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导学案(苏教版选修)

发布时间:2017-02-15  编辑:飞艺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积累文言实词与常见虚词的用法,疏通课文,通过文章所述事迹了解孔子性格特点及其高尚人格。

  3.了解孔子对司马迁的影响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实词与常见虚词的用法,疏通课文。

  2.通过文章所述事迹了解孔子性格特点及其高尚人格。

  学习难点:

  1.如何理解孔子对司马迁的影响

  2.如何理解文中孔子与弟子关于“吾道非邪?何至于此?”的不同对话。

  学习方法:

  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

  1.文,泛读——速读文本,把握要点;读先贤,生问题。

  2.人,精读——搜集资料,整合资料;共探讨,知先贤。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研读课文1–5节。

  2、积累文言实虚词。

  3、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

  4、学习孔子好学、乐学、善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实虚词。

  2、学习孔子好学、乐学、善学的精神。

  知识链接:孔子及《孔子世家》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

  周游列国,奔走游说。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文章也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他对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处处流露了出来,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话,用孔子自己的语言来表现其人,不仅使孔子形象具有真实感,而且也使人觉得亲切感人。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加点字音。

  陬邑( zōu )圩顶(wéi )畜蕃息( chù)几然( qí )城父( fǔ )兕( sì )

  穑( sè)翕如( xī)皦如( jiǎo)绎如( yì)下讫( qì)景行行止( háng )

  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全文可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简介孔子身世及从政情况,初识孔子。

  第二部分(3-5):叙述孔子好学、乐学、善学的事迹(孔子适周问礼、适齐闻《韶》、在

  鲁学琴三件事)。

  第三部分(6-11):叙述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的情形。

  第四部分(12-19):介绍孔子整理文献、从教授业、撰写《春秋》的情况。

  第五部分(20-21):写孔子的去世和他死后的影响。

  第六部分(22):作者对孔子的赞词,表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极度仰慕、崇敬和赞美。

  二、学习第一、第二部分

  文言基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孔子长九尺有六寸(“有”通“又”)

  2、由是反鲁(“反”通“返”)

  3、几然而长(“几”通“颀”)

  4、师襄子辟席再拜(“辟”通“避”)

  (二)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1、先宋人也,曰孔防叔(先:祖先)

  2、祷于尼丘得孔子(祷:祈祷,向神求福)

  3、字仲尼,姓孔氏(仲:排行老二之意。孔子有异母兄名孟皮)

  4、及长,尝为季氏史(尝:曾经)

  5、尝为季氏史,料量平(料:计算。量:量具。平:公平,精确)

  6、请与孔子适周(与:同,跟。适:到,往)

  7、仁人者送人以言(仁人:道德高尚的人)

  8、窃仁人之号(窃:窃取,这里是自谦语,偷用、冒用。号:名称)

  9、为人子者毋以有己(毋以有己:忘掉自己)

  10、弟子稍益进焉(稍:渐渐。益进:增多)

  11、与齐太师语乐(语:谈论)

  12、眼如望羊(望羊:又作“望洋”,仰视的样子。一说远视的样子)

  13、师襄子辟席再拜(再拜,拜两拜)

  (三)词类活用

  1、故因名曰“丘”云(名词用作动词,取名)

  2、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不同)

  3、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聪明深察,形容词用作名词,聪明深察的人。近,形容词用作动

  词,靠拢,靠近)

  4、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博辩广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博学善辩的人。危,形容词用作动词,

  危害)

  5、孔子学鼓琴师襄子(鼓,名词用作动词,弹奏)

  (四)特殊句式

  1、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省略句)

  2、其先宋人也(判断句)

  3、祷于尼丘得孔子(状语后置)

  4、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被动句)

  5、仁人者送人以言(状语后置)

  6、孔子学鼓琴师襄子(省略句)

  文本探究

  一、课文第二段主要概括介绍了孔子一生的从政情况,在这段简短的介绍方面的评价

  中,流露出作者对孔子怎样的评价?

  明确:(1)孔子出身贫贱,但才貌双全;(2)孔子具备从政为政才能,施政效果显著;

  (3)孔子一生谋求从政为政的生涯,但仕途坎坷,屡遭“斥”“逐”,不能如愿。作者把

  自己的认识评价与客观的叙述有机融合在一起。

  二、课文第五段写了孔子在鲁学琴的经历,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用

  了什么手法?

  明确: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

  这段叙述,一是表现孔子的乐学好学,学琴十日而不进,仍乐此而不疲,勤奋而钻

  研;二是表现孔子的善学会学,习其曲、得其数、得其志、得其为人,由浅入深,深思善

  悟,扎实有序。

  这段文字,有对话描写,也有情态描写,有对孔子的直接描述,也有师襄子的侧

  面映衬,写得十分传神。

  五、课堂小结

  六、预习第三部分

  资料园地(一)

  一、孔子与《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二、文章体例:世家是记载诸侯国之事的。这因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也就给了他们的传记叫做世家。从西周的大分封开始,发展到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先后称霸称雄,盛极一时,用“世家”体裁记述这一情况,是非常妥当的。

  司马迁把孔子和陈涉也列入“世家”,是一种例外。孔子虽非王侯,但却是传承三代文化的宗主,更何况汉武帝时儒学独尊,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将之列入“世家”也反映了思想领域的现实情况。

  至于陈涉,不但是首先起义亡秦的领导者,且是三代以来以平民起兵而反残暴统治的第一人,而亡秦的侯王又多是他建置的。司马迁将之列入“世家”,把他的功业和汤放桀,武王伐纣,孔子作《春秋》相比,将他写成为震撼暴秦帝国统治、叱咤风云的伟大历史英雄,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

  三、孔子在海外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学说对中国的哲学、伦理学、社会政治理论、教育学、历史学、文学艺术、礼仪风俗等等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的形成、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孔子思想还远播海外, 1971年,美国参众两院立法确定孔子的诞辰9月28日为美国的教师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均把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或庆祝日。

  ★作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自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建成,到今年10月中旬,全世界共有23个国家总共设立了32所孔子学院。

  ★2005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2届执行局决定,正式批准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奖励在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国政要和专家。这是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在联合国设立的奖项。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