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导学案

发布时间:2017-12-14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一、学习目标

  体悟豪放词风

  学习东坡精神

  二、作者简介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人。北宋中、晚期著名文学家。开北宋豪放词风。一生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作品有《苏东坡集》、词有《东坡乐府》。

  三、背景介绍

  苏轼生活的仁宗至徽宗王朝是北宋危机不断加深的时期,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合,屡被贬官,甚至在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奉禄,而且还受到监督。元丰五年,四十六岁的他在游赤壁时,吊古抒怀,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他对古代英雄的赞美之情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四、基础知识落实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羽扇纶( )巾 早生华( )发( )。一尊还酹( )江月。

  2、文言特殊句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讨论:苏轼的这首词历来被称作豪放派的代表作,而他的豪放风格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请大家从“景、人、情”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具体展开讨论

  (1)、赏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穿”、“拍”、“卷”几个字的妙处。

  (2)、下阕写周瑜的句子有哪些?词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了周瑜的怎样的特点?

  (3)、下阙描绘了词人自己怎样的形象?请找出相应的词句。

  (4)、思考:“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却只写周瑜,其用意是什么?

  (5)、探究:

  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含有消极成分,与本词的豪放风格有些不协调,你同意这一观点吗?(学生讨论:见仁见智)

  六、课外拓展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潇洒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想象一下,在某个早晨是天高气朗的日子,几个朋友一起去郊游,待到高兴时,却下起了大雨,同行的人皆抱怨连连。怪天公不作美,这是游玩的兴致全无,可是有一人却与众不同。别人都在奔跑找避雨的地方,而他却听着雨打竹叶声,哼着小曲,慢慢的走着。同行的人一定都笑他疯癫。然而,别人笑‘痴’,谁解其中味啊。

  附注: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

  这首词体现什么样风格?表现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七、作 业

  1、背诵并默写《念奴娇·赤壁怀古》

  2、请同学们把这首词改写为一篇优美的散文。

  八、艺海拾贝

  ●、“凡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苏轼

  ●、苏轼临死前在其自画像上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美文朗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词】

  长江呵,你滔滔不绝地向东流去!

  历史就像这长江啊,

  把千百年来的英雄人物荡涤得无踪无迹。

  就在那破旧营垒的西面,

  人们传说着历史上的辉煌战役,

  呵,那就是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兵的赤壁!

  看,陡峭的石壁刺穿了晴朗的天空,

  听,震耳欲聋的涛声在把江岸拍击——

  卷起的浪花象千万个雪岭冰峰堆聚在一起。

  呵,祖国的大好河山真比图画还要美丽!

  短暂而又短暂的一瞬之间,

  这舞台上曾有多少豪杰演出壮丽的史剧。

  回想周瑜风度翩翩,正年少时期,

  喜轿刚刚把小乔接到家里;

  一派英姿,雄才大略,无与伦比,

  羽扇从容摇动,头巾微微翘起。

  他正运筹帷幄,谈笑风生,转眼间——

  敌舰被烧成灰烬,化作青烟散去……

  赤壁呵,重游这英雄的舞台怎不令我神往入迷!

  请不要笑我多愁善感把烦忧寻觅,

  为此,繁霜才过早地染白我的发际。

  人生就象梦一般虚幻而短暂啊,

  我要向江中的明月洒一杯酒,

  对英雄略表我心中的真诚敬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