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七年级下《口技》评课稿

时间:2021-08-08 10:57:36 七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口技》评课稿

  《口技》评课稿一

  胡老师上课很有大将风范,思路清晰,语言精练、简洁,颇为幽默、机智。文言字词落实扎实,是一堂稳扎稳打的文言教学课。

  但是,在课的设计上感觉需要略加调整。三个场景在赏析上太过势均力敌,应该把某个场景作为教师引导学生赏析的重点,特别是第三个场景:声音更繁多、形势更为紧张,听众反应也最为激烈,是口技表演的高潮部分,也更为具体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口技艺人精湛的表演艺术,所以这一部分应当作为师生共同赏析的重点。同时,整个课堂设计缺少一个构架全文的核心问题。比如:同学们,你认为这场口技表演如何?学生可能会回答“妙”、“绝”……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几个核心词语分析三个场景,一二场景可大胆地交与学生去合作讨论分析。同时也要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如: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在此基础上去归结作者对口技艺人的高度赞扬:“善”。

  《口技》评课稿二

  下面我就林老师的《口技》这堂课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直以来,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多半是教师讲,学生听,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林老师的这堂课摒弃了传统文言文教学的一些弊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把自主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一种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让学生学会知识、发展能力、完善人格,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我认为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有如下几点特色:

  1、依题设疑,巧妙激趣。

  教师一开始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卖油翁》这篇课文,接着媒体展示《洛桑学艺》的片断,让学生总结这种表演艺术是什么,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让学生欣赏、感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乐学,学生被“撩拨”了起来,踊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来,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投入到新的学习之中,体会我们中华民族精湛的民间艺术,使学生在新奇中获得了知识。

  2、围绕目标,引导探究。

  从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看来,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掌握古今异义等古汉语知识,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林老师分“读、说、做”三步进行教学,可以说这堂课是文言文教学中一节典型的“诵读、品析、积累”课,这三步既表现了一种教法,也点示了对文言课文的一种学法,这三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首先,教师先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因为读中领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必由之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体会、领悟。这样可使学生很自然地对课文有所领悟、认知,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接着教师通过层层深入地提出一系列有效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进行“说”,围绕“善”字分析“善”在哪里,怎样写“善”,这个问题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每提出一种见解,都必须对课文有一定的理解,这样既可以检验探究活动的效果,又促使学生运用获取的信息,并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精神,从而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落实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3、课堂巧练,迁移训练。

  林老师在“读、说、做”的“做”部分设计了一份富有新意的《智能练习》,让学生“做”。这练习说是练习,其实不是练习,他还是传授新课的一种方式;说是“做”也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做”,而是带有研究性学习意义的“做”。这份《智能练习》的设计可能表现了林成亮老师的这样的一种思考:大面积上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一个是课堂积累太少,学生的课堂学习笔记主要被图形板书所覆盖,从语言理解、语言品析、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看,它们的价值有限。二是技能训练力度不够,学法指导、思辨训练、联想迁移训练和语言文字处理能力的训练都比较薄弱。而设计得比较好的课堂练习就能解决一些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这样,学生们不仅仅只是“做”练习;他们要“做”,还要分析、归类、联想、概括、发现。这样,“练习”的层次就高了——它训练了“知”,也训练了“智”与“能”!并且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知识的宽松、没有压力的环境,让学生认为学习新知识就象在做练习。

  本节课活而不乱,教学效果好,实现了教师、学生与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的多向联系,是一堂非常成功的文言文教学示范课,为我们文言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我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想大家一起探讨:

  1、在情感目标的确定上,有这么一个方面,就是体会口技艺人 长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专心揣摩,勤学苦练的精神品质,是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下。

  2、在学法指导上,林老师通过对“善”的分析教给学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描写方法,在课堂的`最后又给学生点明了积累词语板块的方法。另外,我还有一点看法,这堂课是用探究这条线贯穿着对《口技》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个人认为是否可穿插一条暗线,那就是这堂课的教学思路“阅读——品析——积累”,也是赏析文言文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贯穿是否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明朗一些,使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这种赏析文言文的方法。

  3、在学生围绕“善”字分析“善”在哪里之后,进行小结,从正面、侧面两个方面进行描写口技表演,这里,教师是否可以再放开点,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让学生来讲,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这样课堂会显得更加开放,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好处。

  4、在分析课文通过写道具少来表现艺人技艺高超这一点上,我个人认为这里是否可以用这样几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道具少?为什么首尾都出现类似的话?去掉其中一段,可不可以?这样教材就挖得更深了一点,可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这样设计可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创造性思维。比如:第三个小问题去掉其中一段行吗,学生可以回答:不能去,重复出现起到强调作用,更能突出艺人技艺高超;也可回答:去掉第一段更好,这样只有在文章的最后才点明道具少,使人想到:原来是这样!这种写法更加突出口技人的技艺高超,文章也更吸引人,这是一种制造悬念的写法。在学生探讨了这个问题后,教师可点明学习文章不可死学,要活学,要创造性地学。

  5、在展示《智能练习》之前,教师是否可以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思考:还有没有不理解的词句。这样既可照顾中下等的学生,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6、在课堂上,林老师经常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只让学生用对或不对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信息蕴量不大,且难以深化。探究式教学倡导的是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及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以上是我对林老师的《口技》这堂课的一点自己的看法。

【七年级下《口技》评课稿】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下《伟大的悲剧》评课稿05-25

人教版七年级下《竹影》评课稿05-06

《春联》评课稿11-29

《春》评课稿03-20

苏教版三下《19放飞蜻蜓》评课稿04-04

苏教版二下《14“黑板”跑了》评课稿04-06

编写童话评课稿11-02

春联评课稿范文12-06

《绝招》评课稿范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