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琥珀》语文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23 12:41:1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琥珀》语文课教学设计(通用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琥珀》语文课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琥珀》语文课教学设计(通用7篇)

  《琥珀》语文课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等词语。

  2、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继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所授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学生的年龄大多为10—13岁,此年龄段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其在教师营造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选择有利于改变单一、枯燥、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方面。要想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特点组合教学,扬长避短,互为补充。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讲解、板书和直观教具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现代教育媒体与之结合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例如电视录像在表现活动的画面有独特的优势,但它呈显时间太短,学生的认知过程难以展开,但如果将它与投影教学或挂图教学相结合,则既能表现活动的画面,又能表现静止放大的图像,教学效果必然会更好。教师要不断增强意识,努力深入研究媒体的不同功能和特点,不断提高使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能力,这样才能发挥媒体优势,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2、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学生自学生字。

  (2)汇报自学情况。

  你可以介绍自己记生字的方法,也可以提醒同学们注意某个生字的读音或字形。

  (3)同桌互相读,并互相纠正。

  (4)全班齐读。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然后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集体交流。(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叙述琥珀的发现→描写了琥珀的形态)

  三、学习琥珀样子部分。

  1、图文对照,认识琥珀的样子。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3)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

  2、感情齐读。

  3、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呈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部分。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一块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琥珀,同学们提的问题还有一个没有解决: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出示)

  二、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一)快速阅读课文,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

  (二)了解形成松脂球所需要的条件。

  1、描写松脂球形成的过程是哪些自然段?(2-10)

  2、认真阅读这部分内容,分析一下

  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3、学生汇报、交流。

  (1)夏天,阳光强烈。

  (2)老松树

  (3)苍蝇、蜘蛛巧遇松脂

  (4)松脂继续滴下来

  4、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5、学生独立赏析课文。

  ①“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写出了小苍蝇的快乐劲儿)

  ②“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小心翼翼)

  ③“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事情发生得巧极了)

  ④“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语句幽默,让人感觉两只小动物很可怜;同时也写出了老松树的不忍心但又无可奈何。)

  (三)了解松脂球变为化石所需要的条件。

  讲得真好。看来,大家对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又需要哪些条件。

  1、谁还记得古生物变成化石这一知识我们曾经在哪一课学到过?《黄河象》你还记得必需几个条件吗?

  2、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这几个条件,如果是,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3、这说明任何古生物变成化石所需的条件基本相同。这部分讲化石的形成,为什么又提到了苍蝇、蜘蛛?(如果说不出)师出示有关句子。(请你读有关的句子。)“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四)软件展示琥珀形成的过程。

  三、了解想象的依据。

  1、引导学生阅读13-18自然段,讨论想象的依据。

  2、师小结。

  四、了解课文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1、(出示)动脑筋:《黄河象》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是:先讲_________,再讲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

  《琥珀》这篇课文,作者是先讲_________,再讲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

  五、当解说员。

  这一个罕见的琥珀现在就放在博物馆里,老师昨天上网,看到一则招聘广告,我想:假如我们班有同学被招聘上了,那该有多棒啊!同学们想试试吗?

  1、(出示)招聘广告:

  北京自然博物馆招聘优秀解说员,应聘内容:以“琥珀”为题材,运用优美语言,按一定顺序向参观者解说琥珀。

  学生练习。

  汇报。

  2、假如你是馆长,你会招聘谁?

  六、拓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和同学交流.

  七、板书设计

  琥珀

  松脂球

  时间形成发现价值

  八、练习设计

  1、动脑筋:《黄河象》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是:先讲_________,再讲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

  《琥珀》这篇课文,作者是先讲_________,再讲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

  2、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和同学交流

  《琥珀》语文课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这样想象的依据。

  2、感受课文细腻传神的语言、大胆合理的想象和逼真的故事情节。

  3、能用自己的语言条理清楚的介绍琥珀的样子及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这样想象的依据。

  难点:体会文章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

  师:琥珀图片和幻灯片

  生:搜集有关化石和琥珀化石的资料。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资料,谁来谈谈对化石和琥珀的了解?

  2、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黄河象》吗?在北京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骼,那是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块珍奇的化石——琥珀,(出示)跟随作者一起去推测关于它的故事

  3、看到这美丽的琥珀,你有什么感受?最想了解点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问得好!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1、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的默读课文,相信你一定有不少收获!

  (我知道了…)

  你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

  你真会读书!说得真好!

  2、所有这些都是作者亲眼看到的吗?

  课文中有一个词“推测”(板书),推测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情况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能说“猜测”吗?

  为什么?

  哦,推测是有根据的,而猜测只是猜的。

  3、嗯,说得真好!看来,用词准确是多么重要呀!那作者是根据什么推测了这个故事呢?(作者看到了琥珀,根据它的样子推测的。)

  什么样?你能读读相关的句子吗?(出示)

  三、深入理解、重点感悟

  是的`,作者就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了它的形成过程和发现过程。我们先来看它的形成过程。

  (一)1、大家自己读2——14自然段,画出你感觉写得好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读,师巡视指导)

  生交流读句子

  为什么觉得好?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师适时板书)

  它好在哪里?

  预设:

  2、重点理解: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面。

  ①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

  你从哪几个词能感受到?

  ②大家来读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哪个更好一些?(出示)

  1、蜘蛛扑过去,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包在里面。

  2、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面。

  ③好在哪里?

  ④让我们再来读这个句子,注意这几个词——

  ⑤(出示图)让我们再来目睹这惊心动魄的一幕,看到这,你想到了我们中国的哪个成语?

  真是无巧不成书呀!(板书:巧)

  3、交流到这儿,我们归结一下:琥珀的形成过程,要经过几个阶段?需要哪些条件?小组内交流讨论!

  生说——师完成板书

  (二)发现过程

  就这样,这块琥珀化石一直沉睡在海沙下面,过了很久很久,终于有一天他被发现了。大家和我读渔民和儿子对话,你们是小男孩,我是渔民。

  1、咦?作者为什么推测是渔民的儿子发现了琥珀?

  看来,作者的推测是有道理的。

  2、渔夫说这块琥珀很少见,原因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1、(出示)从我们这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这就是它的科学价值。

  2、大家看,(出示)作者通过这块琥珀的样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推测了发生在远古时代的故事。你想试试你的推测能力吗?

  在我国甘肃永靖县首次发现了120多个恐龙脚印化石。(出示)

  《琥珀》语文课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琥珀》这一课,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质疑。

  1、想一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

  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图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老师板书“推测”后,追问:“推测”是什么意思?在学生答出推测就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后,老师继续追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会说到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老师随即转入第二个教学步骤。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抓主要内容说说。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

  (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

  (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2)随后讲解:当贪婪的蜘蛛扑向快乐的苍蝇的那一瞬间,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不早不晚,不偏不斜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了里头,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呀!

  (3)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

  4、默读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四)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1、一对敌对的小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2、默读第三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五)总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它形成必备的条件,同学们根据板书,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是:由松脂形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琥珀。这个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天气热,松树老,松脂正好包住蜘蛛和苍蝇这两个小虫,形成松脂球;地壳变动,松脂球长时间埋在海底。

  (六)了解琥珀发现的过程

  1、让学生默读15—19自然段,思考:这块琥珀是怎样发现的?

  2、渔民为什么说这块琥珀很少见?

  (七)了解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最后一个自然段主要点明了什么问题?

  附:板书设计

  琥珀

  形成的时间:约莫一万年前

  形成的过程:

  (1)松脂球的形成

  (2)化石的形成

  发现的过程:渔民父子沙滩

  样子及价值:远古时代就有苍蝇和琥珀

  《琥珀》语文课教学设计 篇4

  一、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完成“思考·练习”的第二题。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按照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4、指导学生列出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提纲,再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课后“思考·练习”中第二题解决重点。

  三、教学过程

  课前一说。

  揭题、引读

  1.揭题。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化石?(学生可能回答在博物馆中见过恐龙化石、海龟蛋化石、类人猿头骨化石等。)你们见过松柏树脂的化石吗?松柏树脂的化石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琥珀”。随之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根据拼音读准课题。

  2.引读。课文中讲的是一块什么样的琥珀?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的前三句话)录像机出示琥珀的投影,让学生仔细观察,特别注意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发挥想象,练习表述

  这是一块与众不同的琥珀,两个小东西是怎样被关到里面的,你能发挥想象讲述一个小故事吗?指1-2名同学试说。

  (三)看看作者是怎样想象的,把想象的部分找出来做上记号,再指名读出来

  (四)理解脉络,讨论分段

  1.仔细分析一下作者的想象分哪两部分内容(一是琥珀的形成过程,一是琥珀的发现过程)指名分别读出这两部分。

  2.这两部分内容作者描写较细致的是哪一部分?(琥珀形成的过程。)边读边想琥珀形成需要哪两个阶段?(①松脂球的形成;②松脂球变成化石。)

  3.讨论分段。全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

  第二段(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讲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三段(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的发现过程。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五)学习重点内容,教师点拨

  完成“思考·练习”的第2题。

  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按照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可同位互说,后集体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约摸”大概估计。因为这个时间是推测、估算的。总有一万年了的意思是:至少有一万年了,不会少于一万年。这个推算、估计是有根据的,因为松脂球变成化石,需地壳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变成化石至少也得一万年之久。)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松树、柏树,所以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松树林里。光有松树还不够,还要松树渗出树脂来。所以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松树渗出的一滴松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树脂一定是很大的,只有在非常热的时候松树才能渗出这样一大滴树脂,所以科学家想象这是在“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的晌午。)

  3.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还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这就是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海在翻腾怒吼,后来发生地壳变动“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最后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变成了化石。)

  4.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树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这块琥珀与一般的琥珀不同,它里面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因此,这块琥珀的形成必须具备特殊的条件,那就是事情非常凑巧,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而且正好把它们一齐包在里面。从“刚”、“刚好”、“一齐”等词语看出事情真是巧极了。如果不是凑巧,就不可能形成这样一块琥珀。)

  (六)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先列出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提纲,再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参考下列提纲:

  1.风吹浪涌,卷到岸边。

  2.孩子赤足踏着,挖出。

  3.渔民认出琥珀。

  (首先是“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也把埋在泥沙中的琥珀卷到了沙滩上,这才有了被发现的可能。发现琥珀的是渔民父子俩:孩子好奇心强,踏着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出来;父亲经验丰富,认出是块少见的琥珀。)

  (七)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八)质疑问难

  (九)总结全文

  作者通过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运用有关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展开了合理地想象,想象出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是推测出来的,但有科学的根据,因此是合乎情理,令人信服的。文章先写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接着写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最后写这块琥珀的特征以及它的价值。说明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苍蝇和蜘蛛了,点明文章中心。

  五、布置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带点字的正确解释条。(只填数码)

  (1)海水渐渐漫上来。()

  (2)这儿,漫山遍野盛开着野花。()

  (3)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认真,决不能漫不经心。()

  漫:①到处都是,遍。

  ②不受拘束,随便。

  ③水过满,向外流。

  (1)老松树渗出许多松脂。()

  (2)这些教科书渗透着烈士的血。()

  渗:①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空隙透过。

  ②比喻一种事物或努力逐渐地进入到其他方面。

  2.填空。

  (1)约摸算来,总有()年了。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3)()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4)蜘蛛()扑过去,()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包在里头。

  教学反思

  一、电教手段的运用

  所设计的配音、影片巧妙。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化影像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五彩鲜明、形象具体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观察表达的教学要求。能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运用认识论进行教学,通过幻灯投影,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课教学设计,即使学生学懂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学价值这个难点。

  二、创设情境活动

  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创造良好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三、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真对部分学生朗读基础差的情况,教师应多指导,范读,就一个自然段的朗读训练,不应茫目的多读,也会受到训练的效果。

  《琥珀》语文课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小组合作研究表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就把自己当成小科学家,好不好?看(图)它就是你们研究的对象,你们知道它叫什么?琥珀(板书课题)

  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还有别的说法吗?

  是不是所有的琥珀都是这样的?它可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就因为里面有这两个小东西,大科学家还特地为它编了个故事。这个故事读过了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什么叫琥珀?

  2、这块琥珀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松脂球的化石里多了一个蜘蛛和一个苍蝇。

  3、这块特殊的琥珀有什么价值呢?其它琥珀也有这个作用吗?

  (齐读描写琥珀的价值的语句)

  三、质疑定标

  1、读了课文,你有哪些问题要提出来研究?

  (可以是自己发现的,也可以是想不明白的)

  2、整理学生的质疑

  这些问题有的与琥珀的形成有关,有的与琥珀的发现有关,有的是写作方面的,也有的不属于本节课的研究范围。如

  (板书问题要点)

  3、在众多的问题中,你最想研究的是什么?

  (板书形成?)

  那科学家是怎么想的呢?

  四、个人自学,小组合作

  1、请同学们仔细读(1-12)小节,边读边圈划。从中找出琥珀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

  2、小组合作研究。

  (四人一小组成立科学研究小队,看哪小队研究得既准确,又迅速。)

  五、师生合作

  看这小队的(出示)你们是否完全同意?

  (不满意可帮它完善,满意的话可针对某一条件说说理由。)

  要点如下:

  ①时间长(从哪儿知道)

  ②炎热的夏天(热辣辣的太阳光)为什么?

  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指名读第6小节。

  ③老松树(松脂)(老松树最怕的就是)

  ④继续滴(球)

  ⑤蜘蛛、苍蝇(怎样才能进去?)

  (第7小节)指名读(怎样进去的)

  齐读。从刚刚好一齐)这些说明这件事非常凑巧。如果不凑巧呢?为什么?

  指导读第5小节。

  自由读。(评议)

  指名读。

  齐读。

  师:唉,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读,第8小节)

  解答泪珠圆环的问题。

  ⑥陆沉海漫(第11小节)

  ⑦埋入泥沙。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看这些条件能缺少一个吗?(整理条件)哪个条件最关键,如果没这只能形成一般的琥珀。

  琥珀怎样形成的弄明白了吗?

  六、学习琥珀的形成

  1、速读。

  2、指名说。

  3、这只是科学家想象这块琥珀被发现的一种可能,是不是只有这种可能呢?

  4、请你们展开想象还有哪些发现琥珀的可能?

  七、总结延伸

  1、学到这儿,课文还有问题没有解决吗?

  2、作业:

  (虚拟情景)昨天,我在网上浏览得知,你们今天研究的这琥珀就陈列在我国生物博物馆里,为了让世界更多的人前来了解它,我想请你们根据课文内容,为琥珀写一广告。

  《琥珀》语文课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3.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2.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提问:经过上学期的提问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这一单元,我们将继续学习关于提问的迁移运用。

  2.(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琥珀吗?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它吗?它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一)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记录自己的问题。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疑难点。

  1.如果是读音方面的问题,顺势个别指导。

  2.如果发现好的问题,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启发其他同学。

  预设:(1)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

  (2)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哪方面内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内容是对琥珀的真实描绘?

  (二)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同桌互相读,并互相纠正。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点拨:重点理解“推测”一词,可以让学生先查字典,找到其正确的解释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然后和它的近义词“猜测”进行比较。

  (三)小组讨论,交流问题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独立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的发现过程→琥珀的形态)

  三、指导书写

  1.师出示会写字,生根据字的结构进行讨论后,全班交流。

  2.师范写:餐、辣、渗。生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引导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回顾课文内容。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部分问题,这节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看看还能发现什么问题。

  (1)组内交流,整理问题。先在组内交流自己的问题,划去相同或相似的问题。组内解决不了的或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小组问题清单上。

  (2)汇总问题,形成小组问题清单。

  预设:作者想象的依据是什么?要形成这样的琥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默读形成过程部分思考上述两个问题。(点击课件,出示问题)

  1.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2.学生交流过程中想象画面,找出相关句子。

  3.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第一、要有松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

  第二、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树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

  第三、苍蝇和蜘蛛在一起,且挨得很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住。

  第四、松脂不断往下滴,最后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4.(出示课件:松脂球——琥珀)直观感受琥珀的形成。归纳变成化石的条件。

  (二)科学家又是怎样想象发现过程的?探究想象依据。

  1.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师生交流。(根据课后提示进行推测)

  2.分角色朗读此部分。

  3.小结: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

  (三)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

  1.默读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

  2.小组讨论后回答。用“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说话。

  三、小结拓展

  今天的课上,我们做了心思敏捷、细腻的推理家,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组琥珀图片,边看边想象,这些琥珀中又发生了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

  [教学板书]

  5.琥珀

  琥珀松脂球天气热

  松树老

  苍蝇、蜘蛛恰巧一起

  松脂不断滴落

  化石时间漫长

  地壳变化科学价值极大

  [教学反思]

  学了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根据文中说的条件推理出其他琥珀的形成过程,如果加上自己的想象就会产生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美文。所以我在课程的最后出示了一组琥珀图片,让学生编故事,他们对这个十分感兴趣。

  本次教学中我在小组汇总问题时把学生抓得过紧,学生自学汇报时间过短,提出的问题缺乏一定的深度,同时课堂略显沉闷,后来拓展练习时他们才兴奋起来。看来以后在此部分可以给学生提好要求再让他们充分自学讨论,相信效果会更好。

  《琥珀》语文课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简介琥珀

  1、PPT:琥珀之谜一:琥珀是什么?

  琥珀的简介以及图片欣赏。

  2、过渡:那么课文是怎么描述琥珀的呢?

  三、学习课文首尾段

  1、PPT展示:琥珀之谜二:这一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科学价值是什么?

  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在哪一个段落。生答:20自然段。

  3、师读20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指名读所画的句子。

  4、PPT展示20自然段的段意。

  5、要求学生找出本段中的“一万年”还在哪里出现过。生答:第一自然段。

  6、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约摸算来”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生答,明确答案。

  7、师引导学生说出第一自然段段意: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四、学习课文,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1、快速默读2—19自然段,思考,填空:写了哪两层意思?生答。

  PPT展示:

  (1)琥珀形成的过程;(2—13)

  (2)琥珀发现的过程。(14---19)

【《琥珀》语文课教学设计(通用7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琥珀》教学设计12-18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通用8篇)03-08

语文课文观潮教学设计02-24

四年级语文《琥珀》教学设计04-23

语文课堂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03-15

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04-23

小学语文四年级《琥珀》教学设计04-23

小学语文课文《母鸡》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05-09

《定风波》语文课教学设计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