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夏本纪》导学案

发布时间:2017-02-15  编辑:飞艺 手机版

  【自主学习目标】

  1. 掌握积累下列常用文言实词:成、克、薄、渐、被等;掌握积累文言虚词:之、其。

  2 .掌握通假字:女、锡等。

  3. 了解《史记》成书的整体框架,了解《史记》中本纪的形式

  4. 了解禹的事迹,并概括他的高尚品质。

  【自主学习重难点】

  重点:积累一些实词意思和虚词的用法, 掌握文中的通假字。

  难点 : 概括禹的高尚品质,能说出他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相关知识链接】

  (1). 解题:

  《史记》中的“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同时,也是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方法记事的。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详今略远的方法,时代愈远逾略,愈近逾详。《史记》中共有 12 篇本纪。

  (2). 课文说明 :

  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几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的部落交错分布在中国境内。相传尧、舜时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灾难中解救出来。这成了当时困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夏禹,一个有抱负且聪明勤勉青年出现了,他继承父业并吸取父亲鲧治水不成的教训,以他的健壮、精干和毅力,获得了成功。

  《夏本纪》是记述夏朝各代君主兴亡事迹的史篇,是《史记》的第二篇“本纪”。司马迁主要是根据先秦遗留下来的典籍编缀而成的,其中主要的依据是《尚书》。《夏本纪》系统地叙述了由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

  【基础知识积累】

  1. 给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

  ( 1 )鲧( ) ( 2 )稽首( )( ) ( 3 )颛顼( )

  ( 4 )后稷( ) ( 5 )陂九泽( ) ( 6 )亹亹穆穆( )

  ( 7 )九川涤源( ) ( 8 )东渐于海( ) ( 9 )兴人徒以傅土( )

  ( 10 )迄于四海( ) ( 11 )袛台德先( ) ( 12 )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 1 )浩浩怀山襄陵( ) ( ) ( 2 )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

  ( 3 )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 ( 4 )禹为人敏给克勤( )

  ( 5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 ( 6 )咸则三壤成赋( )

  ( 7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 ( 8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 ( )

  ( 9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 ) ( 10 )声教迄于四海( )

  3.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 1 )女平水土 “ ” 同“ ”

  ( 2 )致费于沟淢 “ ” 同“ ”

  ( 3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 ” 同“ ”

  ( 4 )四奥既居 “ ” 同“ ”

  ( 5 )九州涤原 “ ” 同“ ”

  ( 6 )众土交正 “ ” 同“ ”

  ( 7 )于是帝锡禹玄圭 “ ” 同“ ”

  ( 8 )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 ” 同“ ”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 1 )女平水土,维是勉之 ( )

  ( 2 )女其往视尔事矣 ( )

  ( 3 )其德不违,其仁可亲 ( )

  ( 4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 )

  ( 5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 )

  ( 6 )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 )

  5 、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 1 ) 中国赐土姓:

  ( 2 )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 3 ) 于是帝尧乃求人:

  6. 翻译下列句子。

  ( 1 )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守。

  译文:

  ( 2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译文:

  ( 3 )禹为人敏给克勤。

  译文:

  ( 4 )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

  译文:

  ( 5 )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

  译文:

  ( 6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译文:

  ( 7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译文:

  ( 8 )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译文:

  【文本自主研习】

  1. 禹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场的?

  2. 大禹如何治水的?

  3. 大禹治水成功为什么能取得帝位继承人?

  4.. 根据文中所介绍的禹的事迹,概括他的高尚品质。

  5. 搜集有关大禹的神话、传说,思考他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总结全文: 《夏本纪》是一部夏王朝的兴衰史。夏禹的兴起,是由于他治理洪水拯民于灾难,勤勤恳恳的做人民的公仆,人民拥护他。夏朝的衰亡,则是由于孔甲、夏桀这样的统治者败德伤民,人民怨恨他们。当然,夏禹还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这篇本纪的记载也未必完全真实,历史事实未必那么美好,但大禹治水的业绩早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他三十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奉献精神,也早已流传千古,作为我们祖先的一种美德的代表,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写作特点 :

  (1) 叙事系统全面,详略得当,体现出高超的驾驭历史内容的能力。

  (2) 写人叙事,善于渲染、铺陈,将人物置于特定背景之下来刻画,而且字里行间倾注情感,爱憎分明,借此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3) 语言平易、自然、简约、凝练,用生动的语言叙说事例、说明道理,叙事不枝不蔓、简明扼要。

  【拓展延伸】

  大禹的另一面

  牟丕志

  我们常说,大禹品德高尚、治水有功,深得万民的拥护,乃圣人一个。仔细琢磨起来,这些话很值得怀疑。我觉得,从总体上说,大禹不能算圣人,这是因为,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曾起到过极坏作用的世袭制就是大禹发明的,世袭制导致了几千年的制度腐败。

  在大禹之前,天下治理者的地位实行的是禅让制,实际上就是大家推举贤人当领导人,而且这些领导人不是终身制,一般来讲,领导人感到年老体衰时就让位。据说,尧觉得自己年老体衰,想要找一个接班人,便向全国各地发出公告,号召人们推荐贤能的人。过了不久,人们推荐了舜,于是舜就接替了尧。后来大禹在治水过程中业绩不凡,舜就把君主的位置让给了大禹。按“禅让制”规矩,后来人们又推举伯益为大禹的继承人。然而,大禹却怀有私心,把王位传给了儿子启,从此开了天下世袭制的先河。

  据说,伯益为捍卫“禅让制”,曾召集东夷部族向启进攻,而启早有防备,经过一场大战,启把伯益的军队打败了。此后,还有一个部族首领有扈氏站出来指责启,要求他把王位还给伯益,启大怒,又发兵把有扈氏打败了。从此,选贤任能的“公天下”制度变成了父死子继的“家天下”制度。

  在我看来,大禹治水确实功不可没,确实是为老百姓做了好事,特别是他在治水过程中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他的敬业精神。然而,相对于他所建立的坏制度世袭制来讲,这显然是一毛对九牛,也就是说一毛的善对九牛的恶。

  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讲,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制度至关重要,坏的制度会使民族走向衰落,好的制度会促使民族走向振兴。正所谓“好制度使坏人变好人,坏制度使好人变坏人。”这是常识,毋庸饶舌。翻开二十四史,世袭制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实在太深重了,简直是罄竹难书。老子当了皇帝,不论儿子是傻子、疯子、呆子,不论是阿猫、阿狗、阿猪、阿鼠,照样有继承老子地位的权力,老子一完蛋,他们便堂而皇之地登上至高无上的龙椅,君临天下,治理国家,全国老百姓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中。在封建社会,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位置常常坐着一位素质很差的人,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而发明这一制度的大禹难辞其咎。

  大禹作为古人,我们是没办法去追究他的“历史责任”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民族对自己的历史人物的评价,体现着该民族的价值取向。比如,喜欢战争的民族把战争狂人奉为英雄,爱好艺术的民族把艺术家视为精英,热爱体育的民族把体育明星举得很高等等。美国人崇尚选举制,把华盛顿视为英雄,因为华盛顿建立了总统选举制和任期制,并创下了任期不超两届的先例。法国人注重法制,就崇尚拿破仑,因为拿破仑建立了《拿破仑法典》,成为法制理论的奠基石。

  如今我们仍然奉大禹为圣人,说明很多人仍对大禹建立的世袭制持认可或默许态度,说明我们大脑中封建思想还远远没有消除,而近年来出现的影视剧粉饰皇帝、赞美皇帝、弘扬“吾皇圣明”的热潮就是最好的明证。制度上的落伍是最可怕的落伍,当我们把建立先进制度的人奉为英雄的时候,我们的民族就大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