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小学语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11-19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通过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2016小学语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1】

  通过教学《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我感受颇多。这篇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在忍受饥饿和疲惫,因不想拖累别人,所以拒绝陈赓同志的帮助,最后牺牲的故事。作者满怀深情地赞扬小红军坚强勇敢,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也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情感。

  这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命运,使学生进入故事情境;然后让学生在关注故事情境的发展过程中,抓住人物言行,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从而认识和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落实语文教学三个教学目标,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命运,使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品质呢?通过教学本文,我认为以下三点很重要:

  一、创设情景

  教学伊始,我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看红军过草地的视频,感受一下长征的艰险和革命英雄的顽强毅力、崇高人格,奠定学生学习课文的认知、情感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学生质疑,抓住学习理解全文的突破口。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感受最深的词句。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学习兴趣和形成独到见解。

  (2)指知名朗读课文2、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疲惫”一词,让学生从课文的内容中去理解词语,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

  (3)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学生自主发现,“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练读,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红军。当对小红军有了一定的认识,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读出小红军的可怜来,在读中升华对小红军的怜惜之情。

  三、重视词句训练,培养学生推敲领悟词句的能力。

  我一开始就抓住“倔强”一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表现小红军“倔强”的词句,学生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品读,对小红军的形象从整体上进行感知。小红军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现了小红军的倔强。任何人见了小红军的举动都会认为小红军精神好、体力足、干粮多,陈赓同志终于被小红军说服了。体会“终于” 一词,从“终于”可以感受到小红军和陈庚相互关心,各各舍己为人。

  本文的细节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小红军的精神品质:外貌描写从小红军的处境危险衬托他舍己为人的品质;对话描写从人物的良苦用心体现人物的高尚品质;陈庚同志上马后的心理活动,类比出小红军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感动最深的句子,让学生自由发问。

  随着学生的朗读和发问,他们的思维、想象、朗读、表达等能力均已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尊重了个体差异,而且也教给学生如何自主探究学习,实在是阅读教学中的金钥匙。但是教学上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师生互动不到位;教师感情没有充分表达出来,显得有点平淡。

  【2016小学语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2】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忍受饥饿和疲惫,又不肯接受别人照顾而牺牲的事,赞扬了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二、学情分析:

  本文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人物身份,读出不同的语气。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挨”;正确读写“回顾、倔强、无可奈何”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通过描写人物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并能够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2、教学难点:了解小红军在行军途中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体会他自己的高尚品质。

  五、优点分析:

  1、本文是一片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小红军的虚弱,却不愿拖累他人,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我将教学的重点落在“读”上。但是要想让学生能读出情感,就要事先让学生了解那段历史,所以我借助图片、影像以及配乐等方法,充分创设情境,将学生领进去,学生自然能“读”的更好,对于课文的理解也就更深。

  2、将小红军的假话通过前后对比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找出来,更有利于理解小红军的高尚品质。

  3、重视词句训练,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倔强”这一词,我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抓住描写小红军的言行的重点词句读一读,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进一步了解人物的内心,感受小红军的倔强。

  六、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学生们体会到小红军的高尚品质后应该加以拓展,让学生们动笔写一些如何赞叹这位小英雄,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但是由于上课读的时间过长,所以拓展的内容较少,课堂时间的分配应该更合理一些。

  2、在学法指导上还做得不够到位,在让学生找到表示小红军的言行的句子时,可适当让学生在一旁做一做批注,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这样做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思考能,也能丰富他们的情感体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