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太尉逸事状》教案(表格式)

发布时间:2017-12-19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设计项目

设计内容

个性化处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柳宗元及“状”文体的有关常识,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特殊用法。

过程与方法:

① 掌握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

② 体会、学习本文寓褒贬于叙事、不着议论、冷静从容、严谨沉稳的写实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段秀实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正义的情操。


教学重点

① 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落实“白、辞、适、以、卒、则”等词语的多种义项。

② 体会、学习本文褒贬自现的叙事手法。


教学难点

① 理清人物关系,分析段太尉刚勇仁义、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性格特征;

② 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正义的情操。


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讨论认知


教学用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古语云: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今人道:“以民为本”,“以民为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历史犹如一块明镜照亮了这条真理。只有始终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取信于人民,永远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才能赢得百姓的赞誉,赢的生前身后名!今天我们就重回唐朝,透过柳宗元的笔触,回望段太尉逸事,感受其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

简介作者及“逸事状”知识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人),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共同发起对我国散文发展影响深远的“古文运动”。

段太尉:太尉,官职名。其人叫段秀实。

逸事状:“状”,又称“行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实、爵里、行治、寿年等的一种文体。 “逸事状”是“行状”的变体, 只记录人物逸事(即正史未载之事)。

二、熟读大致理解课文,掌握基本的字词句和特殊句法。

1、学生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文中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法。

2、指导完成课后练习三。

三、检查预习

提问学生本文讲了太尉的几件逸事,并引导学生回答:

明确

1、勇服郭军。(1-4自然段)

2、仁愧焦令谌。(5、6自然段)

3、节显治事堂。(7自然段)

4、叙述作状因由。(8、9自然段)

四、课文分析

(一)学习1-4自然段

1、学生分小组研读,一个小组负责一个自然段,先齐读,然后该小组的同学逐一翻译每句话,点出重点字词、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

2、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点评,串讲句意。

3、每一个自然段串讲完字词以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本段讲述的事情,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为每段拟一个小标题。

4、提问: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文章里面的哪些描写体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特征。

明确:(简单讨论即可)

      刚直、正直、勇敢……

5、归纳总结第一件逸事所表现的太尉的特征。

明确:刚正沉勇

6、段太尉杀掉喝酒闹事、危害百姓的十七名士兵,你对他这种杀一儆百的惩戒方法有何评议?

明确

1、郭晞的士卒肆志横暴于市的情况由来已久,如果劝说能解决的话,问题早就解决了,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只能用杀一儆百的严厉措施来警戒任意妄为的士兵。

这种做法是段太尉有勇有谋的治乱策略,体现出他的勇敢和大无畏的胆识,对维护当时的社会治安,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值得肯定。

2、作为一位官员面对做坏事的人,没有经过任何审讯的程序就杀人,而且还斩首示众,是封建制度下的一种以暴治暴的治乱策略,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与现代的法治观念有本质的不同。

 

(二)、学习第5-9自然段

1、学生齐读,教师正音。

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

2、学生复述以后,教师点评重点字词此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并在多媒体屏幕显示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的归纳。

 

(三)、归纳总结第二、三件逸事的内容,即5-9自然段。并总结每件事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特征。仔细揣摩第三件“逸事”中段太尉所说的三句话,体会段太尉心理感情的变化轨迹。

明确

第二件事:仁慈宽厚

第三件事:清廉刚直

这三句话说明,段太尉对朱泚的为人品格十分了解,早就预料他会笼络自己另有所图,所以事先吩咐家人“慎勿纳”;知道女婿最终还是收了朱泚的礼物,不禁勃然大怒;但他毕竟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并没有将大绫退还朱泚,跟朱泚闹翻,而是封存在治事堂梁上,以便相机而动。这三句话体现了段太尉不但清正廉洁,而且富有政治智慧。

 

(四)、在完成了对段秀实逸事的记叙之后,作者特意附加了最后两段,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的?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

驳斥偏见

表明自己写作严谨:广泛采访;恐尚逸坠

 

(五)结合有关的历史文献资料,请你谈谈你对柳宗元这篇传记艺术特色的看法。

1、多种多样的描写方法。

2、人物个性化的言行。

3、“春秋笔法”。

4、巧妙铺排、引人入胜。

5、精心选材,多角度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

五、拓展阅读训练

(1)旧唐书柳宗元传

(2)韩愈《祭柳子厚文》

六、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不嗛,辄奋击。     嗛(qiè),通“慊”,满足,快意。

2、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椎,通“槌”,打,砸。

3、太尉判状,辞甚巽。  巽,通“逊”,谦恭。

4、出入岐周邠斄间。   斄,通“邰”,今陕西武功。

(二)词类活用

1、以刃刺酒翁、酿器。   

坏:使动用法,使……坏。

2、晞一营大噪,尽。     

甲:名词作动词,穿上铠甲。

3、乃我汝。             

困: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

4、遇不可,必其志。    

 达:使动用法,使……表达出来。

5、裂裳疮。             

衣:名词作动词,用衣裳缠裹。

6、奈何欲以乱郭氏。     

败:使动用法,使……败坏

(三)省略句、判断句

1、王子晞为尚书,其领行营节度使,寓军于邠州,其纵士卒无赖。

2、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

3、段公,仁信大人也。

(四)状语后置句

1、请辞于军。

(五)宾语前置句

1、欲谁归罪。

(六)定语后置句

1、邠人偷嗜暴恶者。    2、偷嗜暴恶之邠人。

(七)多义词

1、状

(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陈述事实的一种文书。

(2)太尉判状,辞甚巽。     判决书。

(3)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 逸事状。

2、其

(1)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代词,那。

(2)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代词,它的。

3、注

(1)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       附着。

(2)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敷上。

4、甲

(1)晞一营大噪,尽甲。     穿上铠甲。

(2)皆解甲。               铠甲。

5、辞

(1)无伤也,请辞于军。                 致辞。

(2)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辞却。

(3)太尉判状,辞甚巽。                 言辞。

6、以

(1)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介词,凭。

(2)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介词,因。

(3)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介词,把。

(4)又以刃刺酒翁。             介词,用。

7、愧

(1)尚不愧奴隶耶。     愧对,动。

(2)然闻言则大愧。     羞愧,形。

8、信

(1)仁信大人也。       讲信义。

(2)言信行直。         言语真实。

9、市

(1)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     集市,名词。

(2)市谷代偿。                 买,动词。

10、固

(1)尚书固负若属耶。       难道,副词。

(2)泚固致大凌三百匹。     坚决,坚持,形容词。

11、请

(1)请辞于军。     请让我。

(2)请改过。       请求。

(八)古今异义词

1、纵士卒无赖。

古义:指横暴。

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2、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古义:钱财和货物。

今义:指货物。

3、折人手足。

古义:指手和脚。

今义:比喻弟兄,或指举动、动作。

4、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古义:①“生民”,避太宗之讳,指老百姓。 ②单音词连用。

今义:①陌生人。    ②指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正确道理。

5、请假设草具。

古义:假,借用。设,置,安排。

今义:姑且认定。

6、段公,仁信大人也。

古义:指长者。

今义:指成年人,区别于“小孩儿”。

7、一夕自恨死。

古义:羞愧。

今义:指怨恨。

8、朱泚幸致货币。

古义:指财物。

今义:指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