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钓鱼的启示》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17 17:42:4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钓鱼的启示》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钓鱼的启示》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钓鱼的启示》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钓鱼的启示》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钓过鱼吗?能说一说当你钓到大鱼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吗?

  2.假如你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很大的鱼,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节课我们学习“钓鱼的启示”。

  (二)感知全文

  1.自读全文,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3.默读全文,想想“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1~9节)得意→急切→哭出声→乞求→依依不舍

  4.简要理解(10~11节)写的是我从中得到的启示。

  (三)理解中心,总结扩展

  1.反复诵读第10节,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重点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1)讨论:这“鱼”指的是什么

  (2)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

  3.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这句话。

  (四)布置作业

  把你遇到的与本文相类似的情况写成一篇小短文,或写这篇文章的读后感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教师在设疑引题后明确学习目标:得到了什么启示,启示的含义以及从钓鱼中得到哪些启示?学生明确目标后运用已学过的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以及了解叙述的顺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知课文,理解“我”从中得到的启示。

  探究活动

  以“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开一个研讨会。

  1、讲讲你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钓鱼的启示》中的事。

  2、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讨论:我们以后该怎么做?

  《钓鱼的启示》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理解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为什么实践起来却很难;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3、学习一事一议文章中铺垫这种写作手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达到质疑、解疑;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学习一事一议文章中铺垫这种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在课前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五年级的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单元习作的题目与此相同,出示(灯片2)(指名读)今天我们将以这课为例,来学习怎样写“生活中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板书课题)注意“钓”的写法。与“钩”区分:一点鱼饵便是“钓”,撇折则在“钩”中藏。

  2、师:孩子们,一起读课题——《钓鱼的启示》

  师:在钓鱼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拿起书,认真读一遍课文。注意做到二点。(灯片3)

  (1)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我得到了一个什么启示?

  3、学生自读课文

  4、师:大家都已经读完了,我来检查一下。(灯片4、)

  鲈(lú)鱼鱼鳃(sāi)翕(xī)动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

  学生开火车读,如果正确,全体跟读一遍。

  5、(介绍鲈鱼和禁捕期)师:课文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你懂了吗?

  6、什么是“翕动”“沮丧”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去湖中的小岛上钓鱼。"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因为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要"我"把它放掉,"我"开始不答应,后来还是把鱼放了。

  师:还没有说到启示呢!

  生:从这件事中,我得到了“启示”。

  师:按照“钓鱼—放鱼—启示”的顺序,同桌之间相互讲一讲。

  (同桌之间相互讲述主要内容)

  3、师:(指板书)通过一件事情,总结一个道理,这种写法叫作“一事一议”,这是本文在写法上的第一个特点。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在写事的过程中蕴含道理的呢?(板书“事”“理”)下面我们就就让我们从“理”开始走进文本吧。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过度:我们先从启示开始

  1、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灯片5)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句话,谁发现了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板书:是非)

  师: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为什么实践起来很难呢?我们还是结合课文中钓鱼这件事来说说,怎么做是“是”,怎么做是“非”?

  生:把鱼留下就是错的,把鱼放了就是对的。(板书:留放)

  师:是留还是放,道理非常简单,可是真的要放的时候,作者可是有一大堆不放的理由啊,让我们走进课文找一找吧。

  2、请同学们细读2-9自然段,从文中找找什么原因让作者不愿意放鱼呢?(灯片6)

  预设一、体会鲈鱼大美

  生:大。

  师:有何凭证?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请你读读有关的句子。

  出示: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这条鲈鱼大的?

  师:我发现这个感叹号放的位置好像不对呀!

  生:这是在突出鱼的大。

  师:你能读出鱼的大吗?

  预设二、来之不易

  师:这么大的鱼钓起来容易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师:从作者钓鱼的细节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作者是个钓鱼“高手”。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个钓鱼“高手”的呢?

  师:钓鱼“高手”眼中的鱼能有多大呢?用手势比画一下。

  师:这条鱼确实大得让人吃惊,能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这条鱼大得让人吃惊吗。(指导朗读:带着惊喜的感受再读,齐读)

  出示: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预设三、漂亮

  师:看来这条大鲈鱼确实很有魅力呀!它就这一点魅力吗?

  生:漂亮

  师:从哪里看出它漂亮的呢?

  出示: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谁能读出这条大鲈鱼的漂亮?(指导朗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们也感觉这条鱼是那样的美。

  师:联系上文我们知道了作者虽然年纪小却已经是个钓鱼高手,此时看到这么大、这么漂亮的一条大鲈鱼,他的心情会怎样呢?

  生:兴奋、高兴、得意。

  师:是啊,他的兴奋和得意真是无以言表。你能用朗读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吗?试试看!指名读,得意吗?谁再来读?

  师:如果是你钓到如此大,如此漂亮的鱼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再来读。

  师:著名诗人范仲淹有一首诗《江上渔者》,诗云: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入xxx里。古人都爱鲈鱼,更何况刚满十一岁的小作者垂钓到这么大,这样漂亮的鲈鱼,他当然是希望把这条大鲈鱼——生:留下

  师:作者还有把鱼留下的充足理由吗?

  预设四、体会钓鱼辛苦

  生:我钓到这条鱼很不易。

  师:多细心的孩子呀,你读得很到位。不易也可以理解为挺辛苦,是吗?

  师:怎么不容易?出示: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作者钓鱼辛苦的?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充分感受到了作者钓鱼的辛苦,看来,为钓到这条鱼,作者是等了很久,而且颇费了一番功夫呀,的确不易。还有把鱼留下的充足理由吗?

  预设五、体会无人知道

  生:无外人知道。

  师:文中怎么说的?出示: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师:你从哪些词看出无人知道的?你能读出这种静悄悄吗?指名读。

  预设六、父亲也很喜欢

  师:这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不仅诱惑着作者,还诱惑着你们,父亲有没有被它诱惑住呢?

  生:父亲让我把这条大鲈鱼放回湖中去。

  师:难道是父亲不喜欢这条大鲈鱼吗?

  生:父亲也喜欢。

  师:何以见得?你从哪看出来的?

  出示: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父亲喜欢这条鱼的呢?

  生:“得意”“欣赏”都能看出父亲的喜爱之情。

  5、小结

  师:当时四周围静悄悄的,没有别的人和船的影子,无人知道,而我面对的又是这样一条又大又漂亮的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大鲈鱼,你喜欢吗?你想留下吗?

  你们已经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所以,当父亲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的时候,我是那样的急切,我大声的与父亲争辩,我哭出了声。正如作者在启示中说的那样——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板书:实践难)大家看,在叙事之中就已经蕴含了这个启示。这是本文另一个写作特点——事中寓理。

  作者又是怎样悄悄地把启示藏在故事之中的呢这里藏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写作手法——铺垫。

  刚才我们找的这些理由都是为感悟道德实践之难所做的铺垫。因为鱼越大,父亲让我放掉时我越恋恋不舍,鱼越美,越爱不释手,越来之不易,越格外珍惜,越没人看见,越不忍放弃。这就是铺垫。(板书:铺垫)正是作者成功的铺垫才让我们切实体会到道德实践之难。

  四、铺垫的运用

  1、《中彩那天》中的铺垫

  A、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铺垫是很常见的一种手法,大家回忆《中彩那天》,两篇课文有相似性,谁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写出了父亲的什么品质?

  B、为了突出父亲的品质,作者做了一些细节的铺垫。读读句子,体会铺垫对突出人物品质有什么帮助。(出示灯片7)

  C、读句子。

  D、交流

  2、学以致用

  A、同学们,我们学是为了用,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铺垫这种手法?就让我们来试一试吧。(出示灯片8)指名读。

  B、如果你是作者,为了体现坚持就是胜利这个启示,在描写我骑车回姥姥家这件事的过程中,你会做哪些铺垫呢?

  C、小组讨论

  D、交流。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初步感受到了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还学习了一事一议文章中铺垫这种写作手法,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的后半部分,在体现作者抉择之难的描写中,也蕴含着一个巧妙地写作手法,你们想学吗,下节课再见。

  六、板书:

  一事一议是(放)实践非(留)

  寓事于理遵守规定难

  铺垫

  文章

  《钓鱼的启示》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比较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比较清晰表达出来。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钓鱼的启示

  师:钓和“钩”容易混淆

  钓钩

  我和父亲在鱼xx上放好鱼饵,把xx线抛了出去,不一会儿,大家伙上xx了。

  师:很多人喜欢钓鱼,因为能从钓鱼中得到许多快乐,而从钓鱼中能得到启示的人并不多,(板书:启示)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詹姆斯.兰弗蒂就是其中一位,(齐读课题)来看看作者詹姆斯在与父亲的一次钓鱼中收获了什么终身有益的启示?

  二、检查读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再读一遍课文。

  出示检查字词

  溅起涟漪小心翼翼筋疲力尽月光皎洁鱼腮翕动

  沮丧告诫诱惑实践抉择操纵嘴唇

  .出示长句子: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好这一段话。

  三、整体感知

  师:课题是“钓鱼的启示”,一看就知道,有两部分组成,一是钓鱼,一是“启示”,请通读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作者小时候钓鱼的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作者成年以后得到的启示?

  生:倒数第二自然段是写作者获得的启示。

  生:第一到第九自然段是写钓鱼的事情。

  师:那是一件什么事情呢?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

  学生朗读课文,老师巡视。

  生:课文写的是“我”跟着父亲去钓鱼,钓着了一条大鱼,父亲让我把鱼放掉,我依依不舍的把鱼放掉了。

  师:我能给你的答案打80分,其中最主要的漏掉了,会让人产生歧义。这父亲凭什么要让人把鱼放了呀!

  生(恍然大悟)是我在鲈鱼开放日前就钓着了鱼,父亲才让我放鱼的。

  师:请同学们组织好语言再交流。

  生:“我”跟着父亲去钓鱼,在鲈鱼开放日前两小时钓着了一条大鱼,父亲坚决要我把鲈鱼放掉,我无可奈何,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到了湖里,这件事情中让我受到了启示。

  师:我们这样概括依然会让人产生歧义。我当时就从这件事情上得到了启示吗?

  生:不是的。

  师:(出示)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开放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钓到了鲈鱼放回湖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了。34年后,当我成了著名建筑工程师后,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中体会到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经历的事情使我获得终身的启示。

  你们觉得老师出示的文字值得你学习的在哪里?

  生:你增加了最后一句话,使整个内容概括全面了,不会让人产生误会了。

  师:结合老师的提示修改自己概括的主要内容。

  生修改表达

  四、品味心情变化,体会句子含义

  师:这件事情,已经三十四年过去了,同学们,很多事情不消一年全都忘记了,三十四还记得。结尾写到。

  出示: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永久的回忆和终身的启示。

  学生朗读,读出“记忆永久”。

  师:永远印在我心中的是月光如水的美好景象。

  学生朗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能够把一件事情记得这么清楚,一定是这件事情中,让自己的心里触动非常非常大。我们来默读课文,思考,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我钓上了一条鱼非常得意,父亲让我把鱼放掉时,我的心里非常着急,也非常难受,最后依依不舍把鱼放走了。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引导。

  得意→(急切)→(难过)→(不舍)

  师:“我”的得意原因是钓着一条大鱼,(板书:鱼很大)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当时钓到大鱼的情景。

  学生朗读后出示: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跳跃着并甩动尾巴,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多位学生朗读

  师:“从来没有”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十一岁的我从来没有见过,三十四年过后

  出示: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指导朗读,感受鲈鱼的大。

  师:让我们一起将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师:读得真有感情,我相信大家脑海中也一定浮现出了当时的画面。怪不得“我”和父亲会这样得意地欣赏着这条大鲈鱼呢!我急切,我难过,我“不舍”把鱼放掉,仅仅就是因为鱼大吗?默读3---9自然段,找到相关的理由。

  学生默读,老师巡视

  师:介绍有关鲈鱼捕捞开放日的有关知识。鲈鱼的繁殖能力很弱,因此在产卵期禁止捕捞。

  生:现在是(晚上十点),而这时离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了,这条大鲈鱼对“我”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诱惑啊,

  生: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没有任何人看见。

  生:我能钓起着这条鱼,很有成就感,现在要让我放了鱼,真的难以做到。

  师:按照规定,提前钓到鱼,就应该放掉,不放鱼就是错误的行为,这就叫.......

  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词语默写

  沮丧告诫诱惑抉择操纵嘴唇实践

  小心翼翼筋疲力尽月光皎洁不容争辩依依不舍

  学生默写后订正。

  二、品读课文

  师:课文记载了这样的一件事情(结合听写的词语)

  生:(读)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筋疲力尽地钓起了一条大鲈鱼,在父亲不容我争辩中,依依不舍地把鱼放了。34年后,我成了著名建筑工程师,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中体会到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钓鱼的事使我获得终身的启示。

  师:我们大家都知道按照规定把鱼放掉是对的,把鱼留下是错的,但是实践起来真的太难太难了。

  生:(结合板书回答)难在无人知道自己是在鲈鱼开放前两小时钓到的,难在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钓到了,这条鲈鱼太大了。

  师:是啊!(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说,晚自习就应该安安静静学习。事实上,我们都做到了吗?

  生:没有做到。

  师:是非易断,实践难。如果不是父亲,“我”绝对不会把鲈鱼放掉的。父亲做了哪些呢?

  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老师巡视指导。

  生:(读文)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生:(读文)父亲一看时间没有到,就盯着鲈鱼看了一会儿,要我把鲈鱼放回去。

  生:(读文)父亲平静地说:“你还会钓到别的鲈鱼的。”

  生:(读文)父亲不容争辩,没有商量余地的.。

  师:父亲外在的平静,其实内心很不平静,所以“盯”了鲈鱼看了一会儿,才说:“你得把鱼放回去!”这个“得”什么意思?

  生:必须。

  师:是不容商量的,必须把鱼放回去。父亲想什么呢?

  生:父亲心想:虽然这条鲈鱼的确漂亮,但是,现在不是鲈鱼开放日,就要按照规定去做。

  师:这个“但是”在这里用得好。是啊!鲈鱼再大,钓鲈鱼再困难,即便an是无人知道,可是……

  生:可是,如果我让孩子把鲈鱼留下了,他以后看到什么自己喜欢的都挡不住诱惑,就会犯错误了。

  师:人们常说,父母是儿子的老师-----

  生:(恍然大悟)我虽然也喜欢这条漂亮的大鲈鱼,但是不能让儿子把鱼留下,我要为儿子树立榜样,否则,我以后怎么教育儿子啊!

  生:我只有在他小时候严格教育,才能使他长大以后不犯错误。

  师: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女生读旁白,男生是小詹姆斯,我读父亲的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我虽然万分不舍,但是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

  生:(读文)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四、读启示,写感受

  师引读课文最后第二段: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也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学生读: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这段话含义非常深刻,这些部分已经明白(圈划出“严格教育”和“道德只是个……却很难)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什么呢?

  生:小时候是考试只有98分,老师错判100分了。

  生:到超市买东西,营业员多找了10元钱。

  师:长大以后他做了著名的建筑师。

  生:别人给他金钱,让他干违法的事情。

  生:名誉、地位都充满诱惑的

  师:詹姆斯受到诱惑,犯错误了吗?

  生:他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是因为从小受到了父亲严格的教育。

  师:我们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生:(读文)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与终生的启示。

  师:成为父亲的詹姆斯还把自己的两个孩子带到湖边,把自己小时候的亲身经历的这件事告诉子女,并拿出自己写的一本书,谆谆告诫自己的孩子:(出示)《做得对与做得好------天知地知》,在扉页上有一句话

  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在无人知晓……

  师:请你们把作者的心声补写完。

  生: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在无人知晓,面对诱惑的时候,正确判断是非,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生: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在无人知晓的时候,面对诱惑,能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小时候接受了严格的教育,长大以后,面临道德抉择时就会自觉遵守公德。

  师: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富有哲理的话,把它读进自己的心坎里。

  《钓鱼的启示》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感悟文章写法。

  2、通过角色体验、想象朗读、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内心情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读懂“我”从中所获得的启示,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

  朗读由单元导语改成的小诗,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导语。

  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1、读准词语

  ①小心翼翼熟练操纵鱼鳃翕动(理解“翕动”)

  ②划着一根火柴你得把它放回(读准多音字)

  ③急切依依不舍沮丧(补充表示心情的词语)

  ④道德抉择告诫实践

  预习时能读准字音的同学奖励自己两颗星。

  2、任意挑选一组词语说一句话。

  要求:跟课文内容一致。会说的同学,对课文内容都比较熟悉,再奖励自己两颗星。

  三、初读课文,把握结构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看到这个题目,你感觉课文会写哪些内容?

  在预习的时候,谁看到题目就思考过课文会写什么,奖励自己三颗星。

  2、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些段落写了钓鱼这件事,哪些段落写了得到启示?

  3、这篇课文的结构非常清晰,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总结一个道理。这就是作者写作的方法。从作者的写法上,你发现了什么写作的秘密?比如一件事的启示怎么写?重点写什么?

  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借助插图,理清层次

  课文的插图画的是什么情景?它对应着课文的哪些段落呢?找一找

  2、朗读对话,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画出我和父亲的对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2)指导朗读

  出示对话: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中。”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抓住提示语和标点符号,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

  探寻第一句对话的语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读课文。

  3、感悟心理,学习写法

  俗话说言为心声。透过这些语言,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钓鱼时,我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段,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并指导朗读。

  钓到鱼后,我又是怎样的心情呢?指导朗读。

  小结:作者在讲述钓鱼这件事的时候,将自己的心理活动穿插其中,显得特别具体生动,这也是作者写作的一个小秘密。

  五、角色体验,争辩明理

  1、补充资料:

  鲈鱼味美肉鲜,人类需求量大,所以捕捞量也很大。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许多国家都规定,鲈鱼生育期间禁止捕捞。开放捕捞的那一天叫“鲈鱼捕捞开放日”。

  2、既然有规定,那就应该遵守规定,放掉鲈鱼,可作者为什么不愿意放掉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把你当成作者去考虑。

  3、角色体验,师生对话

  现在你们是谁?你为什么不愿意把鱼放回湖里?

  师生展开对话。

  所有的理由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道叫什么吗?诱惑!一边是诱惑,一边是规则,稍一放纵自己就会做出不道德的事。作者也肯定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可实践起来却很难。所以我们要时刻谨记父亲的告诫,用心读一遍。

  4、书写甲骨文“德”字,告诉学生:要行得正,走得直,不要被诱惑有双眼睛永远在看着你,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鼓励学生用行动书写。

  《钓鱼的启示》的教学设计 篇5

  一、导入新课

  学生读课题:钓鱼的启示

  二、检查预习

  1、学生读词语:指名三人,分别读一行词,再全班齐读。

  鲈鱼、鱼饵、操纵、鱼鳃、翕动、皎洁、嘴唇、沮丧、抉择、告诫、实践

  2、选择以上词语简述课文内容。生自己思考,指名回答,再齐读这段话。

  十一岁时的一天夜晚,我和父亲到附近湖中小岛放好(鱼饵)钓鱼。我(操纵)鱼竿,钓上了一条诱惑人的大(鲈鱼),鱼鳃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翕动)。在父亲的要求下,我(沮丧)地放掉鲈鱼。后来,每当我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请你用一两句话来概括课文内容。指名说。

  三、理解感悟

  1、从哪看出钓到了一条诱惑人的大鲈鱼?“我”和父亲放鱼时有没有不舍呢?让我们回到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2、学生默读,出示要求:

  从哪看出钓到了一条诱惑人的大鲈鱼?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依据,并标上序号。

  “我”和父亲放鱼时有没有不舍呢?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3、从哪看出钓到了一条诱惑人的大鲈鱼?用手势示意依据的数量,请找到最多的说依据。

  点拨写法:抓住我的动作和钓鱼时鱼竿、水花的细节描写,突出了鲈鱼的大。

  4、齐读第3节,指导读出鱼的大。

  5、“我”放鱼时有没有不舍呢?指名回答。

  6、出示:

  “我”的心情首先是得意,因为xx;其次是xx,因为xx;再次是xx,因为xx;最后是xx,因为xx。

  指名说,学生齐读。

  7、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读出作者心情的变化。出示文中四处描写“我”心情变化的句子。学生练习读。指名4人朗读,PK读,再齐读。

  教师点拨:同学们刚才读得很好,读出了小作者的心情变化。从作者心情的变化你能读懂什么?指名回答。(放鱼的艰难)

  8、父亲有过不舍吗?指名说。出示句子,齐读,读出不舍。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教师点拨:父亲的不舍没有直接写出来,而是通过动作的细节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9、尽管不舍,尽管这么大的鱼放掉了,但是作者得到了终生启示,出示相关句子,齐读。

  那晚以后,我再没有钓到过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10、生活中诱惑人的“鱼”还可能是什么?指名说句子:诱惑人的“鱼”是xx。

  11、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诱惑人的“鱼”,我们是否能做出正确的抉择呢?正因为那条鱼太诱人,抉择艰难,才给作者留下了终生的启示。

  出示句子,齐读: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文中结尾写到那个夜晚月光如水,其实不仅仅是这一次写月光,前面还有三次写到月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月光的美丽。出示四句,齐读。

  你觉得那夜的月光对于作者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指名说。(月光见证了“我”心灵的成长;月光是皎洁纯洁的,预示人的诚实坦荡、光明磊落)

  再齐读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四、表达

  师:这篇课文通过写生活中的事情钓鱼放鱼揭示了启示,我们把这样的文章叫做哲理散文,文中细致描写鲈鱼的大,以及“我”和父亲心情的变化,想想这三项内容跟启示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着力描写?

  (揭示道德抉择的艰难,能突出表现哲理的内容要具体描写,这就是哲理散文的特点。)文中鱼的大、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情等几处细节描写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其实,这篇课文在选入课本时是删减过的,原文中有些细节描写非常精彩,更能表现抉择的艰难,因为篇幅有限编入课本时缩写改短了,这两句就是缩写的。出示PPT,师:猜猜作家在原文中是怎样进行细节描写的?指名说。

  1、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

  (鱼有多大?看到鱼时“我”的心情和动作是怎样的?)

  2、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放鱼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我”放鱼时的连续动作。)

  学生自由选择一处进行拓展写话,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读练笔。点评。

  课件出示原文句子,齐读句子。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哲理散文《钓鱼的启示》,从放鱼的艰难感受到道德抉择的艰难,知道了能突出表现哲理的内容要写具体,叙事时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心理等进行细节描写,我们写生活中的启示也可以学着这样写。

  板书:

  鱼大

  钓鱼的启示我不舍难

  父亲

  《钓鱼的启示》的教学设计 篇6

  【知识技能】: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的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的启示。抄写文中描写美丽夜色语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我与父亲的心理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理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语,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和父亲在捕捞鲈鱼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钓到了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鱼,可就在此时,父亲却做了一个令我感到万分意外的决定,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一找。(幻灯片出示父亲的决定是什么?)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语读课文原句(幻灯出示人物对话)。

  指导朗读读出父亲的坚持从中体会“得”的境界。

  不容置疑,不容争辩,必须

  盯:父亲喜欢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也在经受道德的考验。

  2、此时,父亲和我一样都喜欢这条漂亮的大鲈鱼,那为什么还要我把它放回湖里。(板书:放)。读课文从中找出答案。(离捕捞鲈鱼开放日还差两个小时)。

  这两个小时意味着什么?

  不能捕捞,如果捕捞,就是不守规则、不道德。没人看见,任何时候都要守规则、讲道德。

  3、再次读文。这是怎样一位父亲?

  读文、分角色读文人物对话。生:读“我”。师:读“父亲”。

  严父,慈母。读两次、升华两次

  4、同学们、现在我们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走进父亲的内心之后,老师想问大家这条鱼放吗?(板书放)。

  二、悟道理。

  1、从父亲不容争辩的语气中,我依依不舍的把大鲈鱼放回了湖中,俗话舍得舍得,我舍掉了大鲈鱼但得到的是什么呢?

  2、幻灯片出示(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

  3、边说边美化板书,是啊!,同学们,在34年前的那个夜晚,在父亲的教导下,我持平了道德的这把天平,使他终究没有被这条诱惑的鱼而压倒。

  34年的人生旅途,作者不仅一次遇到了34年以前一样的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诱惑的鱼。想一想这些鱼都是什么呢。师自由说。

  34年的漫漫人生路,我始终一如既往的将这把道德的天平是因为什么呢?

  幻灯片出示:道德是个简单。

  即使时间起来很难但在34年前的那个夜晚,我在父亲不容争辩的严格要求下把那条漂亮的大鲈鱼放回了湖中的那刻起,我就已经获得了实践道德的勇气和力量。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遇到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诱惑的鱼,但只要每个人心上一把道德的尺子就会在生活这本书是获得无穷无尽的财富。

  最后送大家一个词,板书:德者得也。

  读:想想课文内容以及父亲的告诫德者得也,

  让我轻轻的告诉别人:德者得也。

  默默而坚定的告诉自己:德者得也。

  板书:

  放放!

  德

  德者得也

  《钓鱼的启示》的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沮、践、戒、钩、翼、鳃”等生字

  2、能通过课题了解文章内容,能初步了解“启示”结构

  3、能明白课文“启示”的过程及含义

  4、能领悟以小见大的技巧

  教学重点:

  明白课文获得“启示”的过程及含义

  教学难点:

  能领悟以小见大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初探“启示”含义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想先来考考大家,看看哪位同学知道的最多。(出示幻灯片)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这些都是来自生活的?(启示)

  3、什么叫启示呢?(出示幻灯片)(出示幻灯片: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2、引出课题:《钓鱼的启示》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的是——《钓鱼的启示》,请大家一起看到这个字,它读“钓”(出示幻灯片),和我们要学的一个生字很相识“钩”(出示幻灯片),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让我们一起来记住它,请在草稿纸上写钓鱼,鱼钩,写对了的请举手。

  (2)读课题:很好!请同学们抬起头,看到课题,让我们把钓字还到课题中读一读,请字正腔圆的读,请干脆利落的读

  二、初读课文,初探启示结构

  1、在钓鱼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翻到课文,轻声细读课文,注意做到两点。(幻灯片1、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幻灯片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刚才同学们已经读完了,我从课文中选了几个句子,看看你们会不会读。(幻灯片)

  (1)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zòng)着。(很流利,谁来第二句?)

  (2)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lú)鱼,看着鱼鳃(sāi)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xī)动着。

  (了不起,三个生字全读对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还有第三句)

  (3)当年那个沮(jǔ)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这个词读?什么时候我们会沮丧呢?你已经完全领悟了它的意思。第四句特别长,谁敢来读一读呢?)

  (4)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jué)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jiè)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jiàn)起来却很难。

  (太厉害了,这么长的句子,你竟然读得准确无误。父亲告诫我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

  3、如果我把生字提出来,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把这些生字合理的填进去呢?(出示)

  鲈鱼大,诱饵鲜,熟练操纵拖上岸;(填得好)

  鳃翕动,月皎洁,心情沮丧难抉择;(填得对)

  是非易,实践难,父亲告诫记心间。(填得准)

  4、请同学们连起来读一读

  5、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这其实是课文的什么?(浓缩)

  6、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第一句,告诉我们他们在干什么?(板书:钓鱼)第二句,告诉我们他们决定干什么?(板书:放鱼)第三句,告诉我们什么?能不能用这几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呢?很好,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启示)(出示幻灯片)

  7、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词,先写“钓鱼”、再写“放鱼”、最后写“启示”这其实是课文的什么呢?作者的写作思路,这样的思路非常清晰。

  三、细读课文,感悟“以小见大”写作手法

  1、带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我当时钓到了一条怎样的鱼?

  啊,好大的鱼,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鱼大吗?你们来读一读?不够大?再来,有点大?再来,这么大?不仅大,而且?(漂亮)哪里写到了?(生汇报)

  2、钓这条鱼容易吗?(不容易)花了多久的时间?(晚霞辉映到晚上十点)钓到这样的鱼时,父亲高兴吗?我高兴吗?你高兴吗?(其实我也跟着高兴)可是,父亲却要我干什么?(放鱼)连续叫三个人

  3、父亲怎么说的?(出示)

  父亲:孩子,你把它放回湖里去。父亲: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4、我是怎么争辩的?让我们找找“我”说的话

  “我”:爸爸,为什么?(我怎样的问?)急切

  读出我的急切,再急一点。

  “我”: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怎样的说)大声

  请读出我的大声,又急又大,又急又大又快哭。

  5、让我们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请男同学来读一读父亲的话,女同学读一读“我”的话。

  6、他们在干什么?(放与不放的问题,也就是舍与不舍的问题)板书:画“舍”,)父亲为什么要我把鱼放了?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捕捞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5、也就是说,捕鱼的时间还没有到。为什么捕鱼还要规定时间呢?我这里有一个资料。禁渔期。

  5月1日至翌年1月31日为青鱼(鲱)禁渔期。(看看谁的数学好)

  (半年多的时间啊!)

  6月20日至8月20日为毛蚶禁渔期。

  (多久,整整两个月。)

  4月15日至5月31日为淡水湖区与水库禁渔期。

  (这又有多久呢?一个半月)

  最短也是一个多月。禁渔期这么长,这深更半夜,不就差短短两个小时吗,我不放又会怎样?

  6、在父亲眼里如果不放回去意味着什么呢?

  诚实、信用、道德。

  7、可我当时为什么不肯放呢?

  鱼大,鱼美,鱼钓起来难,关键是放了鱼别人也看不到。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到其他人和船的影子。(学生读句子)所以我把乞求的目光再一次投向父亲,但有用吗?为什么?

  8、父亲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父亲的声音不容?(争辩)

  9、父亲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看看这位名人是怎么说的?(出示幻灯片,无人看到而舍才是道德)父亲是怎么解释道德的呢?(出示)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看来,钓鱼事小,放鱼事大,舍弃事小,得到是大,这叫以小见大!(板书)

  10、放与不放是一种选择,但这种选择难不难?(难)艰难的选择叫什么呢?(抉择)我的抉择是什么?(放鱼)(道德)谁来读一读我放鱼的句子。

  11、在我的人生中,仅仅这一次(放鱼吗?)文中怎么说的?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2、相似诱惑人的“鱼”,对一个三十四年过后,也就是一个中年人来说可能是什么?

  可能是带来方便的、带来好处的、带来利益的。

  面对这些,我都选择了?(“舍弃”)为什么我会这样做?(出示)

  13、生活中,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鱼”呢?)

  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过红灯。能不能?为什么?你很善于思考,他告诉我们(过马路事情小,但道德大。)

  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捡到钱包。(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不占位己有?他告诉我们捡钱事情小,但道德大。)

  在没人发觉的情况下抄作业。他告诉我们能不能?为什么?(做作业事情小,但诚信大。)

  在没有人看到的情况下乱扔垃圾。你有没有扔过,你的做法是文明的。(他告诉我们扔垃圾事情小但文明大。)

  ……

  四、联单元课文,拓“以小见大”手法

  1、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说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但告诉我们的都是大道理。这也是“以小见大”(指板书),我很高兴,也想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出示幻灯片)

  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你们知道这段话哪里有吗?(单元导读)你很会观察,也很善于读书。看单元导读能给我们指明学习方向。

  它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有所发现,有所启示,我们回过头来看,这篇课文,从钓鱼和放鱼这件生活小事中明白做人的大道理,这就叫“以小见大”,这是写好启示的方法。(指板书)

  2、这一单元的课文其实都是这样的,比如这篇课文,我们来看看。(出示《落花生》片段)

  作者从父亲与我们谈花生的好处,从而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启示,这种写法也叫?(以小见大)

  你们有没有发现,启示都是从什么事情中得到的?(平凡小事)

  3、以“小”悟“大”写启示。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平凡小事,我这也搜集了一个生活中的“小”事,看看你们能不能悟出大道理。(出示)

  我去海滩游泳,大浪向我冲来时,我吓得赶忙往岸上退缩,可反而呛到海水,但如果我站直身子,鼓足勇气,勇敢地迎着浪涛向上跳,浪涛就在我的身下过去了。这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五、课后设疑,思考“小”字写法

  同学们很聪明,看来你们已经学会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我们写文章就是要舍大取小,以小见大!如何抓住“小”字来写呢?把“小”字写具体,这是我们下节课要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小见

  以钓鱼大

  放鱼

  启示

  《钓鱼的启示》的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身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就要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着手。

  学情分析:

  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很难。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设计理念:

  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把学习过程之中的感悟、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的意思。

  2、理解“与那条鲈玉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题。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钓鱼、放鱼、获得启示)

  二、初读启示,质疑。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我”获得的启示划出来。

  2、读读启示,提出疑问。

  三、自读自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1、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

  (二)理解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A:体会让“我”觉得做起来难的原因。

  1、请同学们默读3-9自然段,找出理由。

  2、学生先默读、自学,而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

  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说理由,读句子。

  (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

  (2)这条鲈鱼很大、很美。

  “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是呀,这么大、这么美的鱼,我很难拒绝这样的诱惑。)

  (3)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

  “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4、鱼的极大的诱惑,周围的环境,都让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但最终“我”还是作出了“放鱼”的选择。

  是谁让我作出了这样一个正确的选择?(爸爸)

  B:体会“我”实践的艰难过程。

  1、“我”虽然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之下,无可奈何地放了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让我们再来读3-9自然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2、学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写体会。

  3、汇报交流。

  (1)“得意”

  读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轻轻翕动着。”

  (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

  再读句子。

  (2)急切、不理解

  读句子:“爸爸!为什么?”

  (3)委屈、难受

  读句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4)乞求(换个词)

  (5)无可奈何、恋恋不舍、遗憾……

  读句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没有商量的余地。”

  (理解“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

  “我慢慢地把鱼从鱼钩上……消失在湖水中了。”

  4、你们看,“我”把鱼放回湖中,经历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引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5、分角色读对话,或者表演对话内容。

  6、引导学生进行超文本对话,进一步提升对父亲要求“我”把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

  (体会到父亲要求我遵守规定,做一个诚实的人。)

  (三)理解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34年前,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作出了道德的选择,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最后10、11节,找出相关句子,读读,谈谈体会。

  2、投影出示句子:“但是,在人生的旅途汇总,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读读这句话,有问题吗?

  (2)理解“诱惑人的鱼”,讨论一下,这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师点拨:金钱、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

  3、想想“我”可能会遇到哪些诱惑人的鱼,会怎样对待这些诱惑?

  4、小结:真因为这样,所以——(引读:“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5、可以说,当年他把鱼放掉是因为父亲的威严,是无可奈何的,但是,他现在的选择却是——自觉的,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因为——他已经在从小严格的教育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诱惑吗?你是怎样对待的?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将怎样做?

  3、再读启示,铭记在心。

  五、布置作业。

  1、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摘抄文中描写月色的优美词句。

  3、搜集一些名人或身边的人遵守道德规范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29 钓鱼的启示

  钓鱼   得意

  急切

  委屈

  放鱼   乞求

  无可奈何、恋恋不舍

  获得启示

  《钓鱼的启示》的教学设计 篇9

  【课前谈话】

  1、学生介绍自己。

  2、了解学生学情:

  你读了几篇课文?

  (大部分学生说6~8遍)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指名读,及时纠正学生错误。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质疑,了解学习需求:

  (师导:有位人曾说过:有大问题有大的进步,小问题有小的进步,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

  你提了什么问题?

  4、研读品味,聚焦核心问题:

  为何作者记住了34年前的那个夜晚?

  (这次钓鱼和以前钓鱼有何不同?)

  ⑴ 学生默读思考,播放音乐。

  ⑵ 反馈。

  研读重点句: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腮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⑴ 你觉得有多大,用手势比画一下。学生朗读

  ⑵ 如果此时此刻,你是作者,你最想干什么?

  ⑶ 此时此刻,你是怎样的心情?作者的心情怎样?

  板书:

  遇到鲈鱼,得意洋洋。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⑴ 父亲让我把大鲈鱼放掉,我愿意吗?从哪里看出我不愿意?

  ⑵ 朗读指导,抓住大声争辩。

  ⑶ 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跟父亲说,来留住这条鱼?

  ⑷ 在作者的大声争辩下,在作者的苦苦乞求下,父亲同意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父亲肯定不同意?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⑴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在想些什么?请你写下来。

  ⑵ 反馈交流,板书:

  放回鲈鱼,得到诚实。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中。

  ⑴ 朗读指导,读出作者的依依不舍。

  ⑵ 你就是作者,你得到了什么?

  ⑶ 作者的选择题有没有做完?

  学生板书:

  面对选择,进退两难。

  我再也没有钓到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5、写读结合,内化学生行为:

  ⑴ 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如果现在你就是作者,你会怎么做?

  ⑵ 出示父亲曾告诫我的话,学生朗读。

  6、课堂延伸:

  ⑴ 你还有什么新的问题?

  ⑵ 什么叫启示呢?

  《钓鱼的启示》的教学设计 篇10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学习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学习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我”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安排: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4、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

  学习过程:

  一、 谈话交流,揭示课题。

  1、猜谜导入:

  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猜一猜这本书叫什么——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

  2、介绍作者:

  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善于读生活这本书的朋友,詹姆斯·兰费蒂斯。他是美国的著名建筑设计师,他时刻严格自律,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詹姆斯·兰费蒂斯的美好品德来自他小时候一次钓鱼经历的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钓鱼的启示》。

  3、揭示课题:

  请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的谜语导入,让孩子明白善于读懂生活,就会有所发现,得到启示。介绍作者意在拉近孩子与文本的距离,让孩子从实际的例子中明白生活这本书的意义。)

  二、 检查预习,初知内容。

  1、学习字词

  捕捞操纵乞求启示诱惑告诫鱼饵翕动鲈鱼皎洁沮丧

  小心翼翼 不容争辩 筋疲力尽 依依不舍 道德抉择 道德实践

  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2、理解词语

  检查词语的理解。

  教师提示“鲈鱼”( 鲈鱼:鱼名。鳍科。体长(可长达60多厘米),侧扁,口大,下颌突出。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以鱼虾为食,生长快,肉嫩味鲜。栖息于近海,也进入淡水,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产卵期间禁捕。)

  3、了解课文内容

  生字自学得不错,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评价。(板书:钓鱼 放鱼 启示)

  4、快速默读课文,在读书时产生了哪些疑问?

  鼓励学生善于提问。

  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善于思考,要解决这些问题还要从书中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在课外充分预习,让学生自主学习,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古人云:学贵在疑。让学生提出初读课文时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

  三、 细读课文,探究情感变化

  (一)感受“我”的不舍之情。

  1、哪位同学钓过鱼?能说说你钓鱼的感受吗?面对着你好不容易钓起来的鱼,你会舍得把它放走吗?

  2、我们文中的小主人公詹姆斯舍得吗?从课文中的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相关词句做上记号,然后读一读,看看你有怎样的体会?

  出示句子: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你体会到了“我”放鲈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失望、难过、沮丧……)(板书:沮丧)把你的感受融进去读一读。

  (板书:依依不舍)

  (二)默读课文,说说“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学生交流。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詹姆斯那么不肯放鱼呢?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把相关句子做上记号,并想想你有怎样的体会?

  1、欣赏大鱼,感受兴奋之心情

  师:三十四年前月光如水的夜晚,我钓到了一条大鱼,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指名读句子,说说体会到作者此时的心情。学生交流。(高兴、兴奋……)(板书: 得意)

  齐读句子。说说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你们能用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吗?

  (这么大,这么漂亮的鲈鱼深深吸引着我,我当然不愿意放。)

  2、品析词语,感受钓鱼之不易

  这条大鱼非常难钓?读第三自然段,划一划体现大鱼难钓的词。

  学生自由读,划、交流、品味。

  (原来这条大鱼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难怪我不愿意把它放回去。)

  感情朗读句子。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来感受作者不舍得放鱼的心情,学生会感受更深刻。从作者的“依依不舍”的心情入手,让学生找找舍不得的理由。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在感受鲈鱼大而美和难钓的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对大鲈鱼的喜爱,感悟放弃已经钓到的大鲈鱼之难。为下节课在严格的教育中实践道德作铺垫。

  四、 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我”好不容易钓到这条大舻鱼,内心是那么兴奋,父亲为什么一定让我把它放了呢? 我从中又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板书:?)

  五、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钓鱼的启示》的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读单元学习提示,看看从中可以知道什么?

  1、生活是一本书。

  2、学习本组课文的方法。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注意有哪些生僻的词语和不容易读好的句子,一会儿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词语和句子。

  (1)交流字形词意。

  (2)屏幕出示词语检查。

  (鱼饵、鲈鱼、操纵、鱼鳃、翕动、皎洁、嘴唇、沮丧、抉择、告诫、实践)

  (3)把课文中难读的句子读通顺。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4、再来读一读课文,想一想“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为什么坚持要“我”这么做。

  (老师出示关于鲈鱼捕捞开放日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5、默读课文的4-9自然段,看看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提示:如果课文里有合适的词语能概括出作者的心情,你就把他画出来;如果没有这样的词语,你可以自己找出合适的词语来概括,把这个词语写在书边上。)

  6、交流学生概括的词语,指导朗读相应的语句。

  (重点指导读出“急切、难过、依依不舍、沮丧”的语气。)

  7、完成书后练习题二。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体会到了作者当年放掉大鲈鱼时的那份无奈和沮丧。课文中还有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下节课我们交流这些句子的含义。

  (提示学生抄写本课要求写的字,下节课听写。)

  第二课时

  一、听写

  1、我小心翼翼地将鱼竿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2、当我一次次面临道德的是与非的选择时,就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

  3、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听写后对照屏幕自查改错)

  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1、指名读课文第二部分(后三自然段)。

  2、默读思考,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自己试着体会其中的含义。

  3、交流语句及自己的理解。

  (1)体会第一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

  引导学生思考: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诱惑人的“鱼”指的可能是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2)体会第二句:当我一次次……

  引导学生思考: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这里的是与非简单吗?做起来难在哪里呢?

  “我抬头……目光投向了父亲”,结合这句话请学生想象,当时“我”的心理活动,以及父亲面对孩子委屈的泪水时会说些什么?

  思考:“我”失去的是鲈鱼,但“我”得到的是什么?

  (3)在“我”人生的旅途中,不止一次遇到诱惑的时候,“我”会怎样做呢?为什么?(引读最后一句话:“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

  三、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呢?课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有启示?请你把这些语句摘录到笔记上,还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钓鱼的启示》的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现的生词;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和表达,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3、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感悟的同时将学文与导行相结合,使学生懂得如何结合实际,遵守规则。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哪些有关规则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师补充有关名言和美国的一些生态规则)。

  板书课题:

  钓鱼的启示

  二、自读课文,扫除障碍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词,逐步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学生读课文后指名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三、回顾学习方法 学生自学交流

  1、师:上单元我们又学习了两种自学方法:第一种是解答自己提出问题的方法。

  生:看问题的上文;看问题的下文;从全文整体内容理解。

  师:第二种是做批注笔记,能使我们更深入的学习课文。如何做批注笔记呢?

  生:画出自己喜欢的重点词句,记下不懂的问题,做简单的归纳概括,在课文旁边或者页下写一两句自己的想法。

  2、老师提出自学要求:

  ⑴ 再读课文,在文中空白处做批注笔记。

  ⑵ 小组内交流体会。对于仍有困惑的问题小组代表记录到黑板上。

  3、学生自学课文,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实践自学方法。

  4、小组内交流读书体会,组代表将困惑记录到黑板上。

  四、交流体会,形成对话

  1、各小组代表交流组内体会,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2、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创设对话情景,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⑴ 师:怎样能使自己深入课文,对课文产生深刻的体会?

  (学生自读。)

  生:把课文中的人物想象成自己;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

  师:请同学们把文中的作者换成我,然后深入读课文2~12自然段。

  (学生练读课文2~12自然段。)

  ⑵ 指名学生读课文。

  ⑶ 师:请同学们进行细致评价,如果觉得读得好,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如果有不足之处说说应该怎样读,为什么?

  (学生进行细致评价。)

  ⑷ 再指名读课文,让学生在评价中设身处地体会,读出作者的情感。

  3、展开辩论,深化思想:

  ⑴ 鱼到底该不该放呢?请同学们敞开心扉,实话实说。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该放或不该放。)

  ⑵ 根据学生观点,将全班学生(或按座次)分为正反两方。

  正方:必须放鱼。

  反方:不必放鱼。

  ⑶ 展开辩论:

  辩论过程中,老师作好方向引导,如,激发学生从自己的已知经验──河水的干涸,生物的灭迹等方面来体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⑷ 总结辩论,升华思想:

  师:只有按照正当的法规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动物。遵守规则应成为每个人内心的一种意识,不受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你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根据感受写出自己喜爱的规则名言。

  五、积累拓展

  1、小组内合作巩固生字生词。

  2、做摘录笔记。

【《钓鱼的启示》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03-20

语文《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03-17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参考04-17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模板11-25

有关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03-18

求《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04-08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精选6篇)11-25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精选12篇)01-15

《钓鱼的启示》说课设计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