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选修《进学解》教案

时间:2024-04-22 19:16:02 登绮 高二下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教版选修《进学解》精品教案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选修《进学解》精品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选修《进学解》精品教案7篇

  选修《进学解》教案 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4.理解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唐宋八大家散文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产物,堪称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优秀篇章,影响深远。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唐宋八大家散文的学习。

  1.古代的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2.古代散文的发展:先秦散文→两汉散文→唐宋散文→明代散文→清代散文。

  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属于历史散文范畴,如《左传》等。

  两汉散文: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除子,史专著外,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构造形象的方式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

  明代散文:先有前后七子以古拟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更注重“义理”的表现.而且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

  3.唐宋八大家的由来: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人的合称。(学生阅读《唐宋八大家散文》p.89-91)

  二.常识简介

  1.了解韩愈(学生简介,教师总结)

  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他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韩愈文章分论说、杂文、传记、抒情四类。他的论说文多以明儒道反佛教为主要内容,逻辑性强、观点鲜明、锋芒毕露,能体现他的文风。《师说》、《原毁》、《争臣记》是代表作。

  2.解题

  本文写于元和八年(813)。“进”,即长进、进步。“学”,包括“业”与“行”。“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第。“解”,辩解,论析。“进学解”,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的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的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意的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学生齐读。

  2.学生对照书下注释,了解全文内容,理清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1)先生训示。提出第一个观点: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第二部分:(2)虚拟学生诘难。

  第三部分:(3-5)先生自责。

  四.课时小结

  本文用对话的形式写别人,嘲讽自己失意,自己就进行解释,借以发泄仕途不得意的牢骚,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上是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之情,也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之情。

  五.作业布置

  ⑴熟读课文。

  ⑵对照注释,进一步理解文意。

  第 二 课 时

  一.组织教学

  本节课,我们来看一看韩愈是怎样通过对话的形式写别人,来嘲讽自己的失意,来借以发泄仕途不得意的牢骚的。

  二.文本研读

  ㈠研读第一节

  1.学生齐读第一节。

  2.学生对照书下注释,疏通第一节,并做好质疑准备。

  3.学生质疑,小组之间交流。

  4.重点字词

  ⑴行成于思,毁于随。

  ⑵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⑶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⑷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5.分析第一节

  ⑴找出表达作者关于“进学”的主要观点,并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明确:“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对我们读书治学非常有启发价值,作者强调了“思”的重要。

  ⑵找出本节中能概括作者命运的词语。

  明确:注意“有幸”二字,有幸获选被任用的人,当在少数,无幸入围者则占多数,作者不谈无幸的一面,而让下段学生所言自己的遭遇证之。从而使得本段的结旬中“患”与“无患”所揭示的尖锐对比,实际上已经暗伏了与字面相反的意思。因此,“幸”字是理解本段真意的一个关键字。

  ㈡研读第二节

  1.学生齐读第二节。

  2.学生对照书下注释,疏通第二节,并做好质疑准备。

  3.学生质疑,小组之间交流。

  4.重点字词

  ⑴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⑵纂言者必钩其玄

  ⑶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⑷独旁搜而远绍

  ⑸含英咀华,作为文章

  (6)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5.研析第二节

  ⑴学生针对先生的训示,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可分为几层?

  明确:分两层完全推倒先生的说法。

  第一层从“先生欺余哉”至“可谓成矣”。 学生赞颂先生业精、行成。

  第二层从“公不见信于人”至段末。指出先生“无幸”被重用,遭遇可悲。

  ⑵“诸生”是从哪几方面对“国子先生”给予评价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治学之勤恳 ②儒学的功绩 ③文章的境界 ④为人的成功

  诸生从四个方面对先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但是他在公务上得不到别人的信任,私交上得不到朋友的帮助,仕途坎坷,进退无由,甚至落得对家庭都不能保证妻儿无饥无寒的悲惨境地。这种局面是怎么造成的?显然不是因为先生和许多无幸获选者一样的学业不精、德行不成。虽未直斥有司之不明、不公,但已隐含此意。

  ⑶对比诵读1、2节,体会“国子先生”和“诸生”对话时的不同情绪,说说你对作者内心思想感情的理解。

  明确:第一节多为挥洒自如的散句,语调不疾不徐,舒缓轻快,先生的情绪都显得比较平和而内敛。而第二节则多为骈偶句,语调短促,节奏紧迫,情绪强烈。透过这样的对话,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作者对自己不受重用、反遭贬谪的不满,对当权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的愤慨。

  三.课时小结

  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的进步,然后学生再提出质问,从而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意的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

  四.作业布置

  ⑴整理 1、2节重点字词。

  ⑵熟读课文1、2节。

  第 三 课 时

  一.组织教学

  本节课,我们来看一看韩愈是怎样面对学生的质问的。

  二.文本研读

  ㈠研读第3-5节

  1.学生齐读第3-5节。

  2.学生对照书下注释,疏通第一节,并做好质疑准备。

  3.学生质疑,小组之间交流。

  4.重点字词

  ⑴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

  ⑵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

  ⑶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⑷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

  ⑸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

  (6)乘马从徒,安坐而食

  ⑺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

  5.研读3-5节

  ⑴作者是如何面对诸生的质疑的?

  明确:作者先以匠人因材而选用木料,医师“俱收并蓄”各类贵贱药材,引出宰相用人是“登明选公…‘惟器是适”,即量才录用。接着作者极力褒扬孟子、荀子在儒家思想发展中的巨大贡献,并极力渲染他们不遇于世的悲惨结局:“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说明这两位古贤“业精”“行成”,已达圣人地步.尚且未能“有幸”。继而言自己才学远不如二儒,却沾恩泽,“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表面上是为古人抱不平,似在为有司开脱,实际上是以孟、苟自况,以儒家的卫道者自居,宣扬自己远继儒家道统的功绩,并抒发自己不见信于有司的愤郁不平之情。但因为表面上是在述说古人之事,兼及与自己的对比,所以既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又取得了委婉含蓄的效果。这与屈原所言“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异曲同工,只不过一直接抒怀,一托事寄慨而已。

  ⑵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进学的观点的?

  点拨: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劳,荒疏在于嬉戏,德行的成就在于深思,毁坏在于因循苟且。这句话看来平常,却说出了学习成败的规律,现在已经成为大家熟悉的学习格言,不少人把它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前进。所谓“勤”即:“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这段话就是说要口勤、手勤、脑勤。谈到“思”,他认为应该:“抵排异端,攘反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对于异端学说,佛道二教的邪说必须加以排斥和抨击,对于儒道缺漏的地方加以弥补,精微的地方加以发扬,对于儒道加以继承。就像要挽回大水在既倒的时候,使百川之水仍归东去一样来挽回儒术,这就需要深思熟虑才能做到。

  ⑶关于人才,韩愈在他的《杂说》中的《说马篇》就有了自己的看法,在《进学解》中他又是怎样看待人才这一话题的呢?请结合文本分析。

  点拨:作者在《进学解》中列举了不同木材有不同的用途,有良匠可以各尽其材。不同的药材能治不同的疾病,良医可以用其特性治病,可以药尽其用。接着列举了古代圣贤虽各有所长,但均未能见用。说明不论什么样的人都有特长,但材有高低,术有短长,只要有识才之人,就可以用其所长,发挥作用,否则未能见用,不是人才不好,而是不遇明世。他这种思想和。“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立论完全一致,同样是说人才的使用,其意思是说掌权的人应该知人善任,否则天下人才虽多,亦不见用,反而说天下无才岂不荒谬。他这种思想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文本小结

  从语言或结构的角度谈谈你对这篇文章的欣赏之处。

  方法:小组交流,个别发言。

  点拨:⑴文章幽默中见深刻,含蓄中显丰赡。讽刺和批判是这篇文章的基调。

  ⑵文章以问答形式抒发不遇之感。

  ⑶“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语,是凝聚着作者治学、修德的经验结晶;以及大量成语的使用,辞采丰富。

  ⑷大量短句的使用,排比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得文本音节铿锵,对偶工切,虽属赋体,然而气势奔放,语言流畅,摆脱了汉赋、骈文中常有的艰涩呆板,堆砌辞藻等缺点。

  四.作业布置

  ⑴整理文言知识 ⑵熟读文本

  附:《进学解》中的成语

  第一类是被后人直接用作成语的,如:“业经于勤”、“形成于思”、“爬罗剔抉”、“刮垢磨光”、“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牛溲马勃”、“败鼓之皮”、“投闲置散”。

  第二类是经过后人浓缩和提炼,演化而成的成语,如:

  “提要钩玄”: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焚膏继晷”: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力挽狂澜”: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闳中肆外”: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号寒啼饥”: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兼收并蓄”: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第三类则是韩愈化用古代典故而形成的成语,如:

  “跋前踬后”:语本于《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疐,音zhi,跌倒。诗的原意是说,狼向前走,便踩着颈下肉;往后走,则被尾巴拌倒。韩愈将《诗经》中这两句话,浓缩成一个四字成语,用来比喻进退两难。

  “各得其宜”:语源于《易经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满足。韩愈巧妙地将“所”字变成“宜”字,指每一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第四类是还有一些四字结构的词语,今天仍然在使用,作用已经接近成语,如:

  “左右具宜”、“较短量长”、“绝类离伦”、“安坐而食”、“动而得谤”、“人之瑕疵”,诸如此类四字短语,在《进学解》中,比比皆是,不可遍举。

  选修《进学解》教案 2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

  2.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3.理解文义,积累文中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 解题,简介写作背景。

  “进”,即长进,进步。“学”,包括“业”与“行”,“业”指德行、品第。

  “解”辩解,论析。“进学解”,意味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

  写作背景:

  二、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先生训示

  提出观点: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业精(目的),勤(方法);行成(目的.),思(方法) 。

  称颂政治清明: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有司选拔任用公正,选取贤能而去不肖: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对英才教化得法: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人才尽其能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勉励诸生一心尽学。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有幸获选被任用的人,不在少数;无幸入围者则占多数;

  “患”与“无患”形成尖锐对比,暗伏与字面相反意思。

  第二部分(第2段):虚拟学生诘难。分两层推倒先生的.说法:

  第一层:赞颂先生业精、行成。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博学→精益求精→持之以恒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于外:

  行成: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第二层:不被重用,遭遇可悲

  公得不到信任,私得不到帮助

  仕途坎坷,进退无由

  不能保证妻儿无饥无寒

  至此虽未有斥有司之不明、不公,但已隐含此意。

  第三部分(第3-5段):先生自责。

  匠人选木料、医师选药材“俱收并蓄”各类贵贱药材,是为了引出宰相用人是“登明选公”“惟器是适”,即量财录用。

  (段末假托对匠人、医师的指责,表面上是为了说明自己的“投闲置散,乃分之宜”,实际上是指斥有司选人不公。)

  举孟子、荀子的例子有何作用?

  极力褒扬孟子、荀子在儒家思想发展中的巨大贡献,并极力渲染他们的不遇于世。表面上是为古人抱不平,实际上是以孟、荀自况,以儒家的卫,道者自居,宣扬自己远继儒家道统的功绩,并委婉含蓄地抒发自己不见信于有司的愤郁不平之情。

  三、积累成语

  1.细大不捐:

  2.焚膏继晷:

  3.力挽狂澜:

  4.含英明华:

  5.佶屈聱牙:

  6.异曲同工:

  7.跋前踬后:

  8.动辄得咎:

  9.钩玄提要:

  10.各得其所:

  11.兼收并蓄:

  选修《进学解》教案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韩愈《进学解》的主旨大意,熟悉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并欣赏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如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寓言说理的表现手法等。

  过程与方法:

  (3)通过诵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提高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

  (4)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归纳主题思想,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5)理解韩愈对学者治学之道的深刻见解,激发学生勤奋好学、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进学解》中蕴含的治学理念和人生哲理,鉴赏其艺术特点。

  难点:深入解读韩愈在文中运用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理解其深层次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述背景知识,引出韩愈及其《进学解》。

  二、朗读感知 :指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标注生僻字词,初步理解大意。

  三、文本研读

  (1)分段解析,引导学生探究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观点。

  (2)重点解析关键语句和典故,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讨论其深层含义。

  四、艺术特色分析

  (1)分析文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体会其音韵美感和节奏变化。

  (2)探讨寓言说理的手法如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五、主题研讨

  组织小组讨论,总结《进学解》中的治学之道,思考其对于现代教育及个人成长的启示意义

  六、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所学,强调《进学解》的核心价值观念,并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实践这些原则

  七、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进一步熟读课文,完成相关练习题,或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对《进学解》理解和感悟的短文

  选修《进学解》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进学解》的基本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

  理解韩愈关于学习、修身、为人处世等方面的主要观点。

  能够顺畅朗读并背诵文章中的名段名句。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韩愈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难点:把握文章的深层意蕴,领会韩愈的修辞技巧。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进学解》全文、注释、译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韩愈的生平资料及相关文学作品。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讨论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和态度,引出《进学解》的主题。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韩愈的.`生平、文学成就及《进学解》的创作背景。

  2、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进学解》全文,借助注释和译文疏通文意。

  标记不懂的词句,准备提问。

  3、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疑难词句,互相解答问题。

  教师点拨: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适当点拨和指导。

  4、深入理解

  梳理结构: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理解师生问答的逻辑关系。

  分析观点:分析韩愈关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观点。

  品味语言:赏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精彩语句,感受韩愈文章的魅力。

  5、拓展延伸

  联系现实: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讨论《进学解》对当代学生的启示意义。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韩愈观点的不同见解,进行批判性思考。

  6、总结归纳

  学生总结: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师点评学生的学习表现,强调文章的主旨和价值。

  7、作业布置

  背诵《进学解》中的名段名句。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进学解》的理解和体会。

  选修《进学解》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唐代文学家韩愈及其散文特色,掌握文中涉及的古文知识和文化常识。

  (2)熟练诵读并理解《进学解》全文,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主旨大意。

  过程与方法:

  (3)通过逐段分析解读,引导学生理解韩愈对治学态度、读书方法以及人生追求的深刻见解。

  (4)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并深入理解文章寓言故事中的哲理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5)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勤奋进取的学习精神,领悟文章中“勤有功,戏无益”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析《进学解》的篇章结构,理解韩愈阐述的治学之道和人生态度。

  难点: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感受韩愈寓教于乐、以事喻理的独特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韩愈及《进学解》的写作背景,引出本节课学习主题。

  2、文本研读:

  (1)通读全篇,指导学生初步理解文意,注意生字词的注释和积累。

  (2)分段细读,讲解每一段的`大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

  (3)通过对关键句段的深入解读,剖析韩愈的教育理念和治学思想。

  3、讨论探究:

  组织学生围绕“韩愈如何看待读书和求知”、“如何评价‘业精于勤荒于嬉’的观点”等话题展开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进学解》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提炼韩愈的教育观念和人生哲学。

  5、延伸拓展:

  鼓励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思考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如何践行韩愈倡导的治学精神。

  6、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写一篇关于自己阅读《进学解》后的感悟或启示的小短文。

  选修《进学解》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背诵《进学解》全文,理解其基本内容与主旨。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讨论和背诵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自学能力,学习如何运用注释、字典等工具辅助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通过文中勤奋学习、追求进步的精神,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进学解》的主旨理解,即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重要性。

  文中典型句式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难点:

  文言文词汇的积累与运用。

  文中深层含义的挖掘与理解。

  三、教学准备

  《进学解》全文及注释打印稿。

  文言文常用字典。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件和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开场提问:学生们对学习的态度是什么?认为学习有何重要性?

  简要介绍《进学解》的作者、背景和文章大意。

  引出主题:本文主要强调的勤奋学习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2. 新课讲解(25分钟)

  朗读全文:教师首先朗读《进学解》全文,注意抑扬顿挫,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逐句解析:分段讲解文章,重点解释难词难句,分析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

  讨论主旨: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主旨,理解作者通过文章想要传达的思想。

  词汇积累:要求学生记录文中的重点词汇,并尝试造句运用。

  3. 课堂互动(10分钟)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在学习中的体会和困难,并分享解决困难的方法。

  提问解答:开放提问时间,解答学生在文言文阅读过程中的疑问。

  4. 巩固练习(10分钟)

  背诵比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进学解》的背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翻译练习:选取文中的关键段落,让学生进行翻译成现代汉语的练习。

  5. 作业布置(5分钟)

  背诵全文:要求学生课后背诵《进学解》全文,并准备下节课的抽查。

  写作练习:结合自身体会,写一篇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短文。

  6.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进学解》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践行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

  选修《进学解》教案 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韩愈的《进学解》,理解并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词汇和句式,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领略古代散文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翻译、讨论等方式,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韩愈在《进学解》中表达的治学之道和人生观,激发学生刻苦钻研、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子,把握文章主旨。

  分析韩愈的教育理念和治学态度,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期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通过介绍韩愈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引出《进学解》这篇文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情感基调。

  教师指导学生关注难懂的文言词汇,进行解释和注释。

  三、细读课文

  分段解析,逐句翻译,理解文章内容。讨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名句的含义及其现实启示。

  引导学生分析韩愈在文中提出的治学原则和求知态度,并探讨其对于现代教育的启示。

  四、研读课文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解读《进学解》的主题思想,如:韩愈的教育理想、对士人的期待、对社会风气的批评等。

  五、拓展延伸

  联系实际,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如何借鉴韩愈的治学精神来提升自我。

  六、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进一步阅读韩愈的相关作品,深化对作者思想的理解;或以《进学解》为主题,写一篇读后感。

【选修《进学解》教案】相关文章:

《进学解》原文及翻译07-21

文言文《进学解》阅读练习及答案09-09

选修《灯下漫笔》教案设计11-10

古代诗歌散文选修教案08-26

人教版高二选修《虞美人》教案(精选9篇)01-06

解春10-01

人教版选修《登岳阳楼》优秀教案(精选10篇)10-11

古代散文选修《祭十二郎文》优秀教案09-08

高二选修《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09-26

幼儿园教案:解绳结(精选7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