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微课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1 19:04:0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微课初中语文教学设计2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微课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微课初中语文教学设计2篇

微课初中语文教学设计1

  一、微课题目: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让《背影》更感人

  二、教学思想: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记事抒情散文,文字凝练优美,感情饱满深沉,从中国人最关注的角度——伦理,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因此,无论从写作技巧方面,还是从伦理道德方面,我们都可以从中挖掘非常宝贵的东西,这个微课,我从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入手,让学生领悟深沉的父爱。从这一点说,我觉得在这个微课中,我们可以带给学生两个东西,其一,写作技法之巧;其二,传统美德之善。

  三、教学特色:

  从人物刻画的细微之处:人物动作细节描写挖掘寓意深刻的父爱主题,是这个微课的教学特色。微课只分析了《背影》中感人至深的背影:望父买橘。从父亲的动作细节描写切入,让学生深刻领悟父爱这个主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望父买橘中父亲动作细节的分析,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父爱。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深沉的父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五、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学习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深沉的父爱。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您好,这个微课重点讲解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让《背影》更感人。《背影》是散文中的名篇,我们知道,在《背影》这篇文章中一共描绘了四次父亲的背影,其中以望父买橘的背影最为感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怎样来刻画父亲背影形象的。

  (二)教学过程

  播放幻灯片一:

  作者是怎样刻画父亲背影的?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

  上缩;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教师:教师朗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文字描述(如幻灯片所示)作者刻画望父买橘的时候,为什么是如此的.感人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作者运用了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那么什么是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呢?

  播放幻灯片二:

  人物的动作的细节描写:即准确、细致、生动地描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体状况、身份、地位、心理、习惯、情感等等。

  (教师对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进行解析)

  教师: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父亲动作细节描写,来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播放幻灯片三:

  1.分析父亲买橘的动作描写 ,说明了什么?

  走路的姿势:蹒跚

  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

  教师:首先,父亲走路的姿势:蹒跚,蹒跚这个词语写出了父亲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蹒跚的背影!)

  教师: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

  动作描写,“探”可看出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小心翼翼地将腿伸下,一步一步直到接近地面的艰难过程。

  “攀”,写出月台的高度,因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是非常吃力的;

  “缩”,写出了父亲两脚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力量全在手上,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掉下去的危险。

  “倾”,父亲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孩子那样灵便,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描绘得很深刻。行动不便,步履艰难(艰难的背影!)

  教师总结:通过这四个动词描写,一个父亲为我买橘子艰难,蹒跚的背影跃然纸上。 播放幻灯片四:

  探讨:父亲过铁道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还坚持为我“过铁道买橘子”?

  教师:父亲过铁道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还坚持为我“过铁道买橘子”?

  1.橘,有吉的谐音,里面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希望儿子能够平平安安。

  2.父亲担心儿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为儿子解渴。

  是啊,父亲背负着家庭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在囊空如洗的情况下,还要为已满二十岁的儿子去做一件自己根本不能胜任的事情,在这一切一切的背后,都凝结着父亲对儿子深沉而又伟大的爱。我们都知道,《背影》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朱自清写《背影》就因为文中父亲引

  的那句话“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的厉害,举箸投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是在羞愧、伤悲、感恩等等复杂情感把自己激动得不行的情形下写下《背影》创作的。在望父买橘这个片段中,买橘子的过程和动作,描写得栩栩传神,是我们不仅好像看到父亲憨厚朴实的形象,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而且好像也看到了关注着父亲的儿子的形象,感受到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三)作业布置

  动作细节描写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真实可感,个性特征更加鲜明。一个或一处成功的动作细节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表白。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肯定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也许是一声轻轻地叮咛,也许是一次倾心的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一个温馨的早餐??想一想,生活中的这些细微的关心,你有用心体会过吗?请你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发自内心的告白,然后读给父母听。要求在描写人物行动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更要写出他在怎样做,把爸爸/妈妈“怎样做”时常常被人忽略的细枝末节描写出来。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文中作者望父买橘细节的分析,体会到了父亲对朱自清先生平淡却深沉的爱。也让我们学会了珍惜身边伟大的亲情。谢谢您认真看完这个微课,谢谢。

微课初中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一、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二、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为适应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而读书。

  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的一、二是教学重点。围绕怎样的中心来进行说明,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二、可运用道具(核舟模型)或幻灯(核舟图片)配合教学,以便学生有直观印象,加深理解并记忆。

  (本课文教学可细可粗,可深可浅。请根据不同对象斟酌处理。)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喷喷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

  一棵不起眼的树根经三拨两弄可以变成一只活灵活现、凌空欲飞的雄鹰,这是根雕;一块似可废弃的石头经三琢两磨也可忽然化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或可成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这是玉雕;不仅如此,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还有牙雕、竹雕等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浙江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二、布置课内预习

  请大家运用字典并结合黑板上的预习题自读这篇文章(有些题目需在自读本上笔答完成)

  1、本文出处及作者简介(摘要在自读本上)。

  2、为文章生字词注音并释义,用铅笔标出疑难句。

  示例:①罔、贻、轩敞、篷等

  ②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等

  3、试分别概括文章段意(要求用语精炼,各不超过十个字)。

  4、思考下列问题:

  (1)核舟大小如何?

  (2)在这样小的核舟上雕刻家究竟雕了多少人和物?

  (3)雕刻者是如何精当巧妙地安置这些人物的?

  (4)本文虽名为“记”,是不是记叙文,为什么?

  (5)文章主体部分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6)文章的全部内容安排实际上紧扣了怎样一个核心?

  三、巡视课堂,掌握学生自学情况,以便为下面的课文分析提供材料和根据。

  四、朗读课文

  1、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

  每位同学朗读两段。朗读后,各由其余同学对该位同学的朗读情况作评价,或指明其读音的错误,或纠正其断句不当;或称道其成功之处。

  2、老师指导有关朗读的要领:

  读音要力求用标准的普通话,注音要正确,特别是古今异读、变读、通假字、多音字必须严加推敲,查有实据,读准字音才能读得流畅,读准字音才能理解得清楚透彻。

  断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古人称为“句读”。文言的断句水平跟读者的阅读面、阅读量以及文言的基础、功底和语感均成正比。但也有一些常规可以提前把握,以便有利于文言

  文的.阅读和理解。比如句首的发语词“夫”、“盖”等必须断开,“盖大苏泛赤壁云”就不可误读为:“盖大/苏泛赤壁云”;另外,断句跟句法关系密切相联,主、谓、宾各成分之间一般应断开;再则,断句与句意必须一致,不可因断句错误而产生歧义或谬误。最后,断句还跟文言的一些语法习惯、文章的感情基调、文体规律、作家作文的习惯、读者的阅读习惯等有关。阅读中均需综合考虑。

  3、在预习并对课文整体内容稍有感知、认识的基础上,在学生稍有阅读文言知识的情况下,教师或可带读,或可范读,力争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达到流利畅达之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而把握文章的整体,获得这种文体的语感。

  五、研讨课文

  本文的题目虽有一个“记”字,是否意味着是一种记叙文体?它与《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本讨论题旨在考察同学在预习并熟读之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情况;同时借助比较,让学生对古文中的“记”体文言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学生的讨论可以从下列角度开展:

  (1)所“记”的对象和内容

  (2)表达方式及语言

  这个问题应当在本课时最后提出,容同学课后查阅有关文章资料,并分小组讨论。

【微课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微课初中语文教学设计10-13

求微课教学设计?10-20

初中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范文11-29

《富饶的西沙群岛》微课教学设计03-20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模板(通用9篇)04-13

初中语文《奇妙的克隆》说课设计08-09

初中语文《狼》教学设计04-01

初中语文《老王》教学设计04-17

初中语文《爱莲说》的教学设计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