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古诗赏析

时间:2023-06-27 15:32:37 兴亮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古诗赏析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古诗赏析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岑参

  绛帻鸡人抱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解释】

  带着红头巾的鸡人送来报晓的更筹,尚衣官才向皇帝呈上翠云裘。重重叠叠的官门一一打开,各国使节与百官向皇帝朝拜。日光才照到掌扇上皇帝出朝,香烟缭绕想依附在浮动的龙袍图案上。早朝结束还要用五色纸撰写诏书,佩玉碰响着回到中书省。

  译文

  戴红巾报时官手执更筹报晓,更衣官才给皇帝送上翠云裘。

  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

  日光初照遮阳的掌扇在晃动,香烟缭绕黄袍上面绣龙飘浮。

  早朝结束还须为皇帝写诏书,佩玉叮当贾至回到凤凰池头。

  【词语解释】

  绛帻:红头巾。

  尚衣:负责管理皇帝服饰几案的官。

  冕旒:指天子。

  裁:草拟。

  佩:玉佩。

  ⑴绛帻(jiànɡzé):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

  ⑵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翠云裘: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

  ⑶衣冠:指文武百官。冕旒(miǎnliú):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

  ⑷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

  ⑸香烟:这里是和贾至原诗“衣冠身惹御炉香”意。衮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袍。浮:指袍上锦绣光泽的闪动。

  ⑹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

  赏析1

  贾至写过一首《早朝大明宫》,当时颇为人注目,杜甫、岑参、王维都曾作诗相和。诗人利用细节的描写和场面渲染,突出了早朝的宏伟气势与庄严华贵气氛及皇帝的威严。全诗雍容华丽别具艺术特色。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是唐代大诗人王维为唱和贾至的《早朝大明宫》而作的一首诗。此诗写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层次,利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描绘了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气氛与皇帝的尊贵与威严。作为和诗,此诗不和韵,只和其意,用语堂皇,造句伟丽,格调和谐,独具特色。

  诗一开头,诗人就选择了“报晓”和“进翠云裘”两个细节,显示了宫廷中庄严、肃穆的特点,给早朝制造气氛。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以警百官,称为“鸡人”。“晓筹”即更筹,是夜间计时的竹签。这里以“鸡人”送“晓筹”报晓,突出了宫中的“肃静”。尚衣局是专门掌管皇帝衣服的。“翠云裘”是绣有彩饰的皮衣。“进”字前着一“方”字,表现宫中官员各遵职守,工作有条不紊。

  中间四句正面写早朝。诗人以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表现场面的宏伟庄严和帝王的尊贵。层层叠叠的宫殿大门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深邃伟丽;万国的使节拜倒丹墀,朝见天子,威武庄严。以九天阊阖喻天子住处,大笔勾勒了“早朝”图的背景,气势非凡。“宫殿”即题中的大明宫,唐代亦称蓬莱宫,因宫后蓬莱池得名,是皇帝接受朝见的地方。“万国衣冠拜冕旒”,标志大唐鼎盛的气象。“冕旒”本是皇帝戴的帽子,此代指皇帝。在“万国衣冠”之后着一“拜”字,利用数量上众与寡、位置上卑与尊的对比,突出了大唐帝国的威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历史背景。

  如果说颔联是从大处着笔,那么颈联则是从细处落墨。大处见气魄,细处显尊严,两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作者于大中见小,于小中见大,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实感。“仙掌”是形状如扇的仪仗,用以挡风遮日。日光才临,仙掌即动,“临”和“动”,关联得十分紧密,充分显示皇帝的骄贵。“衮龙”亦称“龙衮”,是皇帝的龙袍。“傍”字写飘忽的轻烟,颇见情态。“香烟”照应贾至诗中的“衣冠身惹御炉香”。贾至诗以沾沐皇恩为意,故以“身惹御炉香”为荣;王维诗以帝王之尊为内容,故着“欲傍”为依附之意。作者通过仙掌挡日、香烟缭绕制造了一种皇庭特有的雍容华贵氛围。

  结尾两句又关照贾至的“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贾至时任中书舍人,其职责是给皇帝起草诏书文件,所以说“朝朝染翰侍君王”,归结到中书舍人的职责。王维的和诗也说,“朝罢”之后,皇帝自然会有事诏告,所以贾至要到中书省的所在地凤池去用五色纸起草诏书了。“佩声”,是以身上佩带的饰物发出的声音代人,这里即代指贾至。不言人而言“佩声”,于“佩声”中藏人的行动,使“归”字产生具体生动的效果。

  这首诗写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阶段,写出了大明宫早朝的气氛和皇帝的威仪,同时,还暗示了贾至的受重用和得意。这首和诗不和其韵,只和其意,雍容伟丽,造语堂皇,格调十分谐和。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说:“盛唐人和诗不和韵”,于此可窥一斑。

  赏析2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这首诗由王维所作,描绘了唐朝盛世宏伟的朝会景象,展现了帝国繁华和朝廷制度的壮丽气氛。

  首句“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这句话展现了早晨的景象,设计鸟的叫声和尚衣蒙古斗篷的特点,随着一个开始的球,场景在同音反复中展开。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一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大明宫的盛况,庄严而肃穆地展现了权利和阶层的界限,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尊重和重视。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这句话中展现出太阳的光辉和场景中的细节繁杂。茶盘和烟雾一起飘荡。这些点缀凸显了场景的神奇和壮观。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最后一句话表明了诗人渴望离开朝会和仪式的繁杂和回到自然的声音和美丽。这种以自然为中心的展现方式,体现出王维对大自然强烈的热爱和渴望。

  整首诗词清新平和而有画面感,但也富有宏大的气概和庄严感。它向我们重现了唐代大都会的盛景,同时表现出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倾诉,以及对官方制度的虔敬和敬仰。诗歌语言准确生动,很好地表现了场景和情感。

  作者简介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因聪颖早慧而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

  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古诗赏析】相关文章: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古诗拼音版04-26

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诗词鉴赏09-27

使至塞上古诗赏析及注释09-23

杜甫《客至》古诗原文及赏析03-18

贾岛《雪晴晚望》古诗赏析11-30

《佳人》古诗原文和赏析11-24

《红豆》古诗原文和赏析06-05

《送别》古诗原文和赏析11-29

《春晓》古诗原文和赏析01-22

古诗赏析:锄禾和悯农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