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17-02-24  编辑:飞艺 手机版

  问题提出:

  本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通过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的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心爱护和谆谆教导。

  “捉蜻蜓”——“识蜻蜓”——“放飞蜻蜓”,这三部分环环紧扣,前后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案例描述:

  (出示蜻蜓图片)

  师:同学们看,多么可爱的蜻蜓呀!孩子们好不容易捉住嘞它,怎么舍得放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生:齐读课题。

  师;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他是——(出示头像课件)

  生:陶行知先生

  师:他是一位大教育家,课文中陶行知先生是怎样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自由地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词句,再读一读,体会体会,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读、划,教师巡视指导。

  师:1.你把你的感受写在书上,这个学习方法很好。

  2.要注意读书的姿势。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划出了什么?

  1、生:我划出了第二自然段中“慈爱的抚摸”。

  师:你体会到了出了什么?(课件出示第二节内容)

  生:我体会到了陶先生的慈爱。

  师:你能具体的谈谈吗?( 生迟疑)

  师:陶先生在什么情况下慈爱的抚摸翠贞的小辫子的?

  生:是在翠贞捉蜻蜓的时候。

  师:陶先生认为捉蜻蜓这件事,翠贞做得对吗?

  生:不对,但是他没有批评他,反而慈爱的抚摸翠贞的小辫子,所以我认为他很慈爱。

  师:请你来读一读。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好一个慈爱的陶先生!其他同学你感受到了什么?老师想听到不同的见解。

  生:我觉得陶先生很亲切。

  师:请你读一读好吗?

  生读。

  师:平时谁慈爱的抚摸过你的小辫子?跟你说了什么?想一想体会体会再来读。

  生再读。

  师:这一次你读的很好!读出了陶先生的和蔼可亲。还有谁想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好亲切的陶先生!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2、师:你还划出了哪些词语?

  生: 我划出了第六自然段中“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

  师:(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

  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看出了陶先生的什么?

  生:我觉得陶先生很有耐心。

  师:你能说的具体些吗?

  生:他不顾形象。

  师:不顾形象?哦,你是说他不顾大教育家的——

  生:他不顾自己是个大教育家的形象,不怕脏,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

  师:为什么?

  生:为了让孩子们知道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我觉得他很有耐心。

  师:说的多好啊!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第六自然段。

  师;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课件字变红)

  生:是。

  师:把这句话说完整。

  生: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

  师;陶先生为什么不像你们这样说呢?而是——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他这样说你体会出什么?

  生:他很尊重学生。

  师:真不愧是大教育家!想一想,再体会体会陶先生的话,谁来读?

  生读。

  师:你长大了也能成为大教育家!谁还能读出陶先生的语气?

  生读。

  师:你读懂了陶先生的心思!谁再来读?

  生读。

  师:真好!多会说话的陶先生啊!男同学,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一起读一读吧。

  男生齐读。

  师:男生读的真好,女生,我们能落后吗?

  生:不能!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女生读。

  师:读的真好!老师建议你们在读人物对话的时候,注意一下前面的提示语,你的书会读的更好。

  3、师:还有谁想和我们交流?

  生:我划除了“取过”和“高高举起”。 (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我觉得用取过这个词说明他很爱护蜻蜓。

  师:为什么要高高举起?生迟疑。

  师:可以联系书上的插图。

  生:他把蜻蜓高高举起,孩子们才能看得清楚。

  师:多么关心孩子啊,处处为孩子着想。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读。生齐读。

  4.师:还有谁划出了什么?

  生:老师,我划出了第十自然段中“小心地翻过去”(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

  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陶先生害怕伤害蜻蜓,所以很小心。

  师:你真细心,这个小动作都能找出来!小细节见大情怀!是的,他要求孩子们放飞蜻蜓,他自己也十分爱护蜻蜓。小心的翻过去

  师:谁来读这句话? 生读。

  师:——孩子,轻点,慢点,别伤害了它呀!谁再来读?

  生读。

  师:看来你是个细心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第十自然段。

  5、师;还有谁想说一说?

  生:老师,我还划出了第十一自然段的“用商量的口吻”(课件出示第十一自然段,字变红)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陶先生和孩子们说话很亲切没有命令,而是商量,很慈祥。

  师:你能有商量的口吻来读一读吗?生读。

  师:他读的怎么样?

  生:很流利,但是商量的口吻读的不太好。

  师:想一想如果你要跟老师商量让老师把书借给你,你怎么说?用什么语气?老师就会心甘情愿的把书借借你了?

  生(想了想):老师,请您把语文书借给我用一下,好不好?

  师;听了你的话,老师心里很舒服,非常愿意把语文书借给你!(商量的语气)那你能用商量的语气把这句话再读一遍,好不好?

  生再读。

  师:嗯,你这位陶先生的话,孩子们一定爱听!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6、师:还有谁有补充的吗?

  生举手。

  师:同学们还有很多想说的,是啊,陶先生对孩子的关爱随处可见。他就是这样一位懂得尊重别人、关爱生命大教育家,他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让孩子们心甘情愿,开心的——生:齐读课题。

  师:他说---课件出示名言:

  捧着一颗心来,(师引读,生齐读)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同学们,关于陶先生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后请同学们(课件出示:读名言、讲故事、走近陶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