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诗歌读后感

时间:2022-03-31 10:01:5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诗歌读后感范文(通用16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歌读后感范文(通用1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歌读后感范文(通用16篇)

  诗歌读后感 篇1

  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为人民奉献的人,鲁迅先生就是其中一个。

  记得前不久,我在家里闲着无聊,便找书读。在不经意间,我从眼角瞟到了鲁迅先生写的《自嘲》诗,出于好奇,我拿起来看了看。《自嘲》这首诗主要讲了鲁迅先生当年失魂落魄的事。现在想起来,意思大概是:交了倒霉运怎么还会想有顺心事,躺在床上连身都不敢翻,倒会把头碰到墙上。所以,走在大街上用破帽低低地遮住脸,怕被别人看到——招来横祸。我就像酒装在漏船里,在湖中心的激流中打转,随时有被湖水吞没的危险。我这人不招人喜欢,有许多人指斥我,骂我,诅咒我,应该没有病也会死掉,但我偏横着眉毛冷淡地对待别人的指责,甘愿为人民做贡献。然而,咒骂任人咒骂,窝囊我自窝囊,只要自己还有能够安身的小楼,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不管春夏秋冬。

  读完这首诗后,我感到了当时政府的黑暗和鲁迅先生的无助,同时也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的无私崇高精神。鲁迅先生不仅满腹才情,还经常关心劳动人民和进步青年。虽然他已经逝世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诗歌读后感 篇2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腾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之中了。教学诗歌,朗读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可以说,朗读犹如学生领会课文主旨的指挥棒。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各种朗读法:利用初读,逐节理清文章脉络;运用细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采用精读,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启用熟读,把诗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语言文字融为一体,牢固地保留在头脑中,积淀语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毕竟这一历史事件学生还是比较陌生,大家对很多地方还不理解,有的同学就提出“‘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第1997页上,那深入骨髓的伤痕,已将血和刀光铸进我们的灵魂。’中的‘1997页’是什么意思?”还有的同学提出“呼喊一般是大声地叫,为什么诗中却说‘轻轻地呼喊’呢?”也有的同学问“为什么说‘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呢?不是自相矛盾吗?”不得不佩服同学们质疑的能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不就正好体会了了香港回归祖国后,全国人民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不就正好回顾了香港的屈辱历史,不就展示了全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烈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愿吗?一切要解决的问题都因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可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如果学生在质疑后能想办法释疑那就更好了。

  诗歌读后感 篇3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诗歌读后感 篇4

  当我真正看完冰心的散文集后,我发现了冰心写作不单是爱用"呵"字这样简单。在她的散文里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一个字:爱。冰心爱美丽的自然"相关的作文">大自然,她爱海,因为在她眼里:海是温柔而沉静,海是超绝而威严,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虚怀,广博,也许在冰心的心里,爱海就是这么一点一分的积渐起来的。冰心爱儿童,在她生病的其间,还为小朋友写了《寄小读者》可见在她心中,小朋友地位的重要。

  冰心爱母亲,她甚至这样形容过她的母亲:母亲的话句句可使做儿女的人动心,母亲的字一点一划都可使做儿女的人落泪。冰心也曾傻傻地问过母亲爱她的原因,而母亲告诉她: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是啊,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数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么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踏地的爱她,而且死心踏地的容她爱你?冰心爱亲人,爱父亲,爱三个弟弟,爱她的同学。

  冰心把这种爱化为一种极为清丽,极为温婉的文笔,写成了散文,散文里有另外一个世界,有一个充满爱,也是冰心所向往的世界。

  诗歌读后感 篇5

  冰心是20世纪中国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她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投入新文学活动,在这长达八十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大量散文、诗歌和小说等作品,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不得不说,冰心的作品真是让人叹服叫绝。每词每句,都用得极其到位,“湖水也翠得凄然”,这“凄然”二字,刻画出了冰心那无尽的乡愁,无尽的痛苦。“我惨默无声,我已拼着鼓勇去领略。正如立近万丈的悬崖,下临无际的酸水的海。与其徘徊着惊悸亡魂,不如索性纵身一跃,死心的去感觉那没顶切肤的心酸的感觉。”“乡愁麻痹到全身,我掠着头发,发上掠到了乡愁;我捏着指尖,指上捏着了乡愁。是实实在在的躯壳上感着的苦痛,不是灵魂上浮泛流动的悲哀!”这两段文字字字之间流露出一种伤感,一种悲哀,一种痛苦。尽管冰心是一个大作家,尽管冰心的文字那么精巧,但她不是大圣人,她也身在异乡,她也要饱受乡愁的折磨!

  长大后,我们也会远离自己的父母,亲人,去独立生活,只不过提前在冰心的笔中感受到了些辛酸泪。冰心在描写与父母,姐弟分离时的悲伤,并为有用华丽的词句,但朴实的语言也着实让我们体会到了人一生的悲欢离合。

  冰心的作品不少是给青少年看的,而我在一次又一次读了她的作品后也有不同的体会。就把下面的“冰心语丝”送给大家吧:

  这如火如荼的爱力,使这疲缓的人生,一步一步地移向光明!

  有了我的爱,便是有了一切!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

  诗歌读后感 篇6

  翻开《古代诗词鉴赏》,文化长河,源远流长,奔流不息。其中最耐人寻味的,则是两岸的风景线,它们组成了中华文化最绚烂的风景线。

  豪放

  北宋,不仅弘扬了一种崭新的词文化,还孕育了一位伟大的词人——苏东坡。

  苏东坡一生坎坷,屡遭小人陷害,特别是当他被贬黄州时,他却并没有自甘沉沦,仍以一种乐观、豁达的心境乘船出游,醉心于山水之间。虽然被贬,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爱国之志依然在心中荡漾。他的豪放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矗立在宋河之畔。

  婉约

  正是战乱的年代,又一位伟大的词人——李清照,诞生了。她既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上天赐她一颗冰清玉洁的心,让她以美的心境去看待世界。

  无论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还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都是一种美的感叹,竟是如此婉约。终于,她化作一道婉约的风景,伫立在战乱之河的两岸,供后人仰望。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墨笔勾勒出一道道风景线,静静地,默默地守护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两旁。

  无论何时,我们都应以现代人的身份与态度去仰望着这古老的风景。在仰望他们的同时,我们会发现其中的真、善、美,并为之感动。

  仰望历史,感受中华文化吧,让风景永留心中!

  诗歌读后感 篇7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据说是唐朝的7岁孩子缪氏子而写,年龄虽小,可志向远大。

  一天晚上,我独步至于屋檐下看初月。透过厚厚的镜片细看明月弯弯。空如镜,镜似水,水黑幕。新月挂空,细如钩,明如烛。静静地照亮数丈万空。弯弯的新月并未有强盛的月光,只是在冥冥中掌管着黑夜的光亮。整个天空便活跃起来了。我凝视着这束光,心中感情万丈。

  历朝历代,多少人如同弯月一样,默默地点亮一方角落,将阴暗的天空点亮。又有多少人如同弯月一样将光耀世间。李白望月,月下独酌伴其行。苏轼望月,同样写下不朽的篇章。今日,我欣然望月,却只能在内心中为月歌唱。

  “时人莫道峨嵋小,三五团圆照满天。”弯月静静地悬在空中,细细的,小小的,但却充满了活力。不信,等到月中十五的时候再看,它就会团团圆圆,明明朗朗了。到那时,再抬头仰望天空,就会不由得发出一轮满月照下的感慨了。

  现在的我们如同月初的新月,正在努力地积攒着力量;努力地吸取着人世间的精华;努力地学习着,朝着更大更明亮的目标前进。终究会有一天,我们会像月中的月亮一样又大又圆,在如墨似的天空中迸发出自己的光芒。照耀在广阔的大地上,照耀在每个望月人的心中,照耀在更多想成为我们的新月身上,让整个大地披上银白色的光芒。我相信,我一定可以,一定可以成为月中的月亮。

  诗歌读后感 篇8

  面对美丽的康桥,诗人无限留恋,不忍离去。这很符合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的性情。浪漫主义者往往酷爱自然,将美丽的大自然看作人生理想的梦境。诗的主旨应是对这种”梦”的依恋、向往之情。

  这一瞬间,而并非从来到走这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一瞬间已在诗人心中永远定格,诗人的一系列情感与他所描绘的康桥的一切意境都在瞬间中完成。瞬间便是永恒。也许,这也正是《再别康桥》这首诗在众多的离别抒情诗中脱颍而出,为世人所喜爱,经久不衰的原因。

  诗歌读后感 篇9

  几天前,读郑愁予“错误”的错误不能不禁被作者的创作印象深刻。我到处都在他的诗与古典韵味的气息流动。在这首诗中,我发现一个现代的,但那里的古典韵味,丝毫感觉。诗演绎浪漫凄美的“妇女的君主”的地图,一系列名词长江,莲花,东风,柳絮,窗扇...给我的感觉悲怆。

  在开始的“莲花”开放下降,所以,我不禁想等待憔悴的女人美丽如莲花的失望中所占的份额。诗的第二节,“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东风”江南三月的信风,在浪漫的暗示,许多精彩的话!然而,吕秀莲的“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墙柳,东风恶,喜悦的爱杯......“”风“,但在”错误的“,意思是”风错误郑愁予读后感“是完全相反的:陆表明,一个美满的婚姻邪恶势力的破坏。一开始,我华丽的颜色,但突然写转弯,但同样,李商隐的悲怆凄美的解释爱的爱情悲剧。贤的“无题”,“东风无力花残”和“风”,给了我荒凉的感觉。“风”中的“错误”是指女人和其他人......“柳絮”是指既要“思想的女人“,也指给伊拉克人跳舞的心情,在这一刻,她的心情如何?大多数心脏灰色四年后的意大利在第二季度冷,春天窗帘,Qiongyin,平开窗系列......”强调妇女的,但不是伊拉克人感到封闭。

  在这样一个小镇,在此窗口中,在这种心态,她听到“达达的马蹄声”时,什么快乐!她是充满期待和迫切的,但它没有,她知道“我”的一个“错误”的马蹄声,她是失望下来......整首诗,它给我的感觉是残酷的,但尚未美丽,现代但不失古典。

  阅读完整的诗,令人难忘的女人,等待丈夫“担心”。“莲花面,如开放的风风雨雨,”女人的脸赞美,也表现出憔悴的女人失望,但还强调非常孤独和忧郁的妇女的心,这不能不使我认为李渔的“记忆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只恐双溪蚱蜢猛舟,载不动,许多担心。”两首诗写了自己的担心:李煜亡国之忧的诗人心目中,李清照读她的丈夫担心。吕氏春秋“复制”,“面对严峻的现实与怀愁绪,几年离索赔”,他是无能为力的,忧郁,悲痛室只有一个怀孕的字不利于发泄。“错误”,“担心”错误郑愁予读后感是一种精神状态1无形的东西,指一个女人,如丈夫的悲哀,但郑Chouyu但使用图像来使抽象的和无形的东西变成情溢于言表,和我觉得这首诗都写在自然环境中,也反映了抒情的心情......

  “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一个游客...”最欣赏的诗句在整首诗,诗人在一起的两个矛盾的词,我读的长从心里涌出的云髻微妙的魅力感觉...

  诗歌读后感 篇10

  诗歌的文字仿佛是一群跳跃在纸上的灵魂,它们用自己的生命点燃了诗人心中不灭的灯。诗人正是用这些灵动的方块拼出了自己在岁月的笛声中飘扬的思想,在迷失的夜空中闪烁着自己的光芒。诗歌是记忆深处的偶然相遇,是茫茫空寂的必然碰撞。是思想激起的涟漪,是梦境幻化的清香,它印记着一瞬间的感受,承载了千古岁月的绝唱。

  古往今来,写诗的人很多,但诗人却很少。写诗的人和诗人的区别在于写诗的人用诗歌诉说了自己的感受,而诗人却是用诗歌描绘着自己生命。而徐志摩正是这样一位用诗句倾诉着生命的诗人,用他的一生追求着“美与爱与自由”。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幼申。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近来我读了一些徐志摩的诗,在这冬天寒素的日子里,优美诗句在寒气中迷漫,就像刚吃了一碗热乎面,暖和全身。读他的诗源于对他和三个女人的爱情故事的好奇。起初只是闲来无事随意翻翻,可读过两篇之后感觉他的诗虽然很简短但意境深远,耐人寻味。《难得》是给我印象很深的一首。

  这首《难得》写了一双“寂寞”灵魂深夜对视,互诉孤寂之情。但这不是一团无病呻吟,而是令人感受到的贴近诗人心中的炉火的温,还有对现实社会冰冷现状的担忧。人们常常把诗人和失意怯懦联系在一起,但我觉得诗句就是诗人手中的利器,在这白纸黑字上刻出了社会的分明;诗句更是入口的良药,美化了人们的心灵。

  通过徐志摩的诗,我感觉到了他心中那份对浪漫的执着。“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奇迹,为什么不让它飘满浪漫的雪花”。《雪花的快乐》一诗则将浪漫与情景融为一体。

  读诗并不是去钻研它的意思,更注重的是它的意境,情到景到意象到既是读诗的大境界,自己的心情随着诗歌文字的浮现而波动,感觉自己的思想在窗外的浮云之上随风飘荡,来到诗人面前,感受着诗人创作的冲动。诗句结束,合上书,周围的一切还是原样,但嘴角一笑,心里已多了份对生命的礼赞。

  诗歌读后感 篇11

  著名诗人、法语翻译家树才编著的《给孩子的12堂诗歌课》,是12篇诗歌讲座讲稿,在树才老师专业又浅显易懂的讲解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还和孩子们走进诗的王国,以诗意书写童心。

  树才老师认为,儿童诗的“教法”就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写,孩子们写诗如同在语言的水里游泳,你得一句一句往前游,而写好了一首诗,就算暂时游到了对岸。也就是说,写诗是实践,是行动。树才老师通过幽默亲切、最能打动孩子的语言引导孩子们如何去写出心中的诗意。在诗歌讲解中融入了他关于儿童诗的“诗观”——童心即诗。他始终着力于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心灵与诗歌之间的关系。孩子们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去发掘自己的个性,发现心灵的自由和灵动。教孩子们学习诗歌,并非是要掌握一种写作上的技巧,而是通过学习诗歌,引导孩子去发掘自己的个性,发现心灵的自由和灵动。诗歌将带领孩子们去向更开阔、丰富的生命之域,在漫长的人生中拥有一颗柔软、细腻的心灵。

  拜读了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明白:每个人生来都是有诗心的。诗心是什么呢?诗心就是你身体里最柔软、最细微的那部分存在,而写作诗歌能让那部分存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喜欢诗,愿意写诗,将来能否成为诗人并不重要,心里有诗心才是最真实、最值得珍惜的。孩子想什么说什么,怎么想怎么说。这就是诗最需要的“真”和“诚”:纯真的真,诚实的诚。我们在儿童诗的教学中引导孩子用一颗纯真的诗心表达诗意书写童心。

  《给孩子的12堂诗歌课》的书中7岁的海宝写道:枕头,你为什么软软的啊?那是因为我的肚子里装着棉花啊;枕头,为什么我睡下去的时候你会弹起来……

  这是孩子和枕头的一场日常对话。这难道不是诗吗?孩子的诗,活在平凡的日子里,天真的童言,让大人们习以为常的场景,变成有韵味的诗。原来,生活真的是一首诗。

  诗是生命中最善的心意,最美的想象,最真的直觉,让我们引导孩子以诗意书写童心。用诗歌来感悟和发现世界的美好,用诗歌来写我们生命、生活的记忆,用诗歌来守护孩子们的童年,守护童心的清澈与自由。

  诗歌读后感 篇12

  拿到《诗歌里的平阳》这本书,就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封面是油画,所画的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平阳。我想最奇妙之处,就是本书作者想把平阳比作一个世外桃源吧。

  我情不自禁翻看这本用诗歌来歌颂平阳的书。作家任泽健先生一定有一双会探索美的眼睛。光是看着目录里的诗歌名称,我就十分满足,好像跟这些诗歌打交道很久了。

  我最喜欢《稻子的幸福》,看着标题,我的疑惑涌上心头,稻子能有什么幸福。这首诗有四个小节。第一个小节是,阳光普照,影子再次清晰,美与丑一同呈现,我觉得实在是太深奥了。如果根据我的理解远山被阳光所照,一面明亮一面黑暗,亮的那一面,充满生机,十分惹人喜欢;而暗的那一面光线灰暗,使人感觉冷漠。

  第二小节,大概意思就是看着稻子,闻着花香,回忆起儿时,美好与幸福在心里荡漾。第三小节是写大自然对我们的`馈赠,我们要好好珍惜,要好好对待。第四小节写的是心中不只有幸福,还有忧伤。作者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取题目,表达了自己的心情,通过这首小诗,平阳美丽的景色跃然纸上。

  作者用诗来记录家乡美好的风景,真是一种表达美好的奇妙方法。

  诗歌读后感 篇13

  今天,任老师送我了一本书,叫《诗歌里的平阳》,我一看封面就很喜欢,封面色彩丰富,用了我喜欢的油画形式。在任老师的笔下写出了许多的美景,《凤湖公园赏桂》就在老师笔下栩栩如生。

  在《凤湖公园赏桂》这首诗里,让我重新认识了凤湖公园,我仿佛看到了一只白鹭在飞来飞去。金桂银桂吐露出对生活的全部热爱,各色小虫闻香而来。

  这首诗写到“在美好的桂花树下,看见一粒粒花瓣飘落下来,在草丛上逗留超过所有的露珠,制造出一场无声的浪漫。”任老师捡起一粒粒飘落在地上的花瓣,连同她的笑脸,也连同她带来的深秋和问候。

  《凤湖公园赏桂》这首诗只要看到题目,它就会吸引着我们去阅读。这本书让我学到了:要细心观察,留意身边的小事,这样也可以写出优美的诗歌。

  诗歌读后感 篇14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席慕容之所以能写出如此点透感情的语句,实在让人佩服!

  年少轻狂,往往会留下太多的遗憾。少年冲动,更会留下太多的悔恨……

  一直不觉得自己会是一个如此唠叨,如此令人生厌……

  难道真的是“在错的时间,爱上错误的人”?

  距离产生美,这句不是没有根据的。短暂相聚的时刻,彼此都是表现最好的一面,留下的是最美的记忆。恋爱便是如此。

  向往是一种期待,一种美,一种让人心醉的感觉…

  想要在最短的时间留住最美的时刻,想要在最短的时间给彼此最好的照顾,最好的抚慰……因为急切,所以才显得如此琐碎,如此唠叨……

  对不起,亲爱的!如果让你烦恼了,我只是想让你觉得更幸福一点!

  诗歌读后感 篇15

  《诗歌的秘密花园》是一本适合初读诗歌的读者的入门诗集。作为对诗歌已有了解的读者,也会在本书对诗的解读中或碰撞或补足。本书一共介绍了15位诗人,每位诗人为一章,每一章起是诗人的代表作,接着是介绍诗人与解读诗歌的文章,雷格的介绍让人过目不忘:介绍卡瓦菲斯时,雷格称他为“诗歌界的卡夫卡”,通过将卡瓦菲斯和卡夫卡的相似之处的总结与对比,让不熟悉卡瓦菲斯的读者立刻会对其有个大致的判断;当介绍弗罗斯特时,雷格提到他是位非常会维护个人声名的人。这种所谓个人的包装与营销,一下打破了读者对诗人的刻板印象,变得生动立体了起来;而讲到博尔赫斯,对只熟悉他的小说,而不知道他还做诗的读者们,雷格用了中国读者熟悉的苏东坡以类比,一下将博尔赫斯集大成者的形象烘托而出……在读者对该诗人、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后面还有两三首诗再作为阅读扩展,仔细阅读也会发现雷格的用心:或是按着前文介绍的内容的扩展、或是呈现了一个不同的诗人样貌、或是帮助继续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个人主张……诗歌与雷格前面的内容形成了一种互文的关系,人借诗论诗,诗借人圆满。

  同时在诗歌的解读过程中,雷格也同时对关于诗歌的一些永恒的探讨进行了渗透:从最开始就总结出的现代诗的特征、读现代诗所需要的信任,到具体每位诗人处,通过对该诗人诗歌的解读,以具体例子来向读者提炼出现代诗在此反应出的特质,继而到提出,什么是诗歌的现代性?什么是诗歌的根本使命?通过这些问题,让读者在这诗歌的秘密花园中,去探寻自己的答案。

  而越看到后,越能感受到十五位诗人如此排序的用心:从对诗歌不熟悉的普通读者最容易产生共鸣的卡瓦菲斯的“此处与彼处”——每个人心中都有的一个“伊萨卡”,和一脉相承却又转为切实生活态度的《城市》,到从瓦雷里那里,真正了解下十四行诗的难度,到里尔克创作所比不可少的孤独,再到艾略特大胆的文体实验文本的“情歌”无“情”,到与前面叶芝一脉相承的奥登……当名家一一上场后,读者对现代诗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再奉上阿什贝利的《船屋的日子》,后现代主义的晦涩代表。通过它,雷格说明解读现代诗并不是“本格派推理”,读诗要同情与信任诗人,其实“解读的实质是对灵魂的解放,对想象力的解放。”

  而对于诗本身,与诗歌创作的这一过程,诗人们也在作品中反复地探讨:诗是瓦雷里——“丢了酒,却醉了波涛!诗人艰巨而幸福的任务,是埃利蒂斯——“双手捧着太阳而不为它所灼伤,把它像火种般传给后继者”,是布罗茨基的《黑马》——“它在我们中间寻找骑手”,是诗人与诗的相互寻找。

  不止诗人与诗在相互寻找,诗与读者也在相互寻找。其实“读懂”诗是个伪命题,很多时候,我们的理解可以让位于感受。毕竟说到底,诗首先是关乎人的感受的。也可以通过诗来了解作者:通过《一九八〇年五月二十四日》来了解布罗茨基高度凝练的一生,通过希尼的诗了解到诗本身就是生活。也可以通过诗来了解语言的使用形式,毕竟“诗歌是语言最高的存在形式”(布罗茨基《诗人与散文》):可以从《冰雪消融》中看特朗斯特罗姆如何从多个角度营造一个意象集群;从《船屋的日子》看到思想与语言的拼贴,共时性呈现出人的灵魂的复杂和多态;看艾略特如何扭转诗歌的抒情属性,而把它变做包罗万象的容器。

  就算只作为趣味性的阅读,也能从书中得到不少收获:不熟悉诗之前,博尔赫斯、布罗茨基只是大名鼎鼎的作家;而叶芝不只在浪漫派有所建树,他之所以如此著名,是因其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向现代主义过度和嬗变的整个发展历程都有一流的作品;庞德——简直哪里都有到他:给艾略特起外号、帮他出诗集,第一个为弗罗斯特在英国出版诗集撰文……真是个有名的热心肠!而与影迷们津津乐道、盛产佳作的1997年一样,文学史上也有类似的一年:1922年,在这一年中,里尔克写出来《杜伊诺哀歌》、和《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艾略特发表了《荒原》、乔伊斯出版了《尤利西斯》,普鲁特在临终前终于完成了《追忆似水年华》……文学史课上没记住的年份,在一本诗集中被补全了。

  沿着诗歌的秘密花园的小径,你总会有新的发现与收获,尽头终会豁然开朗,望见那片诗人们耕耘的葡萄园。

  诗歌读后感 篇16

  冰心《繁星》、《春水》中的诗歌大多小巧玲珑,构思新颖奇特,充满诗情画意,语言明丽清新,富含生活哲理。诗集中,以青年为话题的诗共有8首,《繁星》3首,《春水》5首。读这些诗,你会为它的新颖构思所叹服,你会为它的深刻哲理所感动。

  青年人啊!

  你要和老年人比起来,

  就知道你的烦闷,

  是温柔的。

  这是劝勉青年人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处世观的哲理诗。青年人要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也就是要正确地去对待生活中的“烦闷”。人生在世,要生活,要学习,要工作,就必定要与人相处。在与人相处中,就一定会遭遇困难和挫折,因此,就一定会产生“烦闷”。我们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只有从容豁达地去面对,勇敢乐观地去迎接。古人就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只有在困难和挫折中你才能增长智慧,增长才干。有圣人说:“困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真是精辟精彩。青年人不像老年人那样饱经沧桑,饱经忧患,有时一回想往事,就难免心有余悸,痛苦不堪。青年人面对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青年人没有生活负担,没有家庭拖累,没有太多的杂事羁绊,一般来说,不会有太大的生存危机。因此,即使有一点“烦闷”,比起老年人来,也是“温柔的”。

【诗歌读后感范文(通用16篇)】相关文章:

描写春天诗歌(通用15篇)11-05

赞美校园诗歌(通用12篇)02-10

《师道》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11-26

《伤逝》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10-23

《伤逝》读后感范文(通用15篇)10-23

童年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08-09

描写元旦的诗歌范文12-27

诗歌伴我成长作文(通用8篇)02-23

关于元旦的诗歌(通用7首)12-27

描写春天的诗歌(通用15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