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时间:2021-04-06 12:11:39 六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检查预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2.读懂课文,能运用所学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生活中了解谭千秋,感受他的平凡与伟大。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结合重点词句和资料,感受谭千秋的平凡与伟大。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字词和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叙述导入,课件辅助

  2.板书课题

  3.提出本节课目标:

  这节课我们主要任务是共同检阅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指导书写,理解字词

  (1)听写并随机指导:

  “漱”字的右边是“欠”

  “墟”形声字左边表意,右边表音,韵母是“ǖ”

  “凹”字的笔顺等

  (2)分组出示词语,朗读并交流:

  ①尘埃 坍塌 塌陷 废墟

  理解:坍塌

  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坍塌的情景?出示相关课件,从语言文字上,从视频画面上体会不同的感受。

  ②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③绘声绘色 妙语连珠 大公无私 师德灵魂 爱与责任

  2.指名朗读,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

  (2)用上刚刚积累的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谭千秋老师的事迹很感人,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的?

  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以分成几大部分?

  震前——震中——震后

  小结:作者按时间先后顺序安排材料,使文章结构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四、介绍人物,走进谭千秋

  1.生活中,谭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交流收集到谭千秋老师的资料。

  3.概括:生活中是一个平凡的人,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人。最后的姿势就是对谭老师伟大的最好诠释。

  五、小结

  板书设计:

  最后的姿势

  平凡

  谭千秋

  伟大

  教学反思: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新入选的一篇课文。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时,谭千秋老师正在为学生们上课,危难之际他迅速组织学生撤离,然而,楼房即将坍塌,还有四名学生没有跑出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让这四个学生钻到课桌底下,而他不顾一切的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牢牢地护住了学生的生命。

  学生们获救了,老师却永远离开了。谭老师用行动诠释了人生的价值,这不仅表现了他那血浓于水的师生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与学生间的父子般深情。谭老师就像是一座山一样,用自己坚强的身躯死死地保护了这四个孩子。他面对死亡毫不惧怕,面对塌下砸在身上的水泥板,一言不发。他这种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作为语文老师,我知道语文教学应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好多方面的内容,但最核心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于是,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计划用三课时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今天,我所完成的是第一课时。

  这堂课上,我大胆抛弃了华丽的包装,引导学生和语言文字再次亲切、亲密的接触,去认识她,理解她,运用她。

  我先由最基础的书写词语入手,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在纠偏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识字、写字习惯。在此基础上,品读词句,并教给学生要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进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最后走进人物,初步认识谭千秋。

  回想刚刚结束的课,我想作如下说明:

  一、自我肯定之处:

  1.老师言传身教,起到了示范作用。俗话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课堂上我总体做到了表达清楚、流利,且声情并茂。一开始就通过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手段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与学生一起书写生字,一起朗读课文,一起理解词语……

  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比如,在教学“坍塌”一词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4—7小节,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地震时坍塌情景的语句,进而想象画面,理解词义。在此基础上,我还播放了有关地震的视频,让学生形象感知,加深印象,深入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在理解“绘声绘色”、“妙语连珠”等词语时,我引导学生练习词语说话等。

  3.尊重学生,异中求同。在指导学生划分课文层次时,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划分方法,面对不同的答案,我没有急于否定或肯定,而是引导学生抓住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再次研读文本,小组讨论,理清结构。

  4.学生基本能够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选用其中的词语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既符合新课标在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注重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的要求,也为顺利完成本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本课还存在一些不足:

  1.整个课堂下来,感觉有点松,以致还有一个教学环节没进行就到时间了。首先,我觉得还是备课不充分。词语一组一组出示理解,显得也不紧凑。如果三组词语同时出现,然后组织学生先研读词语,然后再组织交流,结合语境理解,我想会更节省时间,也显得紧凑些。其次,预见性不够。备课时,我并没有设计安排小组讨论,但在给课文分段时,意见出现了分歧,我不想让老师的思想主导了学生,于是临时组织学生抓住有关表示时间顺序的词再次研读文本,小组讨论,怎么分段更合适。

  2.与文本的接触有点少。学生的朗读,老师的范读都太少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这恰恰是我课堂上所缺少的。

  以上是我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相关文章: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09-27

苏教版六上《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05-29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5-25

《最后的姿势》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06-20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精选05-24

六上语文《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5-29

《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教案两篇05-12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11-22

读《最后的姿势》有感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