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姚合《穷边词》原文译文鉴赏

时间:2020-12-31 13:19:15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姚合《穷边词二首》原文译文鉴赏

  《穷边词二首》原文

  唐代:姚合

  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

  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将军镇守着边远的古城汧州,水流清爽山色青葱春光柔柔。

  夜气清和满城的歌舞刚散去,过路人不信这里是边镇尽头。

  西域四镇的战士调弓试箭,蕃人不敢靠近东边来侵犯。

  千里边防线上都平安无事,平安烽火一站站传入京城。

  注释

  穷边:荒僻的边远地区。

  将军作镇:将军镇守。晋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藩岳作镇,辅我京室。”作:一作“坐”。古汧(qiān)州:唐属官内道,领汧源、汧阳两县。今为陕西千县。

  水腻(nì):水流细涓,滑润如油。山春:山上有了春色。节气柔:天气暖和。

  丝管:弦乐器与管乐器。泛指乐器。亦借指音乐。

  行人:征行之人,即士卒。唐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边头:边疆;边地。唐王昌龄《塞下曲》之四:“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箭利弓调(tiáo):使箭利把弓调。四镇:据《唐书·陆挚》略云:四镇指“朔方、泾原、陇右、河东四节度。”又唐时称龟兹、于阗、焉耆、疏勒为西域四镇。(见《小学绀珠·地理类》)

  蕃(fān)人:中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蕃,通“ 番 ”。近东行:指相对于四镇东西两边来说的。西边为少数民族,东边为唐帝国。

  沿边:靠近边境一带。浑:全,全然。无事:平安无事。

  平安火:唐代每三十里置一堠,每日初夜举烽火报无事,谓之“平安火”。

  赏析

  这组诗共两首,其中第一首诗首句“将军作镇古汧州”,点明此诗颂扬的对象,下面二句诗即介绍了将军担任镇守之职后,古州出现的繁荣景象。诗人着意渲染了春日的山、水、节气和清夜的丝管,使人感到这里不再有边地的荒凉,不再有边地的战火气息,耳濡目染的都是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水腻山春节气柔”,水腻,自是春水的.柔美形态,和夏水的汹涌浩荡有别。用“腻”字形容春水,自然也含了诗人的赞美之意。“山春”二字简洁地描绘出群山万壑山花烂漫的无限春色。节气柔,是说节气柔和,风雨以时。这句的意思是:春光柔媚,山清水秀;而明丽的春光,则正是“节气柔”的结果。这是总写春日白天的边镇风光。入夜以后的边镇,又是一番景象。诗人只用了“满城丝管”四字来描绘它,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丝管之声不是只从高门大户中传出,而是大街小巷满城荡漾。一个“散”字用得极妙,把万家欢乐,没有边警之扰的景象烘托了出来。丝管之声发自“清夜”,又说明边镇在欢乐中清静而有秩序,虽然欢乐,却不扰嚷。因此,地虽是“穷边”,景却是美景。难怪从内地来的客人看到这种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景象,竟然不相信这是边塞之地。这种太平景象的出现,应该归功于“作镇”的将军。但是诗人却没有对将军致边地于太平之功直接赞美一词,只是把赞美之情暗含于对美景的赞扬之中,用笔显得非常委婉。结句写行人的感想,仍然避免自己直说誉词。“行人不信”,似乎是作为客观现象来写,其实来来往往的行人也包括诗人自己。那种由衷的赞美之情写得蕴藉有味。

  第二首诗描绘的也是一派太平景象,但这太平景象不是平白无故来的,而是将士们长期英勇守边的结果。如果不是“箭利弓调四镇兵”,就难以实现“蕃人不敢近东行”,当然“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也就无从谈起。这就表现出了将士守卫边疆的功劳,表达了作者对守边将士的由衷赞美之情。

【姚合《穷边词二首》原文译文鉴赏】相关文章:

《穷边词二首(其一)》姚合唐诗鉴赏06-15

《庄居野行》姚合古诗鉴赏06-07

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二》原文译文鉴赏01-02

《月夜》原文译文鉴赏12-31

《塞下曲》原文译文鉴赏12-30

《小松》原文译文鉴赏01-02

《送人游吴》原文译文鉴赏01-02

《送董判官》原文译文鉴赏01-01

《上云乐》原文译文鉴赏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