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个小伙伴》评课

时间:2021-04-06 11:26:07 一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三个小伙伴》评课三篇

  《三个小伙伴》评课一

  议《三个小伙伴》这是一篇童话故事,短小有趣而寓意深刻,且很有时代气息,意在孩子心中倡导同伴合作的精神。今天俞玉萍老师为我们执教了这一课,在本课的教学中,俞教师引导学生不离课文、不离读书,从课文中质疑,又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让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读的能力。并且把读贯穿于本课教学的始终,读的方式多,读的面大,读的要求又逐渐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课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意思。我觉得还有值得争议的地方:

  一、可分散难点,多元解读(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教学中重点解决第二自然段——小野猪拱树坑。着重指导读好第一句中的“怎么办”。小伙伴此时心中的焦急,学生不难体会,但值得注意的事,表达方式是多元的,可能是在默默地思索——怎么办?也可能在焦急的喊——怎么办?不停的语调不同的神情表达着同一种心情——焦急。第二句中小野猪的话同样如此,“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小野猪或许急切地安慰同伴——不要紧,不要紧。。。;或许胸有成竹——不要紧,不要紧。。。对文本可以多元的解读,多元的表达,这样可以使他们既理解文字,又不拘泥于文字。

  二、“演”的处理

  演一演,不一定是我们理解意义上的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带上头饰,表演全文,而更应该是在段落学习中有指导的演。如:这个“拱”字什么意思?小野猪怎么拱的?谁来演一演?小野猪拱的多卖力啊,假如你是他的同伴小袋鼠、小象会怎么做?袖手旁观吗?当然不是?他们在为小野猪叫好、加油呢!伙伴间的合作由此被揭示出来,而这些都可以通过让学生边演便体会便发现。演的目的不在于演本身,而在于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字,体会情感。儿童天生就是演员,只要你适时适当的给予启发,演的过程就是他们创造性的表达着自己对文章独特理解的过程。

  这样的难点分散,让学生手捧书本没有艰深之感;多元解读,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读与演巧妙融合,使学生在活泼的气氛中理解文字,体察文情,这应该就是低年级语文课追求的目标和实施的途径。

  《三个小伙伴》评课二

  我听了姚纯静老师执教的《三个小伙伴》一课,感觉姚老师在利用课件的同时,还注意引导学生不离课文、不离读书,从课文中质疑,又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让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读的能力。并且把读贯穿于本课教学的始终,读的方式多,读的面大,读的要求又逐渐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课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意思。我觉得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下面我就具体说说:

  老师讲的是第二课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文内容体问题,然后读书寻找答案。如,书中三个小伙伴一共遇到了几个问题,分别是什么?然后逐个解决问题。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学生一一解决,找到答案后在重点指导读,读书后在进行表演课本剧。再演的过程中,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显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喜悦,感悟同心协力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因本课篇幅较长,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徐老师尽量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包括示范读、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读出情趣,读出情感,读出自我。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让学生们通过扮演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戴上头饰,配上动作、表情,体验植树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的语言。这样以演说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使书上“静态”的语言活化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从而内化为内部语言,为转化为书面和口头语打下基础。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说,在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表达、倾听与捕捉信息的能力。

  《三个小伙伴》评课三

  尤惠娟老师《三个小伙伴》第二课时的教学能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我认为本课的成功之处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设计新颖。

  教师先出示第一幅图(三个小伙伴去植树),提问:这三个小伙伴是谁?他们要去干什么?你们怎么知道的?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再出示第二幅图(三个小伙伴植好树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再次出示第一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只有小象扛着树苗,其他的动物有没有带工具?从中发现小象、小野猪、小袋鼠都没有带植树的工具。这时,教师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答案的欲望:他们没有植树的工具,那么是怎么种好树的.呢?

  我认为这样设计效果比较好,先了解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使学生急于了解植树的过程,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我认为这样设计比按照课文的次序来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二、教学方法得当。

  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辅导者,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于学的法子。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依次提了三个问题:“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谁来解决的?怎么解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教师在黑板上指导学生:用“。。。”画出碰到的困难;用“

  ”画出是谁来解决的;用“~~~”画出怎么解决的。教师画一个标记,学生照样子在书上画。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的做法边自由读边在书上画出,随后交流。

  我认为这个环节,教师从教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倡导探究的自主性,教师变“告诉”为“引导”,学生变“接受”为发现,立足于学生对课文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突显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阅读学习过程成为个性化的自主探究的过程。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习惯,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布鲁诺曾说过: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的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

  三、感悟形象。

  本文是童话故事,让学生表演出课文中描写的小野猪拱树坑的动作、表情。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演活了小野猪

  小学生是借助形象来认识世界的,教师努力通过语言的描绘、情景的再现和想象的激发,将静态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入境感悟。

【《三个小伙伴》评课】相关文章:

《小伙伴》评课稿05-27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优质课)03-13

三个小伙伴11-07

三个小伙伴08-16

三个小伙伴05-04

三个小伙伴09-10

三个小伙伴09-29

三个小伙伴09-23

三个小伙伴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