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杜审言:诗圣杜甫的祖父

时间:2023-07-31 14:43:42 欧敏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杜审言:诗圣杜甫的祖父

  杜审言,字必简,祖籍湖北襄阳,诗圣杜甫的祖父 《旧唐书》记载:必简雅善五言诗,工书翰,有能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审言:诗圣杜甫的祖父,欢迎大家分享。

杜审言:诗圣杜甫的祖父

  杜审言:诗圣杜甫的祖父

  何谓圣人?在中国古代的儒家哲学中,圣人指的是道德修养最为高尚的人,正如孟子所说:“圣人,人伦之至也。”

  千百年来,孔子被尊为圣人,主要就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圣人”还往往用来指那些在某项学问或技艺方面的集大成者,正如《抱朴子内篇》所说:“【世人以人所尤长,众所不及者,便谓之圣。】”

  由此,中国历史上便有了“书圣”“棋圣”“画圣”“酒圣”“茶圣”“药圣”等等的称号。那么什么是“诗圣”呢?

  顾名思义,“诗圣”指的就是在诗歌创作方面的集大成者了。而在中国文学史上,“诗圣”的桂冠最终落在了杜甫的头上。

  我们不禁要问了:中国诗坛群星璀璨,特别是在唐代,更是诗人辈出,从初唐时期的“四杰”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到盛唐时期的李白、白居易、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再到晚唐时期的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等,其中有很多人的诗才完全可以与杜甫比肩,可是为什么偏偏是杜甫被奉为了“诗圣”?

  这“诗圣”的名号又是由谁最先封给杜甫的呢?更为重要的是,是什么样的环境和生活经历塑造了杜甫高尚的人格,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最终成为了“诗圣”?现在,就让我们捡拾有关杜甫及其生活时代的历史碎片,结合诗歌中所折射的杜甫生活的点点滴滴,来探求一下杜甫的成“圣”之路!

  奉儒守官 诗为家事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杜甫出生在河南省巩县城东的瑶湾。他的祖籍在京兆杜陵,也就是现在陕西省西安市的南郊,故而杜甫在许多诗文中自称“杜陵布衣”。杜甫出生的时代,整个唐朝正处在上升的时期,是一个充满激情和进取的年代。

  广阔的疆域,繁荣的经济,强盛的国力,使人们都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奔逐大漠,封侯万里,建功立业,成为当时人们普遍追求的生活目标。在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出生于仕宦家庭的杜甫有着得天独厚的进取动力和信心。

  杜甫家族有做官的传统,先辈们光辉的历史使他坚守着“奉儒守官”的理想:即通过做官入仕的途径把儒学的精神和传统继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那么,他的家族中究竟有哪些人会对他产生刻骨铭心的影响?

  杜甫后来的那种对国计民生深切关注的情怀与这些人有什么关系?杜甫有一个非常显赫的祖先,那就是他的第十三世祖杜预。

  杜预是西晋王朝的著名政治家,他博学多才,精通经济、法律、天文、算学、工程水利,又以军功、政事、学术闻名当世,可以说是个全才,对《左传》的注解至今仍是权威的著作。杜预不仅名气很大,而且勤于讲武,注重戍守,开凿水利工程,贯通水路漕运,功勋卓著,当时的人称赞他:“昔之誓旅,怀经罕素。元凯文场,称为武库。”(《晋书杜预传》)

  意思是说他博学多通,就像武器库一样,应有尽有。杜预担任镇南大将军的时候,驻扎在襄阳,总督荆州诸地军政事务,后来攻克江陵,控制整个长江上游地区,为后来西晋灭吴奠定基础,对三国归于统一做了军事上的准备,当时在南方有歌称颂他“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功勇”。

  对此,杜甫在诗中赞誉他:“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惜别行》)谈起这位祖先,杜甫心里充满自豪之感,而“清思汉水上,凉忆岘山巅。……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回棹》),则是杜甫在历经颠沛流离,为自己壮志未酬、无所建树的慨憾之作,他心中对远祖勋绩不曾或忘。虽然相隔四百多年,但在杜甫的眼中,杜预比起那些遥不可及的古代圣人,要具体得多、实际得多,他是自己一生能够切实追求的儒家理想的代表人物。杜甫思想里那种对儒家理想的坚守,对国计民生的关怀,对为官之道的执着,都与其先祖杜预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杜甫的先祖之中,除了杜预,祖父杜审言也是名声较为显赫的一位。杜审言是一个大诗人,他对于杜甫的影响主要在诗歌创作方面,所以杜甫常常说“诗是吾家事”。杜审言年轻时候就已经在诗歌创作上崭露头角,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被称为“文章四友”。晚年,与沈佺期、宋之问相唱和,是武则天时期最为重要的宫廷诗人之一。他们一起创作了大量平仄协调、又合乎粘附规则并且全篇合律的诗篇,促成了五、七言律诗的成熟,成为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

  【明代胡应麟的《诗薮》中说:“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充分说明了杜审言对律诗创作的贡献。

  杜审言的诗格律严谨,清新雄健,他在江阴任职时所写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真切地描绘了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并将浓厚的思乡之情融入明秀的诗境中,高华雄浑。

  【此诗被胡应麟誉为“初唐五言律第一”(《诗薮》)。】

  杜甫也为有这样的一个祖父而骄傲,自夸“吾祖诗冠古”。而且在《进雕赋表》中写道:“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矣。亡祖故尚书膳部员外郎先臣审言,修文于中宗之朝,高视于藏书之府,故天下学士到于今而师之。”

  杜审言在诗文方面有着很高的才能,而且确实在五言律诗的定型、成熟方面有重大的贡献,但是他恃才傲物,简直到了狂妄的地步。杜审言在武后时代,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史书记载当他得到武则天的提拔时竟然手舞足蹈,得意忘形。

  他还曾对人夸口说:“吾之文章,合得屈宋作衙官;吾之书迹,合得王羲之北面。”他将赫赫有名的古人不放在眼里,认为屈原、宋玉在他的文章面前只配做衙门的小当差,而自己的书法甚至超过王羲之的成就。在同辈面前,他更是傲慢无比,“文章四友”其一的苏味道与杜审言同负诗名,可是杜审言却非常瞧不起他。

  杜审言帮助苏味道起草文书,出来后即对他人说:“苏味道必死。”听到这话的人大吃一惊,追问原因,他傲慢地说:“见吾判,即自当羞死矣!”(《旧唐书杜审言传》)

  意思是苏味道看见我起草的文书,一定会羞死的!更令人咋舌的是,在他临终之时,许多著名文人以及官员来看望他,问候他,他却对人家说:“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见替人。”(《新唐书杜审言传》)

  意思就是说:我被造化小儿害苦了,有什么好说的呢?但是有我在一天,就压迫你们一天不能抬头,现在我死了,你们应该感到很欣慰,可是我只遗憾没有代替我的人。杜审言就是这么一个狂到极点的人。

  杜审言虽有文才,可是政治品德却不值得赞赏,他依附谄媚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缺少文人应有的气节。他于中宗神龙元年(705)遭贬,被流配到峰州,不久召还,授国子监主簿。杜甫二十九岁那一年,曾在河南洛阳附近的偃师县首阳山修建陆浑庄,在那里祭奠杜预,却没有祭奠杜审言。也许在杜甫的心目当中,他这位狂妄的祖父在人品道德方面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可以夸夸海口的也就只有文章了。

  杜甫曾在诗中说:“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宗武生日》)“吾祖诗冠古,同年蒙主恩。”(《赠蜀僧闾丘师兄》)这充分说明杜审言在杜甫的心中,主要是一个诗人的地位。

  尽管如此,在注重诗歌创作的盛唐时代,杜审言也是足以让杜甫自豪的。有杜预、杜审言这样赫赫有名的先辈的深刻影响,使杜甫拥有了政治上和文学上强大的自信力和进取心。而在杜甫的家族中,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奇人也对杜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杜审言简介

  人物生平

  杜审言(约645-约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的父亲杜依艺做巩县县令 全家迁往巩义。晋征南将军杜预的远裔。擢进士,为隰城尉,恃才高,以傲世见疾。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人惊问故,答曰:“彼见吾判,且羞死。”又尝语 人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其矜诞类此。累迁洛阳丞,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

  司马周季童、司户郭若讷构其罪,系狱,将杀之。季童等酒酣,审言子并年十三,袖刃刺季重于座,左右杀并。季童将死,曰:“审言有孝子,吾不知,若讷故误我。”审言免官,还东都。苏(廷页)伤并孝烈,志其墓,刘允济祭以文。武后召审言,将用之,问曰:“卿喜否?”审言蹈舞谢,后令赋《欢喜诗》,叹重其文,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神龙初,坐交通张易之,流峰州。入为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卒。大学士李峤等奏请加赠,诏赠著作郎。初,审言病甚,宋之问、武平一等省候何如,答曰“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见替人”云。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融之亡,审言为服缌云。审言生子闲,闲生甫。(《新唐书·杜审言传》《唐才子传》)

  杜审言是西晋杜预的子孙。在咸亨元年与状元宋守节同榜登进士第,任隰城县尉。审言凭借自己才能过人,为人高傲,被众人忌恨。苏味道任天官侍郎时,有一次审言参加官员的预选试判,出来后他问旁人说:“苏味道必死。”听到此话的人大惊,忙问是何原因,审言回答说:“他见到我的判词,应当羞愧而死。”审言还曾说:“我的文章使屈原、宋玉的赋也成为部下,我的书法使王羲之也成为学生。”他的自负傲慢就像这样。后来审言因事获罪,被降职为吉州司户参军。到武则天将他召回,准备重用他时,问他:“你高兴吗?”审言手舞足蹈,表示谢恩。武后命他作《欢喜诗》一首,诗写得令武后满意,受职为著作郎。后来他又任修文馆直学士,直到他病逝。当初审言病重时,宋之问、武平一曾去看望他,他对二人说:“我受尽了造化小儿的苦,还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我活着,老是让你们出不了头。如今我快死了,只是遗憾找不到接替我的人呀!”审言年轻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并称为“文章四友”。他身后留有文集十卷,今已不传,流传下来的只有四十多首诗。

  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擢进士第,为隰城尉。后转洛阳丞。武后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却在此时得罪同事郭若讷、长官周季重,两人合谋诬陷杜审言,定了死罪。杜审言十三岁的儿子杜并为父报仇,潜入刺杀了周季童,杜并也被侍卫武士当场杀死,事态震惊朝野,皆称杜并为孝子。燕许大手笔的许国公苏颋,还亲自为杜并作墓志铭。

  武则天闻知此事,召审言入京师,又因欣赏其诗文,授著作佐郎,官至膳部员外郎。后因勾结张易之兄弟,被流放到峰州。不久,召回任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

  约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卒,赠著作郎。

  杜审言的诗多为写景、唱和及应制之作,以浑厚见长,杜甫云:“吾祖诗冠古。”工于五律,对近体诗之形成与发展,颇有贡献。被后人评论为中国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他的五律《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被明朝的胡应麟赞许为初唐五律第一。他的五言排律《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长达四十韵,为初唐近体诗中第一长篇。

  夫人

  薛氏

  范阳卢氏,隋朝吏部尚书、容城侯卢柔五代孙女,渭南尉卢元懿的孙女,庐州慎县县丞卢元哲之女

  子女

  长子:杜闲(朝议大夫、兖州司马,杜甫之父)

  次子:杜并

  三子:杜专(开封尉)

  四子:杜登

  杜氏:嫁蜀县丞钜鹿魏上瑜

  杜氏:嫁济王府录事河东裴荣期

  杜氏:嫁平阳郡司仓参军范阳卢正均

  杜氏:嫁硖石尉京兆王佑

  杜氏:嫁常熟主簿会稽贺酰

  人物评价

  王夫之评说杜诗时指出:“近体梁陈已有,至于杜审言者而始业叶于度。”

  <春日京中有怀>是作者早年的一首诗,抒发了他春日在长安怀念洛阳的情绪,同时也流露了怀才不遇的愤闷.作品的造语新异,气势豪迈,在初唐七言律诗中是佼佼者.

  纪昀:“起句警拔。入手即撇过一层,擒题乃紧,知此则无通套之病”。

  胡应麟: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实为杜审言首倡。

【杜审言:诗圣杜甫的祖父】相关文章:

文章四友杜审言10-14

古代诗圣杜甫11-23

诗圣杜甫介绍03-30

诗圣杜甫的简介04-01

诗圣杜甫的故事08-21

诗圣杜甫的生平介绍03-20

唐诗赏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04-02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译文及鉴赏01-14

大李杜-李白、杜甫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