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21 17:03:28 九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人教版《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学案人教版

人教版《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

  难点: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语:

  2、作者介绍

  莫泊桑是19世纪后期法国重要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说是《羊脂球》。这篇课文就是选自他的同名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3、课文分析

  (1)整体感知

  请大家看到课文,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菲利普一家住在哈佛尔,他在外工作,收入不多,家里还有三个孩子。菲利普有个弟弟叫于勒,是个败家子,不仅挥霍掉了自己应得的遗产,还大大占用了他应得的那一部分遗产,菲利普只好打发于勒到美洲去了。受尽拖累的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没想到于勒竟发了财,而且来信说希望赔偿菲利普的损失,于是菲利普一家日夜盼望于勒回来。于是每到星期日,他们一家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只要一看到大船开来,菲利普总说那句永远不变得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他们家的二女儿还因为于勒的信促成了婚事。为了二女儿的婚事,他们一家人乘船去哲尔赛岛旅游,却在船上巧遇了已经沦为了穷水手的于勒。菲利普夫妇十多年老所向往的荣华富贵一下子成了泡影,希望变成失望,最后变成了咒骂和怨恨,于是他们远远地躲开了原本热切盼望着的于勒。

  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菲利普夫妇要避开于勒呢?毕竟于勒曾是他们热切盼望着的人,毕竟于勒是菲利普的亲弟弟啊?(学生)我们回忆前面我们讲的“雨人”的故事,弟弟终于放弃了对金钱的索取,被那份浓浓的亲情感化了。那么这篇课文中的菲利普夫妇,他们的心在金钱利益和亲情之间,到底倾向了哪一边呢?(学生)

  (2)小说情节分析

  对,金钱!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名作《雅典的泰门》中,主人公泰门就有这么一段独白,“金子,黄色闪光,宝贵的金子!只这么一点点,就可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作者借泰门之口,发出了对金钱社会的愤怒控诉。在金钱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金钱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占有怎样的作用呢?前面我们谈到菲利普夫妇在金钱与亲情中,选择了金钱。在这篇《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可以说是像一条“变色龙”一样,变化不定,都是因为金钱利益的关系。

  ①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样评价于勒的?

  P79   5自然段    “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P79   6自然段    “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P79   8自然段    “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P80   12自然段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P83   31自然段   “这个小子”

  P83   32自然段   “这个家伙”

  P83   33自然段   “他是个法国老流氓”

  P84   38自然段   “这个贼”、“那个讨饭的”

  P84   42自然段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德弟弟,我的亲叔叔”

  P86   46自然段   “这个流氓”

  注意:“花花公子”是说有钱人家的子弟,而于勒家不是,他家比较穷,这不是对他的称呼。

  “坏蛋、流氓、无赖”是就一般情况说的,其实也暗指于勒。

  ②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评价分分类,看看哪些话是在大致的情况下说的,并说说分别是哪些情况,菲利普一家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态度?

  Ⅰ、评价:“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分文不值的于勒”、“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同一种情况:因为于勒把自己应得的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占用的“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态度:把他赶走了。(提示课文当中有“打发”一词)

  Ⅱ、评价:“全家唯一的希望”、“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同一种情况:他们接到于勒的两封信以后。(问)信中哪些话导致他们这样说于勒呢?(“赔偿我父亲的损失”、“发了财……一起快活地过日子”)

  态度: 一家人到海边的栈桥上散步,盼于勒回来。(可能有学生会回答“等”,教师提示“等”不能说明这一家人此时热切盼望于勒回来的心情。我们一起来看文章中哪些细节体现了“盼”字?)

  “父亲总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啊!’”

  “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德希望却与日俱增。”

  “对于勒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海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Ⅲ、评价:“这个贼”、“那个讨饭的”

  同一种情况:发现于勒是一个穷水手。

  态度:大骂于勒是贼是流氓。为了避开于勒,改乘另外一条船。

  教师对小说情节总结:当于勒花了他们的钱时,他们把于勒看成是恐怖,怕他,所以才有那么多咬牙切齿的称呼,可以说对他是又怨又恨,骂他是坏蛋、流氓、无赖,于是把他赶到美洲。当于勒到美洲赚了钱,来信说愿意还他们钱,还可以多给他们钱时,他们又说他是“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人”、“有办法的人”,竭尽所能地赞美他,望眼欲穿地盼着他,每周去海边散步迎接他,当他们去哲尔赛岛游玩时,在轮船上出乎意料地遇到了已经破产,沦为卖牡蛎的穷水手的于勒时,他们是那样地震惊、恐惧、慌乱、恼怒,怕他认出他们,骂他是“贼”、“流氓”,甚至临返时改乘另一条船,躲开了他。

  板书:(圆形方孔钱)

  其实,在这枚小小的圆形方孔钱中也蕴含了于勒的一生,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也是由于于勒人生境遇的变化的。怕他、骂他、赶他是于勒一无所有的时候,盼他、迎他、赞他是得知他赚了钱后,怕他、骂他、躲他,这个时候的于勒已经沦为了一个穷水手了。我们可以看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有一点是始终没有变的,那就是要钱!他们对于勒是亲近还是疏远,他们的喜和怒,最终都是由什么来决定的?是钱!使他们丧失感情,变得六亲不认的是什么?还是钱!金钱使原本势不两立的人变得亲密起来,也使得亲密起来的他们变得如同陌路。在菲利普夫妇的心中,于勒和金钱哪个更重要啊?金钱。老师用一幅对联概括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对联将文章划分为两大部分。

  “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这家人盼于勒,盼了十年,希望与日俱增,甚至在脑海中出现了幻觉,明明远在天边,却如近在眼前,把骨肉同胞当作摇钱树,为了用于勒的钱拟定了上千种计划。一朝相逢,期望中的富翁变成了穷水手于勒,他们失望沮丧,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认,骨肉兄弟如同陌生的路人,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切的一切,就是一个钱字。那么大家一起来为这幅对联想以各横批。(人不如钱、金钱至上、世态炎凉)

  (3)小说主题揭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这篇小说虽然揭示的是一个家庭的故事,但由家庭的细胞可以看出社会整体的情况,以小见大。那么大家说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深刻还是肤浅啊?(学生)那么莫泊桑到底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呢?

  用马克思、恩格斯的一句话来总结:(提示:莫泊桑1850-1893生活的年代是法国的资本主义社会时期)“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我们注意到二姐夫下决心求婚的原因是什么?亲情、爱情,世界上最神圣最纯洁的感情,连它们都被金钱玷污了,那么可想而知其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个什么样子了?

  (4)小说结构分析

  前面我们根据对联把文章分成了两部分,前面我们学习了《故乡》,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情节、环境、人物),文章的情节其实就是老师刚刚讲到的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变化的整个过程,而一篇小说的情节又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请大家根据老师在黑板上的图示,选择其中的几个字来作为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端:(1-4)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

  发展:(5-19)菲利普夫妇赞美于勒。

  高潮:(20-47)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后的表现。

  结局:(48-49)菲利普一家躲开于勒。

  ①在情节的开端和发展之间作者用插叙的手法交待了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回来的原因是什么?

  ②情节发展部分作者也写到了菲利普一家盼于勒,但与开端又有不同,是什么不同?

  ——增加了母亲的于勒的赞美,他们一家人好像看见于勒,于勒明明远在天边,他们却觉得他近在眼前,这家人对于勒的盼望是不是更加热切了,由盼望变成了渴望。

  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和下文有什么联系吗?

  ——由希望变渴望,由盼望到热切盼望,作者不断升温的目的在于为下文的降温做准备,使之形成强烈的反差,由希望的天堂坠入失望的深渊。

  ④谈到这种强烈的反差,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前面我们讲到的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态度也是一个强烈的对比。

  ⑤同学们注意到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菲利普一家刚出游的时候作者说“我们上了……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可以看到当时他们的心情是快活的。可是到了后来却成了“一片紫色的阴影”,阴郁失望的心情可想而知。这是不是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呢?

  (菲利普夫妇心情变化曲线图)首先是盼望于勒,为什么呢?作者在故事的开端留了个悬念。在故事的发展中,我们知道了这一家子人盼望于勒的原因,如果不出意外,他们可以等着于勒回来,然后过上富裕的生活。可是,小说在这里将笔锋一转,写到菲利普一家子人竟在出游的轮船上发现了一贫如洗的于勒,于是所有的希望都落空了。这样的结构安排,这样的心情的变化,可以说是一波三折,曲折起伏,既是在意料之中又是在情理之外。这里啊,老师想到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父亲和儿子。一天父亲看到儿子手里拿着一张通知书,便一把夺了过来,翻开一看,上面有老师的批语:“该生在课堂上弹弹公,往同学口袋里装毛毛虫,请家长来谈谈。”父亲看罢,火冒三丈,操起棍子就要打。同学们,你们说打好还是不打好?(学生)如果打了,故事就没什么新奇的了,没有变化。只听儿子说:“爸爸,你可别打我,该打的是你,这张通知单刚刚是从你的箱子里翻出来的,上面说的是你的表现。”所以说啊,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小说是很讲究情节布局的。

  (5)小说人物分析

  情节布局固然重要,但是小说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简单地介绍情节,而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大家看到课文,说说文中描写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我”——纯真、善良

  于勒——

  菲利普夫妇——自私、势力、虚伪、冷酷无情、唯利是图

  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先来看看文中对于勒的评价分别是哪些人说的?

  “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大家的看法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这个流氓”、“这个贼”、“那个讨饭的”——母亲克拉利丝说的

  “这个家伙”——父亲菲利普说的

  这么归纳以后,大家有什么发现呢?

  ①同一个人前后态度截然不同,母亲开始极力夸赞于勒,后面又恶意咒骂于勒,由此可以看出她的什么性格呢?——冷酷无情、满脑子金钱、自私、势力

  ②菲利普夫妇有些不同。克拉丽丝骂于勒是流氓,是贼,是讨饭的,菲利普只说这个家伙,这是同情吗?——不是,因为他最终没认他的弟弟,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认,由此看出他也是无情的。也是以金钱为重,跟克拉丽丝只是由程度的不同罢了。

  谈到这对菲利普夫妇,他们除了上面说的以外还有虚荣的一面。说到虚伪,还有这样一个故事。(穿插《项链的故事》说明人的爱慕虚荣。有一个女人,她的丈夫是教育部的一个小小的科员,她没有像样的服装,没有珠宝首饰。有一天教育部长邀请他们夫妇俩去参加舞会,可是这个女人却很不高兴,因为她觉得她没有可以穿去参加舞会的漂亮的裙子。于是他的丈夫把自己原本想买猎*的钱拿给她买了一条裙子。可是裙子买了,她又嫌没有漂亮的珠宝首饰,就这样去参加舞会很寒酸。于是她的丈夫就建议她去找她有钱的女友借。就这样她穿着漂亮的裙子,戴着漂亮的项链参加了舞会。舞会上她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可是舞会结束后她却再也找不到那条项链了。她不好告诉自己的女友弄丢了那条项链,于是她到处借债买了一条一模一样的项链送还给女友。为了还债,她辞退了女佣,搬到了某处一个屋顶的阁楼,她开始做粗硬的工作,穿得像一个平民妇人一样走到蔬菜店里、杂货店里和肉店里去讲价钱,去挨骂,极力一个铜元一个铜元地去积攒她那点儿可怜的零钱。十年,她终于还清了所有的钱,可是她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年轻漂亮的太太了。变成了一个苍老的妇人。当她有一天恰巧碰到她当初的女友时,她告诉了发生的这一切。没想到她的女友竟告诉她,她原以为要三万六千金法郎的项链是条假项链,实际只要五百金法郎。于是这个女人为了一时的虚荣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现在,请同学们找出菲利普夫妇爱慕虚荣的一面。

  “可是每到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区散步。”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号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

  其实,他们也并不是什么大奸大恶的坏人,但是已被他们生活的那个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观点腐蚀了,从他们身上折射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③若瑟夫跟他的父母不一样(齐读“我看了看他的手”——“我的亲叔叔”),他的目光里饱含了对穷困潦倒的于勒的怜悯和同情。注意“父亲的弟弟”是针对父母说的,反映了他对父母不认兄弟的不满和困惑,“我的亲叔叔”强调一个亲字,表明他的内心充满了叔侄亲情。与他的父母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双方的性格。

  教师总结:孩子是纯真的,大人是世故的;孩子是诚实的,大人是虚伪的;孩子是善良的,大人是势力的;孩子是慷慨的,大人是刻薄的。这就是作者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的原因,它表明了作者美好的希望,希望人们都像若瑟夫一样,多一点同情,多一点友爱,多一点善良。

  小说以于勒为线索,组织材料,结构故事,以“我”充当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对立面,突出了菲利普夫妇态度的变化。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故事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于勒是虚写,作为暗线,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那一短短的一瞬。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游哲尔赛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一件事,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上,刻画了他们贪婪、自私、势力的性格特征。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文的主题思想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6)课文升华

  大家看了这个“嫌贫爱富”的故事以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呢?

  1)不要把实现理想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

  2)在亲情和金钱上,应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3)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同情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从前啊,还有这么个人,他的名字叫高利尤,他很爱自己的女儿,她让她们穿金戴银,把大女儿嫁给了一个伯爵,把二女儿嫁给了一个银行家,还给了她们80万的陪嫁。为了支付大女儿情妇的账单,为了给二女儿做舞会上华丽的袍子,他卖掉了自己的房屋,卖掉了自己的银器,卖掉了自己的终身年积金,最后变得一无所有。当他病得奄奄一息的时候,他爱的女儿们竟没有一个来看他,最终他只有孤孤单单地死去。这就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讲述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高老头的女儿们在金钱和亲情中,她们心得天平偏向了哪一边啊?

  (7)结语

  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钱可以买到献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实学;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钱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的志气。我们无法嘲笑于勒,无法嘲笑菲利普夫妇,无法嘲笑高老头的女儿们,是社会的金钱关系扭曲了他们的灵魂和感情。我们应该学会反思我们的生活,反思我们的人生,反思金钱关系对我们人性的扭曲和破坏,并且在这种反思中把我们的灵魂从现实的、物质的、金钱的关系中升华出来,提醒我们不要失去对人真诚的爱心和同情。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设计11-13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08-26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09-19

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学设计05-06

《我的叔叔于勒》课文教学设计12-19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03-30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反思12-20

我的叔叔于勒11-12

我的叔叔于勒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