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时间:2017-12-30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①“琅琊山顶有一个琅琊阁,琅琊阁每年发布琅琊榜”,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让“琅琊山”“琅琊阁”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近日,安徽滁州为借《琅琊榜》带动地方旅游发展,把本地琅琊山景区内的“会峰阁”改名“琅琊阁”。与此同时,秦朝时设立琅琊郡的山东临沂、拥有古“琅邪县”的江苏南京也加入了争抢队伍。一时间多地争当“琅琊”,引来各方热议。

  ②这种借热播剧展开城市宣传的方式在营销学中属于“借势营销”。然而不是所有的借势都能成功,借势营销的出发点必须是正视客观事实,结合自身特点准确定位。事实上,滁州琅琊山本身的历史文化意蕴足够丰富。打开滁州的文化“琅琊榜”,这里既有欧阳修留下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千古名篇,又有以凤阳花鼓为代表的皖东文化。反观《琅琊榜》,则是以南北朝时期为背景虚构的一部电视剧6对于滁州来说,守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加挖掘和弘扬,却要到虚构的电视剧里“拉郎配”,把始建于明朝的琅琊山“会峰阁”

  更名为“琅琊阁”,这种借势推广旅游资源的结果,很可能拥抱的是虚无,失去的是文化。

  ③当然,酒香也怕巷子深,提升城市形象同样需要大力宣传。借势营销是营造声势的重要手段,但只有依托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这种借势才会成为制胜之道。比如云南的中甸县,既拥有独克宗古城、噶丹·松赞林寺等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又集藏、汉、纳西、彝、白等十几个民族五彩斑斓的传统文化于一身,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然而长久以来,这里却因地处偏僻而闻者寥寥。2001年当地政府巧借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描绘的东方和平宁静之地——“香格里拉”(藏语意为“心中明月”),给中甸县更名,大力宣传自身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使香格里拉市声名鹊起,成为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

  ④其实,盲目傍剧扬名还只是近年来一些地方文化政绩冲动的一个小缩影。从像孙悟

  空、西门庆这样虚构的小说人物被过度利用,到以“最大炒饭”“最大月饼”等世界吉尼斯

  纪录为噱头拉升城市关注度,浮躁、庸俗、功利、短视等问题正在侵染着本该被珍惜和保护的城市文化。而许多真正记录着城市变迁和文明历史的古建筑,却被摧毁在无情的推土机下。这些深刻的教训告诉我们,文化建设需冷静审慎、长远考虑,切忌好大喜功、盲目决策。

  ⑤今天,我们无比渴求得到更多历史文化的滋润。越是这样,我们越要珍惜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懂得并尊重文化规律,戒骄戒躁。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告别文化干涸、精神粗鄙、品位低劣的洼地,站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得益彰的高地上。

  (作者李斌,有删改)

  17.简要分析第①段在文章中的作用。(2分)

  答:

  18.阅读文章,说说怎样才能不让浮躁侵染文化“琅琊榜”。(3分)

  答:

  1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选择恰当的一个作为第③段的论据,并说明理由。(3分)

  【材料一】

  地处武陵山区的湖南大庸县,拥有天门山、索溪峪、天子山等众多雄奇秀美的自然

  景观,但长期以来鲜为人知。1994年4月大庸县依托辖区内著名景区张家界,更名为张家界市。此后知名度飙升,全市旅游业蓬勃发展,跃入全国一线旅游城市的行列。

  【材料二】

  四川灌县的都江堰由泰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是至今仍在使用的古代著名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1988年,为扩大影响,开拓旅游市场,灌县更名为都江堰市。此后这里名声更盛,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选择:____

  理由:____

  五、作文(共50分)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20.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用寥寥28个字,将“枯藤”“老树”“小桥”“流水”等若干景物巧妙地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流露出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请你学习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以冬天为描写对象,选取几个景物构成一幅画面,写一段表达自己某种情感的文字。

  题目二:周日,小林到颐和园游玩儿,在南如意门遇到一位外地老爷爷问路。

  老人想走一条景点最集中的路线去北宫门,沿途能观赏一些有代表性

  的景点。小林带着老人走到“颐和园景区示意图”(见右图)前,为

  老人进行解说。请你为小林设计一段话,满足老爷爷的要求。

  颐和园景区示意图

  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

  (2)语言得体。

  (3)字数在150 - 2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

  师生姓名。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2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生活中,“小”常常被我们忽视,其实“小”亦有价值。一个善意的举动虽小,却能给人带来温暖;一次创新的尝试虽小,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前行的脚步虽小,日积月累,却能带我们走向成功……不要轻视小,小中有真情;不要忽略小,小中见大义。请以“小亦可为”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百年前,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一个变革的时代:1915年全球第一条电话线的诞生搭建了沟通世界的桥梁,1919年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思想解放的闸门……

  百年后,将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智能化的时代:高新科技无奇不有,

  创新思想层见叠出,多元文化异彩纷呈。如果有一天你穿越了百年的时光,又将会有怎样奇特的经历呢?请你发挥想象,以“穿越百年的时光”为题写一篇

  文章。

  要求:(1)请将题目书写在答题纸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 - 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运用(共21分)

  1.(1)C (2)①撷取 ②漂泊 (3)D (4)B (5)A厚德载物 B百家争鸣 C水滴石穿 D自强不息

  (共9分。共5个小题,第1-4小题,每题2分;第5小题,1分,任选其一规范书写即可)

  2.B(2分)

  3.C(2分)

  4.(1)阴阳割昏晓 决眦入归鸟 (2)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3)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4)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共8分。共8空,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5.D(1分)

  6.(1)② (2)⑤ (3)① (4)②

  (共4分。共4小题,每题1分)

  7.(1)于是(就)追击齐国的军队。 (2)将领们都想要攻打蜀军。

  (共2分。共2个小题,每题1分,意思对即可)

  8.示例:曹刿和陆逊破敌之术的共同点是注重分析敌情,不急躁冒进。不同点是曹刿抓住有利战机,在齐军士气尽、鲁军士气旺时进攻,在齐军车辙印乱、军旗倒下时追击,最终打败齐军;而陆逊是用火攻并合力围攻击败了蜀军。

  (共3分。共同点 1分,不同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著阅读(共8分)

  9.示例:(1)①祥子和众人救助老车夫的经过。 ②淳朴善良(或“热心助人”) (2)麻烦各位(或“谢谢大家”) (3)①虎妞难产而死 ②小福子为生活所迫上吊自杀

  (共5分。第1小题2分,每空1分;第2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第3小题2分,每空1分,情节符合即可)

  10.①舍生取义 ②生于忧患 ③得道多助

  (共3分。共3空,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共15分)

  11.示例:①艺高胆大 ②平日里边赏景边悠闲地撑船 ③无论是谁都照收船钱且时常涨价 ④慷慨大方(或“无私奉献”)

  (共4分。共4空,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2.示例:(1)因为桥修建起来后,老船工就要离开他干了几十年的摆渡工作,不禁感到茫然;还因为他拼命攒钱想为大家修一座木桥,这个愿望不能由他本人实现而感到失落。

  (2)“复杂”一方面是由于人们之前对老船工看重钱财的不解,对他冷嘲热讽,知道真相后,感到惊讶和后悔;另一方面是对老船工捐钱修桥行为的敬佩。

  (共6分。共2个小题,每题3分,意思对即可)

  13.要点:①自然界的彩虹。②指老人内心美好的愿望,即建一座彩虹般美丽的桥。③喻指老人爱业敬业、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④表达了人们对老船工义举的赞美之情。

  (共5分。共4个要点,每点1分,语言表达1分,意思对即可)

  (二)(共8分)

  14.①去油(或“清除油脂”) ②除味(或“消除异味”)

  (共2分。共2空,每空1分)

  15.示例:③光触媒(或“光催化剂”) ④让植物茁壮生长

  (共2分。共2个小题,每题1分)

  16.示例:建议采用灯光诱虫技术。因为此技术能诱集并消灭害虫,保障植物的质量安全,而且是成本最低、用工最少、副作用最小、效果最好的物理防治方法。

  (共4分。从“光学防虫”“植物生长灯”“光触媒”三个方面任选两个方面回答,每个方面2分,意思对即可)

  (三)(共8分)

  17.示例:列举各地争当“琅琊”的社会现象,引出下文对城市宣传该如何借势营销这一话题的论述。

  (共2分。内容1分,作用1分,意思对即可)

  18.示例:文化保护和建设要尊重客观事实,依托文化内涵、历史底蕴,冷静审慎、长远考虑。

  (共3分。能从三个方面阐述,意思对即可)

  19.示例:选择【材料二】,因为【材料二】中灌县更名为都江堰,是借用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的古代著名大型水利工程来命名的,具有文化和历史内涵,所以更名后成为旅游胜地,能证明第③段“只有依托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这种借势才会成为制胜之道”的分论点。

  (共3分。选择正确1分,说明理由2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2016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2.2016-2017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3.

4.2016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上学期)

5.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6.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7.2016-2017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