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高中必修三《豹——在巴黎动物园》教案

发布时间:2017-12-12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朗读、背诵《豹——在巴黎动物园》,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感情;感受这首诗浓厚的象征主义风格,并理解其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朗读;联系诗人生活经历,知人论世;对精彩的诗句鉴赏评议,注重个性解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作者在探索人生意义时所面临的孤独、彷徨、苦闷,从而让学更积极地认识自己人生意义及生活,培养学生诵读外国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诵读品味,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象征意义及理解诗文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评点质疑法。

  教具准备:

  朗读录音、CAI课件演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法导入

  本单元我们初步领略了我国现当代诗歌的风采,感受了比较丰富的文学意象之美,同时也学习了几篇外国诗篇,管窥了普希金、华兹华斯等浪漫主义诗人的情怀。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二十纪初的东欧文坛,去关注那来自著名的(后)象征主义诗人里尔克心灵深处的震颤——(板书)《豹——在巴黎动物园》。

  二、联系旧知对比体验,整体感知诗文“豹”的形象

  1、设置情景,复习铺垫

  当你看到这个题目后,你会联想起我们初中阶段学过的哪一首诗呢?(《华南虎》)

  这首诗中的“华南虎”是怎样一种形象?(维护个性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

  2、那么请你认真地看着课本,听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录音朗读的同时,思考:同是猛兽,又同是囚禁于动物园的铁笼中,在里尔克的笔下的“豹子”还有“华南虎”的这种高傲不羁的个性吗?

  3、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自读一遍后,结合相关诗句及自己的感受来回答。

  4、抽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适时引导,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去感悟(作开放性的点评,适时板书)

  三、感知意象特点

  1、那么我们现来看看,本诗三节具体抓住了“豹”的哪些方面在作刻画呢?(眼睛、脚、眼帘及心理)

  2、在这三节蕴含着豹细微的心理变化,你感觉到了吗?豹的心理有何变化呢?(抓表心理活动的词来理解)

  (第一节中写在铁栏后来回走动寻找出路的目光,和那目光后透露出的内心世界:疲倦。第二节具体描绘了豹的脚步和身影,透视了豹那强大的力量和意志被困铁栏中的悲剧状态:昏眩。第三节中通过写豹的眼帘和四肢,描写了豹的雄心一现即消失的悲哀与无奈。)

  3、诗人写关在铁栏里的豹子,为什么要选择从豹子的眼神入手?第一节中,“缠得这般疲倦”中“缠”用的很传神,试分析好在哪里? (第一节中豹的眼帘因“疲倦”而垂下,一个“缠”字形象地把铁栏比作是蟒蛇或柔软但越勒越紧的绳索,豹被束缚的精神和意志由疲倦、失望变得麻木。)

  4、第三节中,诗人再次写到豹的眼睛,与第一节相比,你觉的豹子的眼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怎样理解“在心中化为乌有”这句话? (第三节有时无声地撩起眼帘,好象在瞬间又一次获得意志和力量,似乎看到一副诱人的前景,它的四肢因此而变得紧张起来,好象要猛然跃起,冲出牢笼。但是当它看到周围的铁栏,以前的努力,刚才的美好景象都“化为乌有”了)

  过渡:像这样一只豹子还能称其为豹子吗?一个消失了生命力,雄心不再,被"非兽"的生活折磨得成为一个无聊的玩物,被人观赏,虽名曰豹但已名不符实的豹子跃然纸上,它那幅可怜的模样不禁令我们要问作者刻画这样一种豹是想要传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四、了解作者人生经历,探究诗文意象的象征意义,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要体会诗人借豹表达的情感和在豹身上所赋予的象征意义,要从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此诗的时代背景入手。

  1、下面请同学们互相说说你知道的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情况,鼓励学生相互交流

  2、老师通过媒体强调与补充

  (1)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三颗最璀璨德语诗人之一。在诗歌艺术的造诣上,放射着穿透时空的日益高远的光辉。

  (2)寂寞而不正常的童年时代,暗淡而郁郁寡欢的少年时代,造成了他极端敏感而丰富的内心。

  (3)满怀理想的青年时代,却在巴黎体味着极度的贫困、人情的冷暖和世界的冷漠。

  (4)一生无家可归,临终死得既痛苦又孤单。

  (5)不幸中的万幸,1902年旅居巴黎,结识了大雕塑家罗丹,创作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诗就是在这一时期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