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父善游》原文及其道理

时间:2023-06-20 18:53:28 毅霖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父善游》原文及其道理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父善游》原文及其道理,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父善游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jù)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

  翻译

  有个经过江边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带着一个小孩想把他投到江里,小孩吓得直哭。这人问他原因,那人回答:“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这个小孩难道也立即会游泳吗?用这种观点对待事物,也一定是违反常理的。

  道理:

  1.做任何事,都要做到具体事物具体对待,否则就会犯错。

  2.无论做什么事情,对待事物如果不做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就必定会犯错误。

  3.世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就会做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4.故事告诉我们,知识与技能是无法遗传的。一个人单纯强调先天智力和体能因素的作用,而忽视后天刻苦学习的重要性,那是幼稚可笑的。

  创作背景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家、法家、道家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余万字。在公元前239年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

  拓展:

  注释

  1.善:擅长

  2.岂:难道

  3.这:的人

  4.方引:正带着,牵着。方,正在。

  5.遽急:立即。

  6.以此任物:用这种观点来对待事物。任,对待。任物:对待事物。以:用。

  7.悖:违反。

  8.过于江上:经过江边。

  9.引:带着,抱着。

  10.之:代词,指婴儿。

  作者吕不韦介绍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担心被诛杀,于是饮鸩自尽。

【《父善游》原文及其道理】相关文章:

《父善游》原文及翻译01-15

《父善游》语文以及翻译08-09

《父善游》文言文翻译12-03

父善游文言文翻译5篇08-09

《登乐游原》的原文及其作者介绍08-09

《爱莲说》原文及其翻译08-10

《爱莲说》的原文及其赏析08-10

《鹿柴》的原文及其翻译10-20

《郑人买履》的原文及其出处08-07