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铁牛》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08-11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谁的浮力吧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捞铁牛》教学反思1】

  《捞铁牛》是一篇思维性极强的文章,而理解捞铁牛的过程(包括准备工作和捞的过程)是教学的重、难点。在备课时,我把教学目标设置为:重视听读,发展说写。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是抓住关键词——动词,让学生品味,依靠多媒体的手段,播放捞铁牛准备过程的画面,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唤起学生联想:和尚准备捞铁牛时已想好了办法,而且考虑得十分周到。教学的效果很好,学生纷纷诉说自己的想像,有的学生一边说准备过程,一边演示过程,十分生动。语文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并不是各个单项能力的累加,而是综合地、整体地、螺旋式地向前发展和推进,听读与说写不能分家,吸收与表达要同步进行。

  《捞铁牛》这个教学片断,以说促读,读中学说,说中练写。这里的说写决不仅仅为了读的目的,它既是促进阅读深化、提高阅读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对阅读结果的有效检测,因此取得吸收与表达互动的效益。在教学中,学生毕竟的学生,老师在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同时,要先进行方法的引导,这样才会收到更显著的效果。所以我在教授《捞铁牛》中,利用课文中经典的词句,引导学生概括段意,提示学生说话要有序,如:潜水摸牛、备船装沙、拴船搭架、潜水拴牛等。

  在这个教学片断里,我总是觉得缺少了些东西,我反复思考后,觉得是缺少了思想的闪光!那是什么?那是飞翔的羽片啊!如果我在片断的尾段加上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些准备工作?会不会激起学生思考的一个高峰?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捞铁牛的每个准备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逻辑性?语文教学啊,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需要我们静静的坐下来回味、思考!

  【《捞铁牛》教学反思2】

  今天我执教了语文版小学语文《捞铁牛》一课。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所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和具体捞铁牛的过程。

  教学难点是理解船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从而懂得打捞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利用。为了使以后的教学能扬长避短,特对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一、取得优点

  1、在突出重点部分,也就是捞铁牛的准备工作部分,学生理解、掌握较好,学会了抓住关键词概括小标题。准备工作的第三步,并船搭架,学生不易理解,我有效地利用课件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并船搭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准备工作。很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2、做到对学生适时地鼓励,在课上曲伟、郭海丰同学胆子小,不敢回答问题,在我的鼓励下,能勇敢的回答问题,我想经过这节课的锻炼,对他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二、存在不足

  1、还不能准确的把握课堂时间,在难点的突破上,不够到位,没有达到水到渠成。由于学生年龄小,不懂得浮力的知识,这段时间用的少,有些操之过急,过于牵强,因此学生感悟说得少。尤其是运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话时,如果多找几个同学说一说,然后教师在适时地帮学生一把,就会很好的突破难点。

  2、我对教学课件虽然知道适时出现,但演示还不够熟练,还需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学会自己制作课件,才会得心应手。

  3、同学们课堂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的调动,这与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课文比较抽象、枯燥,不能很好的投入到文本中分不开的。

  三、改进措施

  1、我需要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

  2、平时抽时间学习课件制作,争取早日能自己制作课件。

  3、以后不断研究说理性文章的教学方法,使自己尽快的成长起来。

  以上为我教学这一课的粗浅感受,还很不全面,还需各位领导、老师给予点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