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长城》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20 19:55:5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长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长城》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长城是我国保存较好的文化遗址,也是我国着名的旅游景点,大多数学生都听说过。但是,课前经过调查,很少学生去过北京,对于长城大多只知其名,不知其真,四年级的学生,通过看图和读文,对长城虽然已经有了大体的印象,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但不够深入,所以在教学中考虑学生实际,因此教学中为学生收集了一些有关长城的资料,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来拓宽学生的视野,采用了观察图片、教师引导、朗读感悟等方法来突破教学目标。

  三、设计理念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凸显学生的感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本课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以“情”为重点,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图文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的观察及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学会搜集、整理、利用信息,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长城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3、情感目标:激发民族自豪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重点

  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把看图、读文、想象和口头表达进行描述紧密结合起来,如,引导学生领会长城的“长”时,借助图画,理解“蜿蜒盘旋”“崇山峻岭”。在理解感悟之上再进行朗读,读出长城的长和气势雄伟;又如,结合“近景”图,了解“垛子”“射口”“了望口”的位置、样子及其作用,让学生由此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

  六、教学难点

  感受长城的特点和古人修筑长城的艰辛,体会作者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突破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例如,“联想”这部分教学,先让学生充分与文本交流,让学生在读书中获得个人的阅读感受,然后让学生以“哪些地方你感受最深”的汇报方式,使学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如,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让学生比较,大概相当于五、六十个同学的总重量,体会古人修筑长城的艰辛;“才”表示长城的建成不容易,体会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七、教学策略

  1、基于新课标倡导的“以读为主”思想理念,我们采用以作者的情感体验为主线,抓住中心句及相关语句进行朗读的方法,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逐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文字、图片等手段,缩小与文本的距离,把学生心目中遥远的长城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并加工的心理倾向。

  3、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资料,使师生双方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指向教学内容,体现有效教学的特征。

  八、教学安排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本课生字,读写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培养观察能力。

  第二课时通过采用“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长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07-06

初二语文下《长城谣》原创教学设计04-06

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12-13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12-10

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3篇01-31

《长城》语文教学反思10-26

小学语文《长城》教学反思08-29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砖》教学设计12-11

《长城与运河》语文教学反思06-09

小学语文《北京的长城》的教学反思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