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案

发布时间:2017-01-10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课文记叙了1935年红军长征期间,四川省苍溪海外县儿童团员们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机警地躲过野兽的袭击,顽强地战胜了病痛的折磨,历时3个月,行程1000多千米,克服了种种因难,终于赶上了红军大部队的事迹,表现了后代从小有志气、有毅力、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

  2、体会词语的感情,能用“心急如火”、“跋山涉水”写句子。

  3、默读课文,体会红小鬼在追赶大部队的路途中表现的坚定的志向,顽强的毅力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读生字。

  2、文中重点生字词的朗读:

  广昭战役 陕南战役 强渡嘉陵江战役 胜利捷报

  暖风煦煦 春意盎然

  瘆人 龇牙咧嘴 阴森可怕 神龛

  跋山涉水 餐风宿露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a、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第一自然段进行概括。

  b、引导学生分别找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你读了之后有怎样的感受?

  三、品读体会:

  1、感受文章的详略:

  历时三个月,行程1000多千米。文章是否将他们追赶红军大部队的每一天都写了呢?

  2、第一天的经历又只选取了三个场面来写的,是哪三个场面?

  赶路、夜宿神庙、吃供品。

  3、这三个场面作者又分别是怎么来表现这群红小鬼的精神的呢?

  a、第一个场面运用反衬的手法:

  可不可以去掉中间写景的这部分呢?

  景色越美丽,红小鬼越不观赏,越是心急如火,就越能感受到他们追赶大部队的急切,他们志向的坚定。

  对比朗读。

  b、第二场面运用环境描写和神态描写:

  神庙,平日就很瘆人,这时候愈发显得阴森可怕。黑影里,耸立着一尊尊龇牙咧嘴的神像,什么四大天王,八大金刚,观音菩萨……把几个胆小的伙伴吓得够呛,不敢环顾四周,他们靠着墙根,整整坐了一夜。

  感情朗读。整整、坐(表现坚定的意志,心里怕得不得了,可就是没跑回去。)

  c、语言描写:

  “看来,菩萨也支持我们的行动,给我们安排下这么宽绰的客店,还送干粮,好让我们吃饱睡足以后,加油赶上部队呢。”

  菩萨支持我们的行动、安排下这么宽绰的客店、送干粮等语句感受到他们乐观的革命精神。

  分角色朗读。

  4、他们还经历了哪些困难呢?齐读课文第10自然段。

  5、一齐赞扬这群小红军,读妇女部长何连芝把12个小鬼搂在怀里说的话。“你们从小就这么有志气,有毅力,不愧是革命的好后代,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

  四、拓展延伸:

  1、在四川省川北地区,至今还流传着12个红小鬼沿着红军长征路线追赶队伍的故事。回家后向你们的父母讲一讲这个故事。

  2、练笔:从10自然段中选择一个困难进行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