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经典的宋词

时间:2022-12-06 14:58:33 宋词精选 我要投稿

经典的宋词

经典的宋词1

  《鹧鸪天·游鹅湖》辛弃疾宋词赏析

经典的宋词

  鹧鸪天

  辛弃疾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

  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辛弃疾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小词。词的前两句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写的是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白色的荠菜花开满了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聊聊数笔,把一幅乡间春色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

  本词由荠菜开花而说春入,对平凡微贱的荠菜花寄予了极大的感情,又把群鸦写得充满生意,一点不像平时我们所见的那副使人讨厌的聒噪相。词人留意和刻画这些细物细事,可见其意态闲适。但是,接下来两句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情绪陡变,适才令人心情舒爽的春色不见了,万种愁绪染白了的头发。词中说的是白发,实际上讲的是愁绪。多情白发春无奈,词人心情沉闷,只好到小酒店去饮酒解愁。这里多情二字写得诙谐,恰如其分地传递出词人那种带有苦味的诙谐。而在这诙谐中,又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无可奈何的愁绪。

  面对如画的春色,词人的愁绪从何而来呢?这首词有一小序: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我们可以从这两句话中找到一定的线索。这时,正是词人被罢官落职、不得不退居田园之时。这时他才四十二岁。他还有精力,足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怎能耐得住清闲无为的生活?所以词人游鹅湖,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

  清人王夫之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这也是本词上阕的艺术手法。下阕写的是一幅农村景象: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过得井然有序,牛栏附近的空地上种满了桑麻。春播即将开始,大忙季节就要到来,不知谁家的年轻女子,穿着白衣青裙,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与本词的开篇几句不同,下阕词人从近处落笔,一个闲字,一个细字,一个有字,一个趁字,把农村生活的闲适与古朴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然而,词人越是写闲适、古朴,越是让人联想到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烦闷和无可奈何的情绪。词人无一字写我,尽情描写客观景象,着力描绘了一个无我之境,实际上我尽在其中。词人采用这种高超的艺术手法,把烦乱复杂的失意之情在这闲适的氛围中突现得淋漓尽致。

  或许人有会问:词人既然喜欢农村,喜欢农村古朴而又悠闲的生活,为什么还要借酒浇愁呢?这里,我们就必须结合词人当时的生活背景和他当时的处境去理解。我们知道,辛弃疾是一位很有抱负、正义,充满爱国心的词人,然而,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官场中有的是尔虞我诈、争权夺利,有的是夸夸其谈,食言而肥,词人对此看透了,厌烦了,所以他要远离城市的喧闹,他认为美好的春天在田野,在溪头,在那漫山遍野雪白的荠菜花中。如今,他虽置身于纯洁、清新的农村,却还有愁苦,那是因为他不能忘怀祖国万里江山。他要奔赴抗金疆场,去收复已夺占的土地,那才是真正关心的事业,然而,他却被排挤到农村,过起闲意态的生活来,他怎能不愁苦呢?他不是不喜爱春天,但春天并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快乐。

  总之,这首词写了作者的苦闷,而在这苦闷中,表达了作者的追求,是一首难得的借景抒情的好词。

经典的宋词2

  最近迷上宋词,迷上那美丽的长短句。抑扬顿挫,极富音律感。

  比之于绝句律诗,词的迥环婉转,幽微起伏简直是世间最美的汉文字。

  而我,喜欢的是那精美绝伦文字后面哀怨婉转的动人故事。

  那个时代注定要演绎才子佳人,文人骚客与歌伶的故事。

  就连豪迈雄旷的稼轩,也有清丽淡雅的词。

  那个时代,注定该这样。

  那是古中国最繁华富丽、最雅致柔美的时代,

  极大丰富的物质基础和极强的民族碰撞培养了最丰富多彩而摇曳生姿的文化,

  那时的文人既满足又不安,既清雅又俗糜,既想建功立业又沉溺儿女情长。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有许多种可能让心中郁结的情感用词这种方式来传播。

  就像现在一样,你可以在流行音乐中找到这个时代的情绪,

  而爱情是其中最耀眼的明珠,应该说它是永放光芒的。

  褪去平凡生活沉屑,古人的生活未必比现代人高雅,

  可经过千年沉淀,呈现给我们的是那意犹未尽的清雅优美。

  他们用心写出的词曲,因有他们哀怨婉转的感情,

  那词,便绝、便美!

经典的宋词3

  1.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2.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3.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4.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5.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6.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7.二月春花厌落梅,仙源归路碧桃催,渭城丝雨劝离杯。——晏几道《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

  8.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9.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10.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11.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12.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13.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14.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晏几道《生查子·金鞭美少年》

经典的宋词4

  唐诗宋词,并列对举,各极其美,各臻其胜,是中外闻名的。而喜爱词的却往往多于喜爱诗的。宋词里我们看到中国。中国是百花之园,宋词是园中朵朵或亮丽或悲凉的鲜花。在灿烂充斥的花园,你嗅到的每缕清香,就是一位多情的诗人;你看到的每一片花瓣,都是值得玩味咀嚼的篇章。

  宋词,是驻足于江边的汹涌波涛。你忘我凝视,长袍随风摇摆,思绪,也随“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回到从前。公瑾意气风发,你豪情顿起。从你胸中气概,我读到了中华男儿保家卫国的血性。

  宋词是傲霜斗雪的朵朵寒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冰肌玉骨的梅花身上,我们看到傲世的特立独行的生命,生命因此而伟大。

  宋词,是大自然的山川壮阔。山河古迹,农舍风光,让徜徉于其中的我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其中有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有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大自然的草木树鸟,在宋词里形神兼备,妙不可言。

  宋词,既有断肠人的垂涕惜别,也有铁一般硬汉的壮志豪情。易安,一生跌宕起伏,曾苦楚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亦或是《武陵春》里凄哀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那股男儿气是辛弃疾略含悲凄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是毛泽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回肠荡气;是岳将军气冲霄汉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就是中华的巾帼须眉。

  宋词之美,令我醉,令我不知归路。我时而痛饮葡萄美酒,时而品尝心酸之泪。宋词中,读到了一段历史,读懂了一颗颗赤子之心,读出了片片时代之情。词之语言宛若源头活水,沁人肺腑,涤荡着守望的心灵,使之在尘世保持着执着。

  宋词美哉,中华美哉!

经典的宋词5

  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我喜欢读《宋词》,喜欢它她的哀婉,喜欢她的豪放。

  宋词像春花,她为我们展现了人间最美好的生活,宋词像秋月,她为我们倾唱出人们最细微的心曲;宋词的一半像海水,她蕴积深厚而又波澜壮阔;宋词的一半像火焰,她真挚勃发而又明亮昂扬古诗词;宋词也像一只嘶哑的鸟,深情的赞美这丰饶的土地;宋词更像一个前行的人,怀揣使命走向明天。阅读宋词能提高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人的修养“更上一层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让我感受到了苏轼在外出打猎时满怀的豪情。他望月思念弟弟苏辙,便因此悟出了人生哲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登临古迹,便慨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更写出了苏轼怀念妻子的情感。“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的笔调却婉约凄美,又写出另一种哀伤的心情。“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表达出了李清照在生活中的哀愁,孤独,惆怅。相比之下,辛弃疾的词有强烈爱国之情,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溉。他用“剩山残水”“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

  除了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还有:柳永、晏殊、周邦彦、秦观、李煜、欧阳修等著名词人。不论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他们写的词仍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宋词》汲取古典之精华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她能丰富知识、陶冶性情,能给人以启迪,是对我们非常有益的课外读物,我喜欢读《宋词》。

经典的宋词6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吴文英

  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赏析:

  先写立春。“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红情”、“绿意”指红花、绿叶。赵彦昭《奉和对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诗:“花随红意发,叶就绿情新”。花信,指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立春,人们剪好红花绿叶,作成春幡,插鬓戴发,以应时令。春风吹钗股,象是吹开了满头花朵。“花信上钗股”,着一“上”字,运笔细腻,可与温飞卿词“玉钗头上风”(《菩萨蛮》)媲美,似比辛稼轩词“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汉宫春》)更显风流。

  再写除夕守岁。“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夕阳亦像人一样,对即将逝去的一年恋恋不舍,不肯轻易落山,同时东风又带来了春的讯息,给人新的希望。这两句已有除旧迎新之意,切合“除夜立春”的题意。“放”用字尤其贴切,显示出梦窗炼字的功夫。“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终于,除夕之夜降临,守岁的人们彻夜不眠,剪烛夜话,笑声不绝,在莺啼声中迎来了新春的清晨。“新年莺语”,援用杜甫“莺入新年语”(《伤春》)诗意。

  以上的一切,欢欢喜喜,均为客居他乡者的耳闻目睹,其人心境之孤寂愁苦,自在不言中了。周围的热闹与欢乐更加反衬出作者的寂寞和哀伤,而且使这份寂寞的哀伤更让人难以承受。这位客居、有家难归的人,失去了与亲人团圆之乐,真是“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无名氏《青玉案》)啊。

  上片渲染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不能不唤起下片对温馨家庭生活的回忆。陈洵评此词云:“前阕极写人家守岁之乐,全为换头三句追摄远神。”(《海绡说词》)换头云:“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借指宴席。词人仿佛回到了昔日除夕之夜的家宴上,美人用纤纤玉手为自己破开黄橙,那幽香似乎还萦绕在周围。回忆及此,当然别是一番滋味。上片以景之可喜反衬处境之可悲,人之欢乐反衬己之愁苦,此处又以昔之温馨反衬今之凄苦。

  对往事的追忆、神往,终于走进了梦境。而相隔既久,山水迢递,过去的美好回忆,连梦中也难以追寻了:“归梦湖边,还迷境中路。”湖水如镜,梦影朦胧,难觅归路。往事散如轻烟,徒增无穷怅惘而已。往事如烟,而今,与谁相对呢?“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吴霜,用李贺《还自会稽歌》字面:“吴霜点归鬓。”如今是春风吹融了冰雪,可是永远不能销去飞上鬓角的寒霜,已经够可悲的了;更何况,落梅如雨,斑斑白发与点点白梅相对,这岂不令人凄绝!杜甫咏梅诗意:“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与此词意趣相一致。

经典的宋词7

  《念奴娇·我来吊古》辛弃疾宋词赏析

  念奴娇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虎踞龙蟠何处是?

  只有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

  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辛弃疾词作鉴赏

  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辛弃疾任建康(今江苏南京)通判,当时他南归已经七个年头,而他期望的抗金复国事业,却毫无进展,而且还遭到朝中议和派的排挤打击。词人在一次登建康赏心亭时,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便写下此作,呈送建康行宫留守史致道,以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议和派排斥爱国志士的激愤。全词采用吊古伤今的手法,来表现主题思想,写景时,寓情于景,感情极其浓郁;抒情时,吊古伤今,笔调极为深沉悲凉。

  这首词分以下几个方面下笔:建康的地理形势、如今的败落景象,并用东晋名相谢安的遭遇自喻,表达词人缺乏知音同志之士的苦闷,最后用长江风浪险恶,暗指南宋的危局。

  开头三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抒发内心感情基调。然后再围绕主题,一层一曲地舒展开来。

  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是说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闲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极多。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其实是他关心国事但身不在要位始终不能伸抗金之志的深深忧愁。

  四、五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虎踞龙蟠何处是?问话中透出今不比昔的悲凉。据《金陵图经》记载:石头城在建康府上元县西五里。诸葛亮谓吴大帝曰: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都也。‘正因为如此,建康曾经成为六朝的国都。但在辛弃疾看来,而今却徒留空名,和一片败亡的气息。这里暗中,谴责南宋朝廷不利用建康的有利地形抗击金兵、收复中原饱含感情的问答异常生动地勾画出词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气愤填膺的形象。兴亡满目,兴亡是偏义词,侧重于亡字。

  柳外斜阳五句,是建康如今的景象,把兴亡满目落到实处,渲染一种国势渐衰悲凉凄楚的气氛:夕阳斜照在迷茫的柳树上;在水边觅食的鸟儿,急促地飞回窝巢;垅上的乔木,被狂风吹打,飘落下片片黄叶;一只孤零零的小船,漂泊在秦淮河中,匆匆地向西边驶;不知何人,吹奏起悲凉的笛声。映入词入眼帘怎能不勾起作者忧国的感叹。同时词人独选此景,也正是意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从构思而言,上片三个层次,采用层层递进、环环紧扣的笔法,衔接极为严密。而各个层次,又都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和强化主题。

  上片十句侧重于吊古伤今。下片十句则侧重于表现词人志不得神、无法实现抗金国收河山壮志的愁苦,及其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下片亦分三个层次,前五句为一个层次,是曲笔。次三句为一个层次,是直抒胸臆。最后两句为一个层次,是比喻。各层次的笔法虽不相同,但能相辅相成,浑然符契。

  却忆安石风流五句,用谢安(安石)受谗被疏和淝水之战等典故。前三句写谢安早年寓居会稽,与王羲之等知名文人,渔弋山水、言咏属文,风流倜傥逍遥洒脱。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本也可隐居安逸但忧国之心使其尽小国事,以至泪落哀筝曲。晋孝武帝司马曜执政,谢安出任宰相,后来受谗被疏远。

  泪落哀筝曲,是写谢安被疏远后,孝武帝有次设宴款待大将桓伊,谢安在座。桓伊擅长弹筝,他为孝武帝弹一曲《怨诗》,借以表白谢安对皇帝的忠心,和忠而见疑的委屈,声节慷慨,谢安深受感动,泪下沾襟。孝武帝亦颇有愧色。词人在此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曲折隐晦地表达未见重用志不得伸的情怀。儿辈两句,写谢安出任宰相未被疏前,派弟弟谢石和侄儿谢玄领兵八万,在淝水大败前秦苻坚九十万大军的事。当捷报传到建康,谢安正在和别人下棋。他了无喜色,仍下棋如故。别人问他战况时,他才漫不经心的答道:小儿辈遂已破贼。这段历史,本来说明谢安主持国事,沉着与矜持。可是,辛弃疾改变了它的原意,把词意变成:建立功名的事,让给小儿辈干吧,我只须整天下棋消磨岁月!不难看出,这里包含着词人壮志未酬、虚度年华的愁苦,同时也给予议和派以极大的讽刺。

  辛弃疾为词气魄不亚于东坡,但这里却屡用喻指,语含讥讽,可见长期的压抑使之极度愤懑,而面对现实除了无奈更别无他法。

  宝镜三句,笔锋又双从历史转到现实,词人用寻觅不到宝镜、夜幕降临、无人劝酒,暗喻壮志忠心不为人知、知音难觅的苦闷。宝镜,唐李濬《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见五脏六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后遂不能再得。这里借用此典,意在说明自己的报国忠心保国之才无人鉴察。刘熙载说: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俚语、瘦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天姿是何敻异!(《艺概。词曲概》)的确,宝镜三句,感情基调虽然悲愤沉郁,但词句却含蓄蕴藉,优美动人。

  最后两句,境界幽远,寓意颇深。它写词人眺望江面,看到狂风怒号,便预感到风势将会愈来愈大,可能明朝长江卷起的巨浪,会把岸上的房屋推翻。这两句不仅写出江上波涛的险恶,也暗示对时局险恶的忧虑。

  吊古之作,大都抒发感慨或鸣不平。辛弃疾这首吊古伤今的词作,写得尤其成功,感人至深。《宋史》本传称其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即说明辛词此类作品的豪放风格。

经典的宋词8

  喜迁莺·晓光催角

  晓行

  刘一止

  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叹倦客、悄不禁,重染风尘京洛。追念,人别后,心事万重,难觅孤鸿托。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寒飘泊。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著。这情味,望一成消减,新来还恶。

  作者刘一止(1079-1160),高宗绍兴年间,除秘书省校书郎,历给事中,以秘阁修撰致仕。湖州归安人,有《苕溪集》。

  词题“晓行”,指拂晓从驿舍上路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重点是写对妻子的怀念。词人在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42岁时考上进士,未得一官;直到高宗绍兴初年才担任校书郎的官职,这时他已经年过半百了。词中写到“重染风尘京洛”,可见他这次晓行,重去京都,时间是在宋室南渡之前,事由很可能是应诏赴官,但是结果却落了空,他在北宋末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官职。因为时局的变化,还是出于个人的原因,已无记载可考。从词中写的“叹倦客,悄不禁”来看,他这次去京洛,并非自愿,而是出于勉强的,迫不得已的。一路风尘仆仆,心事万重,深感岁寒飘泊之苦;触景生情,想到家庭生活之安适和温馨,离家别妻的情味,愈来愈不堪忍受。

  上片描写“晓行”所见所闻所感的情景。头三句说,角声催促清晓,曙光开始到来;因为天未大亮,听那睡鸟还没有被惊醒,邻村邻户的雄鸡先已觉醒起来,啼鸣声声,报告天明的消息。这是凌晨在驿站客舍所听到的情景,点明题中的一个“晓”字。“迤逦”以下三句写的是词人已经上路,看到连续不断的村庄袅袅地飘着晨雾;马在嘶鸣,行人已经起来;透过丛丛树林,还可以看到一弯残月挂在天边。这是晓行的见闻,还是描写晨景,进一步点明时间,晨烟未散,马嘶人起,残月在天,可见是在阴历下旬的清晨。“泪痕”二句说,晨起在客店流过眼泪,擦干了又流淌,上路后被寒霜微微凝结;出门前为御寒而喝了一些酒,但是酒所给人的热力还不够抵抗天气的寒冷。这是写晓行的感触和感受,“泪痕”与“霜”“寒”等用字,使人感觉到天气是寒冷的,词人的心情是悲伤的。“叹倦客”,这是词人的感叹,他此时人到中年,四五十岁了,长期离乡背井,在外作客奔波,已经感到疲倦。他的《洞仙歌》词,写他天涯作客,路远音稀,“叹客里经春又三年”,如果注意到这里的一个“又”字,就可判断他的羁旅生活,至少经历了六年以上。“悄不禁”,按《诗词曲语辞汇释》解:悄,浑也,直也;禁,愿乐之辞。此句说“直是不愿意”。“重染风尘京洛”,说再次去京都,染上污浊的风尘。以上三句,写词人离家别妻,岁寒飘泊,实非出于心愿,故前文有“泪痕”之句。此三句结束上片写晓行之景,过渡到下片抒情,诉说词人对妻子的怀念。

  下片以“追念”起头,承上启下,追溯思念之情。首先想到的是,词人同妻子分别后,有千般眷恋,万般相思,种种恩爱缠绵之情,却难找到一只鸿雁传书,来通报音讯。他写的《洞仙歌》还有“负伊多少”这样的话,表示对妻子的歉意。接着想到温馨的家庭生活,并用“争(怎)念”作纽带,同“岁寒飘泊”的羁旅生活作了对比。然后,词人又写因同爱妻分别,不得团聚而怨月恨花,且此种烦恼,“不是不曾经著”,可见他为生活而离家别妻,已经是屡次三番的了。最后,他写夫妻别离的“情味”,无论是孤苦思念,抑或是想望心切,原希望渐渐消减、淡化下来,却不料新近的心情更加不好了。这“新来还恶”的结句,把离家别妻的苦恼延伸发展,把国事(时局)、家事(离别)、个人的事(前程)以及所有不顺心、不惬意的事情都包容在一起了。

  上片写景,下片怀人,而景中有人,人前有景,情景历历,互相交融,重点突出了倦客怀人、思念妻子的主题。

经典的宋词9

  1、《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3、《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4、《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5、《贺新郎》

  宋·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

  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

  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6、《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7、《青玉案》

  宋·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

  遣黄耳、随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惊鸥鹭,四桥尽是,

  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

  常记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

  曾湿西湖雨。

  8、《临江仙》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9、《清平乐》

  宋·晏几道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经典的宋词10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赏析」

  词人写牡丹,多赞其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充满富贵气象。总之大都着重于一个喜字,而作者独辟蹊径,写牡丹的不幸命运,发之所未发,从而寄托词人忧国伤时之情。

  北宋末年,徽钦二帝被虏北行,诸后妃相随,沦落金邦。南宋爱国诗人念及此辱,无不愤慨感伤,生活在南宋末年的刘克庄,痛感朝廷腐败,国势衰颓,报国无门,故托牡丹以发愤,抒其黍离之哀。

  首二句写牡丹的身世。所谓“洛阳旧谱”,是指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其中云:“姚黄者,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又云:“魏家花者,千叶肉红花,出于魏相仁溥家。”姚黄魏紫在当时是牡丹中的名贵品种。这里单举姚黄,是以姚黄代名贵牡丹花种。“独步”二字,准确、简洁地说出这些牡丹的美丽和名贵。

  词人遥想当年中州繁华,人们竞赏牡丹,姚黄魏紫独占魁首,盛况何等空前?这不仅是深情地赞美,而且也饱含着词人对北方故土的思恋之情。

  三、四句转写目前。“广陵花”,指芍药和琼花。“杨州芍药,名著天下。”(《遯斋闲览》)琼花洁白而香,有“无双”之誉。(见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太亏他”的意思是:芍药、琼花和牡丹都是天下名花,前二者虽经战火摧残,但仍近朝廷,常为词人咏歌。而牡丹命运独苦,沦落于敌人的铁蹄下,犹如昭君,成为朝廷孱弱的的牺牲品。这是对牡丹的同情,也是对朝廷当政者的怨愤。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句,描绘了国破家亡后中州的惨象,同时,也形象地表明了牡丹的处境。盛世繁华时姚黄魏紫,倾国倾城;山河破碎中的一片焦土,牡丹也就只剩下与荒烟衰草,荆榛狐兔相伴的命运了。词人的忧国之心,离黍之哀,也通过这些形象的描写,得到充分的表现。文字极为精炼,含义极为丰富。

  “君莫说中州,怕花愁。”蕴含着词人极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怕人说中州的惨境,并非怯懦,而是更翻进一层,说明爱中州之深,言明光复中州之心的迫切,也说明未能渡江驱敌的惭恨心情。在堂堂男子汉空怀壮志、报国无门的南宋末年,作者那种不平静的心潮是不言而喻的。结句说“怕花愁”,实则是自己愁不堪忍。而词人采用曲折写法,不仅能表现出惜花的深厚情意,而且也能引读者进入境界,仿佛与牡丹相对,见其愁态,而不能无动于衷。

经典的宋词11

  减字木兰花

  梨花院宇。淡月倾云初过雨。一枕轻寒。梦入西瑶小道山。

  花深人静。帘锁御香清昼永。红药阑干。玉案春风窈窕间。

  点绛唇

  楼下清歌,水流歌断春风暮。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

  碧水黄沙,梦到寻梅处。花无数。问花无语。明月随人去。

  青玉案

  绿琐窗纱明月透。正清梦、莺啼柳。碧井银瓶鸣玉甃。翔鸾妆样,粲花衫绣。分付春风手。

  喜入秋波娇欲溜。脉脉青山两眉秀。玉枕春寒郎知否。归来留取,御香襟袖。同饮酴醿酒。

  鹊桥仙

  春阴淡淡,春波渺渺,帘卷花稍香雾。小舟谁在落梅村,正梦绕、清溪烟雨。

  碧山学士,云房娇小,须要五湖同去。桃花流水鳜鱼肥,恰趁得、江天佳处。

  阮郎归

  校书学士小蓬山。新参玉笋班。买花归去五湖间。浣花龙尾湾。下脱

  南歌子

  袅袅秋风起,萧萧败叶声。岳阳楼上听哀筝。楼下凄凉江月、为谁明。

  雾雨沈云梦,烟波渺洞庭。可怜无处问湘灵。只有无情江水、绕孤城。

  醉桃源

  春风碧水满郎湖。水清梅影疏。渡江桃叶酒家垆。髻鬟云样梳。

  吹玉蕊,饮琼腴。不须红袖扶。少年随意数花须。老来心已无。

  朝中措

  照江梅词,寄任蕴明。蕴明尝许缘檄载侍儿见过,又于汉籍伎有目成者因以为戏

  郎官湖上探春回。初见照江梅。过尽竹溪流水,无人知道花开。

  佳人何处,江南梦远,殊未归来。唤取小丛教看,隔江烟雨楼台。

  西江月

  拾翠亭前水满,郎官湖上春回。仪龙新碾试琼杯。更觉春江有味。

  拄杖行穿翠筱,吹花醉绕江梅。故园心事老相催。此意陶潜能会。

  西江月

  云观三山清露,长生万鬣青松。琼王敖珠珥下秋空。一笑满天鸾凤。

  雾鬓新梳绀绿,霞衣旧佩柔红。更邀豪俊驭南风。此意平生飞动。

  如梦令

  春水湖塘深处。竹暗沙洲无路。闲伴落花来,却信东风归去。且住。且住。细看两山烟雨。

  如梦令

  不见玉人清晓。长啸一声云杪。碧水满阑塘,竹外一枝风袅。奇妙。奇妙。半夜山空月皎。

  水龙吟(郎官湖)

  碧山横绕清湖,茂林秀麓波光里。南宫老大,西洲漂荡,危亭重倚。雨步云行,饵风饮雾,平生游戏。笑此中空洞,都无一物,有神妙、浩然气。

  扫尽云南梦北,看三江五湖秋水。狂歌两解,清尊一举,超然千里。江汉苍茫,故人何处,山川良是。待白萍露下,青天月上,约骑鲸起。

  浪淘沙

  拍手趁西风。惊起乖龙。青山绿水古今同。唯有一轮山上月,长照江中。

  一点落金钟。浑似虚空。道人不住有云峰。但是人家清酒瓮,行处相逢。

经典的宋词12

  上国。去客。停飞盖、促离筵。长安古道绵绵。见岸花啼露,对堤柳愁烟。物情人意,向此触目,无处不凄然。

  醉拥征骖犹伫立,盈盈泪眼相看。况绣帏人静,更山馆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顿成两处孤眠。

  译文

  我在华州,但现在要离开了。停下车驾,匆促地参加送别的筵席。只见河岸边带露珠的花朵似乎正在悲哀的哭泣,对面长堤上茂密的柳林也仿佛被忧愁笼罩。面对此景,触目伤怀,那物的情状、人的情绪无处不凄凉悲伤。

  醉意蒙蒙中仍持握缰绳骑马伫立,饱含离情眼泪的双眼,彼此相看,不忍离去。更何况这一离别,将是彩绣帏帐中人孤寂,山中馆驿春夜寒。今宵将怎样面对这漫漫长夜,一下子分居两处,独自而眠。

  注释⑴临江仙引:词牌名,柳永据《临江仙》作引曲,《乐章集》注“南吕调”。双调七十四字,上片十句两仄韵、四平韵,下片六句三平韵。

  ⑵上国:泛指京都以西地区,此处指华州。

  ⑶去客:指离开陕西的人。

  ⑷飞盖:车盖。车行时盖衣因风而飞动,故称。此处代指车驾。促离筵(yán):匆促的离别筵席。

  ⑸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⑹岸花啼露:岸边的花上还带着朝露。啼:啼哭。

  ⑺烟:薄薄的雾气。

  ⑻触目:目光所及。欧阳修《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⑼征骖(cān):驾车远行的马。王勃《饯韦兵曹》:“征骖临野次,别袂惨江垂。”

  ⑽绣帏:指闺阁。

  ⑾山馆:山野驿馆。

  ⑿怎:怎奈。向:语助词。漏永:指夜长。漏,滴漏,是古代的计时器。

  赏析/鉴赏

  “停飞盖、促离宴。”“花啼露”、“柳愁烟”,“醉拥征骖犹伫立,盈盈泪眼相看。”离别在即,试问,这难舍难分之情有几多、有多深?且看涕泪的鲜花、忧愁的柳林。为何“物情人意”皆“凄然”?因为这一离别,将是“绣帏人静”、“山馆春寒”,从此“两处孤眠”!哀哉!这伤心的离别,不就是为了那该死的“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柳永《凤归云(向深秋)》)吗!

  “花啼露”、“柳愁烟”为离情,“物情人意”皆“凄然”,这是人们常引用的那句经典词论:“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又一注脚。

  词中言“上国。去客”,联系到柳永生平,该词创作年份应为庆历七年,当时柳永离开陕西华州,去往苏州为官。“停飞盖、促离筵”,联系到柳永当时的行程来看,此次筵席应该是在陕州举行的,是陕州知州送别柳永之宴。“岸花啼露”则说明柳永当时是早晨离开陕州的。“长安古道”是指湖城至巩县包括古函谷关、崤山在内的一段路程。柳永经历离别,有感于世事无常,作下此词。

经典的宋词13

  暑假期间,爸爸给我买了很多书,其中一本书名叫《最爱唐宋词》,是英汉两种文字对照的,书中共收集一百首唐宋词,我能背诵十五首。

  刚开始背诗词机械地死记硬背,觉得很难,后来仔细阅读作诗的背景及注释,认真领会其含义,觉得背起来便容易多了。但英文对照实在是太高深了,即使是我妈妈那样的英语高手也得费点功夫,我只好作罢,以后再研究。

  从古到今,多少豪迈情怀,无不以诗词这一最为凝练、光灿的文体来抒发。诗词,如同人类文明璀璨的星辰,照亮着漫漫历史长河与人们的心灵深处。古往今来,誓词多如沙粒,流传下来,并为世人熟记在心、反复吟唱的那一定是精华之精华,佳品之佳品。比如李煜的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让后人怎么超越和更新?真是妙不可言啦!

经典的宋词14

  原文:

  燕鸿过后莺归去

  细算浮生千万绪

  长于春梦几多时

  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

  挽断罗衣留不住

  劝君莫作独醒人

  烂醉花间应有数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词借青春和爱情的消失,感慨美好生活的无常,细腻含蓄而婉转地表达了作者的复杂情感。这是一首优美动人而有寓有深意的词作,为晏殊词的另类作品。

  起句“燕鸿过后莺归去”写春光消逝:燕子春天自南方来,鸿雁春天往北方飞,黄莺逢春而鸣,这些禽鸟按季节该来的来了,该去的也去了,那春光也来过又走了。这里写的是莺语燕飞的春归时候,恰逢莺燕都稀 ,更觉怅惘 。“莺燕”,兼以喻人,春光易逝,美人相继散去,美好的年华与美好的爱情都不能长保,怎不让人感慨万千。“细算浮生千万绪”一句从客观转到主观,说对着上述现象,千头万绪,细细盘算 ,使人不能不正视的 ,正是人生若水面浮萍之暂起 ,这两句前后相承,又很自然地引出下面两句:“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这两句改用白居易《花非花》词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但旨意不同。作者此处写的是对于整个人生问题的思考,他把美好的年华、爱情与春梦的短长相比较,把亲爱的人的聚难散易与秋云的留、逝相对照,内涵广阔,感慨深沉。

  下片“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两句写失去美好爱情的旧事,是对上片感慨的具体申述,又是产生上片感慨的主要因素,这样使上下片的关系交互钩连,自然过渡 。“闻琴”,指汉代的卓文君,她闻司马相如弹琴而爱慕他;“解佩”,指传说中的神女,曾解玉佩赠给情人。这两句是说象卓文君、神女这样的神仙伴侣要离开,挽断她们的罗衣也无法留住。随后作者激动地呼出:“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意思是劝人要趁好花尚开的时候,在花间痛饮消愁。这是受到重大刺激的反应,是对失去美与爱的更大的痛心。联系晏殊的生平来看,他写这件事,应该是别有寄托,非真写男女诀别。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晏殊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握军政大权 。其时 ,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韩琦、富弼为枢密副使,欧阳修、蔡襄为谏官,人才济济,盛极一时。可惜宋仁宗不能果断明察,又听信反对派的攻击之言,则韩琦先被放出为外官,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也相继外放,晏殊则罢相。对于贤才相继离开朝廷,晏殊不能不痛心,他把他们的被贬 ,比作“ 挽断罗衣”而留不住的“神仙侣”。不宜“独醒”、只宜“烂醉”,当是一种愤慨之声。

  此词化用前人的诗句,信手拈来,自然贴切。词中的复杂的思想,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襟怀。

经典的宋词15

  又是一个雨季,有着那份宋词独特的韵味。又是一场梦,宛如千百流放的回眸。又忆及那宋词,忆及那独独属他的风格,清晰却也带着忧伤。我不掩埋我对宋词的热爱,宋词无意,但却能品味出写诗人的寂寞,衬托出那写诗人的落寞悲哀。我喜欢李清照,不为她的“惜青春去,几点催花雨。”也不为她的“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只是为了她写词淡远情怀的风格,包括那份独特的思念。

  我一直喜欢词,尤其是宋词,写词的人多愁善感,看词入深的人也必定不快乐,或许只有如“莲”般的女子才能配得上那深巷中寂寞无奈的宋词吧!宋词没有像唐诗那么愤发世俗,那么锐利。而是格外的柔情、清晰、如水。比如李清照,她的词里就带有一种女性特有的风情。宋词如诗、如歌。好的词如同一首诗,好的词如同一首歌。宋词的风格是什么诗都不能代替的了的;只有宋词让人读过会出现淡淡的惆怅;只有宋词才能让我有着浓浓的眷恋;只有宋词才能唤起人们心理默默的情怀。有些词写的是悲欢离合,但很少有人读懂,词没有那么约束,词是开朗大方的,词可以随心所欲,词不论字数的长短,一句话,一段话也是词,词没有空灵的束缚,更不要求每个字都尽善尽美,只求懂,只求舒展。

  可惜的是,宋词时代已经过早的不属于我们当代的这个社会了。许嵩,我也喜欢这么一位写词的人,他的词、他的歌也成为了不可替代的存在。这个世界,这一秒我不知道我没有词在生活中该怎么做,词,给我生活带来了快乐、幸福。宋词总归是美的,写词的人总归也是美的。我就是这样写下我对宋词的感受的,我喜欢宋词……

【经典的宋词】相关文章:

宋词精选03-30

经典宋词精选02-28

宋词魂12-06

鬼魅宋词10-19

如水宋词09-13

走进宋词04-01

经典宋词精选的文章04-02

宋词经典名篇03-30

宋词的美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