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宋词》读后感

时间:2024-05-15 07:31:49 全宋词 我要投稿

【荐】《宋词》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宋词》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荐】《宋词》读后感

《宋词》读后感1

  不知是第几次拿起这本稍大的书,但还是情不自禁地像往常一样,深深的,深深的读下去,淡黄的灯光下,岑参、杜甫、苏轼、易安……向我扑面而来,那油墨香气之中的悠悠难诉之情像一株株青草,悄悄地生长起来……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你迎风昂首,凌厉的边塞狂风让你的衣襟猎猎飞舞,你自岿然不动,暗色的双眸苍鹰般盯紧了那被朝晖涂抹的地平线,然而,那“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担,都护铁衣冷难着”的严寒并不能冷却你的心,“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的豪情壮志填满你炙热的爱国胸襟,纵然你在无数次的征战中离去,你那执笔昂然,豪情满怀的身影已铭刻在边疆的朝阳里……

  范仲淹:山映斜阳接天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却不断遭到当权者的阻扰,革新雄图猛然迎来一盆冷水,这怎能不令人愁肠满怀?“黯乡魂,追旅思”的'苦恼向谁倾诉?眼见那“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你却只能“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那爱国之情汹涌于胸间却不能实现,祖国的沦陷使你“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泪眼中,我仿佛看见了深深的无奈……

  苏轼: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你独自坐于江心,叶舟随波摇曳,江中之月已映入你的酒中,两岸漆黑,但你有双明亮的眼眸,波涛汹涌,比不上你豪爽的胸襟,即使多次被贬,你依然有着“把酒问青天”的豪情,那杯中日月藏于你的腹中,也藏于你的笔尖,有这样宽广的胸襟,还要介怀什么呢?于是,你那永不熄灭的热情仿佛熔化了所有怨事,让我想与你一起“左牵黄,右擎苍”,领略那“西北望,射天狼。”的不眠之夜…

《宋词》读后感2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文学特色: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在我看来,唐诗、宋词最有意思,它是经典文化的传承,是古人的财产和智慧,是国学精粹。

  唐、宋两朝代,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文人:李白、杜甫、王维、苏轼、王昌龄、陆游、李清照、柳永、王安石、范成大……

  每每翻开唐诗宋词的篇章,进入唐诗宋词的天堂,总能领略到文人眼中四季的旋律: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此等春意盎然的美景;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盛夏荷花满池的美丽画卷;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高气爽、霜叶红满天的震撼;高适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寒风凛烈、大雪纷纷的冬日情景……一幅幅图画跃然纸上。

  四季风景美如画,祖国大好河山亦然。如今的中国繁荣昌盛、海阔天空、高山流水、山清水秀、柳绿花红……在唐宋两朝代,文人墨客笔下的江山又是怎样的呢?宏伟壮观的庐山瀑布,李白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磅礴的气势至今无人能及;白居易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把红日东升,江水碧绿,美丽无瑕的'江南春天美景勾勒得美轮美奂;当读到刘禹锡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纵是祖国风光无限好,也有不尽如人意之时,外邦入侵,将士们奋勇抵敌,也留下不少激昂的诗句。精忠曲范岳飞留下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忠义奋发的千古绝唱。看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至死也不忘祖国统一大业的赤胆忠心;更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之乐”这等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这一句句诗词至今读起来都让人慷慨激昂,肃然起敬。

  在古诗词中,人间真情,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范大成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朴实无华的农耕生活活灵活现地体现在眼前;辛弃疾的“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表面是在写几个孩儿各自在做各自的事,生活中的童生童趣,实际体现出诗人对孩儿们的喜爱之情,更体现出家庭和睦、详和的家庭氛围。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临行前对友人的叮嘱;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岂是千尺的桃花潭水能够比及的?“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友人别后的相思,凳楼远望,不禁怨恨斜阳不解留人意,反而随着行舟渐行渐远,从水面渐渐消隐。此情此景,不由得浓愁密意倾口而出,说尽无穷无尽的离思;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简短的几个字,道出了无尽的相思之情。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

  读唐诗宋词,还能领悟到古人留给后人的才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比身在此山中”——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及其地观察;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没有不断更新、不断积累,就毫无生机和进展了;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要体恤农民之苦,珍惜粮食,不浪费粮食;杨万里的“莫言下岭更无难,嫌得行人空喜欢。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在取得一定成就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在唐诗宋词的海洋里,我们尽情地翱游,领略不同领域不同的风光,吸取其中的精华,开阔我们的视野。我们是中国人,为有一个如此丰富、瑰丽的文化遗产而感到骄傲!我们要继承传承,让这瑰宝得以流传千古。

《宋词》读后感3

  最近几年,一本小书《唐宋词一百首》常常被我带在身边,成为我最好的朋友。这本书出版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我先生婚前在旧书摊上淘来的,书本来的封面早已不知所踪,先生用牛皮纸简单地糊了一层,并手写了原书名。因此,每当我看到书上年轻稚嫩的笔迹,就想起了我们的青葱岁月。岁月像沙漏,会抹去很多记忆,然而文字的存在会带我们找回许多珍贵的东西。

  在中国文学史上,宋词是继唐诗之后又一举世公认的高峰,诗词之美,令人惊叹,令人着迷,令人神往。经常阅读,能塑造一个人的美好品格、更能提升一个人的优雅气质。一百首词就是一百个故事,同时也是一百种心情。不必追问“问君能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李煜,也不必寻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柳永;不必忧虑“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范仲淹,更不必牵挂“多情却被无情恼”“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苏东坡。

  北宋一代名相晏殊是个小令达人,他的作品似珠似玉,温润秀洁。有一首作品这样写道“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叶长飞絮轻”。上阕短短31个字,春天的美丽景象便跃然纸上,最美人间四月天,草长莺飞,鸟语花香,读者仿佛已经在春天里,感受春的气息、春的活力、春的朝气。下阕笔锋一转:“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春天的采桑路上迎面走来美丽娇俏的少女,笑意盈盈,像一朵花一样迎风招展,可能是昨夜做了个好梦吧,笑声如银铃般清脆响亮。到这里,眼前一幅由文字描述的画面已经在眼前铺陈开来,那娇憨可爱的姑娘仿佛就在读者的面前,而她的喜悦更是感染了读者,令人忍俊不禁……我读罢此作品,真想邀个闺蜜到春天跑一跑,闻一闻花香、看一看草绿。

  读旧书如遇老友。很幸运,我能够在这诗词里穿越时空,走进那些沧桑岁月,与诗人们进行灵魂的交流。有空的时候,无聊的时候,喜悦的时候,郁闷的时候,让我们读一读宋词吧。读从容宽厚、真率自然的欧阳修,读含蓄隐丽、精致幽美的秦少游;读纯情锐感、痴情不移的晏几道,读感情真挚、命运多舛的李清照……感受文字之美,体验作者不同的情感和人生经历,思考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不断提升自我。阅读,最大的意义莫过于此。

《宋词》读后感4

  风吹开这本《宋词》,心里又涌起沧桑感。

  唐诗、宋词、元曲经历了上下数千年的洗礼,见证着中国文学的进程。捧在手上的一曲小令、一阙小调,其实有无比深长的意味。

  哀!伤!愁!宋词给人的往往是这种感觉。问!叹!思!宋词总有强烈浓郁的情感。回首李清照,不是在黄花梧桐中“寻寻觅觅;就是在小舟/亭台上饮酒、争渡”。总是试问他人,反而瘦比黄花。她在伤感中度过余生。再看李煜后主的生活。总是愁!看水能说:“人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看景能云:“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政权拱手让人,最后还因一首《虞美人》一命归西。

  词人们,何苦,何必!不是不想理解你们,只是你们太难解。生命是一去无回的,又何苦如此惆怅。你们难道不知“人生得意须尽欢”?何苦长长久久论衰伤!你们难道不懂“天生我材必有用”,又哪能里来怀才不遇的愁苦?当历史长河将你们的妙笔丹青带到我眼前,除了惊叹你们的佳词妙句,我更为你们的伤感生命而不值!历史的`沧桑,岁月的变迁不知能否抹去你们的愁。但我确实想让“愁”烟消云散。生命就如一场游戏,有胜就有败,有欢就有衰。但胜败是常事,心情也可调适。有限的生命里伤心过是一天,开心过是一天。命运是自己的,总得接受吧!所以不管命多惨,都应该调适自己的情绪呀!

  风又吹闭了这本《宋词》,沧桑感和惆怅也消散。我欣赏,我寻觅,但我不要哀伤!生活如此美妙,生命本无愁!

《宋词》读后感5

  月满西楼,树影婆娑照东墙。夜凉如水。如此静夜,总让人想到一些已然远离的人和一些似有若无的往事。晏小山一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说尽了怀诗情之人对过往的追忆。

  宋代,是个多事之秋的王朝。它曾歌舞升平、繁荣无限,也曾满目创痍、四分五裂。宋词,是这个时代的人留下的文化印记,它藏着一个王朝的跌宕沉浮,藏着一代文人的文风才气,藏着一些多情人不忍追忆的相思情怀。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还是晏小山的词,这个没落的相国公子,虽一生不得志,但他的抒情之词确有很高造诣。他是一位痴人,同时代的黄庭坚曾笑用“四痴”来概括小山的行事为人,可谓精当妙绝。

  离别,可以是说了再见还可再见的生离,恰如陆游和唐琬。十年离索,见了面,那些往事还是清晰地出现在眼前。然而“物是人非事事休”,当年携手游芳丛的人儿已是另一个人的妻了。而她仍是念了旧情送了酒给他,“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惟能叹的也就是这个“错”字了。是谁的错呢?也许谁也承担不了,也许错的是那段年少不知珍惜、不知争取的岁月,但它已那么清淡地过去了,谁都挽回不了。

  以妾红酥手,赠君黄滕酒。相逢无语君应笑,各自春风慰寂寥。就似《十八春》中顾曼桢说的一句“我们回不去了”。多少年后,那些曾经的爱与恨,即使不曾磨灭,也已被纷扰的世事侵蚀得面目全非了。只能忆,不能回了。

  离别,还可以是说了再见就再也见不了面的死别,恰如苏轼和王弗。又是十年,却是生死两茫茫。十年,少年的飒爽英姿,丰盈才气已日趋沉稳,青丝也染了霜色。

  有明月的夜晚,还是忘不了曾经的她红袖添香夜读书,仿佛那样的温存依旧留在曾经的`某个地方,想要回去依旧可以回去。可还是不得不想起,她的孤坟在明月下的短松冈上孤单伫立十年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又是一个生活在怀念里的人。李易安曾经是个很可爱的小女孩,“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也是个幸福的小女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但此时她只是个国破家亡的居士,想着那个已经离了她再也回不来了的丈夫,“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已经不敢再独自面对黑夜了。当时明月在,而一起共享明月的人已经不在了。

  月,照了千古的兴衰,也照了无数人的相思梦。当初相誓执手携老的人,已经离开了。也许那月还记得曾经有过的幸福和温暖。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午夜梦回,依稀还会看见当年的她分花拂柳翩翩而来。

《宋词》读后感6

  历史,化作点点微尘,飘散在风里。不论是繁荣昌盛还是兵荒马乱。纠结在一起的,只有一片净土能遮风挡流,只有几卷历史的往事,就在它展开的时候,却也悄无声息。

  然,洒落在白纸上的点点墨迹,始终未干,恍然间,仿佛还能看到晏殊在黄昏的亭下怅然吟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仿佛月圆之夜,还能依稀听见有几分醉意的歌声响起: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仿佛雕栏上有美人凝望:“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仿佛看见了纤纤小雨中的:“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仿佛是依依惜别、难分难解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仿佛看见文人墨客来往匆匆的背影,看见江南烟雨中的“扣舷而歌”。

  轻风微拂,水波不兴。烟波江上的`船承载着游客深深的思乡之情;宫灯十里长,歌舞升平。商代妇女悠扬的歌谣,激荡着诗人深厚的爱国之心。

  走过洛阳、长安、江南,我看到了睡在杨柳安的书生。

  诗集才是真正的历史,任何史书都不比诗更有价值,它是每个时代最璀璨的结晶,光芒四射,霞光万丈。悲伤,无奈,愁思,欣喜,快乐,愤怒,惆怅,正义亦或者是谄媚,深情亦怨恨,欢笑亦泪痕,卑劣残忍亦善良自尊,都转眼化为尘土;它们的影子,却刻在诗上,深深的,刻骨铭心。

  梦回千年,我变成了一个书生;我路过小镇,夜色如水,月亮在天上弯着腰;我路过长街,熙熙攘攘;我路过洛阳,看到了年轻的女子,在花楼里绣了牡丹。我渐渐开始每晚梦到,故事里的长安;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长安城忽然开始下雨,重重楼阁,浩浩殿堂,湿了繁华沧桑;千万里外,我怅然回看……

《宋词》读后感7

  岳飞一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长出了千年来爱国热血之士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

  李清照的“怎一个‘愁’字了得”岂止是为情而愁。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了君王天下事,却只换来可怜白发生!

  屈原为国“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陆游死前不忘交代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回顾那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爱国之士,爱国之事,数不胜数,他们为国而生,为国而死,为国悲,为国愁,为国战死沙场,为国宁葬鱼腹……一切为了国,然而他们不知道单凭他们的一臂之力怎能挽回国家的一点一滴!他们进忠言,却被认为是谗言,他们的血、泪与长叹换不来天子的`一丝悔悟,最终大好河山还是悄然沦没,而他们也随之自刎。是愚忠?是尽忠?

  历史长河流淌到19世纪,中华大地,硝烟弥漫,眼看就要亡国,一批有士之士又站了起来,他们抵外反内,从反清到反帝再到抗日,到国共十年内战,再到新中国建立。中间又有爱国之士壮烈牺牲,终于新中国站起来了,她巍然屹立于东方之巅,主宰世界。

  如今,中国极力提倡珍爱和平,反对战争,是不希望无辜的人死去,不想用更多的尸体来祭奠今天的和平,也不想让今日之国魂变得那么苍白无力。不复仇,并不代表懦弱,只是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罢了。用世界的和平友好替代你死我活的复仇战争不是更负有责任的选择吗?

  眺望世界,回顾历史,那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像是在对我们诉说:

  希望每位炎黄子孙铭记历史,放下仇恨,珍爱和平。

  像是向我们祝愿:

  愿国富强,国魂永存!

《宋词》读后感8

  《唐诗宋词三百首》,是一部系统介绍唐诗宋词的书籍,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的每个字,都是我国历史文明的浓缩与精髓,更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体现与延伸。

  小时候,爸爸妈妈时常会给我读一些唐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但每当爸爸妈妈为我读诗时,我只是喜欢那种鲜明的、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总是跟着读一遍就过了,并不会去细细思考这首诗所蕴含的深意。

  再一次读《唐诗宋词三百首》,是我在6岁时。这次,我开始主动背一些经典诗词,并且有意识地注意到一些著名诗人了。在这里,我结识了豪放的李白、伤感的李煜,认识了忧虑的杜甫和思夫的李清照,也更增加了我阅读唐诗宋词的兴趣。

  12岁时,我再次捧起《唐诗宋词三百首》。这次,我终于读出了众多诗里蕴含的诗人的那种种多愁善感。李煜的伤感源于“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白的豪放来自“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杜甫的忧虑出现在“寄书长不达,沉乃未休兵”;李清照的相思更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唐诗百读不厌,宋词千年颂传。诗人们将过去的世界,现有的一切,预见的未来,通过一句句诗词直接刻在了人们的心中,经久难忘。

《宋词》读后感9

  最早读《宋词》是妈妈的手抄本,然后才是上疆村民编的93年11月第1次印刷版。

  家里最新的就是这本青灰封面,泛黄纸张的《宋词三百首》。很多字不认识,我就查字典,很多意思我理解不了,但读着读着就觉得很喜欢。特别喜欢苏轼,喜欢李清照。

  我喜欢蝶恋花的平平仄仄,喜欢模仿。就在一个灯火阑珊的夜里,我的.第一个作品《蝶恋花》出炉了。

  华灯初上文笔后,古城如酒,夜景年年有。

  闻风识得伊人瘦,半似蝴蝶半似柳。

  身在江南日月楼,志存高就,梦里舞长袖。

  若得皎洁比月色,清音一曲破长歌。

  读宋人词当于体格、神致间求之,而体格尤重于神致。我边读边学,边写边吟,好像一位受词学薰陶的小学者。

《宋词》读后感10

  晚风中,月光下,抬头仰望漫天繁星,一时之间,浪漫的氛围在心头缭绕。我徜徉在《宋词》的世界中,采撷着独属于它的芳华。《宋词》中的浪漫如点点星子,数不尽却又熠熠生光,令我神往。

  品读《宋词》,感受爱情的温婉含蓄。“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的浪漫爱情,以星光明月为心,表达了浓浓的相思之意。“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的女子被“双双金鹧鸪”所触动时的闺怨,虽未明确表明感情,但一对金鹧鸪足以让我感受到闺中女子的孤独寂寞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美人如玉,共醉一场幽梦。春风十里,不如有你”的浪漫情诗,纵使“春风十里”仍不如你在我的身边。《宋词》总让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其中描写的浪漫爱情从来不直接点明,而是通过景或物婉转表达。这种含蓄委婉的欲说还休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从儿女情长中,我寻到了《宋词》的浪漫星光。

  品读《宋词》,感受愁情的'意见言外。“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时的无奈与愁绪,虚实结合的手法,用对春风与荠麦的描写,将姜夔的愁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东风容易别”。不直言人生的无奈,而是通过“洛城花”与“东风”委婉呈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往事蓦然来到心头,仿佛梦见她“小轩窗,正梳妆”,心里有无数话语想要倾诉,可万千句话最终汇成“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实在难忘。《宋词》中将愁情也描写得如此含蓄,深沉而又隽永,我采撷着《宋词》的独有芳华。

  品读《宋词》,感受它那壮志未酬的豪情。浪漫不仅停留于儿女情长,家国情怀中的浪漫也别有一番风味。“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将自己立志报国的情怀在意境美中展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英雄气概,使我感受到苏轼的英风与豪气。年事虽高,鬓发虽白,但报国之心仍然热烈。感受《宋词》中的豪情,我仿佛来到了充满豪情壮志的词人身边,与他们一同许下报国之愿。不得不说,家国情怀中的浪漫也令人动容。

  《宋词》中如飞花般轻柔的爱情,如流水般绵延的愁情,如怒涛般壮阔的豪情,都深刻展现了中国人所独有的浪漫。或大气磅礴,或深情隽永。中国人将浪漫刻在骨子里,藏在璀璨星河间随日月流转,藏在历史长河里让古今之人同望。

《宋词》读后感11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并称双绝,代表了一代文学之盛。最近读了《不可错过的宋词》这本书,让我对宋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宋词的美,在于它的意境。词人往往通过简练的文字,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身临其境。比如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在面对人生挫折时的豁达和潇洒;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则让我们体会到了她在国破家亡后的孤独和哀伤。

  宋词的美,还在于它的情感。宋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有爱情、友情、思乡、怀古等等。这些情感通过词人的笔触,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产生共鸣。比如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则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坚定和执着。

  宋词的美,更在于它的文化内涵。宋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等等。这些文化内涵不仅丰富了宋词的内涵,也让读者在欣赏宋词的同时,了解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比如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则蕴含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期的期盼。

  《不可错过的宋词》这本书,通过对宋词的.赏析和解读,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宋词的美和文化内涵。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代词人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他们的情感、思想和精神,通过宋词这一载体,流传至今,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总之,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巍峨的丰碑,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通过阅读《不可错过的宋词》,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宋词的美,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文化内涵。让我们一起走进宋词的世界,领略其中的无穷魅力吧!

《宋词》读后感12

  在我们的认知当中,宋词是一个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是一颗光耀夺目的明珠,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宋词是一代文学的盛宴,但是却很少有人以“美”这个字来形容他。

  而桑妮,《至美宋词》的作者,却在书名中,就将宋词冠以“美”。

  她说,一部宋词,就是你身边最好的生活美学。

  桑妮,不是第一次看到她的书,曾有幸看过《一字一念:时光主题书》这本也是她所作的一本手账书,当时就被书的外表所惊艳,而这次的这本至美宋词,同样的,它的设计风格也同样令我刮目相看。

  淡粉和浅黄的结合,亮眼的标题,将我带到了宋时清雅质朴的氛围中;而右侧斜斜飞入的蜻蜓与盛放的莲花,又令我感到夏日的午后,闲暇中带点困意的悠然……这或许就是生活的美学吧,在树下光影的斑驳中,执一杯淡茶,翻开一本宋词,品读其中的风花雪月、离愁别绪。

  曾在少时去书店,在习习凉风中偷来半日清闲看看闲书杂书;但为向父母交差总是需要买几本教辅书,此时总是会贪多的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这些经典大集合,却不知贪多总是嚼不烂的,翻过一页便将其忘尽。

  而桑妮的《至美宋词》,却是精简的,整本书不过四十首词,却是将每首词都翻来倒去的重见数遍,想来想忘都不定忘得干净。这其中的词,或许不是著名的,作者也或许不是大名鼎鼎,但在桑妮将它挑选入自己这本珍藏版的图书中,也一定有其独特的美学在其中。

  程垓,在我的诗词库存中,几乎查无此人,然而,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他的一份爱而不得的真情,如烟火一般稍纵即逝,无限悲凉。

  “天易老,恨难酬。蜂儿不解知人苦,燕儿不解说人愁。旧情怀,消不尽,几时休。”

  爱恨里,深感天易老、恨难消。爱而不得的愁恨,无人可懂。自由飞舞着的蜂儿、燕儿,更是不懂这爱里的忧伤。爱一个人,可爱至天长地球,永生不忘。爱而不得的恨意,亦然。因太爱,恨意会此生中永在,绵绵无绝期!

  在词中上阕满是对曾经美好时光的回忆,美好的令人羡慕;到了下阕,笔锋一转,那些曾经的美好就变作了一把把利刃刺进了人的`内心深处。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美好的风景事物,因为人的心情的不同,亦变得懵懂无知,变得惆怅难解。

  这四十首宋词的作者,有男有女,但大概在作者的心目中女子总是更为感情丰富,更加的能将人带入那一段段或开心或悲痛或热烈或沉寂的爱情中去,于是,她在书籍的编排中,为每一首词都加入了一幅独立的美女图,那些美女,大概就是那些个绚烂爱情中的一角,伴着词人的情绪被藏在了宋词中,等待每一个阅读它的人去发现,理解。

  至美宋词,生活的美学,美的不仅仅是词,也是那份在闲暇午后的翻开书阅读的心情。

  杏花树开,雪白枝条轻动,着一身纯白夏衣,邀有人于树下小聚,饮酒、品茗,念一阙宋词……不如于宋词绵延的情意里,把酒言欢,过好当下的每一日。

  作者在开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很美的情景,而在书中,还为我们留下了不仅读,还有静心练字的一角。将每首词作以书信的形势写就,备下米字格,让阅读的人临摹,不仅加深对它的记忆,也仿佛在模仿词人,书写一封封真挚的情书,寄给那个怀念的人……在书的最后,留下的几页涂色页,大抵也是为了让我们能在闷热烦躁的午后,随着白描的图画被一点点填满而逐渐平静下来的心海。

  至美宋词,美的不仅仅是生活,还有那一份纯粹。在桑妮的心目中,桑妮喜欢的是词中所蕴含的情感的纯粹,不添加其他色彩。大抵,作为一个女性传记文学方面的领军人物,她所推崇的是女子对任何事情的那份执着,那份一往无前,那份简单的感情。而在更多的人的解读中,那么多的宋词,或许,并不是真正的单纯因为爱而创作,有为了政治,为了扬名,为了自己的郁郁不得志,在他们的解读中,词不是因为心中的爱情而作,他们有更多的引申含义,词中的女主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爱自己的人,而是更多的,利益勾结。

  至美宋词,桑妮是为女性编撰写就的一本宋词集,那里面有繁杂生活中的美学,有缠绵悱恻的真情之美!

《宋词》读后感13

  我喜欢宋词,喜欢她豪放,喜欢她哀婉,喜欢她清丽,喜欢她壮美……

  宋词是一杯陈年的酒,历久弥香。有“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李清照;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晏殊……无论是词还是词人,都令人回味,有人如词、词如人、人词合一的境界,你须小酌慢饮,才能品出个中滋味。他年重读,更是回味无穷。

  宋词是一盏新沏的茶,芬芳淡雅。“春日游,杏花吹满头。”拂面不寒杨柳风,不仅“吹皱了一池春水”,也吹醒了“一帘幽梦”,带给人无限的憧憬与遐想。“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秋的萧瑟又使你的心阵阵发冷,这种时候只能是“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了。宋词就像是一湾清泉,她的美是淡淡的,你只有在霏霏细雨的古巷中,撑着油纸伞,满怀期待。恰在此时,逢着了一个和你一样也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她有幽怨,也有哀伤,更有丁香花一样的颜色和丁香花一样的芬芳。

  宋词是一首激越的诗,雄浑大气。“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岳飞,面对山河沦陷,抬望眼,仰天长啸,发出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苍凉,满腔报国之志无法施展的绝唱让你灵魂震撼、心头滴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如一山西大汉持巨爵、弹铁铮,引吭高唱“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数次遭贬,一生飘零,空有满腹经纶的苏轼怎能不感慨岁月无情、人生短暂、事业无成呢?这时,词人们就像站在你的面前,随着他们的慷慨激昂,你也心情激荡,热血沸腾。

  宋词是一幅秀丽的画,意境幽远。“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恋,疑是湖中别有天”的西湖美景;“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郊外春光;“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塞外秋景,哪一处不令人驻足、令人流连,纵使你是丹青圣手,也难绘出如此多姿的色彩。

  宋词是一首哀婉的歌,荡气回肠。既有忧国忧民的岳飞、辛弃疾,“臣子恨,何时灭!”“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饱含着词人的`泪和血,他们的愁是悲壮的,悲壮中透出干云的豪气。也有对故国故乡的深切怀念,“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思乡之切,如杜鹃啼血!此词不可念,念之人肠断!还有对自我命运的叹惋和亲人的思念:“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种哀愁像绵绵的秋雨,侵入你的肌肤,深入你的骨髓,痛彻你的心扉。

  宋词是良师、是益友、是恋人。她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性情。

  我喜欢宋词。

《宋词》读后感14

  蒋勋老师是台湾人,确切的说是成长在台湾的大陆人,故乡是大陆,生长在台湾,这样的背景也就注定了这部书在写到南宋时用以自比的感情。

  这部书一边讲历史一边讲宋词,讲到宋词就离不开政治,更离不开艺术、离不开美学,现在的宋词是跟琴棋书画联系在一起,是一种艺术品,虽然宋词都是人写的,但是用浑然天成,巧夺天工来形容也不为过,因为许多句子已经成为千古不朽的名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不可复制,只要世界上还有人说汉语,他们就不会消失。许多宋词的千古绝句,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能写出来的,李后主、苏轼、李清照…………我就不堆砌诗句了,他们的人生都是大起大落,如果平平淡淡的一生过下来,也写不出那些个感人的诗句。只有在国破家亡、人生遭遇重大转折的时候才能发出那样的肺腑之情。相比之下,我们平日里的考试失利、朋友争吵都是鸡毛蒜皮,少年强说愁罢了。

  每次读中国的历史,读到极盛或极衰的时候我就想哭,读完这部史书,更加感受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和历史气息,从盛唐的张扬,到北宋的内敛秀气,再到南宋的小确幸,时代在变,民族性格在变,历史在变,历史的洪流都是不可逆转的,每一个坐在上面的人都被推着走,似乎决定着这一切的就是上帝,就是命运。蒋勋写到南宋,多次提到了他年少时喜欢苏轼和辛弃疾的诗句,不喜欢柳永,教材中也非常推崇那种收回故土的思想,许多辛弃疾有名的边塞诗篇都蕴含着一种独特的情感,读了之后的人就有一种奋不顾身想上战场奋勇杀敌的情感,或是在边塞守卫国土的一种自豪感,台湾人在学,我们也在学,不过我们学来的诗篇,用来代入的'场景不一样,台湾人用南宋来自比,代入两岸关系,大陆人代入的往往是近一两百年的屈辱近代史,心中想的是光耀中华,恢复万邦来朝的保持了千年之久的国际地位,两岸人民格局的不同就此显现。蒋勋年轻时正值****闹得火热之时,大家以一种“南宋”人的心态来看待自己,年迈后,时代变了,渐渐地发现不过是泡影,就像南宋想夺回汴梁一样,面对强大的对手,无能为力,久而久之在这种环境下,文化中的小确幸出现了,偏安一隅的思想开始占据主流,作者也渐渐反思,发现也爱上了柳永、姜夔的诗句,想来也是有点意思。

  从一个时代的兴衰,一个朝代的兴替,到一件事物的始末,一个人生的波折,都存在三个境界,这也是我发现的这部书的精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总结出人生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从这里开始,人生开始感受到了一种颓废,繁华下落,开始沉静下来领悟,随之而来的可能是眷恋和珍惜。

  第二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这里,人生多了一份执着,一份痴情,也多了一份漫长的痛苦。很多人在这份痛苦中就倒下了,并没有过渡到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一种释然,寻来寻去,不过如此,曾经的不过是乱花弥眼,浅草没蹄,要寻找的不就在眼前么,执着只是经历,难成结果。

《宋词》读后感15

  泱泱大国,悠悠五千年,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如浩瀚的星空,而唐诗宋词便是那片星空里最夺目的一颗,只一眼,便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的确,畅游在唐诗宋词的世界里,我领悟到不同的精彩,博大的智慧和无语伦比的快乐。在那里,有短小精湛令人回味无穷的唐诗,清丽婉约意味久远的宋词,在那里,我与名人大师共赏大好山河,与大家词人同论兴荣衰败,在那里,我领悟到了精神世界不同的美感。

  美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杜甫的引领下,我登上了五岳之首的巅峰,俯视大地,一种自豪之情悠然而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年迈中年的壮志豪情令人感叹不已,钦佩之余,也激励着我不断的努力上进;在我迷惘的时候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如同强劲有力的双翼,带领我穿过层层迷雾,达到胜利的彼岸。

  美哉!当“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随着高山流水萦绕在我的耳畔;当面对“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之景浅吟“暗香浮动月黄昏”时;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随着缕缕清风吹向我的眼前;浓浓的古代文学气息使我陶醉在青山秀水当中,深深地领会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风情。

  美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写不尽的落寞;“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是诉不尽的哀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道不完的'思念;“过尽千帆皆不是,余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这是画不完的相思……这春水流不尽的愁思,牵动着我的情绪,同作者低起高伏。

  《唐诗宋词》使我受益匪浅。它似阳光,令我豁然开朗;它似和风,拨散我心中的愁云;它似月光,使我的心房清凉。细细咀嚼你会发现诗词中每字每句都透露着情感与哲理的魅力,使人沉迷其中,九死不悔啊!

  美哉唐诗,美哉宋词,美哉古韵!

【《宋词》读后感】相关文章:

经典的宋词12-06

经典宋词12-29

经典的宋词01-28

经典的宋词鉴赏11-02

经典宋词大全12-06

经典宋词推荐02-18

宋词的介绍10-28

经典宋词精选的文章09-09

精选宋词欣赏08-20

经典爱情宋词精选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