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雨点》评课稿

发布时间:2017-12-24  编辑:pinda 手机版

  本课的朗读指导,我按照课文中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顺序来进行的,但是在最初设计时并不是这样,最初我是让小朋友找出自己最想去旅行的地方读读,然后随机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进行朗读指导。但是在几次的试教中,我发现孩子刚把“跳跃”读好,又转到“睡觉”,这种朗读的跳跃使孩子们在朗读时不能很好的体会课文中地点由小到大的变化,所以也就读不出由静到动的感觉,我体会到要想让孩子们读好书,必须让他们情感有积累,不能跳跃式前进,所以我按照课文中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顺序来进行指导,效果比之前好。

  在这四个片段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由扶到放的方法来进行指导。在第一个小池塘的片段中,在出示图片后,对于池塘平静的感受先由老师描述出来,然后让学生读好“睡觉”一词,最后读好整句话。在第二个小溪的片断中,我没有描述小溪,而是让学生先听听小溪的水流声,再看看小溪的图片。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到了什么,看见了什么?由学生通过体验概括感受,同时读好“散步”一词,最后读好整句话。第三个江河的片段中,我先让学生听声音同时看画面,然后自己读读这句话。接下来直接请小朋友读,并请其他小朋友评价。通过评价点出重点的“奔跑”一词,最后读好句子。在最后一个海洋的片断中,我直接放手让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做动作读,让后出示海洋画面和声音,请小朋友配音朗读。在这四个片断由扶--半扶半放—完全放手,老师的描述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留给孩子们自己体会,感悟,朗读。以童趣为本,朗读为主,充分发挥想象,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在这四个片断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图片和声音,创设课文的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进入雨点的世界。其实这也是在试教后才增加进去的,在试教时,孩子们看着单一句子,朗读时总是有声音无感情,我发现没有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的图片,孩子没有直观的感受,他没有理解这些词语是什么,所以他就没有感悟。因此我在幻灯里添加了图片,孩子们一看就知道了,后来又加进了不同的水流声,孩子们对词语的理解更加透彻了。

  在接下来的写字教学中,我将偏旁相同的两组字放在起进行教学,目的是帮助孩子们归纳同时便于记忆,在这个环节中,我重点指导海中“母”的笔顺。最后布置了一个拓展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想象小雨点还会落到哪里?它在这些地方又在干什么?学生在这方面有较多的生活积累,通过教师启发,生活中的许多场景很快在学生脑中再现,并能以课文为例,说出雨点落到不同地方的不同形态或带来的变化。

  《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这次教研课,我想,“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首先要唤醒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它需要教师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学生融入文本,让文本走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互、情感交互、思想交互,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

  在这次教研课准备的前前后后,我感觉到自己一步一步的成长,同时也看到了自身教学中的许多不足,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同时我要感谢我们一年级组的所有语文老师,再一次次的试教中他们给了我很大帮助,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意见,我要再一次说一声谢谢!这次课中的不足,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