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鼎湖山听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1-08-11 17:22:24 九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鼎湖山听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阅读文章2、3、4节,完成下面各题:

  1.两段文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第4节写鼎湖山树的浓密,与课题“听泉”有什么联系?答:

  3.“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一句中,“此中精神”所指的内容是什么?答: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鼎湖山为岭南四大名山之一,作者却单选无数山泉,且又只在一个“听”字上用足了功夫,单这选材,这角度,足以让人叹服。

  B.文中多处运用衬托的手法,如用景物朦胧、视线模糊来反衬听觉的敏锐,泉声的清朗;用低处泉声反衬高处泉声的悦耳;用白天听泉反衬深夜听泉的清晰。

  C.作者听泉听得如痴如醉;听泉,听得百感交集。读者读着这篇散文,也如同有一股清澈的泉水流过心头,让人得到美的享受与爱的升华。

  D.文章最后说“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是由于作者听懂了鼎湖山小溪、滴泉、激流飞瀑那优美的歌声,山泉为他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力。

  5.山泉本无生命,但在本部分作者却把它化为一个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根据文意,概括这一形象的两个特点,并揣摩作者寄托其中的情感。

  特点① ②

  情感:

  6.文中引用了补山亭中的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有什么用意?

  7.你是如何理解“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这一句话的?

  8.“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一句写出了山泉的半含半露,《小石潭记》中也有类似的描写,请默写出来。

  二、最新考题展示(2004·贵阳)阅读文章第8、9、10自然段,按要求作答。

  1.本语段主要写了哪三个内容?答:

  2.请仿照语段中的“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自己写一句话。答:

  3.请写出语段中表现“我”心灵之旅和心灵净化过程的句子。答:

  4.比较两组句子,你觉得哪一句比较好,又好在哪里?

  (1)轻柔的泉声,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清脆的泉声,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厚重回响的泉声,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雄浑磅礴的泉声,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2)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答:

  5.作者听泉并感悟到了“一番滋味”,请说说此处“滋味”的涵义?

  7.为什么说“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答:

  8.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写泉声的层次,为什么选择这几种乐器来作比喻?答:

  9.判断下列说法,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 )( )

  A.“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把泉声具象化,突出了泉声对作者心灵的净化。

  B.本文写作者与泉水亲近,从泠泠淙淙的泉水声中感悟到了生活的节奏和人生的启示。

  C.文章主要描写清泉、绿树,兼写了亭子、寺院,托物寓意、情景交融,表达了自己观景后的愉悦、感奋的情怀。

  D.最后两段是全文的余韵,既写了自己对似梦似醒的夜的回味,又写了对鼎湖山的祝愿,让人们感悟历史和人生。

  E.划线句②中,用“淌过”一词修饰小溪,表现泉声汹涌流淌的浩大气势,与小提琴的乐声相符。

  10.作者从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一句化出“山不在名,有泉则灵”的语句,你觉得好不好?说说理由。答:

  11.文中说“入夜,山中万籁俱寂”,接着又写到“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你觉得前后矛盾吗?说说理由。答:

  12.文中语言精妙形象,有些甚至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效果,例如:“泉声浸着月光”中的“浸”就用得很好,它既写出了山中夜晚的寂静,又写出了泉声的清澈、空灵,描绘了泉声与月光交融的`美妙意境。请你也举一例,并说说它妙在何处。答:

  13.联系全文来看,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旅游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但又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景色的赞美上,而是归结到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B、本文主要内容是写鼎湖山的泉水,开头一段却首先写山中蒙蒙的细雨和雾气,这是因为雨和雾遮挡了视线,“眼不见,耳则愈灵”,突出了本文“听泉”的特点。

  C、本文主要是写鼎湖山的泉水,但文中却用大量的文字写鼎湖山的树木以及庆云寺的历史与现在。这是因为这一切都和泉水有关,是泉水滋养了这一切,为后文“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这一内容作铺垫,起着蓄势的作用。

  D、课文写景之中注意显示自己感情变化的过程:有些怅然——萌生爱意——“顿生雀跃之心”——听中悟理——美好祝愿。

  14.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这几个词语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答:

  15.文中的哪些词语能揭示出泉鸣的层次? 答:

  16.你认为“看不见的指挥棒”应该指什么?答:

  参考答案

  1.鼎湖山泉水声欢快清亮、悦耳动听,充满生命的活力。

  2.写树的浓密,表现环境的幽静,突出“听泉”的特点。

  3.青翠碧绿,了无杂尘 4.B(B后两个“反衬”应为正面衬托。)

  5.(1)“半含半露、越近故远”的娇态让人顿生爱意。(2)

  (C )( D )

  6.借楹联反映出游人进山以后“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的感觉;“上来更有碧千寻”则引出下文“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这个楹联在这里既精炼地反映出作者当时的情感,又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7.鼎湖山古老厚重如钟声,欢快清亮的泉水则滋润着鼎湖山,赋予鼎湖山以无限生机和活力,使鼎湖山焕发出青春的气息。这里钟泉之声相应,衬出鼎湖山的生生不息。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二、1、①鼎湖山多层次的泉声 ②作者在听泉时所产生的人生感悟 ③对鼎湖山泉水的由衷赞美。

  2、①哺育人类,浇灌土地,水就是生命的源泉。②陶冶情操,开拓眼界,知识就是人类的导师。(所写句子必须与样句的句式特点相一致,内容健康即可)

  3、我俯身听着……引我遐想。

  4、文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先举喻体,后举本体,符合作者听泉时的心理活动。先听,再辨,最后才想象出泉声发生的具体环境。而且把乐器比泉声让我们对泉声有了真切的感受。四个比喻句,又构成一个排比句,写出了泉声的千变万化。这些乐器正好组成交响乐的各种声部,为下面进一步比喻设置了基础。

  5.作者领悟到了泉声的层次,领悟到了历史、生活、宇宙的规律。

  7. 因为泉水蕴育生机,滋润万木。

  8.把乐器比泉声让我们对泉声有了真切的感受。四个比喻句,又构成一个排比句,写出了泉声的千变万化。这些乐器正好组成交响乐的各种声部,为下面进一步比喻设置了基础。

  9.(C )( D )

  10.巧妙化用刘禹锡的名句,突出泉对鼎湖上的重要意义,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11.这里是用了以有声衬无声的手法,借泉声来突出山中夜晚的寂静,同时也更体现出泉声的清澈和空灵。

  12.“心神犹如融于水中……滤过心田,冲走污垢”这里的“融”字反映作者陶醉于奇妙的泉声中的感觉;“滤”传神地写出泉声对自我心灵的净化过程。

  13.D

  14.诞生 成长 繁衍 死亡 这四个词正好是生命由生到死的成长过程,即是按成长过程来排列的,所以不能互换位置。15.柔美、清脆、厚重、雄浑、轻重缓急。

  16.这“看不见的指挥棒” 是可以是作者的心,因作者的感悟解读,这些汇聚的声音才显示出它的意义,也可以是大自然中的一切和谐组合的自然规律。

【《鼎湖山听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鼎湖山听泉》说课稿03-11

读《鼎湖山听泉》有感06-28

《鼎湖山听泉》片断赏析06-29

《鼎湖山听泉》教案模板08-15

读《鼎湖山听泉》有感范文04-26

语文鼎湖山听泉教学反思01-29

语文《鼎湖山听泉》教学反思01-21

课文《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08-15

〈鼎湖山听泉》的语文教学反思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