

  学生交流后举例,如:

  1、天气预报2005年3月某天北京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2、某机器零件的长度设计为100mm,加工图纸标注的尺寸为100±0.5,(mm),这里的±0.5代表什么意思?合格产品的长度范围是多少?

  (三)、引入概念

  这里出现了一种新数:

  -3 表示零下3摄氏度,

  -0.5 表示小于设计尺寸0.5mm

  而:3 表示零上3摄氏度,

  +0.5 表示大于设计尺寸0.5mm

  我们把以前学过的数大于零叫做正数。

  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 如+0.5、+3、+1/2……“+”号可以省略。

  我们把在以前学过的数(0除外)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如-3、-0.5、-2/3……

  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 “-”号读着“负”,如:“-5”读着“负5”;“+”号读着“正”,如:“+3”读着“正3”。“+”号可以省略。

  练习

  1.读下列各数,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负数:

  +7、-9、4/3、-4.5、998、

  解:+7、4/3、988是正数,-9、-4.5 是负数

  (四)、相反意义的量

  例: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

  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 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现在,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记作+5℃(读作正5℃)或5℃,把零下5℃记作-5℃(读作负5℃).这样,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筒明地表示出来了.

  (1)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要相反;二是它们都具有数量。如前进8m与前进5m,上升与下降不是相反意义的量;因为前者意义相同,后者缺少数量。

  (2)与一个量成相反意义的量不止一个,如与上升2m成相反意义的量就很多,如:下降1m,下降0.2m,……

  在同一问题中,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收入300元和支出200元,零上6℃和零下4℃,向东30米和向西50米等等,如果正数表示某种意义,那么负数表示它的相反的意义,反之亦然。

  对于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把哪一种意义规定为正,带有任意性,不过习惯上把向东、上升、盈利、运进、增加、收入等规定为正,把它们的相反量规定为负的。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高于海平面8848米,记作+8848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

  (五)、“0”的意义

  思考: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对吗?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

  例题:

  1、观察下图,试着说明它们的海拔高度。

  海平面的高度如何表示?

  2、解释图中的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它们以什么为基准?0℃

  总结:“0”的意义

  1.空罐中的金币数量;

  2.温度中的0℃;

  3.海平面的高度;

  4.标准水位;

  5.身高比较的基准;

  6.正数和负数的界点;

  等等……

  引入正负数后,0不再简简单单的只表示没有.

  它具有丰富的意义,是正负数的基准。

  (六)、课堂练习

  1、北京一月份的日平均气温大约是零下3℃,用负数表示这个温度

  答:-3℃

  2、在小学地理图册的世界地形图上,可以看到亚洲西部地中海旁有一个死海湖,图中标着-392,这表明死海的湖面与海平面相比的高度是怎样的?

  答:海下面以下392米

  3、在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6,0,0.04, 25,8,-3,6,-4,9651,-0,1.

  答:正数:0.04、25、8、6、9651、1

  负数:-16、-3、

  4、如果-50元表示支出50元,那么+200元表示什么?

  答:收入200元

  5、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米记作-0.2米,那么比正常水位温0.1米记作什?

  答:+0.1米

  6、如果自行车车条的长度比标准长度长2毫米记作+2毫米,那么比标准长度短3毫米记作么?

  答:-3毫米

  7、一物体可以左右移动,设向右为正,问:

  (1)向左移动12米应记作什么?(2)“记作8米”表明什么?

  答:(1)-12米

  (2)向右移动8米

  课后小结

  1、 负数的概念

  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

  2、 相反意义的量

  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要相反;二是它们都具有数量。

  3、“0”的意义

  引入正负数后,0不再简简单单的只表示没有.它具有丰富的意义,是正负数的基准。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理解有理数的含义,能够把给出的有理数分类、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

  数学思考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观点和能够正确地进行分类的能力.

  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会把所给的有理数进行正确的分类

  难点 掌握两种有理数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

  一、 问题情景

  复习所学知识,同时引出新的问题――有理数的分类。

  问题1: 有了负数以后,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忆所学过的数,同时举出相应的例子,一可以让学生复习旧的知识,二可以在所提问题中发现新的知识

  学生举例:1,2,-1,-3,0等。

  问题2: 在上述列举的数中,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根据数的特征进行分类,显然可以把小学学过的数(正数)分成一类――正数,把正数前面加负号(负数)的数分成一类――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也可以分成整数和分数,于是有下列分类:

  正整数,如:1、2、3... 零:0 负整数:-1,-2,-3... 

  教师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以及有理数的分类: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这里的分数特指是分母不为1的分数,整数有时可以认为是分 母是1的分数。

  二、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从而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问题3: 如何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设计:根据以上知识学生进行分类。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的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

  问题4: 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谈谈你的看法?

  (1) 0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

  (2) -5是整数吗?是负数吗?是有理数吗?

  (3) 自然数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

  〔解答〕(1)0是整数、不是正数但是有理数(2)-5是整数、负数、有理数

  (3)自然数是整数,不是所有的自然数是正数(比如0),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有理数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讨论,然后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个别同学在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三、知识应用,拓展创新

  我们已经能够对有理数进行合理的分类,共有两种分类方法,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两种分类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问题5:把下列各数填在表示相应集合的大括号中:

  学生活动设计:

  (1)把一些数看作一个整体,那么这个整体就叫这些数的集合。其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

  (2)特别要注意“零”是整数集合、非负数集合、有理数集合中的一个元素;“零”不仅表示“没有”而且具有非常确定的内容,如零时、零度;“零”是正负数的界限;“零”是偶数;“零”能被任何非零数整除;“零”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数码;在数的表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非负有理数包括正有理数和零,在数学里,“正”和“整”不能通用,是有区别的;正相对于负来说;整数是相对于分数而言的。

  问题6:如图,大圆覆盖的区域表示有理数的范围,中圆覆盖的区域表示整数的范围,小圆覆盖的区域表示正整数的范围。小圆和中圆把大圆覆盖的区域分割为无公共部分的A、B、C三个部分,

  那么

  (1)A、B、C分别表示什么区域?

  (2)请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区域内:

  课后小结

  1. 本节内容:有理数以及分类。

  2. 重点内容: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能够对所给的数进行分类。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3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角》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的第三节,是学完直线、射线、线段知识的延续,又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

  将为后面学习角的比较与运算建立基础,同时又对今后的几何学习有重要的意义。作用:1、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探究、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的创新学习、主动学习打下基础。2、能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感知知识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思想。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收到老师的表扬,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通过直观演示,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它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通过学生动手画图,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角的定义及有关概念,从运 初中数学微课角教学设计 动的观点理解平角、周角;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 初中数学微课角教学设计 角的数学活动过程,感受图形 初中数学微课角教学设计 世界的丰富多彩,增强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重点

  角的概念;

  难点

  从运动的观点理解角的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你能在图中找到熟悉的平面图形吗?

  2、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图形吗?

  3、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新课教学

  1、角的概念的学习:

  (1)观察图思考: 初中数学微课角教学设计 角是什么?得出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可对照图形讲解)

  (2)你 初中数学微课角教学设计 会画角吗?请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

  (3)一组练习,说出角的顶点 角的边

  (4) 初中数学微课角教学设计 由钟表的分针转动得到角,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图形吗?学生举例从而引出角的另一个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也叫做角。其中起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叫做角的终边

  (5)通过课件动画演示直观旋转理解角的第二种定义以及直角、平角、周角

  初中数学微课角教学设计三、一组练习 判断:

  (1)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

  (2)平角是一条直线 ( )

  (3)一条射线是一个周角。 ( )

  (4 )把一个角放到一个放大10倍的放大

  镜下观看,角的度数也扩大10倍。 ( )

  (5)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 ( )

  三、小结

  学生总结角的两种定义,教师点评,加深印象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获益

  四、布置作业:练习册4、3、1角>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规律。

  2、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3、使学生有科学实验态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这一规律的过程,并归纳总结出规律。

  教学难点:

  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各一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猜谜语:

  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

  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

  (打一图形名称)三角形(板书)

  2、猜三角形

  师:老师这有3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一部分被长方形给遮住了,你知道这是什么三角形吗?

  师:提问第3个图形时问:被遮住的两个角是什么角?

  会是两个直角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开始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进行思索。)

  3、引出课题。

  师:看来三角形里角一定藏有一些奥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三角形角的知识“三角形内角和”。(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

  (1)什么是三角形内角

  三角形里面的三个角都是三角形的内角。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每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分别标上∠1、∠2、∠3。

  (2)三角形内角和

  师:内角和指的是什么?

  生: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的和,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2、猜一猜。

  师: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你能肯定吗?

  预设1师:大家意见不统一,我们得想个办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3操作验证:小组合作。

  选1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选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老师首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研究材料,如三种类型的三角形若干个(小组之间的三角形大小都不相同),剪刀,量角器,白纸,直尺等,以及充裕的时间,保证学生能真正地试验,操作和探索,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画一画等方式去探究问题。)

  4学生汇报。

  (1)教师:汇报的测量结果,有的是180°,有的不是18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师:有没有别的方法验证。

  (2)剪拼

  a、学生上台演示。

  B、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用他的方法验证其它三角形。

  C、展示学生作品。

  D、师展示。

  (3)折拼

  师:有没有别的验证方法?

  师:我在电脑里收索到折的方法,请同学们看一看他是怎么折的(课件演示)。

  (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途径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断让每个学生自己参与,而且注重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像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

  (4)数学文化

  师:除了我们这节课大家想到的方法,还有很多方法也能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到初中我们还要更严密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早在300多年前就有一个科学家,他在12岁时就验证了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帕斯卡(BlaisePascal,1623~1662)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近代概率论的奠基者。早在300多年前这位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就已经发现了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而他当时才12岁。

  5、巩固知识。

  (1)师:你对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还有疑问吗?现在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2)解决课前问题,为什么画不出1个含有2个直角的三角形?

  1个三角形中有没有2个钝角?

  (3)师:我们对三角形的认识已经非常清晰,

  出示2个三角形,生分别说出内角和。

  把两个小三角形拼在一起,问: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教师:为什么不是360°?

  三、解决相关问题

  师:接下来,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我们来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吧!

  1、看图,求未知角的度数

  2、书上88页10题。

  教师:刚才,我们利用了三角形的什么?

  3、教师:如果一个都不知道,或只知道1个角,你能知道三角形各角的度数吗?

  求出下面三角形各角的度数。

  (1)我三边相等。

  (2)我是等腰三角形,我的顶角是96°。

  (3)我有一个锐角是40°。

  4、判断。

  5、求4边形、5边形内角和。

  下课的时间就要到了,我们来一个挑战题。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如果要求10边形的内角和,你会求吗?你有什么发现?

  (我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去求解多边形的内角和,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2+∠3=180°

  度量

  剪拼

  折拼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单项式;

  3、会指出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的概念,知道他们与代数式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在具体情境中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教学重点:

  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

  电脑, Powerpoint幻灯片, 实物展示台

  教材分析:

  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一般要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在从抽象到具体,不断往复,逐步提高的过程。本节中,整式的概念、单项式的概念和次数,既是由数到式的抽象与升华,又是以后学习同类项,整式加减,乘除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分式运算、一次方程和函数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另外,通过以往学习的经验,学生对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单项式的系数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有条理地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设计

  设问题情景

  活动1:(出示幻灯片)

  请根据下列情境书 写代数式:

  1、一辆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了c千米,则这辆汽车的行驶时间为______小时。

  2、长方形的长为m,宽为n,则两个这样的长方形的面积是______。 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思考,然后回答。

  学生回答: 或 都正确,教师充分给予肯定。

  学生解答,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感受代数式的实际背景。同时启迪学生实际生活离不开数学。

  3、电冰箱包装箱的形状是长方体,如果包装箱的底面形状是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包装箱的高为h米,那么它的体积是______米3。

  4、x的立方的相反数是______。

  引入新课

  我们看, 是 和 的积, 时2、m、n的积, 是a2与b的积, 是 与x3的积,他们都是数字与字母的积, 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教师给出单项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学习单项式的定义。

  通过讨论,让学生体验获得数学知识的感受。

  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 是单项式吗? 是单项式吗?

  请同学们分析x-y,x+y是单项式吗? 师生讨论,因为 可以看作 ,是 和 的积,所以是单项式,但是 是s与t的商,所以不是单项式。

  总结:单项式的分母不允许出现字母。

  师生讨论,他们是和、差不是积,所以不是单项式。

  总结:单项式中只能由乘法运算,不能有其他运算。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做一做

  例1 下列各代数式是不是单项式?

  ⑴ ; ⑵ ;

  ⑶ ;  ⑷ 。

  解:(略) 学生讨论给出答案,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深化对单项式定义的理解。

  探究活动一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比如,2mn中2是数字因数,所以,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是2。

  请指出下列各式的系数:

  教师举例。

  学生解答,教师点评。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学习单项式的系数的定义。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语言叙述能力。通过实例,认识系数。加深对系数的理解。同时增强符号感。

  “1”省略不写。

  是数不是字母。

  分数系数可以变形。

  探究活动二

  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次数的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 总结,学生复述。

  学习单项式的次数的定义。

  比如 中a的次数是2,b的次数是1,所以, 的次数是3。 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通过实例,认识次数。

  请同学们说出下列单项式的次数: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加深对次数的认识。

  a的次数是0 吗? 学生 讨论,教师点评。 当指数为1时省略,不是没有。

  做一做

  例2 请指出下列各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⑴ ;⑵ 。 学生解答,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在此,应重点关注符号。 加深对系数、次数的理解。

  回顾与反思

  活动4

  1、什么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有哪些特殊的变化方式?

  3、没写指数的字母的指数是多少?

  学生总结,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整理单项式的有关概念。

  巩固

  1、 请同学们做课后练习(P173)第1、2题。

  2、 作业:(p173) 第1、2题。

  3、 复习巩固本节知识,并预习下一节。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 巩固练习。

  课堂反馈

  课堂检查:(小测试试卷)

  综合考查,学以致用。 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6、 1、 1 整 式

  1、单项式的概念:

  注意:(1)单项式的分母不允许出现字母。

  (2)单项式中只能有乘法运算,不能有其他运算、

  2、单项式的系数和系数:

  注意:(1)符号不能丢;

  (2) 系数和次数是1时省略不写。

  教学反思:本节从一组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出发,通过列代数式,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单项式概念的学习作好了铺垫,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学生 经历在具体情境中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了符号感。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重培养了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在系数和指数的强化训练方面还有待加强。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简易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整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整式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概念,是今后学习分式、二次根式、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经历由数到式的过程,体现由特殊(具体)到一般(抽象)的数学思想,对发展符号意识有非常意义。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表示。由于字母表示数,因而字母可以和数一样参与运算,这正是理解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的核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需结合具体的情境,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寻找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依据数量关系用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主要学习的是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学生习惯用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由“数”到“式”的过程,是一个抽象的过程。虽然小学学过用字母表示数,但是七年级学生符号意识薄弱,分析问题能力有待提高。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对于如何分析问题、寻找相关数量、确定数量之间的关系、用数学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学生会感到困难。再者我校学生基本素质不高,应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留有充分时间思考,讨论。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发展符号意识。

  四、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的关系,并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感受其中“抽象”的数学思想。

  五、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展示青藏铁路的一张图片,感受那里寒冷的天气引出青藏铁路冻土地段的行程问题

  师:同学们有谁去过西藏吗?你听说过青藏铁路吗?青藏铁路是世界上线路最长、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自豪感。引出课题。

  (二)初步感受

  问题: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 km/h、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根据已知数据求出列车行驶的路程.

  (1)2 h行驶多少千米?3 h呢?t h呢? 8 h呢?

  (2)如果用v表示速度,列车 t h 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你还能举出用字母表示数或数量关系的例子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回答后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字母可以表示数用来表示数

  注意:(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将乘号写作“· ”或省略不写; (2)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在前;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范例感受字母可以表示数,字母可以参与运算,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我们以前还学习过哪些这样的字母表示的运算律。使学生加深对公式和运算律的理解并通过对比使学生充分感受字母表示数的优点。

  (三)重难点突破

  问题:怎样分析数量关系,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呢?

  例一

  (1)苹果原价是每千克p元,按8折优惠出售,用式子表示现价;

  (2)某产品前年的产量是n件,去年的产量是前年产量的m倍,用式子表示去年的产量;

  (3)一个长方体包装盒的长和宽都是a cm,高是h cm,用式子表示它的体积;

  (4)用式子表示数n的相反数.

  解:(1)现价是每千克0.8p元;

  (2)去年的产量是mn件;

  (3)包装盒的体积是:a·a·h cm3 即a2h cm3

  (4)数n的相反数是-n

  师生活动:学生先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学生代表板演展示,再有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熟悉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字母可以像数一样参与运算,为形成单项式的概念做铺垫。

  例二

  (1)一条河的水流速度是2.5 km/h,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 v km/h,用式子表示船在这条河中顺水行驶和逆水行驶时的速度;

  (2)买一个篮球需要x元,买一个排球需要y元,买一个足球需要 z 元,用式子表示买 3个篮球、5个排球、2个足球共需要的钱数;

  (3)如左下图(图中长度单位:cm),用式子表示三角尺的面积;

  (4)右下图是一所住宅的建筑平面图(图中长度单位:m),用式子表示这所住宅的建筑面积。

  解:(1)顺水行驶和逆水行驶的速度分别是(v+2.5)km/h,

  (v-2.5)km/h;

  (2)买3个篮球、5个排球、2个足球共需要(3x+5y+2z)元;

  (3)三角尺的面积(单位:cm2)为(1/2 ab-∏r2)cm2

  (4)这所住宅的建筑面积(单位:m2)为(x2+2x+18)元.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下各个击破。

  师生共同归纳:字母可以和数一样进行运算

  注意:(3)带单位时,适当加括号.

  (4)除法写成分数的形式。

  设计意图:

  进一步熟悉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字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字母可以象数一样进行运算,为形成多项式的概念进行铺垫。

  例三

  观察下列各式:x ,2x2,3x3,4x4,… ,

  按此规律,第n个式子是    。

  师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规律,并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一般结论。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含有字母的数学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简洁性、必要性和一般性。

  (四)巩固提升

  问题:你能给以上这些式子赋予新的含义吗?

  师生活动:教师举例说明比如:如果p表示我们班的人数,我们班80%的同学喜欢上数学课,那么0.8p 就可以表示我们班喜欢数学课的人数。学生思考、交流后发言

  (五)练习检测

  (1)5箱苹果重m kg,每箱重   kg ;

  (2)一个数比a的 倍小5,则这个数为     ;

  (3)全校学生总数是x,其中女生占总数52%,则女生人数是     ,男生人数是   ;

  (4)某校前年购买计算机 x 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则学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        台;

  (5)某班有a名学生,现把一批图书分给全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4本,还缺25本,则这批图书共    本;

  (6)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为a,个位上的数字b,则这个两位数为     .

  师生活动: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评价总结注意(5)带分数化假分数

  设计意图:进一步提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能力。

  (六)小结作业

  小结(1)本节课学了哪些主要内容?

  (2)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7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常见的几何体及其特点

  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且各面都是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棱柱:上下两个面称为棱柱的底面,其它各面称为侧面,长方体是四棱柱。

  棱锥: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曲面),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圆。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连成。

  圆锥:有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曲面)。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底面是圆。

  球:由一个面(曲面)围成的几何体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6、截一个正方体:

  (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注意:①、正方体只有六个面,所以截面最多有六条边,即截面边数最多的图形是六边形.

  ②、长方体、棱柱的截面与正方体的截面有相似之处.

  (2)用平面截圆柱体,可能出现以下的几种情况.

  (3)用平面去截一个圆锥,能截出圆和三角形两种截面(还有其他截面,初中不予研究)

  (4)用平面去截球体,只能出现一种形状的截面--圆.

  (5)需要记住的要点:

  几何体 截面形状

  正方体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

  圆 柱 圆、长方形、(正方形)、……

  圆 锥 圆、三角形、……

  球 圆

  7、三视图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① ②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注意:因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可以化为分数,所以把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看作分数.

  2、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注意:①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单独的一个数不能说是相反数。

  4、绝对值:

  (1)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0和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

  也可表示为: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2)绝对值的有关性质

  ①对任意有理数a,都有|a|≥0;

  ②若|a|=0,则a=0;

  ③若|a|=|b|,则a=b或a=-b;

  ④若|a|=b(b>0),则a=±b;

  ⑤若|a|+|b|=0,则a=0且b=0;

  ⑥对任意有理数a,都有|a|=|-a|.

  5、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大数-小数>0,即右边的数-左边的数>0);

  正数都大于 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

  6、倒数:

  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倒数还可以说成是:1除以一个数(除数不等于0)的商叫做这个数的倒数,如a≠0,a的倒数为 .

  7、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一些巧算方法:a、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b、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c、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d、几个数相加能得到整数,可以先相加。

  8、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步骤:

  ①写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在一个算式中,若有减法,应由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转化为加法,然后再省略加号和括号;

  ②可以利用加法则,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计算。

  9、有理数乘法法则: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如果两个数互为倒数,则它们的乘积为1。(如:-2与 、 …等)

  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在有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有理数乘法运算步骤:①先确定积的符号;②求出各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10、有理数除法法则:

  ①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②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0不可作为除数,否则无意义。

  11、乘方的概念

  (1)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即

  在 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叫做幂.

  (2)a2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2≥0;若a2+|b|=0 a=0,b=0;

  (3)据规律 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

  注意:①一个数可以看作是本身的一次方,如5=51;②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要先用括号将底数括上,再在右上角写指数。

  (4)乘方的运算性质:

  ①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②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③任何数的偶数次幂都是非负数;

  ④(除0以外任何数的0次方都得1) 1的任何次幂都得1,0的任何次幂(除0次)都得0;

  ⑤-1的偶次幂得1;-1的奇次幂得-1;

  ⑥在运算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幂的符号,然后再计算幂的绝对值。

  12、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第三章整式的加减

  1、代数式

  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规定: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注意: ①代数式中除了含有数、字母和运算符号外,还可以有括号;

  ②代数式中不含有“=、>、<、≠”等符号。等式和不等式都不是代数式,但等号和不等号两边的式子一般都是代数式;

  ③代数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数必须要使这个代数式有意义,是实际问题的要符合实际问题的意义。

  代数式的书写格式:

  ①代数式中出现乘号,通常省略不写,如vt;

  ②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应写在字母前面,如4a;

  ③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与字母相乘,如 应写作 ;

  ④数字与数字相乘,一般仍用“×”号,即“×”号不省略;

  ⑤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按照分数的写法来写,如4÷(a-4)应写作 ;注意:分数线具有“÷”号和括号的双重作用。

  ⑥在表示和(或)差的代差的代数式后有单位名称的,则必须把代数式括起来,再将单位名称写在式子的后面,如 平方米

  2、单项式

  由数与字母或字母与字母相乘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单项式。

  (1)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2)如果只是一个数字,系数是本身

  (3)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非零数的次数是零。

  3、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一般说几次几项式。

  4、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整式是代数式的一部分,在代数式中可以包含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但在整式中除数不能含有字母。

  5、同类项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注意:①两个相同: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等.②两个无关:与系数无关;与字母顺序无关.

  3、合并同类项

  把几个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法则:

  (1)找同类项

  (2)合并①各同类项的系数相加作为新的系数,②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3)不同种的同类项间,用“+”号连接

  (4)没有同类项的项,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照抄

  4、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2)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5、整式的运算:

  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6、代数式求值------------用数值代替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进行计算

  化简,求值------------①先化为最简的代数式;②再用数值代替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进行计算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

  1、线段:绷紧的琴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的看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3、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4、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

  在几何里,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图形。

  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直线上两个点的大写字母表示。

  一条射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端点字母写在前面)。

  一条线段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它的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5、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6、直线的性质

  (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4)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

  (5)两条不同的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7、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补充类比:①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垂线段的长;②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线间垂线段的长)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相等的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8、角: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边。

  或: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9、平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10、角的表示

  角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四种:

  ①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2,∠3等。

  ②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如∠α,∠β,∠γ,∠θ等。

  ③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角,如∠B,∠C等。

  ④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一个角,如∠BAD,∠BAE,∠CAE等。

  注意: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角时,一定要把顶点字母写在中间,边上的字母写在两侧。

  11、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有如下规定: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单位是度,用“°”表示,1度记作“1°”,n度记作“n°”。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

  把1’ 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1’=60”

  直角三角板(45,45,90),(30,60,90)可画出的角除以上角,还有15,75,105,120,135,150这些角都是15的倍数。

  12、角的性质

  (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构成角的两条射线的幅度大小有关。

  (2)角的大小可以度量,可以比较

  (3)角可以参与运算。

  时针问题:

  时针每小时300,每分钟0.50;分针每分钟60;时针与分针每分钟差5.50.

  时针与分针夹角=分×5.50-时×300 (分针靠近12点)

  时针与分针夹角=时×300-分×5.50(时针靠近12点)

  若结果大于1800,另一角度用3600减这个角度。

  经过多少时间重合、垂直、在一条线上,用求出的重合、垂直、在一条线上的时间减去现在的时间。追及问题还可用追及度数/5.5。

  13、角的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14、多边形

  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

  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0,正多边形(每条边都相等,每个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0 / n

  过n边形一个顶点有(n-3)条对角线,n边形共(n-3)×n / 2条对角线.

  15、圆、弧、扇形

  圆:平面上一条线段绕着固定的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称为圆心

  弧: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6、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步骤:

  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解的正确性,作出回答

  7、找等量的方法:

  (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等量关系式。

  (2)画图分析法: ………… 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常用公式也可作为等量关系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 距离=速度×时间  ;

  (2)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效×工时  ;

  (3)比率问题: 部分=全体×比率   ;

  (4)顺逆流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商品价格问题: 售价=定价×折× ,售价=进价×(1+提高率),      利润=售价-成本,利润=利润率×成本;

  (6)本息和=本金+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7)原量×(1+增长率)=现量; 原量×(1-下降率)=现量  (只有1次增减)

  (8)周长、面积、体积问题:

  C圆=2πR,S圆=πR2,C长方形=2(a+b),S长方形=ab, C正方形=4a, S正方形=a2,S环形=π(R2-r2),V长方体=abc ,V正方体=a3,V圆柱=πR2h ,V圆锥= πR2h.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普查和抽样调查

  (1)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确定任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等过程。

  我们经常通过调查、试验等方式获得数据信息。项目很大时,还可以通过查阅报纸、相关文献或上网的方式。

  (2)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3)①总体的个数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②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③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

  人们往往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时,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含有个体的数目。

  (4)随机调查,就是按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调查,即总体中每个个体被选中的可能性都相等。随机调查不是调查方法。

  (5)抽样调查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缺点是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随机性,真实性)。

  2、扇形统计图及其画法:

  (1)扇形统计图:利用圆与扇形来表示总体与部分的关系,即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2)画法:

  ①计算不同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各项数量 / 总数 ×100%。(在扇形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的比圆心角度数 / 3600 ×100%)。

  ②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的度数。圆心角度数=3600×百分比

  ③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

  3、频数分布直方图

  (1)频数分布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的频数。

  如果样本中数据较多,数据的差也比较大时,频数分布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

  (2)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步骤:

  ①找出所有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算出它们的差(极差)。

  ②决定组距和组数(组数:把全体样本分成的组的个数称为组数,当数据在50~100之间时,分组的数量在5-12之间较为适宜; 组距: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个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距离〈注意分点归属问题〉。)

  ③确定分点

  ④列出频数分布表.

  ⑤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3)条形图和直方图的区别

  ①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高度表示频数的大小,而直方图实际上是用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数,当长方形的宽相等的时候,把组距看成“1”,用矩形的的高表示频数;

  ②条形图中,横轴上的数据是孤立的,是一个具体的数据,而直方图中,横轴上的数据是连续的,是一个范围;

  ③条形图中,各长方形之间有空隙,而直方图中,各长方形是靠在一起的,中间无空隙。

  4、各种统计图的优缺点

  ①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②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③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为了较直观比较直观地表达两个统计量的变化速度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纵、横坐标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一定要一致。

  为了较直观地反映几个统计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应注意纵轴从0开始。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8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

  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举例说明:3、2、0.5、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3、-2、-0.5、-等是负数。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图片(又见教材P5图1.1-2-3)让学生观察地形图上的标注和记录支出、存入信息的1313本地某银行的存折,说出你知道的信息。

  巩固提高:练习:课本P5练习

  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课后作业:课本P7习题1.1的第1、2、4、5题。

  活动与探究: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的平均分为85分,把高于平均分的高出部分记为正数。

  (1)美美得95分,应记为多少?

  (2)多多被记作一12分,他实际得分是多少?

  课后反思: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9

  《角》是新教材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认识直角会用三角尺等正确地判断直角。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角》的数学课件,欢迎借鉴!

  一、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的图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以前学过的基础上进行新授的,并且本单元要学的图形都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这些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教学时,应注重把握好旧知向新知的引渡,使学生能自然而然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知道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出示动物百米赛跑图)你知道跑道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生:线段。

  师:你会画线段吗?(指名板演)用什么画的?为什么要用直尺画呀?

  (此过程自然而然导入线段的特征,从而为后面要学的射线、直线作好准备)

  师:线段是直的,这是线段的什么呀?你还知道线段的哪些特征。

  生:有两个端点,无限长(可以量出长度)

  师:如果将线段的一端延长(或两端都延长)那会变成什么图形呢?

  (二)、认识射线、直线。

  1、 自学课本第109页

  2、 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并从现实生活中举事例。

  师:它们各叫什么名字呀?它们又与线段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呢?

  学生回答。

  师:你能应用这个知识解释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射线吗?看谁说的多。

  生:手电筒的光线。

  生:探照灯射出的线……

  五、教学结束:

  让学生能把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和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应用数学知识了解社会,并使学生知道数学来自社会,也能用于社会。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量角的单位和学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其中读角的度数是一个难点,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教学中的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知识盲点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

  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动口“做数学”的机会,从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问题意识。认识量角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在量角器上你发现了什么?新鲜的事物总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的观察是认真的,仔细的,汇报发现也很积极,我给予肯定和表扬,然后引导归纳小结。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自主探究,从中体验了探索的乐趣。紧接着我提出问题:怎样用量角器去量一个角呢?激发学生往下学习的欲望。

  学生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时为什么量角器中间那个点对准角的顶点,零刻度线对准角的一边,另一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和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对读角的刻度时很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看外刻度线上的数或内刻度线上的数,尽管有的同学会量,也不知所措,说不出理由,因为学生的理解抽象思维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去寻找量角的方法,中心对准角的顶点,就意味着量角器上有角的顶点,零线对准角的一条边,另一条边旋转到量角器的另一条刻度线上,说明你要量的角就是量角器上形成的这个角。教学时发现学生比较容易认错刻度,因为每条长刻度线上都有两个数,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有什么好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之后请学生发言。有的说:“与量角器的零刻度线重合的这条边对着的 0 是在内圈的,另一条边就看内圈的数字,如果对着的 0 是在外圈的,另一条边就看外圈的数字。”还有的说:“我先判断画的角如果是锐角就认刻度线上的小数,如果是钝角就认刻度线上的大数。在这个时机引导总结出量角的方法:“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一边认刻度,内外分清楚。”还真不能小看学生的力量,他们总结的方法很适合大家用。这样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得出的结论,比教师一一讲授要好。

  此外,我的教学收获是:在上课时,我们会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朝自己设定的方向发展。但是通过观察我发现,其实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体验,在教学时要关注这些,选取合理的因素加以利用。给学生提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空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取得不同的进步。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的引入,认识到负数的产生是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按要求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养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数、负数有意义,有理数的意义,能正确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对负数的理解以及正确地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教学工具

  PPT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新课学习

  1、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 “运进”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

  存折上,银行是怎么区分存款和取款的?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教师小结:同学们成了发明家.甲同学说,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比如,红色5℃表示零下5℃,黑色5℃表示零上5℃;乙同学说,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经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古时叫做“正算黑,负算赤”.如今这种方法在记账的时候还使用.所谓“赤字”,就是这样来的。

  现在,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记作+5℃(读作正5℃)或5℃,把零下5℃记作-5℃(读作负5℃)。这样,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简明地表示出来了。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高于海平面8848米,记作+8848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

  教师讲解:一对意义相反的量,一个用正数表示,另一个用负数表示。

  强调,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并指出,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把正数和零称为非负数

  故事:虚伪的零下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大量存在着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入负数完全是实际的需要。

  历史上,负数曾经到非议,直到16世纪,欧洲大多数的数学家都还不承认负数,他们觉得“0就是什么也没有”,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比“什么也没有”还小呢?德国数学家史蒂芬说:“负数是虚伪的零下”,仅是些记号而已。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则认为,从0减去4是胡说八道。

  最早发现负数的是我们中国人,我国的“孟子”一书中就有“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其中“加少”就是减少,即加上了负数的意思。秦汉时的古代算经“九章算术”的方程里明确提出:以卖为正,则买为负;余钱为正,亏钱为负。三国时魏国人刘徽在“九章算术”的注解中,则更进一步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他明确提出,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负数概念的产生,是世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的发现,也是我国人民对数学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贡献,我们应该引以自豪!另外,印度数学家在公元625年(比我国迟几百年),婆罗摩捷多已经提出了负数的概念。他用“财产”表示正数,用“欠债表示负数,并用它们解释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

  0只表示没有吗?

  1.空罐中的金币数量;

  2.温度中的0℃;

  3.海平面的高度;

  4.标准水位;

  5.身高比较的基准;

  6.正数和负数的界点;

  ……0只是一个基准,它具有丰富的意义,不是简简单单的只表示没有.

  2、给出新的整数、分数概念

  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把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3、给出有理数概念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有理数的分类

  为了便于研究某些问题,常常需要将有理数进行分类,需要不同,分类的方法也常常不同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可将有理数分成两类:整数和分数。有理数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课后小结

  教师小结:按有理数的符号分为三类: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在有理数范围内,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向学生强调:分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必须对讨论对象不重不漏地分类。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11

  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了学生熟悉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的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把所有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数与形结合为一体,揭示了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1)数轴能反映出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数轴能反映数的性质.

  (3)数轴能解释数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近似数.

  (4)数轴可使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形象化.

  3.对于相反数的概念,?从“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补充“零的相反数是零”作为相反数意义的一部分.

  4.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是难点.

  根据有理数的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以归纳出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如下性质:

  (1)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最小的绝对值是零.

  (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

  (4)任何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a│≥a,│a│≥-a.

  (5)若│a│=│b│,则a=b,或a=-b或a=b=0.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解.

  (3)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4)会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经过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鼓励学生探索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完善规范语言.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难点:准确理解负数、绝对值等概念.

  3.关键: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和绝对值的意义.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通用11篇)】相关文章:

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12-29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2-19

七年级上册散步课件12-08

七年级上册复习课件11-27

科学七年级上册课件10-08

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12-02

七年级上册《童趣》课件09-10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课件(通用5篇)01-15

七年级上册语文的课件01-09

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