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原创)

发布时间:2017-12-13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 在把握余光中独具魅力语言的基础上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2.通过解读蒋捷的词作体悟作者情思。

  3. 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语言,感受文章的意境美进而领悟作者情思。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方自己的故乡,故乡之于我们,就如同母亲一样。曾经爱过,就永远爱过,永远不能忘怀。尽管可能会因为岁月的漂泊而变得沧桑,但那曾有的思恋,却永远不会改变,因为它藏在心的深处,时不时的浮上来,温暖我们一生的梦。那么在这种思恋中再加上一点雨呢?一点冷冷的雨,又会怎样

  呢?让我们先来感受“听雨”的意境之美,走进“雨”的世界,让我们的思想伴着雨丝飞扬。(多媒体展示图片)。雨景很美,文辞更美。共同走入余光中的“冷雨”中,寻找那一份久违的感动。

  二、1到4小节分析:

  1. 文章的题目是《听听那冷雨》,课前你们已经预习过本文你们觉得全文都是在写听雨吗?

  2.你们看作者写听雨是从哪一小节开始的?

  第五小节

  3.大家看课文前面四小节侧重于从哪些方面写雨呢?或者说从哪些感官写雨呢?

  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4.既然文章的题目是《听听那冷雨》,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作者前文写看看、嗅嗅、舔舔那冷雨的意图可能是什么呢?

  我们觉得一方面这是一个铺垫,另一方面它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借用作者文中的话说“走入霏霏,想入非非”的意境。

  5.那么何为意境呢?

  课本98页“活动体验”第三题有对意境概念的阐述。

  简单的说 意:心之音即情感、情调。

  境:场景、图画描写

  意境:通过场景、图画等的描绘潜移默化地传达出来的情感及其构成的审美空间。

  了解了什么是意境之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那冷雨,具体感受一下余光中先生为我们营造的意境之美。

  三、听雨结构梳理:

  1.课文从第五小节开始具体写听雨,我们一起在文中找找看:作者从听觉上写雨,写了听哪两个地方的雨?

  提示:文中有明显的过渡段 第8节(生齐读)

  板书:古大陆

  日式瓦屋

  2.作者写这两个地方的雨,从音乐美的角度用了比喻来形容,分别是什么?

  板书:古老的音乐

  回忆的音乐

  四、品味意境:

  (一)第五节

  1、在古大陆、日式瓦屋听雨给作者的感受是否一样?

  带着着个问题我们回到第五小节,请同学们听我把第五小节读一遍。(配乐朗读)

  好,同学们看一看在古大陆、日式瓦屋听雨给作者的感受是否一样?

  不一样

  那是什么感觉?

  投影:凄凉、凄清、凄楚

  凄楚、凄迷(多了一层怀乡之痛)。

  2、这种凄凉、凄清、凄楚、凄迷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表现也是不一样的 ,这里余光中先生化用了蒋捷的听雨词来诠释他不同人生阶段听雨的不同体悟,下面我们把蒋捷的词与余光中那段话放在一起对照着来品位一下吧!(投影)

  对照朗读:

  A.在这里余光中先生化用了蒋捷词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听雨的感受,同学们看一看这段文字中描写了几幅图景?

  三幅

  B.哪三幅?

  少年听雨,中年听雨,白头听雨。

  C.从这三幅图景中又传达出作者什么样的心之音呢?

  请学生分析

  明确:其实,作者听雨,何尝不是听人生呢?

  少年听雨 红绣楼头醉卧酒,残烛剪影下奋笔,风流潇洒,少年不识愁滋味。

  中年听雨 一个“客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是断肠人在天涯、漂泊异乡的沧桑,是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白头听雨 想到了亡宋之痛,想到了大陆与台湾的分离,那种摧心折骨家与国,几回回梦里回大陆的内心苦楚自不待言。

  3、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独特的听雨感受呢?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作者介绍(投影)

  了解了作者的人生经历之后我们就能够更好的把握文本、知人论世了。

  4、所以作者在这一段的最后说 “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窗外在喊谁?是谁在喊?

  故乡在喊漂泊在外的游子。

  齐读第五节

  (二)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余光中不光在蒋捷的词里听雨,还在王禹称的竹

  楼里听雨,在古大陆的瓦屋里听雨,那急雨声如瀑布、密雪声比碎玉,在诗人眼

  里充满了诗情画意,引起了诗人极大的雅兴,那轻轻重重轻轻的敲击乐听起来温柔而舒适。请同学们课后去品味6、7小节。

  ( 三) 余光中又说: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作者在两个日式古屋里听雨,听到的是同一种雨吗?

  不是。前一种听到的是台风台雨、雷雨、暴雨、西北雨、写到了凄凉的秋意,听到这些的时候,作者那颗平静的心再也无法宁静,只剩下了一份凄凉,惆怅,冷湿的情怀。后者从春雨绵绵,听到了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老年,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而且是回忆的音乐,于是自然地想到了江南,想到了四川。

  齐读第10节指导朗读并评析长句。

  师::在日式古屋里听雨,作者的思绪由屋内到屋外,由台湾到江南到四川.

  品味最后一句话”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舐舐那冷雨”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得游子的思想也是潮润润的.下在游子渴望的唇上, 舐舐那冷雨.这句话体现作者思乡之情.的深切。

  五、解题:作者为什么听到的是冷雨?而不是苦雨或寒雨?

  “冷”有两层含义:景的凄冷和情的凄凉。

  六、品味第11节

  二十多年前,作者尚能坐在日式的瓦屋享受那回忆的音乐,寄托自己深切的家国之思,那么二十多年后的1974年的春分之夜也就是作者写作本文的时刻,当台北公寓时代已经来临的时刻,作者还能够坐在日式的瓦屋享受那回忆的音乐吗?

  不能(齐读但不久……)

  古老的音乐是再也听不到了,回忆的音乐也只能留在记忆深处了,而眼前有的只是"没有音韵的雨季"作者心中之冷可想而知!如果说前文表达的是家国分离之痛,那么这里更多是对传统文化丢失的一种遗憾、一种哀叹,正如作者所说“要听鸡叫,只有去《诗经》的韵里寻找。现在只剩下一张黑白片,黑白的默片”。由此,作者表达的情感就很清晰了。(总结归纳主旨)

  小结:乡愁渐生灯影外,客愁多在风雨中,雨水中汇聚了诗人的泪水,雨声在倾诉诗人的哀怨,寄托了古往今来多少失意诗人的愁苦啊!诗人余光中以其对雨的独特感受,化雨成泪,在绵绵的季雨中,抒发了悠悠的乡愁,更表达了对祖国难以割舍的文化恋慕,他说“中国是一个温暖的家,台湾是一个离散的儿”,“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 (齐背《乡愁》)

  七、拓展有关雨的诗句。(投影)

  八、课外延伸:1.阅读《永远的蝴蝶》,比较写景抒情上的异同。

  2.课外练笔:“我心中的冷雨”,300字以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