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一语文:氓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2-07  编辑:林仪 手机版

  教材分析:

  本单元鉴赏先秦到汉魏晋诗歌,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教学重点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了解赋比兴、重章叠句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

  《<诗经>两首》和其他几首诗歌的语言形式不一样,本单元以语言的节奏作为教学重点,旨在让学生了解诸种语言节奏的划分方法,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了解古代诗歌从四言到五言,再到七言的形式方面的发展进程;了解这一变化过程也是诗歌容量逐渐加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逐渐复杂的过程。

  《氓》是《国风》中一首著名的弃妇感伤诗,是弃妇离夫返娘家所作。充分体现了《诗经》的特点,值得学习。《氓》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幼年时的欢乐、恋爱时的盟誓、婚后的变卦、怨愤、留恋、痛苦等婚恋悲剧。教授本课时,首先根据学生初中所学过的《诗经》知识适当补充内容,并提及其他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读《诗经》的兴趣。再次就是赏析《氓》,一使抓住对比,抓住女主人公结婚前后的变化和“氓”前后态度的变化,来引导学生理清诗歌大意;二是结合诗歌,分析女主人的形象,以及探讨其爱情失败的原因;三是结合诗歌里面的赋比兴表现手法,进一步理清女主人公的内心想法,进而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理解《氓》的含义及掌握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3、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2、熟读成诵,背诵课文。

  德育目标:1、同情《氓》的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

  2、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感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及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中人物情感。

  2、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1、讨论法。

  2、诵读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中华文明源源流长,犹如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而诗歌便是这条大河中最美丽的一朵浪花,是我国文学发展中产生最早的文学样式之一。而春秋时代编成的《诗经》是我国上古社会五百年漫长历史的真实写照,爱情古往今来又是个不衰的话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经>两首》中的第一首《氓》。(板书)

  二、解题。(引导学生回忆初中了解的并适当补充)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