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发现母亲读后感

时间:2021-06-12 09:40:3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发现母亲读后感范文(精选28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发现母亲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发现母亲读后感范文(精选28篇)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1

  母亲,是一个伟大的称呼如何认识母亲这个重大角色,《发现母亲》一书,给了我们的解释。

  作者认为,人的生产是一切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母亲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虽然她在体力上抵不上一个男子,可她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品德高尚的优秀人才,同时她也可以把孩子教唆成无恶不作的杀人犯。在孩子的成长上,母亲的作用占90%以上。只要母亲稍有疏忽,都有可能对孩子带来毁灭性的损害和打击。仔细观察,我们能够发现成功人士的身后往往有一位优秀的母亲:

  宋代的贤相张浚,幼时丧父,母亲计氏矢志苦守,孤儿寡母,度日艰难。但张母端正平直,治家教子有方。张浚刚会说话,母亲就让他诵读父亲生前写的文章,到他能记事,就告诉他父亲的言行,“无顷刻失教”。所以张浚幼时就行止端正,走路腰板挺直,目不斜视,说话不打诳语,他20岁刚行冠礼,就进了国子学,母亲送他远行时哭泣着说:“我们孤儿寡母,门户寒微,你只能靠自己成才立业了,你应当把你祖父和父亲的事业时刻挂在心上。”并书写了数十条诫语送给张浚。后来张浚一生不断进取,爱国重贤,官至宰相。他力主抗金,重用岳飞、韩世忠等。绍兴八年,金使以招谕为名南下议和,他不顾自己遭贬永州的逆境,连上五十疏表示反对,为后人所推崇。

  一个寡母带着孩子,其生活之艰苦,可为世人所想象,却能在如此之逆境中把孩子培养得如此之优秀,可值得现今为人母者去思考。现在有很多母亲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职责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母亲对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莫扎特是成功的,但却绝不幸福,他的父亲逝世以后,他便过着乞丐般的生活,35岁便早逝了。帕斯卡是成功的,但却绝不幸福,他自己也说:“我18岁起没有一天不苦恼。”约翰罗斯金是成功的,但却绝不幸福,他自己概括说:“一般来说,我所接受的教育是错误的,是一件不幸的事情。”日本教育家黑田郎对此曾评论说:“艺术或学术的天才们,在父母的期待下接受了极端的天才教育,结果变得伟大。但是,许多人也因此而遭受灾祸,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使终生不幸。”这些天才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本身却是不幸福的,之所以如此,是人类在注意智力的同时忽视了更本质的精神的培养。因此,井深大说:“20年过去了,社会发生了变化。我强烈地感到,迄今的教育仅把教育焦点集中在智力方面,只追求了‘一半的教育’,而忘却了培养精神或树人的‘另一半的教育’。如果从早期开始进行智力教育,肯定会培养出英才或秀才。但是,我发现,如果从增强智力的目的出发进行‘幼儿教育’则是错误的。总之,最重要之处,并非培养以知识为中心的智力,而应以培养精神、培养品德开始。我要再三强调的是,要把忘却了的‘另一半教育’置于首位,而可以把智力教育放在第二位”。

  中国古代一直有一个“三不朽”说,即立言、立功、立德,立言是最低层次的,而立德则是的要求。进入立德这种境界,人会对这个世界抱一种感恩的心理:因为有千千万万人的创造,才会有我今日的一切;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年的历史,才让我经历了这个大千世界。每一个黎明,都会感谢上苍又多给了自己一天的创造,每一个夜晚,都会感到一种慰藉的满足。每一天都是以欣喜的心情经过,每一件事情都是以宗教的态度对待,他就还会为任何外界的诱惑所干扰,因此他一定会创造出的事功。对于立德来说,成才仅是结果,而决非目的。到了这种境界,便如老子所说:“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有了这种幸福观,莫扎特也许不会潦倒,帕斯卡也许不会早逝,尼采也许不会疯狂。他们会像马斯洛所选出的自我实现的爱因斯坦一样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样,早期教育不再是智力教育,而是这三者合一的教育,是保证人生幸福的教育,让人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都有一个如马克思赞颂林肯那样的一个幸福*的人生:

  所以就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本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让人更深刻地认识到母亲的职责,认识到母亲在孩子的成长乃至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此书是母教的一次自我反思,具有丰富的思想和信息,立论严谨、观点新颖,可读性、启迪性也很强,作者引用了大量古今中外名人的精彩案例,遣词造句十分精炼,完全可以当做一部文学作品来欣赏。

  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教孩子的父母。教育孩子是世界上最深的学问,也是令许许多多父母困惑的一个大问题。《发现母亲》为困惑的父母解答了这一问题,给全天下的父母以及将成为父母的人上了一堂最重要的家教必修课。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2

  做了十几年教师,已是四岁孩子的妈妈,一直觉得自己懂教育,可拜读了王华东的《发现母亲》后,我如坐针毡,因为我又发现了自己的浅薄。一般会被认为,《发现母亲》是一本讲早期教育的书,倒不如说它是讲全面教育的书,更确切点说是讲根本教育的书。作者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发现了母亲的伟大作用——“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命运”,或者说:“左右国民命运的是母亲的教育”,“母亲,只有母亲,才是创造历史的正直动力”。他用诗一般的语言概括为:“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学校教育,对儿子的学前教育自我感觉也良好。可《发现母亲》不仅让我看到了自己荒废了许多对儿子早期教育的大好时光,而且也让我找到了那些学校教育顽疾难以治愈的症结——家庭教育的薄弱。《发现母亲》让我对家庭教育又有了更深的理解。一、不能忘却的悲剧令人心酸的往事。王华东出生于1963年,出生后不到半年,便因母亲的长病被送到了外祖父家,一住就是十年。等他再次返回父母身边时,迎接他的家庭气氛比当时全国的气氛还要沉闷。父亲是被*的走资派,父母微薄的工资要养活包括他在内的三个男孩子,本来就很低的生活水平,又增加了一个“费衣费鞋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饭桶。更糟糕的是由于外公外婆多年的溺爱,使他更难“入家随俗”了,他搅乱了原有的家庭秩序。从被父亲“打服”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在心灵深处对抗着这个家,对抗着父母。“家是令我恐惧的地狱!家的外面永远是美丽的,离家越远,这种美丽越动人!”“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敌对不仅没有消除,相反更加仇恨”“我考大学的烈动因,就是要远远的离开这个家”。

  为了减轻心中的压抑,我不想继续整理那些悲剧。其实,天底下的许多悲剧,都是可以避免的,特别是由教育不当产生的悲剧。提高教育水平是提升人类素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这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全国上下从教材到教育理念,从教育方法到教育设备等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教育的确在改变,而且已初见成效。但是,受王华东老师的启发,我认为我们的教育改革,少了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家庭教育。我们不妨做个试验,把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学习生涯中的老师换一换(可以换换班级),也就是换成同时代的其他教师,我想结局一般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同样环境下,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都是统一的,老师的素质虽有高低之分,但是相差不会很大,每位老师最低标准也要拥有教师资格证。而如果把一个刚生下来的孩子送到一个不同环境的家庭里去养育,孩子将来的结局肯定会与亲生姐弟大相径庭。我们都能看到,从一个家庭里走出来的几个孩子都有惊人的相似,除了遗传素质的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后天接受了相同家庭教育的影响。

  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有各级的政治机构、专业机构在引领,有众多的家长和监督部门在监督,这些都促进了学校教育的质量。可家庭教育呢,有哪个专业机构和部门在监督评价检查每个家庭的教育情况呢?父母教育水平提升只是一种自发行为,有多少不具备做父母资格的人正在为人父母呢?其家庭教育的效果自然相差悬殊。所以,我国的家庭教育的水平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学校教育的发展,影响着人的素质的提升。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下,人才才能大批地涌现,教育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否则,再好的学校教育也像一个跷脚走路的残疾人,它永远难以发挥出速度和水平!

  《发现母亲》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用他自序中的话:“愿天下人共读之,不仅仅是读这本书,甚至就不是读这本书--而是读父亲、母亲这样的大书,而是读做人、做高尚的人这样的大书。因此,不仅愿天下人共读之,更愿天下人共勉之、共行之。”

  最后,我用此书后记最后一句作结:“每一个母亲都有一个好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母亲”!

  寒假期间读了《发现母亲》这本书,把80万字的书读完,应该也需要一番功夫,但我还是非常着迷的把它“啃”完了,细细回味,觉得它确实值得一读。一是敬佩作者不但文才好,而且更重视通过事实、实例和各种实验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让人不得不信服;二是感觉自己这方面了解的太少,看到这本书有些晚了,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时期,(三岁决定人的一生)但不管怎样说,因为毕竟我们是做教师的,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学生当成是我们的孩子般的来爱护、教育。读了此书,有3点很值得共享。

  一、所谓让孩子玩,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同样是搭积木,在开始是让孩子训练手的灵巧性,在稍大之后可以告诉每一块积木的作用,一个5岁的孩子和一个3岁的孩子在搭积木时不应该是一个层次上的,但现在孩子却是如此,这就是如同孩子在上课,而老师每天只让孩子念同样的课文,因此,孩子的玩不应该是“瞎玩”,至少不应该全部是“瞎玩”,应该是有目的的,是睁着眼睛的玩。做为一名母亲,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观点就是让孩子尽情的“玩”吧,“玩”就是孩子的第一任务,这我很赞同,读了《发现母亲》的书,我开始意识到“玩”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自己的生活中,也立志做个好母亲,好好的陪孩子玩,还要赋予“玩”丰富的内容,我想我会做到的。

  二、铃木镇一认为要改掉坏习惯是不可能的,能做的便是培养正确的习惯以超越它。

  确实是,一个坏习惯是很难改正的,他是学生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特别是坏习惯往往有它优越舒适的特性,很难让学生一次改正,但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过程,经常的在孩子的耳边提醒,以督促他们形成好习惯,超越坏习惯,我想经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也许就能体会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了。

  三、家校结合的方法:冷静的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错误,启发孩子理解老师的心情,指出老师是关心和爱护他的,老师虽然生气,只要他认真改正错误,老师就会欢迎,同时,母亲要把孩子改正错误的决心转告老师,让老师对孩子不抱成见。对孩子的进步充满信心。

  做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经常的跟家长打交道,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良方,有时会把孩子的错误毫无保留的告诉家长,而很多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直接就在老师面前揍孩子了,有的回到家里训,有的则能处理的很科学。所以,我们还有义务去感化,甚至是教育家长,正确的面对孩子的错误,用科学的家校结合的方法去管理和培养孩子。

  书中倡导的好:教育应该同孩子一道成长!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之一,我们也该一道成长了,给自己的孩子做个榜样,更给身边的孩子做个榜样!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3

  当我接触到这本书时,我就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地震撼了。这本书值得每一位女性共读。更是一部天下人都应该共读之的书,而不仅仅是母亲。

  阅读之后让人的心久难平静回味无穷,因为教育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与国家的强盛兴衰密不可分。“江山是银,母亲是金。”母亲不光是生育孩子的生身之源,更是人格和品质塑造的第一老师。“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这两句话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读罢这本书,这两句话久久在我心中回响,作为教师同时又作为孩子的母亲,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阅读的过程就如同是在浏览一座关于女性关于教育的博物馆,作者像一名讲解员,深入细致的讲解女性作为母亲在教育方面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现代女性应该怎样肩负起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同时也分析了现代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在这本书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作为母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也从这本书中学到了教育方面的一些理论。养牛、养鸟、养鱼、养花都要懂得专门的方法,而养孩子呢?王老师的反问正道出我国育儿的欠缺之处。我们什么时候想到要为即将到来的一个生命去打电话咨询,去购买一本书籍,去拜访一个教育成功的母亲呢?

  在今天,什么都在讲品牌,可是谁注意到了这个世界的本质,谁注意到了这个世界——母亲这个本质呢?孩子是活的,教育也应该是活的,它应该同孩子一道成长,孩子成长的筝线应牢牢地捏在母亲手中。把孩子送进寄宿制学校学习,原来是自己没时间照顾孩子,或者说为了孩子上寄宿制学校而拼命忙于挣钱,这不仅不表明你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恰恰相反,却表明了你对孩子教育的无知。如果说自己没时间教育孩子,那就是说自己没时间做人。

  因为自己的做人正是教育孩子的教科书。写的太好了,读到这些时,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现实,有多少家长不是自己图省事把孩子送来,把对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给了学校,交给了老师,纵然再高明的老师也无法替代一个母亲的位置啊!

  越读我越想建议我班甚至我校乃至全社会的家长朋友们都来读读这本书。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4

  在《发现母亲》一书里,我突然觉得很对不起儿子,在我还不懂怎样教育、开发你的潜能时生了你,让你没有那么优秀,那么完美,你会埋怨妈妈吗?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做一个合格且优秀的妈妈,让你也成为独一无二的优秀男子汉,我们共同努力吧!

  我突然想起一句话: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我们父母可以成为孩子的伯乐吗?发现他的优点,发现他的特点,发现他的与众不同吗?我在努力的路上,您出发了吗?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母误子半轮,子误己一生。母亲耽误孩子6年,孩子就会耽误自己一生,这真是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童了!要怎样不耽误孩子呢?就是我们做父母应该思考的。

  我想应该遵循一个标准。什么标准呢?家庭教育中的8个优先于:

  1、理念(优先于)方法。

  2、兴趣(优先于)知识。

  3、状态(优先于)能力。

  4、品德(优先于)分数。

  5、空间(优先于)帮助。

  6、感受(优先于)道理。

  7、习惯(优先于)聪明。

  8、关系(优先于)期望。

  这个标准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自己感觉应该是尊重吧。尊重孩子这个个体,他不是我们任何人的附属品,也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我们不能随便的把我们的爱好、喜好,强加给他。尊重他的喜好,尊重他的意见,尊重他的存在。我想这就是他想要的,也是我们内心深处想要的。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5

  前段时间,读高万祥老师的教育随笔《我的教育苦旅》,得知这本书《发现母亲》;我看了高万祥老师推荐后,那时恨不得马上去图书馆借来。

  当我在图书馆,静静的阅读,我的心灵被震撼,被作者那种有先见之明所折服。刚开始我和其他同学一样以为这是一本教人如何做母亲的书,我身边的许多同学见我看这么厚一本书(差不多600页)很惊讶。这么早就开始关注母亲的事:如何做母亲,如何教育小孩。

  可是当我看完整本书,我发现其实我们当初的想法都错了,作者在全书中几乎没有论述过如何作何做母亲,告诉你做母亲的细节,而是提倡一种理念:让我们关注母亲,关注母亲教育,母亲教育的重要性,及我们国家母亲教育的落后,我们如何转变这种观念等等。

  作者在书中说,我们国家的许多职业都要经过学习、培训,要考试:会计专业、计算机、电工、钳工等等,特别是现在提倡专业化的时代,各行各业都要经过专业人员经过大学期间认真学习。而我们母亲呢,很多人都是凭经验,没有学习过,接受系统的母亲教育。很多人都是“无证上岗”。做了母亲之后都不知道如何做母亲,即使是我们许多做老师的,都如此。都停留在感性阶段,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栽花的人需要懂得的栽花方法,花才能养好;养蜜蜂的人先要懂养蜜蜂的方法,蜂才能养好……养蚕,养猪,养羊都如此,而我们养、教育孩子的母亲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对教养孩子的方法,事先没有准备,事后又很少人去研究……真是个奇怪的事”。

  在这我想起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潘光旦说过“我们国家的师范教育也一样的很不着边际,它只教人如何做人家的儿女的老师,没人教如何母亲,做自己儿女的老师”。我还想补充作者在书中的一句话,让我刻骨铭心那就是:“我们的师范学生总是被谆谆告之要献身教育培养人类,可是却没有个人教授他们:教育学生应该先教育自己的孩子开始”当我读到两句话,我觉得他们说的偏激,当静心想时,的确如此,不但这样,即使我们现在的师范教育也是很多不合理的,很落后;我们在大学里要学习许多课程:有专业课;有公共课:马哲等等;和公共师范生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评价学,现代教育技术等,还有大学英语或者还有其它。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师范生教育的课程有多少,占我们的大学四年学习课程比例有多大?当我静心想时,发现二十分之一的比例都没有。

  我们师范生在将来是教书育人的教师。教书就是教我们的专业知识或者还有其它,育人要我们懂地教育学生,在专业知识对于我们来说在大学的课程里还算挺多的,但是在教育类课程少的得可怜;而我们做老师的不但要教好我们将来的专业课,还有懂得育人,育人需要我们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等。也许有人说,这些我们不是学过吗?是的,我们学习过,但是我想对于我来说,我都很客气还给老师了,其他同学我不知道如何?你们还精通吗?这段时间我在看《人文教育:理念与实践》《现代心童心理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让我深感到我们师范教育专业设置的不合理性、不科学,在这我也许是真的无病呻吟了,但我想引用前段时间看的特级教师吴非的教育随笔《前方是什么》的一句话“是杞人忧天?是无事生非?是大惊小怪?事关教育,当然是大事”(书中192页)。

  将来,我想做个好老师,有思想的老师:我必须要不断读书和思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6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在我奶奶去世以后,我读过一篇读者文摘上的文章,最后一句话就是这个,我哭了好几天。刚看到了这句话还是很心酸。可能我的恋母对象是我的奶奶和姑姑吧。对有妈妈的孩子来说,妈妈就是精神支柱吧。我希望自己做好我儿子的精神支柱,努力成为儿子的骄傲,也让儿子成为自己和我的骄傲。

  在《发现母亲》第五章里面:教育,母亲是孩子的大老师。向“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发问:

  “第一任老师”是最容易当的吗?

  “第一任老师”是谁都可以胜任的吗?

  “第一任老师”是有任期的吗?

  “第一任老师”是可以推卸责任的吗?

  “第一任老师”的职责仅仅限于“老师”吗?

  “第一任老师”说不能状母亲职责之万一:母亲教的是自己的孩子,老师教的是别人的孩子──母亲是孩子的大老师。

  我也会扪心自问,我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吗?人人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成功,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每当这个时候,许多人说自己运气不好没有养个好孩子。但是真的是孩子不好吗?是不是我们自己不好,把孩子教成这样得呢?为人父母的问过自己吗?我们都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好习惯定终生。可是养成一个好习惯,这个习惯,是取决于孩子吗??还是取决于自己呢?在我看来,取决于父母。父母的好习惯,孩子会继承,比较容易坚持。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7

  当我看完《发现母亲》之后,我才深深地感情到,母亲是那么的伟大,的确是一部天下都应该共读之的书,而不仅仅是母亲。“江山是银,母亲是金。”

  我们都应该体谅一下母亲对我们的关心和成长,让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我总是想,无率我人寿了什么事,或受到了批评,都不用母亲一直维护着我,保护着我,因为我的一生不是一直在母亲的身边,总有一天会分开,所以遇到困难,都要一个人自己扛着。不然母亲会忙前忙后的替我们担心和害怕。

  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比教皇更伟大,比圣徒更无私!母亲的力量是无私的。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8

  朋友推荐后,有时间就看看,有些感触。

  书中的观点:我们应从小就修炼自己,才能对孩子有好的影响;重要的是我们“做”了什么,而不是我们“教”了什么。所以我们会发现有些优秀的孩子的父母并没有刻意地去教什么,只是自己有很好的品行、很好的习惯。我们爱孩子,我们希望他(她)成才,希望他们快乐,希望他们健康,那么,我们自己就要先做到。

  这一点说着容易做着难,但看你怎么想,既然自己都做不到,又凭什么要求孩子做到呢?所以,不要要求孩子达到完美,不要让孩子来实现你自己未实现的愿望,而让他们自己来决定该做什么。我们父母活好自己,也要让孩子有自由,也活好自己。

  一点体会,愿父母们共勉之。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9

  在上小学的五年里,我看了许许多多大小不同的讲座,然而这一次与以前不同的是让我对父母改变了观点。

  “母亲”一个多么亲切的词语呀!这次讲座的题目就是“发现母亲”。母亲在我们身边时无微不至的。关心着我们健康成长,教育我们做有用的人。

  虽然每个人的爸爸妈妈不一定都是一个样子的,但是在他们心中你一定是最聪明,最勇敢的人,在他们的心中你一定是最完美的化身,当你冲破铜墙铁壁的时候他们一定会为你感到骄傲。在你受委屈或是被欺负时,爸爸妈妈永远会是第一个来保护你的。在你摔倒哭泣时,来扶你的不是别人,就是母亲。

  妈妈你辛苦了,我会做一个好儿子。我爱你妈妈!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10

  这周五,我们五年级同学一起到阶梯教室,听王强老师作报告《发现母亲》。

  报告是用幻灯片来演示的,看完片子,我们眼睛里都充满了泪水。

  这些泪水,有我们因为自己做了愧疚的事情而流下后悔的泪水;有母亲为我们做了太多太多事情我们却无法回报而流下愧疚的泪水;也有想到了将来可能还未能报答母亲的恩情,母亲就已经离开人世而流下伤心的泪水。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11

  有些人已经长大了,应该出去工作养活自己,但却不知道努力,还让母亲不停地劳动或者向父母要钱花。这种人根本就是寄生虫,不需要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社会也不需要这样没用的人。他们父母养大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父母含辛茹苦养大他们,却得到这样一个结果,(2)这样的人活着也没有任何价值。

  有些孩子,稍微有点不如意就会冲着父母大喊大叫发脾气。他们不知道自己这样做的时候,母亲的心比他自己要难受的多。哪个母亲不愿意看见孩子高高兴兴的笑脸,而愿意自己孩子成天愁眉苦脸的。

  我不要做这样的孩子。虽然我也做过一些感觉愧疚母亲的事情。但是我会好好报答母亲,用我的学习成绩用我的本领和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一定会是好样的。

  最后我要对妈妈说:“谢谢您,妈妈!”

  (1)在我们的生活中,换了哪个母亲出于对自己小宝贝的爱都会这样做的。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2)有的人因为母亲给的钱少了,甚至会用刀刺向母亲,这样的人比毒蛇还狠毒,那是生他养他的妈妈啊!

  (3)要是换了我,我不会那样做,我要用实力证明自己,创造辉煌!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12

  在《发现母亲》中,有很多感人的事迹。有一位母亲,肚子里怀着宝宝,她骑电动车在过马路时,与一辆小轿车相撞,她被撞倒一米多的空中,就在即将落地的一刹那,她保持着用双手捧着大肚子,用头和膝盖着地,顿时头部鲜血直流。路上的人看见了,赶紧叫了救护车。后来人们惊奇的发现,这位母亲的脸虽然毁容了,但是肚子里的孩子却正在安详地睡着,丝毫不知母亲经历的危险。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母亲啊!她明知这样做轻则毁容,重则丧命,却宁可牺牲自己也要让孩子好好活下来。还有很多母亲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也都用舍弃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保住孩子的生命,是伟大慈祥的母爱让她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我们今天还做了一个游戏。一条船上坐着爸爸、妈妈、姥姥、我和弟弟。船要沉了,只要每次把一个人丢到水里,船就会在上天的保佑下向岸边靠近一步。我不喜欢这个游戏,觉得它很无聊,船上一共五个人,要抛下4个人,才能保全一个人的生命。游戏的最终结果是母亲和我在船上,母亲为了救我自己跳下了船。要是换作我,一定不会保留自己的命,要么全家人在一起同生共死,要么也会先救其他人。要不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13

  读了这本书,作为一个母婴顾问,一个母婴护理培训老师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皮肤传爱、哺乳连心、母子感通、子宫心理、宫外孕育、脂肤性格”。这一系列的育儿真谛需要我们去传播……

  从小我就一直坚信我长大后会成为一个好的母亲,阅读过后并仔细揣摩,我懂得了:做一个好母亲并不只是生下孩子给孩子喂饱这么简单,母亲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来。母亲喂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奶水,更应该用自己的精神素养喂养孩子幼小的心灵。

  小树苗只有扎根土地才能长大,树苗是孩子,土地是母亲,小树苗能长多大多高取决于土地是否有是够的营养,沙漠里长不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缺乏智慧心灵贫乏的母亲是不能教育出一个聪明而具丰富精神素养的孩子的。没有母爱,孩子就像插在花瓶里的花,虽然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我很庆幸在我还未成为母亲之前能够理解“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意义。

  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教育我们成人,我们回报了她们什么?她们现在积累的只有白发、皱纹、驼下的背……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14

  《发现母亲》这本书,在09年刚进入母婴中心时,就听曹主任说过,更清晰的记得她说过书中的两句经典“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但我却一直没有接触过它。

  《发现母亲》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用十年的时间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他提出:“女性的特点适合人口再生产,男性的特点适合物质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的重要性远远高于物质再生产。”“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母亲的作用要在90%以上。”“女人的名子叫母亲,母亲能顶半边天。”

  母亲最重要的责任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亲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养大,而且还能教育成材,那将是对社会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如果母亲送给社会的是一个不合格的人那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面对这样的结果做为母亲就不仅仅是对不起孩子了。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15

  参加了的幸福家庭读书会以后,认识了更多的一同读书的妈妈,大家一起谈共读的书目《发现母亲》,谈收获,谈体会,谈感悟,谈得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特别是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妈妈,大多数都很焦虑,不论孩子处在哪个状态之下,少有妈妈可以做到淡定喜乐。

  孩子不学习且性格叛逆,妈妈当然是最焦虑了,爸爸埋怨妈妈不学习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没有慧心、不会教育孩子,让自己不能专心在外做事,让自己在优秀孩子的家长面前压力山大;孩子反感于妈妈不懂得自己,生活中控制自己太多;妈妈总是遗憾于当孩子小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孩子大了,一筹莫展,不知道怎么做是最好的,正如手中的小鸟,捏得紧了怕捏死,捏得松了怕飞走,捏得松或紧的家庭,都有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向左还是向右,妈妈们困惑无解……孩子爱学习但性格敏感的孩子,妈妈的心情总是小心翼翼、提心吊胆的,生怕忽视了孩子身心任何的不适造成无法弥补的恶果,生怕一句话说得不合适、一件事做得不妥当,影响了孩子的心情和学习;孩子一句“我抑郁”,妈妈惶恐不安;孩子追问“我活着有什么意义”,妈妈到处问询……虽然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但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般的孩子,有胆量拿青春赌明天,可是已经见过身边一些失败父母和孩子的痛苦,妈妈不敢赌,更是输不起......

  孩子不学习但性格阳光的孩子,妈妈担心在这样的社会体制下,孩子没有专攻的术业,该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孩子还有无可能闯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即便是孩子拥有良好的品德,但面对孩子找工作的种种不易,面对孩子创业的诸般压力,妈妈仍然是担心不已。在孩子最应该学习的年纪,没有让孩子爱上学习,似乎就是没有教育好孩子,似乎就是妈妈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孩子爱学习且性格良好的孩子,妈妈担心孩子能不能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能不能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能不能交到心仪的女朋友,能不能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中年妈妈到底怎么了?看看那些各式各样的家庭教育培训班上80%以上中年妈妈的身影,看看那些咨询室中中年妈妈伤心的泪水,品品那些对中年妈妈嫌弃的戏称…中年妈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挽救自己,才能无愧于孩子,才能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现在的家庭教育,主张从父母做起,从妈妈做起,方向是不错的,但妈妈既要工作,还要做大量的家务,还要承担孩子学习的很多事务,还要承担单位和社会的“嫌弃”,这样的妈妈如何不焦虑?这样的妈妈如何优雅,如何智慧?中年的妈妈要懂得一点养生保健的常识,孝顺双方的父母,照顾日渐老去的亲人。中年的妈妈要学习一些工作上的新知识,否则老公嫌弃,单位的年轻人小瞧;中年的妈妈要学会化妆,打扮得体,否则被戏称为“黄脸婆”、“老女人”;中年的妈妈要学会成为厨房达人,否则,全家人的营养和健康责任谁来承担?中年的妈妈要为儿女带孩子,以前是一个,现在是两个,否则怎么实现优秀二孩子的目标?

  中年妈妈承担的太多,中年妈妈太累太难,如何让妈妈优雅地教育孩子,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你准备好了吗?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身为孩子的你,每天给妈妈打一次电话,每星期为你的妈妈洗一次脚,每个月为妈妈做顿饭……身为丈夫的你,从现在开始,每次出门给妻子一个深情的拥抱,每次回家给妻子一个温暖的笑容,每次在外应酬给妻子一个甜甜的问候…让中年的妈妈不要那么累,让中年的妈妈即便是累但是快乐着……让快乐幸福的妈妈,有更多的机会提升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照顾老人,有更多的精力去照顾孩子,如果是这样,全民的幸福,和谐的社会,强大的国家,有谁可以阻挡呢?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16

  最近电影《你好,李焕英》家喻户晓,讲述了女主贾晓玲(贾玲饰演)在经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之后,意外穿越时空回到1981年,见到年轻的父母,从而展开一段笑中带泪的亲情故事。由此让我联想到刚刚看过一本书《发现母亲》,这本书适合每一个人来读,准父母、未来的父母,曾经的父母等等。书中说“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命运”,由此可见母亲是多么的伟大,母爱是多么的神圣。

  夸美纽斯说:孩子从出生到六岁都应该由母亲来教育。儿童出生后头三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整个一生中的任何阶段,甚至决定了他的一切。俗话说:多一个教师,就少一个警察;多一所学校,就少一座监狱;多一个合格的'母亲,就少一个社会的败类。可见,母亲对于孩子来说的确太重要了,母亲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的确太重要了!

  母亲的伟大之处时刻出现在我们身边,是很容易感觉到的,但是我们并不是每一次都会好好珍惜。我们好像总是很忙,忙着工作,忙着梦想,忙着交友,忙着各种事,却唯独没有忙着关心父母。我们总想再等一等,等到自己功成名就、等到自己实现梦想、等到自己有足够时间。但却从未想过,自己在奋力奔跑时,父母也在慢慢老去。父母总会说:你们好好工作,不用管我,我们很好。但是我们却忽略了,这个时候父母很需要我们的陪伴。然而无论什么时候母爱总是那么无私而且单纯,就像李焕英那句催泪的台词:“我希望我的女儿健健康康快乐的成长!”我想,所有的贾晓玲们终该明白:母亲的幸福很简单,没有太多的物质向往,更多的是一种美好祝愿。只要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她就很幸福。哪怕她的孩子,只是一只平凡的丑小鸭。这就是母爱,无私无求,博大深沉的爱。

  诗经中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漫漫人生,如果说人是飘在天空中的一只风筝,那父母就是那根线;如果说人是浮在生命之海上的一叶扁舟,那父母就是那舵与桨。父母是我们人生的出发点,陪伴出生到成长,因此我们要时刻珍惜还来得及的时光,感恩父母,珍惜母爱!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17

  《发现母亲》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用了十年的时间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这本书用了“发现”二字,也让我发现全新的自我。发现是对每一个教育行为的反思,发现是教育智慧的闪现,发现是对教育深层次的理解。

  作者说一生之计在于童,婴儿的一年等于十年。人生的早期教育对一生影响极大,父母这个老师要当的合格才能为孩子的人生开好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遗憾的是有许多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孩子还小”这样的声音在今天依然不绝于耳。在《发现母亲》的书中作者从生理的角度阐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出生时胎儿平均脑重是350克仅为成人的25%,仅仅6个月后,它就己达到成人的50%。在两岁半时达到75%,五岁时达到90%。到这时人的大脑主要部分己经发育成熟。”由此可见,儿童早期的成长决定了一生的发展。

  所有的孩子在生命之初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总是喜欢动手触摸和抓取身边的东西,他们睁大眼睛四处张望,仔细倾听着声音的来源。那是孩子正在学习。最早孩子的学习以模仿为主,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母亲成为孩子的主要观察模仿对象。

  孩子时刻都在学习中,教育也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同样是带孩子的母亲,由于母亲的教育意识的差别孩子的收获就会不同。有的母亲在日常陪孩子地过程中会不厌其烦地解答孩子的“一千个为什么”。而另一种母亲就只起了一个看护的作用。有的母亲在孩子的品行教育中会以身作则。过马路时带着孩子走斑马线,孩子会养成守秩序的习惯。孩子玩过玩具陪伴孩子把玩具收好,孩子会养成整洁的习惯。享受美味的食物前让孩子先拿给长辈,孩子会养成尊敬老人的习惯。你不必是具备高学历的母亲,告诉孩子你所知道的,你所能做的就足够了,重要的是坚持自己也做到。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作为孩子的父母有责任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合孩子身体和心灵都健康发展的家庭氛围。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在人生之初给孩子的什么样的教育至关重要,所以不要浪费掉孩子的宝贵时光,认真对待孩子的童年,给予孩子最完善的教育,这关系到孩子的一生。

  最后,引用作者的一句话衷心地祝愿:每一个母亲都有一个好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母亲!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18

  《发现母亲》这是当代中国最具有影响的原创著作之一!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所著的。是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然而现在很多家庭一直埋怨孩子学习不好,孩子太笨,孩子弱智……作为父母对孩子有多少了解呢?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傻子”吗?孩子从小到大你们作为家长,又为他们小小的心灵填补了多少的爱呢?我们有的孩子甚至一直生活在单亲家庭里,有的是隔代教育,还有的干脆给孩子弄个周托,甚至月托,一个月来孩子不知道爸爸妈妈还认识不认识他们?有的孩子说,在他记忆里,对爸爸妈妈的印象就是:只要你听话,好好学习,爸爸妈妈就给你买好吃的,或者带你出去玩!

  像这样的家长,尤其是做母亲的,你认为你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他们能撑起祖国的未来,能迎接明天的太阳而含苞欲放吗?能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里“鹤立鸡群”吗?

  孩子的素质,更多地出自家庭而不是学校,没有父母亲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有孩子素质的提高。中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的方法,花才养好;养蜂的人先要懂得养蜂的方法,蜂才能养好。要想教育取得

  真正的成功,那么必须从家庭着手,教育的起点不是小学,不是幼儿园,而是家庭!

  而家庭中尤其是母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最依赖的一部分。母亲喂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奶水更应该用自己的精神素养喂养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做母亲就应该有足够的自我认识,教育好孩子,让他们能真正健康地成长!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19

  王华东的《发现母亲》一书,我自一年前购来,至今已经读了好几遍。每一遍都会受到震撼。发现母亲这一口号是如此振聋发聩,又是如此动人心弦。

  我一次又一次地想起过世的母亲。她虽然没有上过一天学,但她给我的教育却超过了所有的老师。她一生贫苦,一生节俭,饭无求饱,衣无求暖。而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她却又那么慷慨。自己家再穷,她也从不让路过的乞丐空过手。一勺饭,一把米,或者一个窝头,她的眼里充满怜悯。有时她还留那些孤老乞者住宿,在严冬里燃起一盆火,温暖老人单薄的身子。母亲教给我同情和怜悯,所以我至今一直保持着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我已经连续六年参加无偿献血,希望在救助病痛者的同时,也能安慰地下长眠的母亲。

  母亲一生勤劳,即使在中风偏瘫过后,也没有停止她的劳作。小时侯,一从学校回来,总能吃上热腾腾的饭。我父亲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者,一年到头只做两次饭,除夕晚饭和大年初一早饭。其余的日子,全由母亲操劳。五十五岁那年,母亲终于病了。住了一个多月医院,回来时只有右半边肢体活动自如,左臂抬不起来,左腿挪动不灵,而她自小就是个左撇子,可以想出生活该有多难!可母亲硬是学会了右手拿筷子,右手拿一切器具,学会了自理!稍微好一些的时候,她就开始劳动了。左手扶着盆和面,做出可口的面食;一只手从沟底提水浇菜;一只手摘棉花……母亲是多么坚强!她永远不愿意麻烦别人,哪怕是她的儿女。每当我有些懈怠时,我的耳旁就会响起母亲的话:“不要爱惜力气,用了还会长起来的。”

  如今我有了孩子,我能做些什么呢?广义地说,我的学生也是我的孩子。做得像我母亲一样好,的确不容易,只希望自己不要耽误了孩子的教育,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遗憾。现在的孩子成长环境比较复杂,有的时候真是让人为难。照顾少了吧,舍不得让孩子吃苦;照顾多了吧,又怕她养成依赖习惯。好在有高人指点,我总算是个读书人,《发现母亲》就是一本好书,我会继续读下去,学下去。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20

  《发现母亲》是一本值得中国每个家庭必备之书。书中多处呼吁,教育是整个家庭的事业,更是母亲的责任。在家庭教育中,王东华将母亲比做雌蕊和土地,具有内因的作用,而父亲只是在此基础上再同母亲及其他因素一起构成后天,属于外因!他进一步阐明,只要母亲稍有闪失,对孩子的损害都将是毁灭性的!人们常说:一个好女人就是一所高级学校,同样,一个好母亲就是一座明亮的殿堂。成年人发现母亲,给父母一个安详的晚年;儿童发现母亲,就是为自己未来铺设绿色通道。

  有人把四十岁的人比喻为:遭遇酷夏。上有老,下有小,夹在两代人中间,只有挥汗如雨奔波生活。其实,乐观的看,四十岁的中年人,是一个家庭上下两代人之间的桥梁。向上,孝敬父母,言传身教教育子女;言下,儿女优秀,老人无忧,可逸享天年。天伦之乐融融暖情,这样的生活态度和家庭蓝图,既是四十岁人对家庭的奉献,也是对社会的贡献。其中,母亲是整个家庭的润滑剂和调色板。

  人类几千来,母亲的伟大和宽广包容了一切。用心发现母亲的职责和作用者屈指可数,今天,王东华作为《发现母亲》的领军者,他振臂高呼,我们当紧随其后。作为母亲,对教育子女要善于用知己的新理念影响他,用知比的新方法引导他。现在的孩子都个性极强,惟我独尊的霸气十足,尽管如此,各有特点,母亲应该针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及接受外部事物的能力,选择自己应该如何教育和帮助孩子的方法,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专家对现代父母的总结是:“爱心有余、耐心不足”。当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如果现代做父母的仍然停留在给孩子吃饱穿暖的教养模式上,那不仅将被社会淘汰,也必将遭到孩子的鄙视。因此,作为母亲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修养刻不容缓,就算以前不懂不会,那么从现在学起亡羊补牢为时不完。

  现代独生子女大多缺乏情感交流,我国的早期教育专著《学记》中曰:“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教育要重视情感沟通。沟通需要良好的环境,环境之功在于发掘,教育之妙存于一心。做为家长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挖掘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沐浴在赞许的阳光下,给孩子创造平等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没有交流拘束和思想压力,从而开阔其思维,愉悦其心境,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一个合格的母亲就应当具备塑造健康身心孩子的能力。

  作者在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另外一点,身教胜于言教,比身教更重要的是一个家庭的家风。我们每个人从不同的家庭中走出来,无不带着各自家庭的印记。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一个民族有传承的文化,一个家庭也有家庭所祟尚的价值观,在一个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便打上了一个家庭的印记。有时从孩子的举止上就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祟尚的生活理念。有一次吃饭时,其中一人带了两个七八岁大的男孩,饭菜刚一上桌,其中一个孩子就拿起筷子把爱吃的东西夹到自己碗里,并对另一个孩子说,快吃,不吃白不吃。这样的孩子生长于什么样的家庭从此可见一斑。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只有价值观,人生追求相同的人才能同处一个屋檐下。家风是一个家庭在长期的生存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立家之本,也是家庭成员最看重的家格。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做为孩子的父母有责任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合孩子身体和心灵都健康发展的家庭氛围。作者在书中提出,在面对孩子时我们要重新做人。还写道“母亲面对孩子不是面对一个可以随便行动的泥俑,而是面对一个神灵。”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在人生之初给孩子的是能什么样的教育至关重要,绝不是教孩子机械的背几首诗,认几个字那么简单。

  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位教育者曾说,如果你的孩子上高中时和别人有差别,那是因为在小时候这个差别就已经存在了。所以不要浪费掉孩子的宝贵时光,认真对待孩子的童年,母亲要给予孩子最完善的教育,这关系到孩子的一生。

  再次由衷的感谢王东华赠送给天下父母的精神美食《发现母亲》,他让我们懂得父母的智慧会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滋生出来,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很多东西懂得了叫知识,而真正做到了才叫智慧。让我们在育人育己的平台上,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与孩子共同努力,将做一个合格父母起码的优良品德传承给孩子的未来吧!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21

  首先,衷心感谢学校领导能给我们教师一本价值不菲的《发现母亲》这本书!《发现母亲》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用十年的时间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读它,让人荡气肠;读后,使人感慨万千。

  《发现母亲》这是当代中国最具有影响的原创著作之一!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王东华把一个中国教育上的重大课题摆在了国人面前;如果说人类史上确曾有过改变其进程的著作,那么,这本书极可能是人类及中国未来世纪妇女儿童发展的一本好策划书!《发现母亲》如果仅仅在中国轰动,那就意味着失败;《发现母亲》也许会成为中国每个家庭的必备之书。

  现代社会,有太多的年轻人一生下孩子就把他们抱给婆婆或自己的妈妈,从此轻松自在的做起母亲,这种摒弃母职的做法是很危险的。有哪位女性能比她的工作更忙,以至于不能照顾孩子?如果因为工作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是最错误的选择,你的工作可以由更多的人去做,但孩子因此被毁掉的一生却是永远没有人能弥补的,对于母亲,工作孩子应该兼顾,如果不行,应该毫不犹豫的选择孩子。既然生下孩子就要为孩子负责,也是为国家负责,把一个合格的人送进社会是比自己工作更重要的事。苏霍姆林斯基在《家长教育学》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也许对我们很有启发:“行业、专业、工作,有数十种,上百种,许许多多:有的是修铁路、有的是盖房子、有的是种庄稼、给病人治病、缝衣服等,但是有一种包罗万象的、最复杂和最高尚的工作,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而同时在每个家庭中又各自是独特的、不会重样的工作,那就是对人的养育和造就。”

  书中的案例浩如烟海,俯拾皆是;书中的观点新颖、独到、实际、震撼人心。为了加深大家对这本天书的印象,我特意从自序《愿天下人共读之》中挑出一段,读来给你们听:

  “遗憾的是,我们过去的教育学,都是‘教’的教育学而不是做的教育学,殊不知‘做’比‘教’还要根本。因此父母不仅要懂得如何‘教人’,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自己正确的‘做人’比正确的‘教子’更为重要!而正确的‘做人’决不是结婚生子之后的事情,同样是他们从小就要学习的事,这是改‘天下父母’为‘天下人’的第三层意思,也就是说‘做父母’同‘自己的做人’是紧密相连的,‘做父母’不过是面对孩子这面镜子对自己‘做人’的一次再检验再校对再完善与再提高。因此绝不应该在做了父母之后才开始修正自己,更不应该在做了父母之后还依然故我不做努力,而应该在做父母之前就已成为‘最好的我’了,这样父母的‘教子’同自己的‘做人’便联系在一起了。”

  需要提一点的是,我们很多人,看了“做父母之前就已成为‘最好的我了’”这话后或许会感到遗憾,因为自己已经是父母了,因为在做父母之前没有接受到一个全面的“做人”的教育,因为自己还有这样那样的缺失,自己不完全。那并不要紧,从现在开始,亡羊补牢,还是来得及的。只要有一颗真爱孩子的心,只要你努力去做,仍然会成为最好、最尽责的父母亲,仍然会教育出健康、对社会有用的人来。

  愿天下的母亲都能记住这句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愿天下的孩子都能记住这句话“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比教皇更伟大,比圣徒更无私”!在教育好自己孩子的同时不要忘了孝敬自己的父母。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22

  一次在空间里感叹:作为教师同时又作为一个母亲,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身上肩负的双重责任重大。就在这时,王校长推荐一部由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写的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发现母亲》,我特地吩咐女儿借回这本书,利用这次外出旅游的机会,静心地读完这本书,它深深地打动了我,并引起了我的沉思。

  诚然,“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闲暇之时,聊起家庭,我总是这样的观点: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又是终生老师。家庭的兴衰和孩子的成败,取决于母亲。这两句话虽是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更是体现在我们的一生中。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孩子的未来跟我们的母亲是分不开的,这个花朵的开放离不开母亲的浇灌!只要稍微注意我们所熟悉的伟人和名人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发明大王爱迪生不就是最典型的例证吗?

  从自己的经历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孩子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要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必须从小从细教育。身教重于言教,身教是告诉孩子怎么做,言教是告诉孩子为什么这么做。我们要重视“习育”——行为上的培育和“化育”——精神上的培育,从最微乎其微、最司空见惯的事情入手,培养孩子最根深蒂固的习性,用爱心与耐心去感化孩子的灵魂,使孩子能茁壮成长。

  母亲节之际,向“母亲”的教师,推荐《发现母亲》这本书共勉。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23

  在读完王东华教授写的《发现母亲》实践本后,又读了《发现母亲》上册。我把读后感,说给你听。

  王东华教授说,母亲是一种职业,每个女性应该不负使命,认真履行职责。我曾经一度为照顾孩子而苦恼,我庆幸遇见并读完这本书,让我倍加珍惜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

  昨晚,夜半醒来,发现儿子蜷缩着身子紧挨着我,替他盖好被子,捏捏他熟睡的小脸,忽然心生出感动,也不由问自己:“儿子依偎着自己,在妈妈怀里撒娇,这样的日子还有多少年?”

  已经六岁的儿子,早已到了跟我们分床睡的年龄,可是分了几次分不开,此刻很庆幸自己当时放弃跟儿子分床,否则哪还能感受到这么温馨的时刻。

  在儿子两岁左右,陆续开始给他读书,因为是男孩子,有意识给他读一些科普和历史类的书,本以为收获不大,没想到一次餐桌上吃饭,儿子用餐椅的靠背当成高气压,用餐桌当低气压,并说高压的气流是向下的,低压的气流是向上的,惊喜于他的成长和进步。

  五岁时,我利用两天时间,带他看了最想让他学的跆拳道班,绘画班和钢琴班,他毫不犹豫选择钢琴班,我曾一度为他选择钢琴班而失望多时,但当他忽然有一天娴熟地谈下一曲《春之歌》时,当他晚上睡觉前要求听一听钢琴曲“享受会儿”再睡时,在他迫不及待要给小伙伴们一起分享他最喜欢听的《菊茨郎的夏天》时,当看到他在班里给小朋友们弹下电子琴,并跟我说“妈妈,我发现钢琴和电子琴最大的区别是,弹钢琴很轻松,弹电子琴时两条腿老不自觉发颤”……我就暗暗为当初没有扼杀他的爱好而庆幸。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24

  历时两个半月,跨越了阳历年,我决定在今天读完482页的《发现母亲》(看,还没读完,就急着表现:我完成了一个大工程。),期间,连我儿子有次都说:妈妈你成天背一本书,背来背去又不看,你背着它干嘛呢?我说:这是读书人的习惯。问美琳借这本书时,我信誓旦旦的说一个半月看完还给她(这个计算方式是按照每天持续稳定的读10页计算,并觉得自己会偶尔兴致来时一天读个20几页)。一个半月到的时候我才读了不到一半。整个两个半月我有很多次几天都不读一页的时候,事实证明我看书真的很难,决定在1月15号看完这本书,我在1月14号不得不给自己立下“手机不能带进卧室”的禁言。那一晚书读的酣畅且睡的美满。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自制力这么差的人,只要扔掉手机,关掉电视,我也是可以读书的。

  《发现母亲》是一本带给我很大幸福感的书,最直接的幸福感是看完一本这么厚的大部头书籍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此书中信息量很大,作者立意明确,又围绕其立意博古通今,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案底。再者这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不是小说,胜似小说,有那么几次,我甚至期待,给我两天时间,让我酣畅淋漓的读下去,不要中断,我很期待下面它写的什么。但也只是想想而已,真给我两天时间,我肯定会刷手机,开电视,以各种借口压缩减少读书的时间,这个弊病20xx年能给它规避了吗?

  书中作者的角度有时会让我觉得有所过激,但细想,当代如此不重视母育的情况下,作者意味深重也只是为了给父母们捅下的这一刀来的更痛一些,方能让当代父母有更深刻的记忆和觉醒。作者写这本书,一定是博览了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群书,这本书很厚,但绝不是拼凑出来的。书中列举了许多名人轶事,皆是从母育角度来看,倒也中肯。让我了解到了很多此前不知道或看到熟悉但说不出来的许多名人的一些是由渊源,煞是有趣。

  赫尔曼黑塞曾说过: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它们似乎没有在你身上留下任何痕迹,但却深深刻在你的灵魂、你的气质,你说过的每一句话里。之于我,书是读完了,书中字句却难以重述,且在整本阅读中我没有记笔记。从心底出发,这本书我还是希望自己能重读一遍的,可是哪有那么多两个半月啊。虽不能记忆其中字句,但作者要传达的理念,已有丝缕进入了我的血液,我的心,这应该就是我读此书幸福的原因。幸福于母亲这个角色。不知何时,母亲在不知不觉中成就或毁灭着孩子的某一方面,甚至方方面面。践行着母亲的责任——成就或毁灭。

  歌颂母亲伟大的一定不是母亲本人,每一个母亲都不会觉得自己伟大,更多的应该是觉得幸福,有幸做母亲,并从母亲这个角色出发,重新成长。是的,学屋坐了几十年早已厌倦,只有做母亲时,才会开始重新成长,方方面面。对于女子,为母之后的成长要比之前多。

  读此书时,我会想如果我有心,何时开始读是合适的,22岁之后的几十年,每一个时间开始读都是合适的。有心做母亲的女子应该读读这本书,至少从你领取结婚证那刻起,可以开始捧读此书。太早读可能读不下去,人们总觉得还有更重要的咨询和知识要去猎取,且泛滥的蓝屏们也不给人读书时间,这时候对做母亲的兴趣也不如蓝屏的庞大吸引力。

  书中有句话大意是:走长路不必脚下急。读书不能只靠爆发力,一时兴起,想起来猛读,用力过猛,然而后劲儿不足,后面就不再读了,这是我常犯的错误;读书对于我最缺的是耐力,最缺的是持续性和稳定性,读书不必贪多求快和人比,比的结果是气馁,气馁的结果是放弃。两个半月读一本如果觉得气馁,一年不读一本书就是放弃。

  因为书很厚,很长,当代可以阻止读书的蓝屏又太多,时间给了蓝屏,就给不了书,所以我就不推荐男士阅读了,但这真的是一本好书,历史的、世界的、人文的、科幻的、时代的、教育的好书。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25

  看到我抱着厚厚的四百多页的《发现母亲》,同事感慨道,为了笑笑,你能读这么厚的书!其实,四百多页又何其多呢?为了笑笑,我可以付出更多,因为我是母亲。为了孩子,也是为自己,陪伴笑笑成长的道路上,化育孩子与教育自己不可偏废。

  “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没有母亲,人类就没有未来。人类的繁衍、哺乳、教育、习育到化育,都离不开母亲的陪伴与付出。呱呱坠地,生命诞生,然而满足于三餐喂饱、四肢成长的孩子,它生命是不健全的。“人是早产三年的动物”,很多人不能理解。就像我当初坚持送二岁半的笑笑学习艺术,家里的老人甚至她的爸爸都认为,不到三岁的小孩站都站不稳,还能学什么?带她去香港迪斯尼乐园庆祝三岁生日时,也是被泼冷水说,三岁的小孩子没有记忆的,现在带去玩太早了。然而,事实证明了我的决定是正确的,笑笑现在唱歌、舞蹈、小模特表演都特别出色,参加晚会、比赛既享受掌声也锻炼勇气,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方面毫无障碍,特别是迪斯尼的那趟旅行她能把看到的巡游表演动作吸收到自己的演出里,还树立了与米奇王子同台演出的梦想。最近送笑笑到瑞尔学习迪斯尼神奇英语,我还是没有逃过旁人的质疑,不过笑笑很快适应了课程,上课表现积极、与同学游戏中学英语,回家爱听“叽里呱啦”磨耳朵,缠着妈妈讲英文绘本,欢乐地徜徉在ABC的世界里。

  生儿育女是母亲的生理本能,如何培养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生存能力卓越的孩子,则是需要一个母亲不断的觉醒,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向伟大迈进。母亲与生俱来的脂肤性格,决定了孩子亲近母亲,热爱母亲的天性。婴儿的范式模仿、母亲的言传身教,日常家庭生活的点滴熏陶,对于营造孩子的良好的生存成长的第一环境至关重要。母亲必须抽好孩子人生陀螺的第一鞭。孩子就像向日葵,从小小的种子发芽到成长,都需要太阳的温暖呵护。作为母亲,就是要适时的发现孩子的需求,孩子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内心最细微的活动,都是母亲应该关注并第一时间予以呼应的。笑笑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工作之余思考的课题。学舞蹈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恒付出的事情,笑笑上一对一课程偶尔会淘气,会有厌倦的情绪,作为妈妈,我并没有暴怒或者气馁,相反我思考的是,如何更好的引导她热爱艺术。通过带她去闽南大戏院观看演出接受艺术熏陶,给她淘漂亮的舞蹈服、发饰,搜集小演员的DVD等,她又重新焕发了艺术热情,练习与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

  三岁见老,笑笑成长的路还很长,我愿意做她的太阳,珍惜光阴,分秒必争,学习做一个伟大的母亲,好好陪伴她,化育她,让这颗小向日葵光彩绽放!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26

  另外,现在社会女性和男性一样在社会上平等竞争,让女性忽视了自己最重要的职责,绝大多成为了工作当中的女强人、女汉子,却严重疏忽了孩子的教育。

  这是严重的错位,女性可以工作但绝不可以忘记自己是母亲。母亲不论事业多么辉煌都不应放弃母亲的责任,许多成功女性以孩子的不成才为代价而倍受人尊敬,其实这正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女人好累啊)

  现在人们没有意识到母亲的重要性,更没想过如何去训练母亲。很多人都是应用着最原始的方法,摸索着教养方式。同样也是错误的资源浪费。孩子是一件精细的艺术品,需要我们组装,可是没有附带说明书!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27

  这本书的学习让我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母亲对我成长的影响极大。母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虽然没有什么文化,却十分重视对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日常工作,她都身体力行,用行动教育我们,凡事都认真做,没有半点马虎,现在回头再想,她虽然不会讲太多的大道理,却用勤恳劳作换来邻里间的认可和赞誉,影响着我们认真学习,踏实做人,努力工作,母亲的教育是我心目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信息时代了、社会进步了,我们母性呢?人工受精代替了男女的交媾,玻璃试管代替了母亲的子宫,橡胶奶瓶代替了母亲的乳房,医院里的保温箱代替了母亲温暖的怀抱,消毒奶粉代替了母亲的乳汁,甚至还不等自然分娩就用刀剖腹将他取出,还不等满月,母亲就将孩子交给了保姆,交给了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只有到今天,我们的母亲才真正可以说是“生育机器”,才真正可以说是冷冰冰的“生育机器”,在这样的流水作业里,母性的本能丧失殆尽,甚至连动物都不如,动物怀孕之时,尚长时间地为幼仔筑巢准备,动物无不是在幼子能够独立生活之时才让它们离开母亲,但我们的母亲却在孩子远不能自立时就已将孩子抛弃在自己的关心之外了,在今天我们还能看到像哺乳类动物那样慎重地对待育子吗?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28

  上学期,学校给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购买了一本教育书籍,书名就叫《发现母亲》。我在寒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一口气看完了这本由王东华教授所着的书,合上《发现母亲》这本书之后,我对母亲这一伟大形象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

  《发现母亲》这本书,作者以独到的见解和新颖的事例,怀着对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的深深责任感,深刻阐述了“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命运”着一主旨。作为一名女性,一名教师和一名母亲,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我要说,母亲是伟大的,但这伟大来自于母亲的无私与付出。母亲经历了多少苦难与磨难才娩出孩子,又要经历多少辛酸和心血把孩子一个个抚育成人。这个过程是何其的漫长与难熬呀!但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未来,说深刻一点,也是为了这个社会和整个人类,母亲总是默默无闻、含辛茹苦地坚守着,由年轻美貌变成白发苍苍也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可见,母亲是何其伟大!何其令人尊敬!在母亲面前,让人觉得任何事物都变得渺小起来……

  在这里,让我们共同呼吁:从现在开始,让普天之下的儿女们,让社会上所有成员和人们,都来孝敬和尊敬母亲吧!

【发现母亲读后感范文(精选28篇)】相关文章: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07-13

《荷叶母亲》读后感(精选10篇)11-09

精选《哈姆雷特》读后感范文02-08

我的发现日记范文200字12-09

老舍的我的母亲读后感02-26

发现的造句08-21

发现美作文08-19

《海的女儿》读后感范文精选07-24

《伤逝》读后感范文(精选12篇)10-24

《伤逝》读后感范文(精选15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