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导学案设计

时间:2021-08-13 13:31:28 五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导学案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导学案

  【导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导学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前预习】

  1. 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从课题入手,试着概括“小苗与大树”谈话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3. 根据下列解释写出文中出现的相应的词语。

  ①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贯通)

  ②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滚瓜烂熟)

  ③文中指《水浒传》里所描写的`起义后聚集到梁山上的各位英雄。

  (绿林好汉)

  ④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偏科)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

  【预习反馈】

  1. 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2.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学法指导: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

  【课堂探究】

  1. 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提示: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写出自己的感悟。)

  预设:

  ①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课程。“闲书”与“正课”的区分源自教师与家长的界定。这句话是季老在与苗苗交流读课外读物时,现身说法,举了自己童年的例子。季老对童年时阅读印象深刻,说得生动形象,听来如临其境。

  ②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③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季老在与苗苗交流中提出古诗文积累的建议,并用“起码”“最起码”提出了量化的要求。这与我们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古诗文背诵不谋而合。这里面既有季老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当堂检测】

  一、给黑体字注音

  《水浒传(zhuàn)》 绿(lù)林好汉

  “一百单八将(jiàng) 《济公传(zhuàn)》

  二、苗苗访问季羡林爷爷,获得了很多关于读书的启示。请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后面打对号。

  看闲书会挨打,以后不能再看了。()

  要把文章写好,应该多看课外书。()

  21世纪的青年必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

  古文也很重要,从小就要进行适当的积累。()

  三、对话的时候往往用上不同的语气词。下面有一组语气词,请按大多数人的语言习惯,给下面句子填上语气词。

  嗯 呢 吧 呀 哟

  ①多么美丽的花园( )!

  ②( ),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进来了。

  ③( ),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得通顺呢?

  ④热爱书( )——这是知识的源泉!

  ⑤我不能玩得太久,我还要回家做作业(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导学案设计】相关文章: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05-03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07-01

人教版《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03-01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人教版教学设计03-0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设计03-16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02-26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11-05

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有感05-21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说课稿范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