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相信未来》评课稿

时间:2021-08-10 19:13:19 高一上册 我要投稿

《相信未来》评课稿

  9月10日这天,我们去徐州的一所重点中学听了一节语文课,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相信未来》这篇课文,《相信未来》是朦胧派诗人食指的成名之作。凭着《相信未来》一诗,食指(即郭路生)名满天下。他的诗在当时的青年中间秘密流传甚广。无论是在山西、陕北,还是在云南、在海南岛、在北大荒……只要有知青的地方,就秘密传抄食指的诗。《相信未来》表达了一位身处灰色年代,却心怀希望的青年对生命的热爱,对信仰的执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这位老师通过情境创设,教学对话以及语言品味,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意境,体验作者的心情,从而去感触那个时代青年的理想。作为一个听课者,我不希望自己是一个旁观的看客,我努力的想进入老师所营造的场景之中,但是整节课我的思绪都游离在教学之外。我知道作为一位理论工作者,对于具体的教学我们应该承认自己的“无知”,我不能完全凭借自己感性的理想去苛求那些有勇气展示自己课堂的第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用理解的、理性的眼光去分析课堂,找到这个老师的发展方向。

  这节课我关注的焦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课程目标的.设计与落实情况。曾经听一个教师讲过这样一句话,“三流老师教知识,二流老师教方法,一流老师教态度”,这种观点虽然有点偏激,却也不无道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应是课堂教学本身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次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三维目标的设立就很好的体现了情感的地位。但是目前我们有些老师在课堂目标的定位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我们总是意图通过一节课培养某种情感,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其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像一个调控系统,它是更有效辅佐知识、技能的获得一个因素而已。这位老师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很好,他通过情境创设唤醒学生探究的欲望,他通过意象分析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最终实现以情促知的目的。

  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情况。自从80年代开始,我们一直提倡要让课堂教学活动起来,新课程改革启动以后,我们更是把“活动”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如何理解活动呢?当下某些老师认为活动就是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因此我们在公开课上随处可见五花八门的活动形式,事实上这是对活动的一种误解。我理解的活动是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哪怕教师就是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但是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我们就认为课堂教学是活动的。从这种理解来看,我认为这位老师的教学是比较务实的,他没有设计过多花哨的东西,而是力图通过提问、提示、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这一节课师生问答大约用了14分钟时间。略显不足的是问题的开放性不够,教师存在过度引导的问题,譬如,教师问道,作者为什么要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一位女同学回答说,“孩子是不加雕饰的,是纯真的,保卫孩子,就是保卫未来”,这是多么精辟的解读啊!可惜,教师因为要凸显某种宏大主题,告知学生,正确的答案是“路还很长,我们要有追求”,无形当中破坏了诗歌的意境,也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有画蛇添足的感觉。

  第三,教师的教学风格。评课的目的不是批评、不是定性,而是帮助教师发展。我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个老师都有最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就意图通过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教学表征来发现这位教师的教学特点。通过统计这位教师一节课以语言为主的行为大约占了30多分钟,其中背景介绍花了14分,文章内容解析花了6分钟,语言品味花了10分钟,可见这位教师更善于运用语言这种形式开展教学,今后应该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的素养。

  第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通常理解的有效性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知识、技能。我认为这种认识有点偏狭,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其二,尽可能促进人的综合素质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上展示课的时候,更喜欢凸显后者,这本身没有错,教育说到底应该是育人的,是促进人发展的,但是人的发展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知识和技能为载体,人的发展就是镜花水月。因此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者都不能偏废,今天这位老师在这个问题上的平衡是值得肯定的,他一节课紧抓教学的主要任务,没有刻意的灌输做人的大道理,只在结尾的时候水到渠成的引出,“我们要低下头思考,抬起头走路”,有机的实现了知识获取和人的发展的结合。

【《相信未来》评课稿】相关文章:

《春联》评课稿11-29

《春》评课稿03-20

相信未来01-10

相信未来09-27

相信未来09-27

编写童话评课稿11-02

春联评课稿范文12-06

《画风》评课稿范文04-02

《诗人 领袖》评课稿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