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五年级语文上册《木笛》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09 14:36:00 五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木笛》教学设计

  《木笛》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选读课文,文本故事情节巧妙曲折,语言叙述精炼生动,人物刻画细致真切,读中令人心灵震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木笛》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木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悲凉凄切、如泣如诉”等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反复揣摩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语句,感悟朱丹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体会比喻修辞方法的运用以及环境描写在文章所起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及引入资料,联系上下文等理解朱丹放弃终试又被破格录取的原因,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增强学生不忘历史的民族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细节描写,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不忘国耻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感悟笛声寄托的哀思,体会朱丹悲戚的情感世界。

  三、教学策略

  1.品读与感悟相结合,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在读中悟,悟后促读。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和人物的品质。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

  2.在教学中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引入资料、抓重点词语等教学方法突破重点,采用朗读、想象等教学方法解决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梳理问题,引入探究

  1.导语:木笛,一种中国民族乐器。清音洋溢,圆润厚实。课文围绕着一支木笛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快速浏览全文,回忆主要内容。

  关键词:拒绝,录取。

  2.故事一波三折,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听了故事的概貌,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根据学生质疑梳理成一个问题: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

  3.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探究。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起阅读期待。

  (二)深入探究,品读体会

  1.我们先来看看朱丹什么样?找到描写他外貌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

  (1)指名读语句,提示:云锦,中国传统织品,美若云霞;梅花,冒雪而开,别有风骨。从他的衣着上你感到了什么?

  (2)他一出场,就让我们看到了他挺秀的英姿,从他的外貌让人感受到他的独特气韵。再指名读外貌句,齐读。

  2.朱丹一路过关斩将,两轮赛事后进入终试,让人对他的演奏充满了期待。然而考场上他的举动让人颇感意外。自读相关段落,说一说发生了怎样的一幕?

  3.默读相关段落思考:一场考试,一次拒绝,为什么说朱丹的放弃考试让大师深感惋惜?把你读懂的内容简单批注在段落旁边。

  4.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语,从不同角度思考。

  角度之一:从考场氛围的角度感受这场考试非同寻常,在这次考试中主动放弃让人感到意外。

  (1)让学生从“要求严苛、竞争激烈、都是高手”等词语中体会高手云集,进入终试不易。

  (2)抓住“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声名远扬”等词语体会考官不同凡响,对艺术水平要求高。

  (3)追问:罗丹,著名的雕塑家,他打量雕塑作品时什么样?大师像罗丹打量雕塑作品一样打量朱丹,你感受到什么?

  小结:看得细致入微,仿佛要从外表看到他的内心;像欣赏艺术品一样打量朱丹,初见朱丹,大师对他投去的目光严苛而又欣赏。

  角度之二:从朱丹的举动引起反响的角度看,他的放弃考试让大师惋惜。

  (1)随学生交流适时点拨:“闷雷炸响”,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朱丹的一句话震惊了全场,“轰”的一声在人们的心头炸裂,谁都没想到他会拒绝演奏,让人诧异。

  (2)追问:从大师的话语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朱丹拒绝演奏欢乐的乐曲,他放弃的是什么?

  放弃了进入乐团的机会,放弃了自己美好的前途;前途错过了,再也无法挽回。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朱丹竟甘愿放弃自己美好的艺术前途。

  角度之三:从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情中体会。

  (1)让学生从“一丝悲戚”和“涌出苦涩的泪水”两句中感受“男儿有泪不轻弹”,而今到了伤心处,眼中难以抑制泪水,放弃这次机会他心中多么不舍。

  (2)引导学生关注朱丹进入考场和离开考场前取放木笛的语句。从他对木笛的“一取一放”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两个“小心”,看出朱丹珍爱木笛,热爱音乐,对木笛的视若珍宝表现出对艺术的渴望与追求。

  5.这部分作者以对话的方式展开内容,抓住朱丹的动作、神情细致地进行描写。朱丹,一个颇有音乐才华的青年,一个把艺术当生命的人,在一场决定他前途命运的考试中,毅然选择了放弃考试,默然离场,只因为什么?

  今天是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6.朱丹是为了一场纪念。在朱丹的内心深处,对死难同胞的纪念胜过了他个人的前途、命运,甚至他的生命。在前途与纪念中他选择纪念;他的内心中涌动着怎样的波澜,使得他如此义无反顾?让我们翻开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吧。

  (1)出示图片: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的历史佐证。

  (2)出示课件。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下沦陷。手无寸铁的中国人被日寇像牲畜一样虐杀。惨绝人寰的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个小时,大约60000分钟。遇难同胞超过300000人。古都南京,血流成河,白骨累累,这是祖国历史上惨痛的一页,这一天是中华民族永远的国殇之日。

  (3)学生谈感受:看着日寇摧残中国人的情景,听着这组血淋淋的数字,你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

  小结:痛恨日寇,他们侵略我们的国土,虐杀无辜的百姓;同情死难的同胞,为他们生命的逝去感到难过、惋惜;心中充满了悲愤,为我们的祖国曾遭践踏而痛苦;我们要记住历史,要振兴中华。

  7.南京大屠杀,一段屈辱的历史。朱丹国耻铭记在心,满怀哀痛。所以在欢乐与纪念中他选择了恪守悲伤。考场上他毅然离场,心潮难平,你们体会着此刻朱丹的内心想法,分角色读一读对话。

  (1)自由找伙伴练读。

  (2)学生展示,大家从他们的读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文本的体会与资料的引入,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从而感悟朱丹当时的心情,理解他做出选择的原因。

  (三)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过渡:朱丹不肯吹欢乐的笛曲,这无声,胜过千言万语。这不为,彰显了他人格的力量,痛楚而坚决。我们感到了他拒绝背后的铮铮豪气。

  暮色来临,雪花飞扬,他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静静伫立,深情款款地吹奏了起来。笛曲就是他的心曲,你们能听懂他的心声吗?

  自由读“入夜──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1.此刻,你们听到了怎样的笛声?感受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把你感受到的动笔写一写,和其他同学说一说。

  出示课件:

  笛声悲凉凄切,犹如          ,犹如          ;这如泣如诉的笛声是在为                 而哭泣,是在诉说          。

  【设计意图】借笛声引发想象,表达心声,体会文章主题。

  3.这笛声道尽了朱丹内心的悲痛,他对死难同胞的深深悼念,他对日寇累累暴行的控诉,他不忘国耻的浩然正气都凝聚在这幽幽的笛声里,充塞在天地之间。这是他的生命心曲。反复朗读。

  4.朱丹不忘国耻,在铭记中砥砺前行。在描写朱丹的笛声时,在这部分内容中反复出现了飘舞的雪花,你们找一找,说一说作者描写“雪”的意图。

  (1)学生找到语句,读一读说一说。(小结: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2)点拨:朱丹在石碑前看到了孩子的方阵,为什么描写雪花?

  ①自己读一读“孩子方阵”这一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②指名读:“曙色萌动,蓓蕾初绽”想象一下是怎样的画面,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小结:稚嫩的生命正在成长、绽开,新的一天正在到来,焕发着勃勃的生机,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生活的希望。

  ③石碑前看到孩子方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小结:孩子们自发地聚集在纪念碑前悼念死去的同胞,他们像朱丹一样不忘国耻,一样热爱我们的中华民族。

  是啊,这莹莹的雪花烘托出了朱丹纯洁高尚的品格,对民族的挚爱之情,也突现了少年儿童心灵的洁白无瑕,这样的环境描写起到了衬托的作用。作者说雪中祭奠的孩子们仿佛是“一片幼松林”。你又想到了什么?

  小结:幼松树,这些孩子是祖国的希望,他们会成长为坚贞不屈,苍翠挺拔的参天大树。

  5.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那浓浓墨色浸润纸张,朱丹一样的人们不忘国耻,爱国情深,父辈的教育也浸润孩子们的心田,流淌在他们的心间。这部分作者用鲜活的比喻写出了朱丹在石碑前看到孩子方阵时的内心感受,他人笛合一,心中厚积的情感都随一曲笛声道出。我们再来读读语句。

  再次指名读“入夜──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使学生头脑中出现画面,体会孩子们爱国的举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回读外貌,感悟形象

  一曲终了,我们感受到了朱丹的才华横溢,我们知道大师改变了主意,破格录取了朱丹,你们说打动大师的仅仅是朱丹的音乐才华吗?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1.重点理解: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紧紧握着木笛。

  “两个紧紧相握”意思有什么不同?

  (1)大师紧握朱丹的手,是他理解了朱丹拒绝演奏的深意,他得遇一位有才华而又爱国的青年,分外激动,他为白天自己的做法深深地致歉。他敬重朱丹,被他具有的民族精神,高尚的情怀打动。

  出示课件:

  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2)朱丹紧握木笛,为自己的选择和举动感到欣慰。

  2.手握木笛的朱丹,伫立在莹莹白雪覆盖的天地之间。让我们再来看看朱丹的外貌,让他的形象印在我们的头脑之中。学文至此,你也许会有新的发现。

  再读外貌的语句,体会:一袭黑衣,是对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朱丹就像一株梅树傲然挺立,感受到了他的民族气节,爱国深情。爱国情融入他的骨髓,像花开树枝上一样,相伴相生。

  【设计意图】在回读中加深对作者描写朱丹外貌用意的了解,体会比喻修辞方法运用的贴切。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朱丹的不忘国耻,爱国深情。

  2.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

【五年级语文上册《木笛》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木笛》教学设计10-14

五年级上册《木笛》教学09-06

读《木笛》有感04-09

读木笛有感04-09

《木笛》课文原文06-23

读木笛后有感04-08

木笛读后感12-20

读《木笛》有感的作文04-13

木笛读后感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