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苏州园林》的达标训练

时间:2021-04-12 17:52:15 七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苏州园林》的达标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苏州园林》的达标训练

  A.倘若(tǎng) 镂空(lǒu) 回廊(láng) 丘壑(hè)

  B.嶙峋(xún) 池沼(zhāo) 阑干(lán) 相间(jiàn)

  C.轩榭(xiè) 依傍(bàng) 叠嶂(zhàng) 对称(chēng)

  D.屋檐(yán) 蔓延(màn) 庸俗(yōng) 斟酌(zhēn)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是否正确掌握了汉语拼音规则和多音字。A项中的镂属于没有掌握该字的正确读音, 镂应读为lòu; B项中的沼读音错了, 应读zhǎo。C项中的称是个多音字, 此处应读chèn。经过分析, 只有D项全对。

  答案:D

  2.下列语句中有反义词的一项是( )

  A.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B.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C.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D.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同。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反义词的掌握情况。D项,高-低,俯-仰。

  答案:D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请简要回答。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要结合语境揣摩。

  参考答案:加点的词语不能去掉, 因为这些词语的运用体现了作者用词准确、表意严密的特点。似乎是对情况估计得准确, 并留有余地, 令人信服, 如果去掉似乎, 就将作者的估计强加于设计者和匠师们, 表意就不准确了。一致表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追求是相同的, 意见没有分歧, 用一致表意准确。

  4.下面三句话中加线词语,换成括号内的词语,可以吗?简要说明理由。

  (1)谁如果要鉴赏(鉴定)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2)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映照)。

  (3)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相同)。

  解析: 此题是同义词的辨析, 通过比较, 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精当。

  参考答案:(1)鉴定是评定优劣真伪的意思; 鉴赏一词可包含评定优劣的意思, 但更主要的是在赏字上, 强调了欣赏的意思。不可调换。

  (2)这两个词的区别在于照与衬上。照有照射、反照的意思; 衬是衬托的意思。这里指花草与树木互相陪衬、对照,更能显其姿色。所以课文中花草树木的映衬绝不能说花草树木的映照。

  (3)雷同也是相同的意思。课文中的绝不雷同却不能改为相同。作者在这里要说的是两座以上的桥梁绝不雷同是不该相同, 倘若相同了, 就会破坏了画意。本不该相同的东西相同了, 谓之雷同。这就是它与相同一词的区别。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5.这两段文字说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6.对文中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画面切忌呆板单调 B.讲究色彩的绚丽

  C.画面要求热烈奔放 D讲究结构严谨

  7.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8.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一句写得好不好?请说出你的看法。

  9.第二段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____________,不隔指的是____________;界指的是____________,未界指的是____________。

  10.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段说明对象的特点是____________;第二段说明对象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5.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善于抓住关键句,把握说明内容。

  参考答案:第一段说明的内容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的特点。第二段说明苏州园林花墙和廊子的特点。

  6.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内容的理解,根据文意,明白中国画的审美观点。

  答案:A

  7.解析:联系上下文,找出中心句,明确例子的作用。

  参考答案:主要说明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8.解析: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这句话好在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寂寞是拟人化的写法。这一句子将园林中落叶树与常绿树、花时不同的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写活了,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同时,也暗示游客在不同的时节游览苏州园林都不会感到单调。

  9.解析:结合文章去理解,注意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答案:有墙壁隔着 墙上有镂空图案 有廊子界着 廊子两边无所依傍

  10.解析:抓住特征,注重审美意识。

  答案:着眼在画意 层次丰富、景致幽深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颐和园

  东方第一皇家园林颐和园,是我国保存得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御苑,也是我国园林艺术之集大成者。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占地二百九十公顷,四分之三是水面,工期十五载,用银四百四十八万两。时值康乾盛世,清朝的经济、文化、版图都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登峰造极的鼎盛时期,这些都为乾隆皇帝建造清漪园提供了条件。

  康熙年间就开始修建的圆明园,历代皇帝不断扩建,使它拥有数十座院落,在建筑艺术上争奇斗妍,各有千秋,号称万园之园。打个比方,如果说圆明园在结构上像一部精美的短篇小说集,那么,清漪园就是一部《红楼梦》式的长篇小说鸿篇巨制,它有统一的设计,完整的构思,连续施工,一气呵成。

  中国式建筑的审美观,历来重视中轴贯通,左右对称。这在故宫和老北京城的布局上看得最清楚。颐和园虽然是行宫,依山傍水,随坡就弯而建,设计师还是千方百计地体现了这种传统的.审美情趣。最明显的是万寿山南麓以佛香阁为中心的建筑群了:从昆明湖北岸的中央码头开始,经云辉玉宇牌楼、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这九个层次,层层上升,从水面到山顶构成一条垂直的中轴线,两边布局也是严格对称的。

  佛香阁以其庄重浑厚、富丽堂皇的丰姿,坐镇万寿山南,君临御苑,是这建筑群的主心骨,又像交响乐的主旋律,给颐和园定了基调。有了它,任凭你玉带桥之妖娆,知春亭之妩媚,昆明湖之荡漾,谐趣园之滑稽,总也不会喧宾夺主,只能给这皇家气派添彩增辉。

  11.指出第4段中运用修辞的句子。

  12.怎样理解清漪园就是一部《红楼梦》式的长篇小说鸿篇巨制这句话?

  13.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11.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答案:比喻:佛香阁以其庄重浑厚、富丽堂皇的丰姿,坐镇万寿山南,君临御苑,是这建筑群的主心骨,又像交响乐的主旋律,给颐和园定了基调。

  拟人、排比:有了它,任凭你玉带桥之妖娆,知春亭之妩媚,昆明湖之荡漾,谐趣园之滑稽,总也不会喧宾夺主,只能给这皇家气派添彩增辉。

  12.解析:从构思与流畅的角度寻找二者的共同点。

  参考答案:它有统一的设计,完整的构思,连续施工,一气呵成。

  13.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参考答案: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二、语言运用

  14.(2010合肥中考)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5个字以内)

  合肥4月8日电 记者从安徽黄山景区园林局了解到,历时3个多月的黄山迎客松新型支撑架安装工程日前全面竣工,黄山迎客松将以全新姿态迎接游人。

  黄山迎客松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树龄,为保护迎客松,黄山管理部门采取包括对其南侧枝干设施钢架支撑在内的许多保护措施。上世纪80年代,黄山景区还开始对迎客松实行特级护理,实行专人日夜守护,建立保护档案。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明确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及内容的六要素。标题部分要概括主要信息。

  答案示例:黄山迎客松新支撑架完成安装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苏州园林》的达标训练】相关文章: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乡愁》的达标训练06-08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口技》的达标训练06-08

语文版7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纸船》达标训练12-12

七年级语文下册《苏州园林》达标训练12-12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黔之驴》达标优化训练06-09

语文版7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桥梁远景图》达标训练12-12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列子二则》达标训练04-14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训练04-12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口技》达标训练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