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七年级上册《蔚蓝的王国》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09 16:42:35 七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蔚蓝的王国》教学反思

  《蔚蓝的王国》教学反思之一

  6月是一个丰收的月份,这个月我们xx语文名师工作室组织了年末的大型系列活动叫“精磨细琢,提高课堂品质”,第一阶段聆听了专家刘老师、叶老师的专题讲座和现场示范课。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蔚蓝的王国》教学反思

  第二阶段专家诊断课,我有幸被师傅xx和工作室各位前辈、同仁的厚爱上诊断课《蔚蓝的王国》,备课的过程就是煎熬的过程,同时也是幸福的过程。煎熬是因为《蔚蓝的王国》在苏教版七年下册的最后一个单元,单元主题是“奇思妙想”。这个单元的课文大多数一线的普通老师不会去认真上,包括我自己。更何况,这是苏教版编排的唯一的两篇散文诗中的一篇。当我知道要讲这首散文诗,而且对着浙江著名的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讲时,我就头皮发麻,素性一点信心也没有了。于是我想到请外援,我想到师傅xx,当我把我的困惑说出来时,师傅非常关切而重视的组织了工作室的一场网络研讨活动,由云大附中的刘箸老师主持,刘老师还把我的教学设计呈现给老师们,各位前辈、各位老师们集思广益,献计献策,给了我极好建议。

  通过7、8次教学设计的修改,都得到了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几次的试讲,深感受益匪浅,尤其是得到了昆二中赵玲老师的亲自指导,赵老师亲自为我留出她所授班级的课,让我试讲,试讲前细心的交待好学生一定要积极配合好我上好课,赵老师在自己繁忙的工作中抽出空来,认真的听了我的课。赵老师的认真、宽厚、谆谆教导,点点滴滴想来都让我感动到惭愧,惭愧后意识到自己一定得加倍努力。赵老师说:散文诗的教学内容确定为对语言的赏析,但是一定要找到主问题,不能零散不成章。教学的目标要明确,一节课上下来不能没有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且,课件上的标点符号,细心的赵老师也认真的给我指出来了。还记得当时赵老师语重心长的说:“小李呀,你上课时,下面坐着的人可是肖老师,你得认真仔细呀!”想着这些话,心底里流动着暖暖的感动,这感动化成了一种前进的动力。

  《蔚蓝的王国》是屠格涅夫,用他的笔,在近古稀之年,借助神奇的想象,采取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独特文学样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蔚蓝色的大海图。教材的编者将它放在“奇思妙想”这一单元,所以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课堂教学三维五个方面的目标,确定“体会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感悟作者的美好情怀,学习运用奇妙的想象”作为核心目标,教学重点为: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富有自然色彩和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为: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富有自然色彩和感情的语言。教学方法:配乐朗读、读中悟、悟中品、品中读。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本文应倚重于朗读,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感悟,在优美的旋律中读懂文章内涵,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领悟作者歌颂之所在。

  以我来补题目:________的王国。为主问题,贯穿全篇,然后细化到字里行间字词的赏析,努力让同学们在文字的世界里摸爬滚打,又由文字的赏析过度的自由自在的写作手法,进而抵达屠格涅夫对自由、青春、美好世界的向往之情。

  课后肖老师诊断课时说:课上得好的,老师都是很有感情的,用心的感染学生,老师和学生的交流都是丝丝入扣的很亲密的,而且老师都能低下去,低到文本,低到与学生一起,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很强。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是能够贴着文字去教学,这点我是非常高兴的,尽量从抠词语当中去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很实在,很语文的,踏踏实实的教学。

  深思这节课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的前半段很顺畅,到教学的后半段就散了乱了,缺少收放自如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放出去就难以收回来了,教学停留在浅层次的阅读上。思考其中的原因是:读的书少了,没有理论的高度的支撑,老师本身的阅读量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这节课的多次反反复复备课,反反复复的试讲,得到了工作室所有老师的帮助、关心、和支持,在磨炼中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我将努力多读书,多研究,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前行。

  《蔚蓝的王国》教学反思之二

  一、备课的过程回顾

  这次,我参加了市教研室举办的新课程优质课会教,课题是《蔚蓝的王国》。通过几次试讲,深感受益匪浅,自己对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教学作了一些尝试,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喜悦,对此进行总结与反思,既可以使自己加深对课改的认识,也可以为广大同行提供借鉴。

  《蔚蓝的王国》的作者屠格涅夫,用他的笔,在近古稀之年,借助神奇的想象,采取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独特文学样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蔚蓝色的大海图。教材的编者将它放在“奇思妙想”这一单元,所以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课堂教学三维五个方面的目标,确定“体会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感悟作者的美好情怀,学习运用奇妙的想象”作为核心目标,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本文应倚重于朗读,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感悟,在优美的旋律中读懂文章内涵,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领悟作者歌颂之所在。

  第一轮试讲时,我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着重于字词句章的分析,教法上主要运用的还是过去的传递性教学方法。设计了“导入课文,作者介绍——范读课文,理清结构——分析段落,赏析句章——总结课文,掌握写法——课后作业,诵读课文”这样的教学方式。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基本上属于被动接受,对课文的感悟不深,听课的老师也反映课堂气氛沉闷,不能体现以“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思想。我自己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觉得问题的根源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理念束缚了自己,以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偏离了新课标提倡的三维目标,方法上单向传递,师生缺少交流。第二轮试讲,我和备课组的老师们进行了反复讨论,以“设置情景、双向交流、多边活动、赏读感悟”为指导思想,以“诵读——品悟——表达”优美的语言为核心,设计了“初读课文——感受美、赏读课文——品味美、感悟情感——体会美、想象练笔——表达美”的教学思路。试讲以后,学生和教师的反映都很好,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不是死板的接受,而是主动探究,这样就由传递性教学向研究性教学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在评课过程中,我和备课组的老师们同时感觉到,学生之间的多边合作还缺少合适的平台,研究性学习强调的就是探究和合作,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成为课堂的“局外人”。另外,本课作为“奇思妙想”单元中的一篇,应该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这次试讲对学生想象力的开发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强。因此,我又进行了第三次试讲。这一次,我增加了小组学习,根据课文中的问题大部分属于开发性的特点,将质疑答疑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增强了学生探究和合作的意识。我还设计让学生听歌曲,看画面,然后想象自己置身于歌曲的意境中,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次试讲的效果又比第二次更好,学生反映热烈,测评的各项指标比前两次都有提高。三次试讲,三个台阶,使我亲身感受到课改带来的课堂教学的变革。

  二、对几个问题的反思与探讨

  1、关于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 新课标强调不再以知识点为中心组织教学,而是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三维目标要么沦为标签式的口号,要么被曲解成空泛的目标。前者对传递性教学稍加改良,贴上三维目标的标签,实则为“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后者课堂看似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则学生一无所获,语文不再“姓语”。我在上这堂实验课时,和同行们多次就此问题进行讨论,认为首先要明确语文要“姓语”,再热闹的课也不能离开知识的积累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但这个“语”是大语文的语,我们要关注三维目标的每一个维度,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可取的。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学生对散文诗优美语言的品味、记忆、积累和对美好情怀的认同、感悟、体验是不能机械的分割的',而大胆丰富的想象又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2、关于预设与生成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我在这次实验课中也特别注意了这个问题,三次试讲,没有一次的进度是一样的。但是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偏离教师的预设轨道,从而影响教学进程。比如在第二次试讲中,学生质疑时提到文中的“女人”、“她”到底指谁,结果众说纷纭。我没有打断学生,而是让他们尽情交流,最后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但这样使得我准备好的一个教学步骤没有能够进行。课后备课组的老师们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也是各抒己见。大部分老师认为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地把“明确的预设任务以及对预设任务的完成”作为一堂“好课”的标准,课堂教学应当是与景俱进、动态生成的。

  3、关于多媒体教学

  第一轮试讲时,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语文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文学形象不能直接诉诸于感觉知觉,它必须以文学语言为中介,所以未使用多媒体,学生反应冷淡。后来,我和备课组的老师们进行了讨论,大部分老师都认为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形象,容易给学生感性上的认识。所以,我在新课开始前设计了优美的大海画面,伴以动听的音乐,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大海的情境中。本文是一篇充满神奇想象的散文诗,如果简单地把作品的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学生就少了感悟和思维的余地。所以,我设计的多媒体,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为目标。比如,最后环节的想象写作,我展现出优美的画面,让学生在轻快活泼的乐声中欣赏到喜闻乐见的景色,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创造兴趣和热情,为激活思维、发挥想象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三、对改变学习方式的几点认识

  通过这次实验课,我对改变学习方式的认识不断加深,对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 新课程下学习方式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目标具有开放性。新课程下学习方式面向整个学生的生活世界,其内容具有开放性。特别重要的是,新课程下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具有开放性。

  2、新课程下学习方式具有生成性 新课程下学习方式注重课前的精心设计,注重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成性目标”的价值。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生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兴趣,加深认识,深化体验,而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有方向、更有成效。

  3、新课程下学习方式具有整合性 语文课堂教学要体现“大语文”的观念,符合人本主义及素质教育的要求。首先要把课文当作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而不是物化的东西。像《蔚蓝的王国》这样优美的散文诗,一定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绝不能成了一堆破碎的残片。文章的意境、作者的情感会湮没在机械琐屑的分析中。其次,要开发语文课堂教学的资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生活作为资源。再次,学科的整合也是新课标下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这对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

  以上是我由一堂参赛课引发的思考和体会,相信随着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断深入,自己对语文教学改革的认识还会不断加深。

【七年级上册《蔚蓝的王国》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蔚蓝的王国》教学反思精选06-08

初一语文《蔚蓝的王国》教学反思06-22

苏教版初一上册《蔚蓝的王国》教学实录06-08

《蔚蓝的王国》精简教学设计06-08

苏教版七上册《蔚蓝的王国》练习及答案06-16

《蔚蓝的王国》优秀教学案例05-16

蔚蓝的王国阅读题目04-29

《蔚蓝的王国》教学设计(通用5篇)11-25

七年级语文《蔚蓝的王国》课件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